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2期)派系PK]企业管理,要集权还是分权?

[复制链接] 416
回复
693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91
发表于 2007-1-12 17:36:32 | 只看该作者

分权派是从来没有否认集权的必要性的.

但是我们在分析很多民企为何做到"5000万"的临界点甚至更大规模的时候,为何屡犯错误甚至走向死亡呢?

1、这些民营老板开始太顺了,自信心爆棚了,听不进意见了,越来越独断了,于是决策失误,失败!

2、摊子铺得太大了,越来越掌控不了了,但还是紧抓权力不分,最后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成了救火队长,企业开始走下坡路!

3、曾经的功臣感觉老板“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与老板距离越来越远,最终离去;而老板也觉得员工越来越不尊重他或者激情不再积极性降低,最后受伤的还是企业。

4、公司规模太大了,单纯的人治已经满足不了公司运作,老板也听从“外脑”的建议建立了制度“分权”,但实际执行中老板又死抓权力不放,老板成了制度的最大破坏者,最终仍是“制度形同虚设”,企业混乱!

不过,民营企业老板大都认同“集权”,我相信。当年土改“打土豪分田地”,不是每个土豪都愿意的,民企老板都有“家天下”的观念,骨子里是很难相信下属的,这正是民企或家族企业的悲哀!

292
发表于 2007-1-12 17:48:07 | 只看该作者

oqc1208兄说得好!深刻剖析了当今一些企业的深层次弊端!剖析了企业家在顺利发展时期脑袋发热、刚愎自用……却离干部员工越来越远的严重问题!

企业出问题,一般有两个问题:1、远离了市场。2、远离了干部员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7:54:41编辑过]
293
发表于 2007-1-12 18:10:3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7-1-12 17:36:32的发言:

不过,民营企业老板大都认同“集权”,我相信。当年土改“打土豪分田地”,不是每个土豪都愿意的,民企老板都有“家天下”的观念,骨子里是很难相信下属的,这正是民企或家族企业的悲哀!

  并非完全这样说,有的企业家还是愿意分权的,但事实确实让他们不放心。

  这里存在一个如何使双方互信的问题。1、企业家凭什么相信下属发展壮大企业,而不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呢?2、下属又凭什么相信企业家不会过河拆桥,与企业家的担心是一样的。

  分权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需要设计严密有效、客观公正……的科学管理制度。例如阿里巴巴网络交易采用支付宝,既取得了卖家的信任,也获得了买家的信任。

  这个制度,必须使双方既不敢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也不愿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如果哪一个企业的分权管理体系,能做到像西方国家信用体系一样,那这个企业必然可以傲然立于时代发展潮头,想不辉煌腾达也难!这时,企业家也许会像古代隋炀帝杨广一样向他人大吹牛皮:“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逼人来”。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8:25:28编辑过]
294
发表于 2007-1-12 18:30:1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少天在2007-1-12 16:49:19的发言:
QUOTE:
作为支持集权的辩友身份,我也补充一下:

这个三年、5000万、民营企业的前提,实际是个临界点,这个时候,分权这种理想的状况或许会让企业万劫不复,集权不敢说最好,但至少可以平稳度过这个点。

王老师提到了企业文化,我认为,这个时期才能真正建设企业文化,规模过小时,建设企业文化也只是走走过场。到了临界点建设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为以后企业做更大时候的铺垫,因为,理想的状况下最终会走向分权,个人很难再集权企业。

就论题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这个前提下,我认为集权更妥。相信很多这个阶段的老板们也会如此认为。

谢谢少天的有力支持!

集权派举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话,是一种本性的暴露,且不说这在民主、法治社会是一种“犯罪”,但是“打土豪分田地”行为本身,如果没有集权下的暴力支承,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有些老板为什么会顾头不顾腚的四处救火?这正是“分权”惹得祸,企业没有统一政令,没有权利监管,下属点了火,受损失的是老板,老板能不救吗?见过独裁者这样吗?

集权下的授权是一种灵活的权利分配,通过相对稳定、长期的岗位职责和短期的因事授权,老板可以掌控企业的运行规律,风险程度可以预知,有些损失也是在计划之内,老板会很轻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8:30:56编辑过]
295
发表于 2007-1-12 18:39:4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7-1-12 17:36:32的发言:

曾经的功臣感觉老板“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与老板距离越来越远,最终离去;而老板也觉得员工越来越不尊重他或者激情不再积极性降低,最后受伤的还是企业。

利益不能满足,离区也罢,留着会变成山头和焦大,只要企业保持“利出一孔”,愿意留下的员工不可能不尊重老板。至于激情,一个是精神激励,一个是利益刺激最管用,有多少权不能和激情等比,有权利但混日子的副总多得是!

296
发表于 2007-1-12 18:40:28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法取乎上,得其中矣;法取乎中,得其下矣。”

  西方国家都已建立了几百年的信用体系,难道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天生就是笨人一等,很难做到吗?也许这就是东西方人的思维差异所在。中国人搞不懂西方人,西方人同样也搞不懂中国人。就像“洋鬼子看中国戏——傻眼了”。哈。

  为什么飞猫说既要善于化繁为简,又要善于化简为繁呢?因为化繁为简,意味着升华为大规律、大原则,意味着循规导矩、以不变应万变;而化简为繁,则意味着不断的尝试、经验、创新,意味着承前启后、继来开来,在螺旋式发展过程中向更远大的人文高地进军,意味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正所谓:“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一阴一阳,无始无终;终者自终,始者自始”。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偏向于化繁为简、感性思维,偏向于把书读薄;西方人的思维偏向于化简为繁、理性思维,偏向于把书读厚。两者的思维习惯均有其利亦有其弊。两者综合,则再好不过。思维如此,国家、企业管理亦如此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9:28:28编辑过]
297
发表于 2007-1-12 18:55:12 | 只看该作者

真理越辩越明,在这辩论的过程中,飞猫在王老师、ocq1208兄、……众家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也使自己获得了长进。

正如飞猫常用的口头语: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298
发表于 2007-1-12 19:12:5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12 18:30:10的发言:

集权派举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话,是一种本性的暴露,且不说这在民主、法治社会是一种“犯罪”,但是“打土豪分田地”行为本身,如果没有集权下的暴力支承,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有些老板为什么会顾头不顾腚的四处救火?这正是“分权”惹得祸,企业没有统一政令,没有权利监管,下属点了火,受损失的是老板,老板能不救吗?见过独裁者这样吗?

集权下的授权是一种灵活的权利分配,通过相对稳定、长期的岗位职责和短期的因事授权,老板可以掌控企业的运行规律,风险程度可以预知,有些损失也是在计划之内,老板会很轻松。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2 18:39:44的发言:

利益不能满足,离开也罢,留着会变成山头和焦大,只要企业保持“利出一孔”,愿意留下的员工不可能不尊重老板。至于激情,一个是精神激励,一个是利益刺激最管用,有多少权不能和激情等比,有权利但混日子的副总多得是!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文 / 一只会飞的猫


  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从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国师,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又用姜太公并尊为尚父。汤用伊尹,齐桓公用管仲尊之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苻坚用王猛,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这是曾子体察历史经验而后据以说明历史兴衰成败的用人大原则,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

  “用徒”让自己感到快乐,“用友”让自己受到约束,“用师”却让自己受到压抑。所以,今天喜欢“用徒”的领导者远远多于“用师”者。
  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言听计从、顺人喜好、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身边越多,其事业失败的机率也越大;而那种脾气不好、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优秀领导者而言,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机率越大。

  一个人若能虚心的不断学习,那就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但许多人并不总是能够虚心学习的。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这种精神非常好,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懂得越来越多,学习的劲头却越来越小了,尤其是当一个人爬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就象爬山一样,他第一个爬到山顶了,看看上面没有更高的了,看看下面乌压压的都是人。他这时候就会有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觉得已经是“登高山而小天下”了,不用再学了,相反,别人都要跟他学了。于是,他开始走下坡路了。俗话说得好:“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领导者爬到顶峰之后还知道不断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灵魂深处有着一种渴望日日复新的强大力量,那才是“王”的境界。王看起来是至高无上的,但他上面还是有人,他上面有“老师”,有供他尊重和学习的人。一个领导者若是整天叫苦,说自己身边没有人才,最大的可能,要么是他很骄傲自大、刚愎用自,要么是他并不尊重人才,没有拿属下当老师的那种胸怀和气度,更没有“用师”的大智慧。所以真正的人才就不往他那儿跑了。

  有句格言说得好:“博学多闻的智者,总是温良谦逊;硕果累累的树枝;永远俯首躬身。”
  一般来说,领导者大权在握,在组织内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他受众人关注的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就会使他把许多的时间精力分散在诸多人事的周旋、应付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期处在显眼的位置上进行领导、管理、周旋、应付。久而久之,时间、精力、健康、知识、智慧、思考力……,都会受到亏损而缺乏增长!对此,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将显眼的位置留给下属,将真正贤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上面。领导人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助于自身的修身养心、学习思索;有助于他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强大自己灵魂的力量;有利于加强下属对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向心力……。这样,当他再一次投入到工作时,就会获得足够的时间、智慧和精力去面对,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决胜千里。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我们只有拥抱智慧,才能见证“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谛。

  案例一:周文王尊姜太公为尚父,同时暗里派员行贿腐败的奸臣费仲,使费仲去败坏商朝的朝纲,助使纣王荒废朝政、放情纵欲于酒色犬马之中,将殷朝尚存的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逼走、囚禁、残害,使得整个社会天昏地暗、民怨沸腾。而后,周武王顺应时势迎合民心之所望,率领八百诸侯会师盟津,大败“竭天下之财富饱一己之私欲”的纣王于牧野。这一历史铁证,就是这个道理的深刻演绎(这也是李世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黄石公三略》“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的道理)。而被推翻的商纣王是个什么德性呢,他用七年的时间大兴土木征民于劳役,建造了方圆数里、高过千尺的“鹿台”,用各种美酒、肉类建造了“酒林肉湖”,竭天下之财富饱一己之私欲。他要求自己的大臣必须惟令是从,谁不听话就惩罚谁,大臣比干是纣王的亲戚,不顾自己的性命忠谏纣王,纣王却挖了比干的心,据说是要看看比干的心到底有几窍。

  案例二: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于建安十一年发出了《求言令》,要求其部属在每月月初写出他的优缺点,交由他过目,用以自察自省,并从中网罗了诸多人才,为其日后争雄天下奠定了基础。建安十三年,曹操兵败赤壁后痛定思痛,又一次把广罗人才和奖励战功放到了重要地位上。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他依次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充分显现他了重视群体智慧、虚心纳谏的广阔胸怀。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此典故,曹操表示自己要谦虚谨慎地对待有才识的人,使全国的人都真心归服。

  例三:燕昭王登上了残破的燕国王位后,他谦卑恭敬,以厚礼重金招揽天下贤才,以图依靠他们报仇雪耻。一天,他求教于贤士郭隗,请教雪耻兴国之大计。
  郭隗说:“成就王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师;成就霸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友;亡国的君主,以贤者为奴仆。折节屈尊侍奉贤者,虚心老师接受教导,那么,才华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工作,后于别人去休息,先于别人向人求教,别人已经不求教了,自己还求教不止,那么,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独断专用、颐指气使,那么,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发怒骂人,那么,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犯人、奴隶就会随之而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呀。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燕国。”
  后来,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尊他为师。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华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燕国。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适,都乐意为国而战。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楚、秦、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往国外。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处。

  案例四:张作霖欲举兵进行大的动作,却突然无缘无故的将他的总参谋长清除出他的阵营。张作霖的部下不解的问张作霖:“总参谋长有何过错,大帅何以这样?”张作霖答到:“总参谋长没有犯什么错,他的错是他从没有一次顶撞过我,但就是因为他从没有顶撞过我,所以才要他离开。” 

  ……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应该且必须广纳群言。因为一个人,不论他的智商有多高,但考虑问题总不免有—定的局限性,难以面面俱到。所谓“智者千虑,必有—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这个道理。作为领导干部,特别高级干部,只有经常听取下面的意见和呼声,才能使国家的政策在执行中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民野”。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征求与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共商国事,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建国宗旨不会沦为空谈,这也是政令得否得到人民支持与拥护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不愿倾听群众的意见,例如在对待群众上访问题上,认为是“闹事”,甚至把群众上访列入考察部门、单位政绩与否的“—票否决制”。殊不知,基层群众上访,完全是对上—级党政领导机关的信任。拒听群众意见的结果,只会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民心背道而驰。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条规律:“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 
  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正如毛主席的一句名言:“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开始做得好的多如牛毛,但是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人却是少之又少。难道是因为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吗?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礼贤下士,一旦得志,便放情纵欲、骄傲自大,傲视他人与法纪、竭天下之财富以饱一己之私欲。如能竭尽诚意、惕励恐慎、克勤克俭,那么即使是敌对强大的对手也能形成一个集诚集智、敬人敬业的团体;傲视他人与法纪、奢侈享受,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君主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为此,人们反压在领导者身上的怨气、困难和责任却逐日增加,直至君主无法承负起不断累积的重担与压力,从而崩溃、失败或逃避责任。
  
  综上所述,我有时不由纳闷:今天有几位领导者、企业家做到了“用师者王、用友者霸”呢?我却浅以为有不少领导者、企业家总是把将相之道反着来用,“用徒者亡”矣。他们与古之明君贤相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智慧相比,真的相差了几百年吗?!或者说他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诚乃古人不欺今人的智慧大理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9:21:04编辑过]
299
发表于 2007-1-12 19:23:38 | 只看该作者

网友回复:

目前国企和民企的管理都向集权发展,工人的地位不断下降。与人与人之间差距不断缩小的历史大趋势背道而驰!

飞猫回复:

说得好,诚如斯言哉!不败亡也难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9:33:06编辑过]
300
发表于 2007-1-12 20:00:1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7-1-12 19:12:55的发言: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文 / 一只会飞的猫


  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好文章!不愧为天上仙猫所作!这也正是企业在强化集权体制过程中,企业家必需要引以为戒的东西!企业家要善于利用外脑,勤于学习,以德能者为师、邀君子挚友为幕;善用网络,开信箱、论坛以广开言路;减午间应酬,与员工共餐于一室;避晚间歌舞而入员工之家,亲其父母子女;开会到基层、议事赴山川;......如此,善恶能分,是非自明,员工亲近,言路畅通,功利小人则难逞口舌辞令。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