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2期)派系PK]企业管理,要集权还是分权?

[复制链接] 416
回复
694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31
发表于 2007-1-10 10:32:46 | 只看该作者

看大家讨论的这么热烈,俺也来发表一下拙见!我认为象一个资料5000万,运转3年以下的民营企业,如果单纯靠集权的话,那总裁会很累的,这个必定精力充沛。本人认为还是分权更有利于公司的长久的发展,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任何事都有利有弊。集权好还是分权好,要针对企业的不同境况、不同性质来分析,以及员工的文化层次来分析,生产性企业和商业性企业对于集权或分权的要求就不一样。工人和管理者的对于权力的需求也不一样。

  但部体而言,我还是去持企业要“分权”管理

232
发表于 2007-1-10 11:07: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hou_keyu兄的支持。
233
发表于 2007-1-10 12:07:0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会飞的猫在2007-1-10 11:07:11的发言:
谢谢hou_keyu兄的支持。

呵呵,飞猫兄,你是见人就叫兄啊!

应该是谢谢hou_keyu靓妹的支持!谢谢,谢谢!

234
发表于 2007-1-10 12:13:1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大水冲倒龙王庙了。俺没有注意到,罪莫大焉。[em06]

我见人叫兄,有时是图省事,不过更多的时候,是感觉大家在论坛里激扬文字,共同进步,没有现实利益的纷争,有志同道合、其趣融融之感。

[em10]
235
发表于 2007-1-10 15:01:1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少天在2007-1-10 9:15:37的发言:

这倒不会,看看点击就知道了,大伙都在观战呢。

呵呵,我说的是打住聊天话题,别把公共场所当聊天室。不是辩论本身。看到分权派支持上升,俺到觉得欣慰,因为这个话题,凡涉世不深者往往会支持分权,人之本性使然。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自己做过老板的人,多数会选择集权。如果少天能够在辩论结束后,帮忙统计一下各派支持者的年龄分布、职务分布,这将对brainman的研究支持很大,在此先行谢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0 15:02:39编辑过]
23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5:10:0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10 15:01:14的发言:

呵呵,我说的是打住聊天话题,别把公共场所当聊天室。不是辩论本身。看到分权派支持上升,俺到觉得欣慰,因为这个话题,凡涉世不深者往往会支持分权,人之本性使然。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自己做过老板的人,多数会选择集权。如果少天能够在辩论结束后,帮忙统计一下各派支持者的年龄分布、职务分布,这将对brainman的研究支持很大,在此先行谢过!


  恩,这倒是很有价值的统计。不过系统后台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注册的数据不够详细,也未必准确。飞猫你们可以向支持自己的家人发论坛短消息进行调查,仅问年龄及职务的话应该不会有障碍。

  你这么一说,我也很想知道里面有什么规律存在。

237
发表于 2007-1-10 15:54:21 | 只看该作者

上周在外疯跑,眼睛也疲劳,回来小小歇息一下,才发现这贴子早已热得快熟了,赶紧来凑个热闹。

飞猫和brainman的观点我都看了,我投了飞猫一票,即我鼎力支持分权!

那些和brainman一样支持集权的,其观点建立在以下观察的基础之上(我可能会以偏盖全):

其一:目前在中国搞分权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如经理人职业化不成熟等)。

其二:企业事实上大都在搞集权。

其三:一但盲目分权,将如何如何。

上述的“其一”和“其二”我是认可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家根本没必要担心“其三”所描述的“一旦盲目分权”的情况会出现。

在泱泱中华大地,随说遍地都是“集权”,可是,“集权”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却是有目共睹的。

就拿土地政策来说,目前土地都是国家所有,农民只有承包耕种并从中获得利益的权利,对于这块土地的处置,农民并无实质的权力。曾经不止一次听到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解决目前违规滥用土地、环境污染的根本办法,还在于让土地回归私有化!这个办法还是说到点子上了。土地是国家集权管理,看似权威、稳妥,实际上在执行的过程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中央和地方、地方和群众、以及各级官员之间各有各的打算,下面的各方都举着“集权”的大旗,争夺着“分权”的利益。

公司的情况也类似。不能把分权过程中偶尔出现的不良后果归咎于分权本身,其实,集权所导致的恶劣后果远远大于分权所带来的问题,只不过人们长期都被浸泡在集权的环境里,对集权已经麻木了,对集权所带来的恶劣后果也已经麻木了,甚至还有所依赖。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有位思想家叫“杨朱”,大约比孔子晚出生几十年,他就积极倡导划清个人与环境的界限并致力维护个人的利益的思想,这种思想恰恰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与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不谋而合。

“利己”是人的本性,是客观规律,不可抗拒,这恰恰是“分权”的思想基础。

在高度集权之下,各种腐败行为实质上就是不受控制的、变异形式的“分权”。

说到底,一味堵不如疏!

表面上“集权”遍地,可是“分权”往往会以多种不受控制的、变异的形式存在,而这种不受控制的、以变异形式存在的“分权”的危害才是最大的,说到底还是集权惹的祸!

先随便写点,最后再次明确,于加朋旗帜鲜明地支持飞猫的“分权”派!

238
发表于 2007-1-10 17:41:37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10 15:01:14的发言:

呵呵,我说的是打住聊天话题,别把公共场所当聊天室。不是辩论本身。看到分权派支持上升,俺到觉得欣慰,因为这个话题,凡涉世不深者往往会支持分权,人之本性使然。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自己做过老板的人,多数会选择集权。如果少天能够在辩论结束后,帮忙统计一下各派支持者的年龄分布、职务分布,这将对brainman的研究支持很大,在此先行谢过!


不可逆转的天下大势——顺民心者得天下

  先哲马克思说过:“二十世纪所生产的物质财富,是前面十九个世纪累积生产的物质财富之总和。”那21世纪又将如何?

  在上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正式步入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管理阶段。随着时间巨轮的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都清醒的认识到——“人”——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同时,管理理论发展到今天更加令人眼花缭乱,情商管理(EQ)、智商管理(IQ)……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管理之道有价值的观点。

  迈进知识爆炸、发展迅猛的21世纪,企业领导者们独占信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类已置身于一个极剧变革的伟大的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层出不穷的科技发明与日益更新的技术应用,使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的紧密联系,并享受着大海一样宽广的的知识财富与信息,使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改变与发展。

  WTO经济全球化浪潮,是世界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它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客观上培育了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优化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促进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各国在市场和生产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从1994年的4万家,国外分公司25万家。发展到1999年的6.3万家,国外分公司70万家,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这也是企业经营分权的历史写照)

  历史进程如流星赶月。今天,几乎所有的工商管理著作和大多数公司都认为,决定公司现在利润源的那些业务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因此他们建议把公司最出色的人才安排在这些部门里,但这并非最好的做法。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其一,从竞争的层次来看,现有(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只是竞争的最后一个层次。到了这个阶段,竞争规则已经明确,竞争格局也大势已定,谁胜谁负,谁多谁少都只在毫厘之间。因此,在最终产品市场上,人才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不是很大,工作的挑战性已然大大减弱,并不需要最出色的人才就足以胜任。其二,在今天这个剧变的时代,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大量产品转瞬即逝,公司今天的利润源可能很快就会枯竭。而同时,产业的交汇融合与转型正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行业从本质上难以确切界定。这对大多数公司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公司不仅要在现有产业范围内竞争,而且还要在塑造未来产业结构、制定未来产业规则方面竞争。无论今天公司控制着什么市场,它都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巨变。保卫今天的领先地位,代替不了创建明天的领先地位。公司不仅要立足现有业务,同时还要考虑明天何以为继。未来不是哪一天突然出现的,未来始于今天,如果公司今天不能保证最出色的人才始终能配置到最有前途的新兴发展领域,不能保证他们总是忙于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不能保证他们能够去捕捉最具潜力的商机,不能保证他们正在开创公司未来的利润源,那么,未来就不是决定公司是否可以争金夺银的问题了,而是公司是否有资格参赛的问题了。

  …………

  主张分权的人,骨子里是什么动机呢?那就是钱!利益!先哲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家人们可曾仔细想过,为何人们总是想要多得钱呢?想要更好的生活呢?

  主张分权的动机只有三点(还有第四点吗?!):
  
  1、许多人看到高于自己的人欺己太甚,心理就不舒服了,凭什么“你作威作福,我须受苦受欺?” 纵观历史,国家、企业的败亡原因,大都源于此。当前社会的“珠三角民工荒”(二十年工资如一日),难道不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吗?!
  2、一些人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占了一些便宜,心理便不平衡,凭什么“你吃肉、他喝汤”呢? 国家、企业内部的分裂、闹独立,大都源于此。
  3、少数人能力确实高于众人,看到自己与他人享受同等的待遇,心理更不平衡,凭什么“拿他们跟俺相提并论、鱼目混珠,俺真是羞于为伍!” 古之名将韩信和盗国奸雄袁世凯,就是典型的案例,甚至今天的步步高总裁段永平也可以归于此类案例。

  从远古直至今天,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的行为将无法长期持续下去!这是人类所具有不可磨灭、不可颠覆的天性,因为这些天性,所以古今中外的争端和战斗在不断的产生、演变、进化、轮回。
  

  …………

  做过老板的人,多数会选择集权,飞猫相信。但飞猫更相信,分权是集权、财富、智慧、成功的明天,是有雄才大略、德才兼备的企业家、经理人的明媚春天和必然选择!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分权的手段,分权是集权的最终归宿(即目的)。集权与分权,是宏观控制下的微观自由,是辩证的相生相克的统一关系。

  对于有5000万身价、想把且能把企业做大的企业家,和追随了“能把企业做大的企业家”的经理人与员工,让我们扪心自问,认清真正的成败是非,神圣的一票该投向何方?!当然,如果企业家、经理人觉得自己难把企业做大,也可以选择“授权、外脑、……”方式和小狗经济(见钟朋荣的文章)般的环境生存。

  治国之道,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即目今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古今政治不二之理也。(国家如此,企业亦然)

  《黄石公三略》有云:“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百人的利益,民众就会弃城而去;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万人的利益,全国人民都想离散而去。去掉一人而有利于百人,民众就会仰慕他的恩泽;去掉一人而有利于万人,国家的政治就不会混乱(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诚为古人不欺今人的智慧大理也!

  历史进程如流星赶月。现在有许多人面对今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层出不穷的科技发明与日益更新的技术应用,面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治经济改革、社会风气……持怀疑乃至抱怨、愤恨的态度,但是,如果对他们说:“你们感觉现在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人愿意回到从前吗?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吗?”飞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不愿意”。这就跟工资待遇一样同样也是刚性的需求,人们对它的普遍心理是——只能涨不可跌。这是不可逆转的天下大势所趋,岂能以企业家、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智慧大理!当然,如果企业家不想把企业做大,宁愿落后于历史流星赶月的步伐,宁愿像温水煮青蛙慢慢被其他企业吃掉,则另当别论!对此,我们的金庸老爷子也会笑说:“各位英雄好汉,这就是咱们的武林江湖呀,人在江湖飘,那能不挨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回到从前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折射出“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生活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人们确实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机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原始社会——奴隶主义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有可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们眼中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在企业家有能力驾驭全局的前提下,解放企业生产关系就是解放企业生产力!是顺应历史前进的滚滚潮流和民心之所向!正所谓:天道循环,因果不昧!


  一言之,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分权的手段,分权是集权的最终归宿(即目的)。集权与分权,是宏观控制下的微观自由,是辩证的相生相克的矛盾统一关系。

  所以,家人们把选票投向分权方,是与成功同在!与智慧同在!与财富同在!

  古人说得好:“治国之道,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但今天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乃古今中外国家(企业)政治不二之理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2:19:13编辑过]
239
发表于 2007-1-10 19:57:3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于老师的支持。

  企业要发展,就要有远见;企业越发展,越要有远见。

    企业在发展中能不能有远见,怎么样才能有远见,却是个根本的大问题。毛主席曾说“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

  许多企业取得成功之后,就蹒跚不前,有的企业正走在巅峰,被媒体追捧,突然陷落。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预见,缺少远见。

  中国是小生产者文化意识很深广、很强锐的国家,缺少远见浸在各种工作或制度中。比如在企业投资经营中,注重直接收入,不关注间接收益;在加强企业管理中,注意学习操作方法,不注意学习思想方法;在信息化中,重ERP硬件,轻信息研究;在决策中,好走捷径,厌研究理论,等等。在世界上,忧患意识最强的当属以色列和日本。它们的企业很注意研究未来,更具远见性。有忧患意识,才会有远见的要求。

  远见是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来讲的,是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统一。企业发展得越大,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多,所以要预见各种不确定的产生及作用。但不确定发展,又受到一定规律的支配,企业发展中面临竞争规律、管理规律、投资规律、决策规律、研发规律、品牌规律、走出去规律、规章制度规律、集团规律等等许许多多的规律制约。它们都是企业远见的依据,充分研究各种规律及其作用,才可以看到变化的趋势和方向,就可以作出正确的未来判断。中国企业大多不研究具体经营以外的规律,不研究企业发展规律及经营发展规律的区别,必然时常陷入被动。

  研究发展规律,就要学习研究理论。理论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谁都知道任何事物的本质都由现象反映,被现象掩盖、扭曲,不是赤裸的。企业管理者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一些企业发展的本质问题,企业的规章制度也是针对实际规律的。但完整地、深刻地认识企业发展,形成远见,就要从理论上剖析各种现象。可以说没有理论研究,就不会有远见。

  这些年来中国企业为了快速发展,讲究“快餐”、“提速”、“借船”、“模式”等等,不关心、不注意理论研究,对于许多没有经过理论研究的方法,如SWOT、木桶原理、扁平化等等,照抄照用,省去了费力的理论研究,却失去了远见,也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企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和水平,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与企业文明水平一样。企业的文明水平会产生生产力,不同于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的意识、风气、环境、投入上。中国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文明水平,加强理论研究,使企业远见卓识,把握规律,大大增加企业成功几率,这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240
发表于 2007-1-10 19:58:4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企业需要领袖人物
    

    企业的发展有三个依据:一是发展空间;二是发展自由(包括资源、动力、方法等);三是发展空间和发展自由能匹配统一。

    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大多缺少这三个依据或缺少其中某个依据。

   (一)发展空间条件
    近年来政策性机会越来越少,今后还有一些开放垄断的行业机会和公共服务业机会,但现实供应的需求机会很少。
    新产业和新的增长点较少,创新成长较慢。
    国家发改委指出13个行业产能过剩,商务部研究院指出65%以上产品供大于求。
    中国国内消费不足,中国商品出口受阻越来越大等等。

   (二)发展自由条件
    中国的能源、原材料、资源走向匮乏
    中国企业管理思想逐渐缺少创鲜度
    民工荒反复出现
    企业职工工资提升将有法律支持
    环保监督等约束越来越强
    自有知识产权缺少,未受到引用管制等
    企业决策者没有时间思考企业的发展问题

   (三)发展状况条件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家电企业利润率只有0.61%
    据中国社科院2005年11月报告披露上市公司状况不如非上市公司
    据权威人士说,中国近1400家上市公司只有400家有投资价值
    据有关方面分析,中国经济提前十年进入高成本时代,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管理费用上涨呈不可遏制势头,竞争更趋同质化等等

    这三组数据都反映出,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受制于市场、技术、管理等等,更根本的更紧迫的是受制于正确的战略思路和经营思想的指导,从而使各种经营活动、创新研发局限于同质化的指导下,以致有企业说是“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

    中国企业要形成正确的战略思路和经营思想,有赖于企业家由日常经营管理角色转变为战略家角色,由企业家转变为企业领袖。

    企业领袖或者企业战略家与企业家的根本不同点在于预见力、想象力和洞察力。尼克松曾经指出,企业家只是看到今天和明天,而领袖要看到后天。这是说企业领袖能看到远,有预见,用正确的预见去领导和驾驭企业。对此,毛主席曾在1945年时深刻地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也就没有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中国企业家主要从授权来领导,很少是通过预见来领导。因此,难以领导企业长远顺利发展。

    中国企业家要成为企业领袖,要有正确的预见,首先要形成独有的思想方法,与众不同的思想方法。若没有独特的思想方法,就不可能跳出同质化的认识范围。但要形成独特的思想方法,就要变革思想,变革习惯的思维方式,变革既定的判断标准。这是企业家最困难的事。目前很少有企业家愿意来反思自我,又何谈“超越自我”。因为变革思维是很艰苦的思想过程,又是非常孤独困惑的过程,甚至易被外人误解。但非此番修炼,不得超脱成为战略家。比如企业经理对于各级管理者实行考核,以决定任免和奖惩,这是对一定条件下的能力的核定。企业领袖则不如此,而是耐心细心的考察,不仅对能力,而且对不同条件下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做观察研究。企业领袖的考察不同于企业家的考核,要求企业领袖本人的素质更高。

     中国企业只有产生出自己的企业领袖,才可能看到“后天”以致长远的发展空间,才可以领导创建发展自由,才可以用发展战略把发展空间和发展自由统一起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