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一千七百年 - 

【转帖】用别人的失败,成就你的成功-求职系列故事

[复制链接] 60
回复
66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0:18 | 只看该作者
六.直接找老板
  
  如果你很想得到它,至少给自己三次被拒的机会。――朱艾萍:,24岁,公关经理。
                              
  当我在艺术学院大四那年,开始逐渐感受到失业的压力,那时我希望先到乐团的公关部门实习,不过,试了几次并不顺利,因为很多单位都有和实习生发生不愉快的经验,但我并未因此而放弃。
  
  我直接找到乐团的办公室,第一次连警卫那一关都过不了,第二次被总机委婉地拒绝,第三次得以在艺术总监的办公室外等了八小时,而她终于愿意拨出5分钟和我谈。
                              
  5分钟能展现什么,我赌上了表达我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我表现出强烈的意愿,并提出凡人难以抵挡的“优厚”条件,志愿免费地为她工作──大概没人能拒绝有人愿意不拿分毫为她跑腿处理一切琐碎事情吧!
  
  我打点她的午餐、帮她买烟、充当私人接线员,当她要求我整理资料室时,我也任劳任怨地把里头所有音乐家便编号建档,而且把过去留下的演出企划以编年的方式重新整理一次,我的上司给我“有求比应”的封号。
  
  而大学毕业后,不到几个月,我如愿以偿地获得交响乐团公关部门的职位。
                             
  再来看一个总经理特别助理的自述:
                              
  记得几年前,我还在会计事务所当小秘书时,最向往台北一家福利、制度都很健全的电器公司工作,所以兴致勃勃准备了完整而精美的履历。直接寄给这家公司的行销总监,我想这是绝大多数求职者不会做的事情。别以为光这样做就够了,没有后续的铺垫,还不如不做。
                              
  不过很不幸地,他们那时并没有缺,当这位总监的助理打电话告诉我这个讯息时,我虽然很失望,但因为与何助理聊得很投机,忽然灵机一动,随口问了她:关于这位总监大人的兴趣是什么。结果,他不但是个高尔夫球好手,同时是标准的棒球迷。
  
  于是,几天后,我又写了封短信,并附上两张球季总决赛的门票。结果,他--亲自打电话给我,说:“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真是我收到最具创意的应征函了。什么时候有空聊聊吧!”
  
  两个月后,我上班了,那时才见到人力资源的人。
  
  吴丽美事后总结她的求职是“奇招致胜”。不过在我看来,“中规中距。”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1:31 | 只看该作者
七.展示硬件
  
  如果老板终于答应给你一次机会,该怎么准备呢?看求职宝典,面试必问吗。又落了俗套,那些都是对付那帮人力资源的东西,部门老板不感兴趣。
  
  有一点你要搞清楚,老板压根儿就没有准备什么面试问题,是你死乞白赖、用尽手段告诉老板你想跟他聊聊。就像一个销售人员,你去见客户时不会等着客户问你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要展示你是如何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是多么需要你卖的东西,不过这次你卖的东西不是吃的喝的,也不是软件硬件,而是一个大活人-你自己。
  
  你要有主人翁的感觉,尤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只是想去大公司实习一下,即使这样老板都不给机会。但你是一个大活人,你可以创造机会。
  
  有位师弟想进四大(咨询公司)。不知道怎样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我给了如下一个建议。找一个现在热门的话题,比如,萨达姆被绞死这个事件。你就去设计一套调查表,很专业的那种。题目与题目之间要互相关联、防止随意填写。然后,招上一批同学,到大街小巷作调查,要覆盖合适人群,达到可信采样率,比如1000人。回来之后,你就开始做一系列的分析,比如“大学生、工人、下岗工人等不同职业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在校学生、工作3年之内、3-10年、10年以上的人对这问题的看法差异”,“成年(18岁以上)男性、女性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发现:36-40岁人群的看法与众不同”,“分析:为什么大学生和不是大学生的同龄人看法差异巨大”等等一系列的专题。因为你的数据是可信的、分析是科学的,所以很多人会相信结论是可靠的。把这篇调查发表在南方周末、或是杂志上,一定会引来关注。这个实践,无疑会对你进四大这样的咨询公司有莫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做的也就是基于调查数据说话。
  
  在比如有一个同学面试一个设计院的职位,除了带上各种证书之外,他还把在大四实习时在一家设计院做的计算书代在身上。当跟设计院总工面谈时,他很明智地没有一一展示那些来之不易的证书,而是给总工介绍了那份计算书的来历。
  
  跳出固定的模式,化被动为“主动”。“主动”这是一个无比神奇的词。你只要真正的领会了其中真谛,你会觉得机会无限!
  
  英语、计算机、优秀干部、演讲等等证书,你不觉得考官们对于这种获奖证书已经看多了,以至于有了审美疲劳。他们需要一种新的刺激、一种新的证明,来展示你的与众不同的优秀。而那本厚厚的调查报告、计算书呢,考官根本就没有期待有人会拿出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展示,让考官们看到了塌实、钻研、用心,以及一种对于专业强烈挚爱的感情。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2:10 | 只看该作者
八.展示软件
  
  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希望员工低调、含蓄、含辛茹苦,公司文化不同,忍辱负重、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并非战无不胜。
  
  其实这一点也是最勉强不得的。对于老板应该展现真实的自己,你就是你,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别人,尤其是那些见过世面的老板们。看过下面这个同学的遭遇,有何感想?
  
  我那天晚上接到他们通知,第二天早上8:50面试,一大早8:00起来,吃过饭才8:24,换上行头,来到就业中心,也就才8:47左右。按照以往面试经验,面试从来没有准时地,我最少地一次也等了足足15分钟。
  我刚到就业中心大厅,就见到昨天宣讲地那个自动化96师兄出来说“刚才是谁敲门?”然后就看到一个人跟着他就进去了,我就只好在外边等着,他们进去后,我就到面试室门口想听一下里面地情况,突然发现,门上写着一句话:“请按照预约时间准时敲门”,我狂ft.由于这个时间刚刚过了8:50,里面还有人在面试,我想现在敲门也不太礼貌,就还想着肯定是前面几个人给耽误时间,后面都会拖延,然后我就在门口等待。
  
  大约9:10,那个哥们出来了,然后我敲门。进去,自我介绍,突然面试官问,为什么你迟到了?我就解释一通,然后面试官就出去看9:10地来了没有,发现9:10的那个哥们我认识,然后,然后,那哥们就进来了,我就出来了……
  
  教训啊:后来的兄弟们去的时候,一定看好时间,到了时间甭管里面有没有人,按照要求敲门就对了。礼貌多了,反而坏事。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企业风格过于硬朗,那就避开它,它不适合你。
  
  那么再说一个华尔街的故事,许多人要说变态。
  
  上大学时,我们形容谢顶的老师们为旁边铁丝网,中间溜冰场。而在华尔街,头顶光光的人简直成了一大景观。而头发多少和级别高低、工作压力成反比。
  
  特别是那些交易员们,多半儿还不到四十岁,便头发无存了。连他们找工作时,面谈的方式也花样百出。有一交易员克里斯,是个德国后裔美国人。他进德意志银行证券部的面谈经过,简直是别出心裁。那天,他一进办公室,老板便与他握手、让座,对他彬彬有礼,问她姓名,住哪里,做几号地铁来办公室?方便吗?。。。
  
  突然老板站起身,一拍桌子,茶杯往地下一摔,喉道:“you! Got lost! You stupid idiot!” (你这个蠢货,快滚!)好在克里斯久经沙场,这样的场面见多了。他镇静地坐在那里,笑眯眯地什么都不说,等他老板“发飙”完了,他才慢条斯理地开腔说话。结果他拿了一个很好的Offer。这样的面试,为的是假设今后面临这样的客户,交易员必须有足够的应对能力,老板不希望他的交易员弄丢了大客户。
  
  当你开始去理解而不是等着被理解;当你开始去安慰而不是等着被安慰;当你开始去爱而不是等着被爱,你的理想工作怎么忍心离你而去呢?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3:52 | 只看该作者
一.智慧的血腥
  
  纵然我们的物质文明发展的多么迅猛,但让我们现代人汗颜的是我们的思想智慧并没有超过我们祖先在先秦时代的总结感悟,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孙子等等创造的一座座思想丰碑,后世无出其右。
  为什么这些智慧大家们偏偏都扎堆出现在先秦?
  因为那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杀戮屠城的时代,诸侯们用尽各种办法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从而谋士们各种思想智慧应运而生。但是战争并不是催生智慧的唯一条件。自秦汉以降,大规模的战争并不少,特别是改朝换代的时期,但思想巨匠并未闪现。
  这是因为秦始皇的一统中国,不再有诸侯争霸的机会,也不再有大智慧孕育的土壤。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希腊。
  古希腊文明也是在一个个城邦间的打斗中滋生发展的。奥运会-古希腊文明的活化石,也是城邦首领们为了武士们杀人更多、追击更快的军事训练所演变成的。
  如果注意一下西方最著名谋略著作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的写作背景的话,你会发现那个时期正是意大利各个城邦之间打的一塌糊涂的时候。特别是那些注释,讨论了大量城邦合纵联横的案例。
  
  文明智慧带着“血腥”。
  
  我们现在很幸运,没有处在腥风血雨的战国时代,没有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人们没有人身安危之忧。但在经济领域,国企和私企,内企和外企,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的争斗,正如一个个诸侯国的厮杀,其中也蕴涵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
  
  而这些智慧承载于我们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表现在他们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上。
  
  而求职择业、职场打拼则饱含了血泪汗水,那何尝不是智慧精华。
  
  但智慧很难教。过于具体的措施容易偏颇,而过于原则的建议又使人无所适从。原则和具体之间的那个微秒的节骨眼,就是智慧。禅学称之为顿悟。顿悟来自于具体的事例,不是一二三四的规则罗列。
  
  妇孺皆知的道理不是智慧,能称之为智慧的玩意儿,往往同我们日常的经验不太一样。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4:39 | 只看该作者
二.智慧不玄虚
  
  格言警句,如果没有事例情景的解读,就是一堆废话。
  在西方,圣经的魅力在于把上帝的智慧,溶于生活让人们汲取。
  在东方,没有一本书能比《论语》更代表中华智慧。其作者并不是孔夫子,而是他的门徒们对孔子生活言行的实录。
  一件事我一直琢磨,为什么孔子亲自撰写的《春秋》反而没有他的学生对他的传习实录火爆。后来听到一位朋友对于《鬼谷子》和《战国策》的评论后才领悟。《鬼谷子》是理论,上面句句是格言,但传播不广,道行不深,更本就不知所云;而《战国策》是案例,都是战国时期发生的大案要案,操作性强,所以普及率高。《论语》就是智慧案例集锦。举一例: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第三》(白话试译:孔子到鲁国周公庙,每件事都问。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儿子知道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问。”孔子听了说:“这就是礼啊。”)
  
  以孔子的家庭背景,父亲叔梁纥为鲁国贵族,母亲亦是士族出身,而且孔子小时候就偏爱礼仪之事(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怎会对于礼仪之事不通呢,按说不应该啊。当我们有着这样的与常理相悖的想不通时,我们就接近智慧了。
  而孔子只说了一句话,“这就是礼啊”。
  
  的确是大家风范,大家智慧。
  
  礼者敬人也。人们之间交往,相互尊敬就是礼。礼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恐怕当时没有人知道了。孔子的“每事问”,显现出一副懵懂不知的样子,恰恰是对于庙中工作人员的“礼”。如果这个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的话,在庙里做的那些活动法事,岂不是纯粹装样子瞎掰。吗?
  
  这个例子要比孔子对于礼(在其他地方)的论述精妙得多,这就是行动的力量,这就是我们要领悟的人生智慧。
  
  让我们把目光移到周围普通的民众身上,把焦点集中在他们不平凡的一段经历上,去体味、发现那些闪光的,也许他们自己还没有觉察的生存智慧。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个诸侯,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个城邦。
  
  我并不想让这个经历展现过程显得很沉重,很枯燥。智慧总是鲜活活泼,生机勃勃。有些事即使显得无奈,但通过智慧的解读,我们会发现事情原来可以这么看,还能这么干。
  
  如果说,在这些事例中您并没有嗅到智慧的味道,那就权当看故事,励励志吧。
  
  我们从小满说起。
  小满,北京人,前不久毕业于北京某著名大学法学院,现为北京某著名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6:04 | 只看该作者
三。你不得不承认精力有限
  
  小满的学校作为全国名校,想考研出国的人自然不在少数。考研、出国亦或找工作,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无可厚非。但有相当多的人,三样或者两样事情都想尝试,忙于各种TOEFL、GRE班、考研冲刺班和招聘会,其中极少数是过于自信,既拿美国Top10大学的录取通知,又拿世界500强公司的Offer,然后潇洒地对一个说Sorry,那感觉是什么?一个字:酷。
  
  但大多数属于没有自信,他们相信一个朴素的农业观念,付出就会有收获,广种薄收,靠概率。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其中任何一项事情的复杂性。孟夫子不早说过,熊掌鱼翅不能一块吃嘛,吃多了会撑死的。小满很早认识到,要是想找工作,就得西装革履满北京转悠;要是想出国,那除了睡觉就老老实实坐在图书馆里,踏踏实实地去上新东方,听玉米糊和许小平煽情地讲那些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吧。
  
  就像我们小时候,无论父母怎么苦口婆心给我们讲道理,告诫我们要这么做、不要那么干,但当时我们大多数都不以为然,要去尝试,不管是父母鼓励的还是禁止的,当然是偷偷地。不像许多同龄人,小满清楚地知道他精力有限,干什么事必须全力以赴。
  
  小满可以说是年级里最早在找工作上化心思的人了,早在大三的时候,电脑上的文件夹里,就已经存储了京城大大小小二十多家律所的资料。是铁了心要找工作。
  
  面对班上大部分同学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策略,小满并不是没有动摇过,毕竟随大流充满诱惑,特行独立要面对相当的定力。谈起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小满不屑一顾:“他们根本就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对于择业的理解认识没准还没我清楚。”
  
  小满的意志坚定应归因于他经常讨教一个师兄,一个能说会道的大嘴师兄。
  
  “我们律所在国贸,租金特贵,那停车费贵的邪乎,一小时10块。您说一般人一天才挣几个枣。弄得我买了车不敢进国贸停车场。远远地停在小胡同里,塞给保安几块钱,不要发票。要不你想想看,我怎能安心办公,每分每秒我都会受刺激,那都是银子啊。”大嘴师兄吐沫横飞地描述着他的律所。
  “但为什么不换个地方?”
  “公司就得在那办公,那是一种气派,客户就认这个。其实你我不也认这个?”
  
  那位师兄比小满早两年踏入律师行当,现在已经拿了律师执业证,目前正在美国进修呢。他的英语自是不敢恭维,六级都没过,但美国愣就去了。其实工作以后,见识的面广了,认识的人多了,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
  
  这位师兄英文一般,但中文实在是好得很,经常很有表现力地绘声绘色地跟小满讲述律所生活,并侃侃品评京城各大律所得优劣,听得小满是心驰神往。指望这些师兄师姐们直接给你解决工作问题是不现实的,但他们的建议起码可以让你心里有些底。大嘴师兄,功不可没。远比什么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报纸上的不着调的建议来得实在。
  
  “我一直相信,早起的小鸟有虫子吃。”于是在用了一周时间精心准备了自己的简历后,小满早在九月初就开始在网上海投了。搂草打兔子,粘点边的全投,一个也不放过。然后就开始了焦灼难熬的等待,肾上腺素严重透支。
  “我那时几乎每十分钟刷新一次电子邮箱界面,看看有没有回复。手机24小时开机,还时常看看屏幕,生怕手机设置成振动模式,错过机会。”
  “一次我正在穿袜子,铃声响起,拿起手机一看是陌生的号码,我的心脏立刻狂跳一下。慌忙拿起一支笔,撕掉一张纸,来不及穿好另外一只,满面堆笑,故作镇定,用早已演练过的套路问候对方:“喂,您好,我是满志诚,请问您是哪一位?”
  “原来对方打错了。真想问候一下那位我的口头禅,不过还是忍住了。浪费我六毛钱不说,浪费我多少感情呀。”
  
  但小满依然一腔豪情:“凭着咱名牌大学法学院的文凭,凭着还不错的专业成绩,凭着大三混过的英语六级,凭着或多或少做过的社会工作,再凭着我的北京户口,还凭着。。。。。这些还不够吗?对了,再有一条,凭着我是男的,我上路了。”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7:01 | 只看该作者
四。读心术
  
  终于有虫子蹦出来了。学校布告栏贴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律所的招人告示。
  表面上,同学们对这样一个小所,都没在意。有的说,估计业务不会大。有的说,听说这个所刚立门户没几年,前途难料啊。小满也在旁边附和着:“估计没什么人去申请。”
  
  大家嘴上都说不看好这个小所,其实,一个个回到宿舍后都立即发简历,因为大家都想试试水,先增加一点面试经验再说。
  
  “不久,我收到了面试通知,那短短的两行字,我现在还保留在邮箱中,毕竟是我的第一个面试。”不过小满当时自信满满,自认为有个针眼大的机会,就凭自身条件,绝对不成问题。咱名牌大学的同志去你这等小所,岂不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
  
  其实事后等到去面试小满才知道,接到面试通知的同学简直一陀一陀的,这也是这种小所的精明之处,赶在这种时候发出邀请,可以有很多青年才俊不管不顾地要你面试一次。可如果你再等4个月,情况肯定大不一样。这种时间差带来的差异,就好比女生在大一时打算谈恋爱,和在大四时才寻找男朋友的区别一样,这就是苹果和西红柿的区别。
  
  不管如何,第一次面试,总是需要好好准备一下,跨下马,掌中刀,自然没有,如何准备心里也没底,小满想起了大嘴师兄。
  
  “师兄,我后天去一个所面试,想问问该穿什么衣服。是不是衬衫和休闲裤就可以了。或者T恤加休闲裤?”
  “你以为去相亲啊?当然要正装。”
  “网上有许多帖子告诉大家,面试时切忌拘谨,只要着装得体,自己发挥好就可以。有的还建议穿牛仔裤。显得有朝气。”
  师兄不客气的说:“我不知道那些帖子真是不懂装懂,还是懂了故意误人子弟。干律师这一行,没有形象一切免谈。西装革履是基本要求。即使你穿一套便宜的西装,也远比你弄条500块一条的苹果或者600块一条的Levis牛仔裤,要强百倍。一个是Professional,一个是扮酷。”
  “那些运动衫仔裤价格可不便宜啊。”
  师兄听了嘿嘿一笑“这不是贵和便宜得问题。你别以为那些律所老大们不懂这些仔裤的标价行情,他们休闲时也穿。但工作时绝对不穿。我们老大出去谈生意,无论天再热,打了领带的衬衫外边一定还要捂上西装,汗流得哗哗地,那也得捂着。”
  “无论是当老大还是做老小,你就得端着架着,表示你愿意为别人付出。没有人喜欢动不动身上套一件西装。”
  “多亏了问师兄,后来在工作中观察,的确如此。”小满自此面试西服不离身。
  在面试这个小所时,小满的心情非常轻松,因为看到和他一起去的同学成绩并没有他好,而且多是外地同学。
  
  小满甚至在等接受召见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在盘算如何拒绝这个Offer了。
  小满很直率:“说句实在的,在那时候,我们很多人最嫉妒,或者说最羡慕的,就是手里拿着一大把Offer的人,无论是外国大学的,还是工作单位的,这代表了实力和荣誉。对于我来说,如果在刚开始找工作第一个月的时候,就有一个小Offer,然后漫不经心地用小指把它弹掉,那显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助于进一步树立自我的信心,也可以使自己成为同学们谈论的对象。在那个时候,任何工作的讯息,都是宿舍卧谈的对象。”
  
  有人也许说这不道德,其实这就是当时找工作时的实际情况。那些手里已经有了工作机会,甚至是很好工作机会的人,仍然会继续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投递简历并面试,那些人,一般英语很好,拿过多次奖学金,只要没到最终需要确定的时刻,就可以继续寻找更好的猎物。这样的人,经常会招来众怒。当然,一般是背后的指责。而且,指责他人的人只要有机会,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其实小满大可不必内疚。一条狗不能指望一头狼分享它的猎物,它必须通过磨难锻炼来进化成狼,甚至变成一头狮子,那时它才有资格谈论公平和分享。
  
  “虽然踌躇满志,但是,在真正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心情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我的腿又习惯性地颤抖起来,幸好我们之间隔了张办公桌。”小满不好意思地承认。
  
  但面试出乎小满的意料,这位老大没有问任何法律专业的问题,也没有考察英语,只是问了小满对哪些课程感兴趣,为什么?然后就让小满向他提问。小满当时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示口才,开始谈起他精心准备的人生理想和发展规划。
  
  “我个人感觉跟这位老大谈得挺投机,这至少从我在他的办公室里面试的时间看得出来。别人基本上都是20来分钟,而我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在大家心里都没底的时候,在办公室内时间的长短,往往是互相比较的标准之一。”
  
  “这次面试我是战略上藐视-我压根就没打算去,但战术上重视-一次练兵的机会。我这种想法虽然自然而然就有,但并不值得鼓励。我当时的确很不地道-在人家还没有要我的时候,就毅然决然地在心里拒掉它,全然不考虑是不是浪费了对方的时间或是其他同学的机会。”
  
  这是事实,工作机会必须凭借实力来争取,不能指望别人的退出而使竞争不那么激烈,别人根本不会考虑你的感受,也根本不会考虑你的存在。你只有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机会,包括牺牲别人的机会在内。
  
  “虽然知道这计划有点可耻。”小满说。
  
  但事情并没有像小满预期的那样发展,最终他的计划未能得逞。
  
  最终的结果是录取了一位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外地同学,不仅和小满,包括跟大多数同学的预测大相径庭。几个大热门人选纷纷落马。
  
  小满的失落,并不仅仅是一种微微的妒忌,而是实在搞不明白这些老大们的选材标准。
  
  不过随着面试的增多,小满慢慢对于老大们识人断物的能力由衷的钦佩。
  “我无从得知那位小所的老大是否会读心术之类的邪门武功,把我的险恶居心一举戳穿,再给予狠狠打击。但是后来的几次面试,使我发现一种情况:我每次非常想争取得机会,在面试后,都会给予继续实习的机会;但是,如果我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不行就拉倒的心态,却一次都没能成功。”
  
  “那些律师们,每天除了做文件,就是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阅人无数,看人都会有很好的直觉吧。面对他们,就好像面对一面单面镜,你看不见对方,而对方把你看得一览无遗。”
  
  技巧很重要,但相比于对于职位的心态,都不足为道。
  
  这次不大不小的打击,对小满是个好的开头。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7:54 | 只看该作者
五。网聊也算是裙带?是!
  
  小满及时调整战略。
  
  从那以后,小满就再也没有给小律所投过简历,反正根本就没打算去。因为虽然这次涮人未成,还被别人调戏一把,但仍然对自己保持着很高的期许。
  
  我只认大所。而所谓大所,一要靠自己打听。还有就是从律所所处的地点上判断。好的律所,无外乎坐落在两大片地区,一是朝阳的CBD,一是西城的金融街。看租的起租不起好楼,就知道这所怎么样了。
  
  老师老是教导我们不要以以貌取人,但现实就这么势利,没辙!
  
  看来,要想找大户人家,法学院信息公布栏是不能指望了,小满回到网上,经常在法学院版和找工作版晃悠,这年头毕竟是网络世界,不能错过任何途径,以打破窝在学校的信息不对称性。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
  
  一位已在一家律所工作的师姐在网上贴出一个信息,那律所可是律所中的老大,估计录取率得是一比两位数。小满琢磨怎么去争。
  
  除了把自己的简历发到指定邮箱,小满还给那位师姐发了一封充满敬意的信,把在学院里听到的对于这家律所,特别是对于师姐的称赞也一并写上。
  
  小满总结道:“找工作的时候嘴巴一定要甜,不管你面对的是律所的行政、助理甚至秘书,都一定要竭力表现出诚惶诚恐地神情,当他们乐意回答你的问题是,你一定别忘了要在态度上表达出受宠若惊的样子。你要是拉不下脸来,以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简历一丢就睡觉去了,等着三顾茅庐,那就是三国演义读多了。”
  
  果然,师姐在当天晚上就回了email。
  
  这位师姐也是入行不久,不可能决定给不给小满面试机会,这在他意料之中。但令小满惊喜的是,她建议我联系律所老大的秘书小文,并把小文的QQ号给了小满。
  
  想想看,能让师姐回信的法学院的人能有几个?而且告诉小文QQ号,我想我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吧。你看,这个资源可是独门秘笈。小小年纪,小满就懂得“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尤其对女孩子。”
  
  你可不要小看秘书,也不要高看自己的简历,事实上,老大日里万机,每小时几百美金的费用收着,人家可没时间把浩如烟海的简历都看一遍。正常情况下,他们会让自己的秘书、所里的行政、甚至是刚入所的助理或者实习生代为挑选,你能不能争取到机会,完全在于上述人看你的简历是否顺眼。
  
  幸运的是,简历未必让小文顺眼,但小满在QQ上聊天本领可以让她觉得很有意思。
  
  暗箱操作、裙带关系并不是你非要有什么背景才能完成,而是你找对了衙门,小人物有时可以决定你的走向。
  
  小满就顺理成章地去面试了。
  
  面试的经历平淡无奇,老大没有出现,他下面资深律师面试的我,是有点漫无边际、没有重点的聊天,那时小满已经知道了要多听少说,尽量让那些律师们信马由缰。所以整个面试就基本上成了对那个律所的形象推广会了。
  
  但决定还需老大最后拍板。
  
  在随后漫长的等消息的日子里,每天必做的功课仍然包括了和小文聊天。毕竟,人家还没说要不要哪,如果轻率地认为对方已经用完了就过河拆桥,那河肯定比想象的宽。小满还是很厚道的。
  
  但小满清楚地意识到,这条裙带并不牢靠,当然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8:43 | 只看该作者
六。有时你不得不彪悍
  
  建国门有家律所很有实力,也很会推销自己,在法学院简直是家喻户晓。小满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争取这家律所的面试机会,同时到处打听那里的面试程序。
  
  这是小满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集体面试,大家心情惶恐地接受着两位老大的面试,不禁让人想起集市上贩卖黑奴的情景。因为单位好,名气大,面试会上云集了小满学校多位顶尖高手,另外还有其他学校的优秀同学。
  老大们会针对面前的简历一一提问。在听了对前几个同学的问题时,小满不由开始紧张了。
  
  “那些同学的简历无一不是丰富多彩的,能从各个方面体现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相形之下,我的简历显得苍白无力。”小满对这种论堆卖、大拨轰的面试很不习惯。“自从这次面试经历以后,我对此类的批发式面试很反感。因为这很容易摧毁一个人的信心。就好比一个人站在一艘破船上,看着一个个大浪打过来,亲身感觉到船正在下沉一样而无能为力。”
  
  “更要命的是,我在这次面试中不仅怯场,而且对其中一位老大心生厌恶。”想起当时的情景,小满愤愤不平地说:“说实在的,我的确见到过许多很有水平的老大,无论是专业功底、谈吐、经验抑或是眼界,随便拿出一样都能把我等毛头小子给镇了。可是呢,仍然有一些老大,仗着出道早,资历深,或是去美国待过几年,倚老卖老,觉得天底下就他了不得。”
  
  说句实在的,为了找个好工作,小满已经在心底里做好准备迎合工作单位的任何要求。夸张点说,哪怕是无理要求。但事实上,碰到这种情况,在学校培养出来的愤青习气,还是冒出头来。
  
  比如当时有位老大,拿着一份份简历,当面拿每个人的经历开涮,而且他还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我心想,这屋里十几号人,可不是只有你会说笑话。于是乎,那位老大问我问题时。。。”,小满进行了绝地反击。
  
  律师:跟其他同学相比,你的简历平淡无奇。你能谈谈你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小满:我工作起来极其投入忘我,我想这是律师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律师特别忘我工作,都疑惑地看着我。看着那位老大疑惑的表情,我就开始了我对于律师的恶毒攻击。
  小满:我读到过这么一篇报道。有一个著名律师,也许您认识。在路上开着他刚买的新车,有急事要下车。他刚打开车门,从后面飞驰过来一辆大吉普,把车门一下子给带走了。
  这位律师心疼坏了,对赶来的警察说:那可是我刚买的新宝马,足足花了60万呐。
  警察要带他去医院,律师说:上什么医院,我现在要去法庭,我要起诉那个司机,赔我的新宝马。
  警察疑惑地说:先生,您的手腕都断了,还不赶快去治疗,以后起诉也不晚啊。
  这时这位大律师才发现,他的手腕已经随着那扇车门而去了,刚才由于过于心疼爱车,自己竟然都没有感觉,多么忘我。
  他痛哭流涕对警察说:赶快去追拿小子。记住,我的手腕上有我的劳力士表,足足一万美金呢。
  
  “我的简历,就草草过去了。但我不后悔。”
  
  几个星期后,小满的同学陆续接到实习通知,而小满被告知继续等待。
  
  在这时候,小满对顺利找到工作已经不抱什么希望。说实话,哪怕是一个实习的机会,至少能展现能力;不能展现能力,起码也可以展现态度。但如果在面试时就折戟沉沙,那想给人留下好印象简直就是空中楼阁。
  
  那时学校流行的一句话,极大鼓舞了那些屡屡被拒的同学: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干个体户!
  
  当时小满的所有希望,就都寄托在与小文的聊天上了。但正应了那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小文那边也来了噩耗,她老大的资深律师又面试了小满的一位同学,而对那位同学更感兴趣。
  
  “嗨,小人物终究是小人物,你无论怎么巴结,她也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小满简直是心灰意冷,失望透了。与那位老大的唇枪舌战,让他有一种没有退路的感觉。现在这个工作机会上,已经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时间与希望,而一无所获。
  
  当小文明确表示无能为力时,还送了一句古话给小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实那是《易经》的一句话,接着的一句应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要求不仅仅是心怀高远,也要求内涵修练。
  
  《易经》还说,否极泰来。人生往往在最潦倒的时候,其实运气已经开始变了。但运气的变化需要行动。否则是坐以待毙。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21:19:18 | 只看该作者
七。六度分隔
  
  你与比尔盖茨、布什或者萨达姆是朋友吗?似乎不太可能。或者任意点一个人,如果你想联系上他,应该怎么办?你可以这样做:找一个最有可能和他有联系的亲友,把问候转达给他,然后他也照样去找下一位亲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亲友中转,才能找到对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有点让人吃惊:不论你想找那位腰缠万贯的首富,或者地球上任何一个普通人,大约只需要6步。这是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提出并在许多领域得到验证的一个理论-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小满不知道什么六度分隔,他那时什么都不关心,他只想知道怎么样才能与小文的老大建立联系,别管是6步,还是60步,他都愿意尝试。
  
  于是,小满开始动用他所有的社会关系。当他得知他的中学学长是那位资深律师的大学同学时,就拐弯抹角地请求那位学长去为他说几句好话。当他听说法学院有哪些学长在那个所里,而又可以通过现在已经认识的学长去结识时,小满就会发出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去套近乎。偶尔听到学院的一位工友与这位律师是亲戚时,小满兴奋不已,虽然还不确定这位工友是否肯帮忙。
  
  你尽可以认为这种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纯属天方夜谭。但事实上,当小满得知居然还能攀上这种关系时,简直是欣喜若狂,我急不可耐地要动用这层远的离谱的关系。
  
  这种心情只有找过工作,也经历过被打入冷宫的阶段的人才会理解:为了把自己卖出去,或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那些找到工作的同学差,一个人的心态可以焦躁和下作成什么样子。
  而事实胜于雄辩的是,正是通过种种方面的努力,小满终于争取到了第二次面试的机会,而且这次是直接面对老大。
  
  面试的准备自然不敢怠慢,面试的细节在脑子里一个个检查。但面试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的简单。
  
  当老大开始聊到律师行业的发展前景的时候,小满就知道,他终于可以进一个著名的律师楼实习了。
  
  正在这时,出乎意料的是,那个拿人开涮的老大所在的律所,居然通知我可以去实习了。原来,那天面试时另外一位老大对我印象还不错。
  
  这下子,小满终于有了拒绝别人的机会。在短暂的考虑后,小满庄重行使了拒绝的权利。大学三年想去的那个律所的理想就这么消逝了。
  
  “我心里没什么遗憾的,倒是有一种隐隐的报复后的快感。因为永远是别人拒绝我,我还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邀请,总让人觉得有些不爽。”小满一脸坏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