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帖主不再讨论)地震后的网络暴力,舆论给企业的高压

[复制链接] 143
回复
151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1
发表于 2008-5-31 11:46:27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unshine12321在2008-5-30 13:33:37的发言:

楼主,我是非常支持你的.我身边很多同事都说王石小气,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王石说的非常对,献爱心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捐的那笔钱,要心甘情愿才好.现在无聊的人好多.今天QQ今天里,章子怡筹款,人家却说她为出风头.哎...只希望大家都客观的看待每一件事,众口铄金,后果不堪设想.

WWW.QQ.COM一份评论给你学学什么叫客观吧!可能不是很适合.但下面这句话大部分说出了你们的潜意识:

1.根子恐怕在于“精英”意识。一些人自视为科学理性的代言人

2.还有,你最好全面分析一王石那段话,不短章取义为他那呐喊

http://finance.qq.com/a/20080530/000952_7.htm

王石到底错在哪?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了不恰当的话。”捐款多少本来是企业自己的事,万科虽是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它只肯捐200万元,大家充其量只能对其进行道德评判,因为没有哪部法律规定万科必须捐多少。

但王石错在于国难当头的特殊时刻,却高谈什么“万科捐200万是合适的,不能让慈善成为负担,内部员工捐款不能超过10元”。虽然说爱心的大小不能以捐赠的多少来衡量,但作为一个企业公民,万科在地震中是否也应该多承担一些责任呢?国家遇此灾难,捐赠就不仅是一份爱心,而且是一份社会责任,一份爱国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捐赠的多少至少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诠释。

其实,潘石屹任志强、冯仑们捐的不比万科多,为什么他们却没有和王石一样背负骂名?原因很简单,他们这一次没有出来乱“放炮”。

说到底,些人之所以在国难时刻还敢出来说“不恰当”的话,根子恐怕在于“精英”意识。一些人自视为科学理性的代言人,是“意见领袖”,总觉得自己所说的话就能左右别人。然而,这些“精英”们可能高估了自己。那个为灾区捐了105元钱的乞讨老人,让人感动更多、启示更多。

142
发表于 2008-5-31 11:49:05 | 只看该作者

从你们一面倒的意见中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真的很多"范跑跑"

143
发表于 2008-6-4 10:55:28 | 只看该作者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王石哪怕再捐10亿元,都难以改变在网友中的形象,至少我对他的捐赠观点就不敢苟同。”陈光标说自己爱打抱不平,谈到民营企业家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他对万科董事长王石前段时间的言论一直耿耿于怀。


“另外,企业捐赠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完全是一个借口,是违背良心的借口。”陈光标表示,黄埔集团有个规定,每年拿出利润的20%~25%用来做慈善事业,“我们没有感觉有任何负担”。


“活在人们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陈光标说,美国大企业家、大慈善家卡耐基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许多人都问我,你带着员工跑到四川去救灾,那你公司咋办?我想,如果一个企业因老板不在家而受影响,肯定不会是一个规范的企业。一旦有制度作保证,老板在不在家应该不是什么问题。退一步来说,这段时间少赚1000万、2000万元,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144
发表于 2008-6-4 10:57: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redbar在2008-5-22 19:09:57的发言:

不同的意见当然是有,只不过进行人身攻击就不合适了!对于上面讨论您要是能仔细看看,是能知道细节的。不过那些不同意见就不知道是不是您所希望看到的那些“意见”了!

爱心是无价的,比较捐助的多少在这个前提下去讨论没有意义的!此外,“企业”到底是什么?也是需要同仁们理性去思考的。对于王石来说,至少几点我是认为无可厚非的。个人的捐助、企业的长期责任、万科的实际行动……这些都做到尽到了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每个人要是都能做到无私的爱心奉献,对于灾区人民来说,每滴水都是大海。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王石哪怕再捐10亿元,都难以改变在网友中的形象,至少我对他的捐赠观点就不敢苟同。”陈光标说自己爱打抱不平,谈到民营企业家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他对万科董事长王石前段时间的言论一直耿耿于怀。


“另外,企业捐赠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完全是一个借口,是违背良心的借口。”陈光标表示,黄埔集团有个规定,每年拿出利润的20%~25%用来做慈善事业,“我们没有感觉有任何负担”。


“活在人们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独死在存折单上的守财奴光荣、伟大。”陈光标说,美国大企业家、大慈善家卡耐基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许多人都问我,你带着员工跑到四川去救灾,那你公司咋办?我想,如果一个企业因老板不在家而受影响,肯定不会是一个规范的企业。一旦有制度作保证,老板在不在家应该不是什么问题。退一步来说,这段时间少赚1000万、2000万元,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