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liverwolf - 

[管理综合] [原创]管理者,你迂腐吗?

[复制链接] 78
回复
126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发表于 2009-11-19 10:24: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liverwolf在2009-11-18 16:21:48的发言: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老板跟我说:“不要为管理而管理”,我听了以后很困惑,难道是真的这样吗?其实老板从远方把我请过来,就是要进行内部管理规范,结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遭受到反弹,一方面管理如弹簧,管得越严反弹越强,另一方面同事们对我还不了解。

现在我的一些同事还能开导我,理解我工作的难度。我的原则就是工作要站在大义的名份上,为服务而管理,为将事情理顺而管理,而在以前或许我心里有这种想法,但是在实施上却只能做到很少。实践可以将所学所知更好的运用,而不知变通只会带来迂腐和嘲笑。

从你的这段话看,你面临的问题是管理变革的问题,需要改变现状,而你的困惑是在管理变革过程中遇到实施的反弹,导致事情不是按你预先的设想和计划进行。“不要为管理而管理”,这句话非常正确,包含两层意思,一管理只是工具和方法,它是随目标和环境的情况而变的,没有什么绝对好的管理方法;二一种管理方法如果不行,应该马上换一种方法。

这不是你才遇到的问题,这几乎是所有管理变革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打破原有的体系必然会危害很多人的利益、习惯、关系,那些人不反抗才怪。

历史证明,变革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变革者要付出很大代价和努力,没有上头的强力支持根本不可能成功,上头口头上支持但没有实际行动,或最后动摇也不可能成功,反而推行变革的人会呆不下去。

历史上几次著名的管理变革

战国的赵武灵王变革胡服骑射,阻力之大,最后他把自己的长辈、老师、重臣全部摆平才成功,但别忘了他自己是老大。

战国商鞅变革,是比较成功的,秦王为他而惩罚太子,割了太子老师的鼻子,但商鞅最后付出的是被车裂的代价。

战国吴起,在楚王支持下变革,楚王死后他被射死,变革措施全变。

汉景帝,企图变革集权和分封,结果出现七王之乱。

王莽变革,措施都很好,但不合时宜,被推翻。

唐末王叔文变革,王叔文被砍头。

宋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开始是坚定的支持,后来反对有太多,他动摇了,王安石退休滚蛋。

雍正变革,结果被人骂是暴君。

 

其实最好的管理教材是历史,什么时候学院派知道暂时忘掉现在的管理教材和理论,学会从历史中领悟管理,那他就不再是学院派了。

 

另外,不要以为中国的历代管理都是经验派,没有体系和制度,那是对历史不了解的人猜测。有个中国人去欧洲学习西方文官制度,西方的教授非常奇怪,说“我们的这套制度都是学你们的,你们为什么不去研究自己的东西来学我们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完整制度化管理的国家(秦);最早实行集团化管理分部的国家(汉),最早实行专家顾问团制度的国家(三国);最早实行干部储备制度的国家(隋);最早实行事业部制的国家(唐);最早实行对分部进行审计监察制度的国家(宋);最早实行骨干职业规划的国家(宋);最早实行项目管理制的国家(明)。明代的分工、监督、工作流程化制度之完善,使得皇帝十年不管朝政国家照样有序化运作。所有这些国家都有细致的制度文本。

在工商界,秦代的兵工厂是最早实行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工厂,而且中国是最早实行标准件的国家(秦军在北方和南方的军队用的兵器尺寸全部一样,弩机配件可以互换);明后期江南的丝织厂是最早是最早实施大生产化的雏形(当时扬州一个工厂最多有4000人,按流水线配置(那是英国人还在改良蒸汽机呢,100人的工厂都算大了);清代的钱庄在全国的分部管理、渠道建设、人员选拨非常完善。

到了现代,当年大庆模式是现代日本企业管理的雏形,鞍钢宪法比华为基本法早了30年。

32
发表于 2009-11-19 10:36:44 | 只看该作者

管理离不开实践,但管理也未必需要很多的实践,关键是活。

历朝历代读书就会管理、治国、治军的名臣名将太多了,关键是不能像赵括一样死背规矩,而应该像韩信一样活用。

韩信破赵,背水列阵,打赢了。兵法曰“列阵要背山面水,面山背水乃自寻死路”。战后将领困惑,问为什么违背兵法还能赢,难道兵法错了。韩信说“没有违背兵法,兵法有曰: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的兵多未训练的新兵,如果有逃生机会就都跑了,只有绝路才能让他们拼命。兵法上有此规则,是你们读书没读透啊。”

可见,不是读书多没用,而是没读透反而有害。

 

学院派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做诸葛亮所说的“引经据典,笔下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的“酸儒”。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0:37:0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企业变革和管理变革,我也算经历丰富,因为在不同公司切实参与过,也经历过。我的文章《重话变革》其实就是在一个公司变革中的总结,其实早先还有一篇文章名叫《变革的阵痛》是05年写的,也是这篇文章的姐妹篇和总结篇,不过没有在这里发出来。

至于什么是管理变革?我其实也略有思考,06年时候写了一篇《管理:水滴石穿》,是《管理:走出去,请进来》的姐妹篇,过几天再发出来与大家分享,其实还是让工作增加一些方向感。

相关文章:

[原创]管理:走出去,请进来

[原创]重话变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9 10:43:38编辑过]
34
发表于 2009-11-19 10:55:2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liverwolf在2009-11-17 9:21:28的发言:

高学历给低学历打工,感觉读书把自己给读进去了。我记得当时在东莞一家企业开始做储备干部的时候,不少从现场提拔起来地位管理者说从大专院校毕业的管理者有书生气,条条框框太多。相对的学院毕业的管理者也说现场提拔的管理者粗俗、随意。刘邦治理天下依靠的是读书人,是没错,但是老板的决策逻辑是怎么样的,或许是我的主观猜测,但是按照自己逻辑,往往是有偏差,也往往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但是刘邦不是读书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决定了思维和行为的逻辑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在所难免。

想一想,那些毕业后在社会上沉默的大专院校学生吧,至少我个人会很积极地帮助他们就业,因为自己也曾经经历过这段时期,我在[原创]如何让面试选拔更有效 中提出面试中要有帮助和促进就业的心理,其实还是有些恻隐之心,但是刚毕业学生的生存能力还比较差,跳槽频率相当高,我尽力安排走出象牙塔的学生工作,这种行为老板看得乐呵呵的。其实是心理不以为然,但是又没有明说,我就当作没看见,不知道了,呵呵。

还是一句话,希望从学校毕业的人员都能够多经历,多成长,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知识的价值,证明书多读了几年确实有用。至少要在投资和收益上,证明是一条上扬的曲线。

请问,刘邦读不读书先不管,你去看看历史,刘邦的哪次决策是他自己决策的?有哪次?哪次不是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决策的,这些人是不是读书人?

张良会打仗吗?他打过仗吗?甚至是他当过官吗?治过国吗?可是他制定的战略有哪次错了吗?

萧何起码在一个县当过小官,还算有点经验。

韩信呢?他不是靠读书吗?他拜为刘邦大将前带过兵吗?打过仗吗?(他在项羽那边好像当过小副官,没权没兵)可是他第一次打仗就打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大胜,然后破三秦,以几倍劣势兵力连破赵、魏、齐。经验在哪里?

倒是项羽什么都是自己决策。

 

刘邦无论决策能力(他哪次决策过?)、执行能力(他具体干过什么?)、领导能力(韩信认为他能带兵不过10万)都不怎么样,他的能力是人才整合,他把手下各种阶层、地位、性格、利益的人能够整合起来,这就是本事,这点是历代皇帝无人能及的。而这个能力我倒觉得不是读书能够得到的,是由眼界、性格、心态决定的。

35
发表于 2009-11-19 10:57:1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liverwolf在2009-11-19 10:37:04的发言:

对于企业变革和管理变革,我也算经历丰富,因为在不同公司切实参与过,也经历过。我的文章《重话变革》其实就是在一个公司变革中的总结,其实早先还有一篇文章名叫《变革的阵痛》是05年写的,也是这篇文章的姐妹篇和总结篇,不过没有在这里发出来。

至于什么是管理变革?我其实也略有思考,06年时候写了一篇《管理:水滴石穿》,是《管理:走出去,请进来》的姐妹篇,过几天再发出来与大家分享,其实还是让工作增加一些方向感。

相关文章:

[原创]管理:走出去,请进来

[原创]重话变革

 


关于变革,宋江对梁山的管理和战略变革是非常高明的成功例子,而这个例子也很通俗。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1:01:21 | 只看该作者

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好高人指路。

我记得《大染坊》这部电视剧中,剧主角陈六子说了一段话:有三种人不能读书。

1.死读书的人,不能学以致用者;

2.读了书,思想变坏了;(毛主席说:知识越多越反动)

3.他自已(如果他饱读诗书,天下只有他了)

实践出真知=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这是Jack-Peng兄的发言,我认为可以与你的发言呼应,尤其是第一点,将书读死了,就把思维堵住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还是强烈反对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1:07:0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有过思考,对于水泊梁山的没落就管理上也想过一些,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水浒春秋》,也是再过几天再发过来。但是梁山的没落我个人认为是深层次的问题,《企业变革,唯“心”而已》,这是我今年10月份左右写的文章,其实也是论述这个方面的问题。

想一想,感觉自己小有成就,一些文章可以互相联系,逐渐也成了体系,自己鼓励一下,吹嘘一下。

38
发表于 2009-11-19 13:00:5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liverwolf在2009-11-19 11:01:21的发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好高人指路。

我记得《大染坊》这部电视剧中,剧主角陈六子说了一段话:有三种人不能读书。

1.死读书的人,不能学以致用者;

2.读了书,思想变坏了;()

3.他自已(如果他饱读诗书,天下只有他了)

实践出真知=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这是Jack-Peng兄的发言,我认为可以与你的发言呼应,尤其是第一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还是强烈反对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正是因为实践证明读书的比不读书的强,所以才证明读书重要的啊。这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历史就是别人的实践啊。不信历史上能找出几个不读书或不靠读书人成功的。

强烈反对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是对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概念,整个思维如果没有脱离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依据,还是一样啊。既然是重视实践,就应该从实践中寻找和总结论据和观点,古语云和电视剧(编剧加工过的)还真是理论和猜想啊,还是没跳出脱离实践的圈子。

 

西方也有很多“学院派”的管理专家,也是看、写大量管理著作,但我觉得他们和中国学院派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有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就是论点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实践经验(直接、间接)、调查,再加上一些数学统计再得出,所以西方的管理学家都是通过大量的调查企业案例,把其中的共性总结才得出结论,有的甚至做很多实验。而中国的学院派呢,更多的是靠推断,或想象,形成结论,再去找些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就视而不见了,所以他们的观点很有片面性,更多的是看上去有道理,操作起来却脱离实际。他们从思维的方式就是不重视实践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读书没实践却能够一做成功。首先是他们选读的书,不是所有的书都读的,而是读那些内容经过别人实践的书,不是只讲设想出的道理的书,别人的实践结论吸取过来自己的经验(有些事不需要自己实践才知道结果);其次是读书不是背书,也不是只看结论和观点,更要想论据,为什么是这样?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如果赵括读书是这样想他就不会愚蠢的贸然出击,也不会被围而不马上突围了;第三,读书不是零散的读,读后也不是形成一些零散的观点,而是整个体系的去读,形成系统的观点,绝对不能断章取义。韩信为什么能够读书读出别人看不到的,因为他是把孙子兵法按一个体系去读,那么同样的战斗,在不同的军队在不同的地形,面对不同的敌人时各是什么策略。其他将领把“背山面水”当作一条不变的规律,而韩信却能够根据情况的不同把所谓常规看作你也可以变的东西,因为他的兵法知识是个系统,不是零散的结论。

凡是读书读不好的人,或读了不会用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按上面三点读书的人。当然读书只是过程,结果还是要通过实践实现。

 

    另外,“将书读死了”,这只是读书方法的问题,不说明读书本身。就像我前面举的韩信的例子,其他将领就是读死书,韩信就不是。实际上历朝历代读死书的是不少,但还真是没找出一个不读书的名将,这说明什么?

    毛主席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是有前缀的,是: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呵呵,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没读全断章取义得出相反结论的例子。

39
发表于 2009-11-19 13:06:1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liverwolf在2009-11-19 11:07:07的发言: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有过思考,对于水泊梁山的没落就管理上也想过一些,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水浒春秋》,也是再过几天再发过来。但是梁山的没落我个人认为是深层次的问题,《企业变革,唯“心”而已》,这是我今年10月份左右写的文章,其实也是论述这个方面的问题。

想一想,感觉自己小有成就,一些文章可以互相联系,逐渐也成了体系,自己鼓励一下,吹嘘一下。

我不否定你肯定研究过水浒,也写过文章。但是我感觉你肯定没有研究过水浒的变革成功(注意,是成功),否则你不应该有前面对公司变革的困惑,不应该有你的老板叫你改变内部管理,你却感到阻力很大,更重要的是你似乎没有好的办法,如果你真的研究透了我觉得你至少不应该感到困惑或没办法的啊。

 

另外水浒的没落不是管理问题,是路线问题,水浒的管理还是高效的。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3:17:4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众成咨询在2009-11-19 13:06:12的发言:

我不否定你肯定研究过水浒,也写过文章。但是我感觉你肯定没有研究过水浒的变革成功(注意,是成功),否则你不应该有前面对公司变革的困惑,不应该有你的老板叫你改变内部管理,你却感到阻力很大,更重要的是你似乎没有好的办法,如果你真的研究透了我觉得你至少不应该感到困惑或没办法的啊。

另外水浒的没落不是管理问题,是路线问题,水浒的管理还是高效的。

呵呵,我觉得你误解我的意思了,之所以困惑是因为老板和我对于同一问题看法不一,坐在高位以后一些事情就看不到了,这是老板的行为正因为困惑,我才审视了自己的想法,稍微改变了一些方法。没有阻力绝对是骗人的,不过假如我自己都感到没有没法,我觉得自己还是直接打包走人算了,还在这里骗工资干嘛?

此外我没有否认水浒中水泊梁山的管理水平不高,只是对其没落感到惋惜,但是路线问题还是表面问题,根本问题就是以宋江为首的决策层根本丧失了企业的生存意志,成为了首鼠两端的两面派和投降派。

老兄以为然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9 13:20:11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