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喜欢看管理书籍,偶尔也看看理论、案例,甚至看点MBA,不过觉得不少都是误人子弟,不少人讲某个事情的时候,动辄就引用某句理论某个名言,仿佛这样才权威。 举个例子。企业文化很重要,不少老板都重视,可是为什么公司里面老板还是最关注营销、财务、发展等层次的事情?因为要实际,公司不到那个规模、没有那个历史就少拿文化说事。可以引经据典列出一堆理论来证明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甚至可以拿流行的华为(狼性、基本法)、中兴(牛性)做例子,但是,专家们问问任正非,“利益均享”让华为发展的还是华为基本法让它发展的,哪个更关键? 太多的人再抱怨公司管理不规范,老板不懂管理什么的,甚至我也即兴写了“管理者的七宗罪”一文,其实,能做到老板都会有一些过人之处,咱们谈这个问题就要一分为二,别混淆。 作为管理者,常常会去思考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等的一些东西,所以公司在成熟期的时候,必须要有高水准的管理者来守业——中国的现状是,敢称自己是成熟期的企业没几家,所以,华为与联想等牛B企业的崛起在于不断地定位发展期,不断地进攻,庞大的资产对应的是经营手法上的务实,这才是真正的狼性。 管理者学管理是好事,不过容易把问题搞的复杂化,动辄分析来分析去,得出的结论害死了企业。原因也就在于自己的思维处在守业者的范畴内,高级经理人创业成功的没几个,天下永远属于有头脑的。 说到这里,再拿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篇文章,说是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密,我甚至找了电子书来看,分析了几十页,好象还是一些专家通过研究出来的,头头是道。列举一下:房地产、中小学教育、图书出版、汽车、眼镜、电信(与手机)、医药、出国留学中介、网络游戏。但如果具有商业运营的思维,就会用最直接的方法证明这是扯淡。 先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看,这些哪个行业不是竞争很激烈的行业?哪个不是经常有公司倒闭的行业?夸张点说,按这个思维来讲的话,贩毒更暴利,但也死的更快。 可能一些哥们已经感觉出来了,对,风险与成本。如果商业都按暴利来讲,人人都去进这些行业了。房地产多少家血本无归,网络游戏真正赚钱又能持续赚钱的又有多少家? 插句话,对策划人说一句,好点子一般风险都大,所以叶茂中就是给人家策划赚钱,而自己不去做实业,因为他明白,对自己的生意策划的话,或许就没有那么多好点子了,风险与成本的压力会让公司心惊胆战。 成本是很重要的因素。上周与山野毛虫、长云一起玩,刚开始我们坐在我家楼下新开的咖啡厅,我却只点了一壶茉莉花茶三人喝,聊一会然后杀到一家平价菜馆喝酒。 分析一下,我当初做这个决定的首要因素就是抠门。但牵到这个主题就有话说了。我找他们两个玩主要目的就是沟通感情说点事情,我请客就是我的成本,考虑到面子,我得装的象个样子,所以先在咖啡厅装样,按说装样应该能获得友情的暴利,但他们也是凡人,不想装样,所以,喝酒相对而言成本低且效果好。 放在两个地点来说成本这个思维。按照一贯看法,咖啡厅应该算暴利了吧?一壶茶水加上服务才值几个钱?而它卖的价钱却高出好几倍。平价菜馆呢,对半赚就不错了。成本分开来谈,咖啡厅固定成本假如说是200万,平价菜馆固定成本假如说是50万,那么我们带给它们的利润相对于它们的成本而言是个什么概念?谁更容易倒闭? 在商业运营上,变动成本的带给企业的压力往往小于固定成本。现在沸沸扬扬说的家电卖场,学管理搞咨询的往往关注它们的先进管理什么的,搞运营的看的角度就会不一样。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第一是成本,第二是资金周转。和其他管理、流程、文化什么的关系不大,那都是家电老板放在台面上装点门面的话。 有人问了,国美最牛,但全国开了那么多店,成本岂不是很高?成本高了,资金周转不就慢了?那得需要多少个亿呀? 国美的成功在于模式,铺的摊子越大,企业发展越快,收益越大。但是反过来看,全盘皆输的风险也大,不过因为象格力等敢叫板的生产厂家不多,所以,国美还会活的很好。 国美的店都很大,货全并且便宜,服务人员也多,表面上看成本骇人。其实,货是N月后结款的,房是租的,大部分人员是厂家跑来促销的——这就决定其实它是一个低固定成本、高流通的企业。首先风险上已经比房地产低很多,然后发展靠什么?靠的是N月后货物结款,这N月就是这些资金派上用场滚动开店用的,这种模式越滚越大,成几何增长。 不过,潜在的危机是,如果哪天家电厂商都成哥们了,一起压货利马收款,国美马上就死。 呵呵,说了这么多,商战生死,和管理的关系有多大,和运营的关系有多大,想必都该差不多清楚了。其实,我不是否定管理,而是说应该从更高的一个层次看待商业,总纠缠细节问题永远长不大。 先随便说到这里,回头再用运营思维说咖啡厅与平价菜馆的发展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