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C 一般HR看不到绩效的断层—流程层 赵玉刚
病症:还是那些骨干、还是那些业务,只是规模扩大了、机构健全了、人员增加了、硬件条件的改善了,大家工作依旧很努力、甚至骨干部门比以前还要努力,但运营效率没有过去高、效益没有过去好!老板的感觉是人员越来越多、费用开支越来越高,但效益远低于逾期。为什么?(——典型的绩效问题),这一问题正时刻困扰着许多民营企业老板!而且发展越快的企业问题越突出。 诊断: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经历过如下几个阶段发展而来: 第一阶段:创业阶段 企业状况:规模小、人员少,企业发展完全靠老板、事事老板一手抓老板,最多设一个综合管理岗位帮老板监管。 绩效管理:老板直接对员工进行管理,只要凭感觉就能准确分配员工的收入、发挥激励作用,基本不需要专业绩效手段,更不需要设专门的绩效岗位。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 企业状况:业务量迅速增加、员工逐渐增多,老板一人已经无法管理所有事务,于是按照职能分工设立部门、部门分工协作开展工作,老板重点抓业务,其他管理工作分设专门部门负责,人力资源部门诞生。 绩效管理:老板直接管理业务(供、产、销)部门和业务人员的绩效,主要凭业务量、业务额分配业务人员的收入、发挥激励作用;其他部门(财务、行政等)的绩效基本由人力资源部门实施管理,岗位数量有限,HR的绩效管理直接面向岗位,分配方案由HR直接提出,老板决策。由于有了专门的绩效考核,各岗位绩效明显提高,企业总体效益大幅提升,企业发展更快。 第三阶段:扩张阶段 企业状况:企业规模迅速发展到几千万、上亿,为支撑业务的开展,更多的部门诞生、分工越来越细,组织趋于完善。老板的工作重点由具体业务转向市场方向把握与新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包括供、产、销等)分别由专门部门负责。 绩效管理:随着分工的细化,绩效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但老板再无法对每个业务人员进行分配与激励,HR也无法对每个人实施绩效考核,老板只关注部门的总体绩效、对部门整体及部门领导进行激励与分配,HR负责实施对部门整体与部分关键岗位的绩效进行考核,为老板分配、激励提供依据,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诞生。部门领导开始代替老板和HR对部门内部进行绩效考核和激励分配,于是形成了“部门领导对老板负责、员工对部门领导负责的局面”。员工的良好表现将得到上级领导的奖励、获得晋升机会,无论是部门经理还是基层员工均全力以赴,企业的效率继续保持在高水平/甚至比原来更高,规模效益显现,继续投资、继续扩张! 现阶段: 企业状况:企业依旧高速发展,但效率明显下降、效益下滑。 绩效管理:面向组织的绩效考核效果打折,HR开始迷茫、部门/员工开始抱怨:“活越来越多、人越来越累、但效率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收入没得增加、干得也不通气,两个字——郁闷!老板对绩效考核开始怀疑、部门经理百思不得其解、员工怨声载道,组织陷入迷茫! 症结: 一是职能的划分、上层对下层考核分配的模式,导致下层更注重上层的评价/感觉(只对上层负责,在高度集权的企业里甚至出现了老板的印象决定一切的局面——),部门/个体利益上挤到了第一位、客户(外部、内部)的利益被挤到了第二位,表现为部门与部门间、岗位与岗位间互不买账,出现了部门“筒仓”; 二是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着眼点偏离了企业总体目标,追求局部最优成了方向, 1+1<2的现象比比皆是,总体效益下滑,加大激励力度,症状短暂缓解后,迅速开始反弹,而且愈演愈烈。 结论:传统的面向组织的绩效驱动力偏移,考核迷失方向(是老板的感觉而非客户的满意度),无法系统地解决问题!
流程层面的绩效——一般HR看不到的绩效断层。 客观事实:企业的职能更加完善,部门分工更加细致、单独一个部门已无法独立完成生产的全过程,多个部门协作成了必然,协作的基石和规则就是流程; 绩效的最终体现——是客户满意度而非老板或领导的评价/感觉,流程是面向客户的,客户满意度只能通过流程才能传递到组织的角角落落,流程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焦点,流程层面的绩效登堂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