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深海有鱼 - 

【赠书名单已出】《伟大是熬出来的》,参与回贴有机会获得赠书

[复制链接] 105
回复
1785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发表于 2010-4-7 11:27:22 | 只看该作者

“伟大是熬出来的!”

“熬”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伟大”只是“熬”过之后其中的一种结果,并非“熬”过之后就会变伟大,而是大多数的伟大都经历了“熬”这么一个成长过程。

提三点:

1、“熬”要有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基础就是自己的基本素质,包括专业素质、个人素质和身体素质,有了这些良好的基本素质作为基础,再经历一个“熬”的过程就很有可能“伟大”。否则,没有一定的基本素质,不管怎么“熬”也不会变得“伟大”。“沙子怎么熬也不会变成小米粥”。但我不同意前面有位同道的一句话“乞丐不能熬成伟大”,这话有点太绝对了。

2、“熬”要有技巧:这点前面也有同道提到,非常同意。“熬”不是被动的忍受煎熬,而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耐心的积累,“熬成伟大”是厚积薄发。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讲究方法和技巧的,需要自己谦虚勤奋、踏实肯干,积累知识、抓住机会!

3、“熬”要有享受的心态:这点可能有些同道会持反对意见。我个人认为这个“熬”不是煎熬,并非一定要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变得伟大,首先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变得伟大。要有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要快乐的学习、开心的“熬”。

 

最后,凑一句话,可能不太贴切:伟大有路“熬”为径,学海无涯乐其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7 14:39:28编辑过]
32
发表于 2010-4-7 13:02:3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介绍,有些想去具体了解了解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4:41: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日清日高——领导者的高效能修炼 

 

      领导者作为一个公司的“头脑”,必须是一个高效能者,这样才能每天完成山一样多的工作。当卓越成为习惯时,你就能挥斥方遒。 

     

      ◆积极主动,想到做到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梭罗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却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比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或者,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 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得到果子的多少,成长是最重要的。

      只有18~19岁的穷大学生,连上学的钱都不够,却能够完全凭自己的智慧在短短1年内赚到100万美元,这可能吗?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绝不可能,也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但这的确是真实的案例。

      这个人名叫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人,一个被誉为“互联网投资皇帝”的人。我们所熟知的雅虎、搜狐、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有他的股份,他占有全球互联网资产的7%。

      18~19岁,本是一个无忧无虑、放纵青春的年纪,可是孙正义的19岁,却与青春无关,而与财富结缘。当时的孙正义还是一个留学美国的穷学生,正为父母无法负担他的学费、生活费而发愁。这时,这个身高仅1米53的矮个子男人却为自己制订了一个50年的大理想:30岁以前闯出一番名号;40岁以前累积至少1 000亿日元的资金;50岁以前一决胜负;60岁以前完成事业(营业额规模至少1兆日元);70岁以前交棒,让下一代继承事业。

      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痴心妄想,很多人会觉得说出来都脸红,可以孙正义却并不这么认为,当他回忆19岁的情景时,他说:“当时我没钱也没有经验,也没有可以帮我取得成功的大公司。但是我想如果我许下一个很大的心愿,有一个很大的梦想,有很高的激情,有很好的远见的话,我也可能会做到。”

      孙正义想到了,并且积极主动地付诸了行动。他也有过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因为这与他的梦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向松下学习,通过创造发明赚钱。于是,他逼迫自己不断想各种点子。最后,他选择了其中一种他认为最能产生效益的产品——“多国语言翻译机”。但这时问题马上来了:他不是工程师,根本不懂得怎么组装机子。后来他向很多小型电脑领域的一流著名教授请教,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构想,请求他们的帮助。

      大多数教授拒绝了他,但最终还是有一位叫摩萨的教授答应帮助他,并为此成立了一个设计小组。这时孙正义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他手上没有钱。他想办法征得了教授们的同意,并与他们签订合同:等到他将这项技术销售出去后,再给他们研究费用。

      产品研发出来后,他到日本推销。夏普公司购买了这项专利,并委托他再开发具有法语、西班牙语等7种语言翻译功能的翻译机。这笔生意一共让他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孙正义告诉我们,奇迹的创造关键在于改变发问方式:将否定式的疑问句“怎么可能”变为积极性的提问“怎样才能”,然后不管任何困难,不管什么“不可能”,尽管去做。

      身为企业领导者,处于危机四伏的事业和职场之中,随时随地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困惑、压力、失落、焦虑、挫折甚至失败,你会一如既往地做到积极主动吗?面对着别人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你还能镇定自若、安然工作吗?作为企业的领航人,领导者更要拥有积极奋发、进取、乐观的心态,要乐观向上地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不能克服困难,就连保持现状都不可能,最后必然会沦落到被淘汰的命运。而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书写“高效能”人生的过程。

      美国小罗斯福总统夫人曾说过:除非你同意,否则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应对外界刺激时,自己选择应对方式的态度。所以你开不开心,并不是由别人说了算的,幸福就在你的手中。一句貌似“唯心”的话,却很有道理。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往往在于心态,成功人士运用积极心态支配自己的人生,他们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和成功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人士则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他们空虚、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最终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当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电视上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哪一所学校。他们并没有回答说是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而回答的是“蒙台梭利小学”。在蒙台梭利小学那种鼓励学生自由自在地学习、对事情不能消极对待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正是这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主动的习惯,并因此给他们带来了成功。

      伟大的商界领袖哈默说过,成功的第一个原则是什么呢?那就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做生意:当别人都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看一看自己不做行不行;当别人都不做什么的时候,你再看看自己做行不行。

     于是在当时所有美国商人都不敢去(前)苏联做生意的时候,哈默博士却独自去了(前)苏联。经考察发现(前)苏联全国上下粮食奇缺。后来他就想方设法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用美国的粮食从(前)苏联换回了一大卡车的金银珠宝,其中还有皇帝戴过的金皇冠。刚运回没几天就被美国的有钱人抢购一空,从而大赚特赚了一把。

      俗话说:只有划船向莲走,哪有莲花跟船来。成功的领导者都有着共性,他们都会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

      在困难面前,如果连作为团队头脑的领导者都消极避世,怎能要求员工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呢?只有领导者有了积极主动的心态,才能带领企业汇集各个成员的聪明才智,达成群体的共同目标,建立起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那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怎样才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呢?

      第一,从语言上就要积极主动。话语间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比如说:“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 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达方式”“ 我能选择恰当的回应”“ 我选择 ”“ 我情愿”“ 我打算”,而不要使用消极被动的言语流露出推卸责任的个性,如:“我就是这样”“ 我已无能为力”“他使我怒不可遏”“办不到,我根本没时间”“要是某人的脾气好一点”“我不得不如此”“我被迫”“ 我不能”。

      第二,乐观地面对人生。消极的人允许或期望环境控制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拥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也无法避免厄运缠身;相反,积极的人总是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以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控制自己的人生。

     第三,拒绝拖延,立即行动。时间一旦消逝,就永不回头。我们都应该想想自己的生命大约还剩下多少时间,立即拒绝拖延,提升工作效率。

      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每个领导的办公室里几乎都悬挂着一个数字电子白板,白板上一直显示着一段话:“决不拖延!如果我拖延下去,我将会怎么样?如果将工作拖到以后再去做,那么会发生什么?”

      公司负责人解释说:“决不拖延,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娱乐。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随时开始行动,而随时开始行动,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必须记住的是,没有什么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只有我们自己承担。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能在一个庞大的公司里,创造出每一个员工都不拖延哪怕半秒钟时间的奇迹。”

第四,控制情绪,调整自我。情绪控制,对人生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改变。一个人真的想有所成就的话,就要有情绪调控的能力。要想有巅峰的成就,就要有巅峰的情绪。巅峰的情绪就是情绪的最佳状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领导者应该一直保持巅峰的情绪,以积极的形象和正面的语言沟通来激励他的下属。

      第五,直面挫折和失败。成功就是直面挫折和失败,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告诉自己,即便一件糟糕透顶的事情后面仍然可能隐藏着快乐的元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有宽广的胸襟、博大的情怀,不要拘泥于小节,更不要斤斤计较。当失意来临时,不妨想想《阿甘正传》片尾的那句话:“人生就如同一片轻盈的羽毛,有落下的时候,但你应该鼓舞自己让它不断飘扬而上,向着新的高度超越自我。”

      第六,坚持自我激励,保持巅峰状态。例如撰写自我激励的成功宣言,每天早晚大声朗读一遍,你会找到一种久违的激情和冲动。

      比尔·盖茨认为,如果你以积极心态发挥你的思想,并且相信成功是你的权利的话,你的信心就会使你成就所有你所制定的明确目标;但是如果你接受了消极心态,并且满脑子想的都是恐惧和挫折的话,那么你所得到的也只是恐惧和失败而已。所以,领导者要修炼好自己积极主动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开创更加丰富的人生。

34
发表于 2010-4-7 20:16:29 | 只看该作者
等偶熬出来都快成佛了。。。
35
发表于 2010-4-7 21:04:49 | 只看该作者

从前面已经发布的章节看,是一本很普通的成功学著作,内容很有东拼西凑的嫌疑。写书第一是要真诚,要有个“我”在里面,不然,再正确的道理也是寡淡无味。

 

题目里面着一“熬”字,的确是让人望而生畏,谁喜欢熬呢 ?

 

我只知道粥是熬出来的,至于伟大,谁知道他怎么来的?也许天意,也许时势,个人的努力奋斗肯定是一小部分的因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有几个人能歌真正地配得上“伟大”这两个字。

36
发表于 2010-4-8 11:45:28 | 只看该作者

     伟大是熬出来的!“熬”,即为执着、坚持,当然其中会涉及到很多细节,但至少我们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一些素质,方能有成为“伟大”的可能!

     未来决定现在,当我们都梦想成为一颗夺目的珍珠时,现在就要做那颗朴实无华的“沙子”,历经时间的磨炼,才能成功。

37
发表于 2010-4-8 13:36:4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有必要看看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5:56:40 | 只看该作者

   ◆要事第一,既见树又见林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的牵绊。
  ——歌德

  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兄弟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弯弓射雁,哥哥边弯弓边说:“射下来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鹅才适宜煮着吃,雁要烤着才好吃。”结果两人竟互相争吵起来,最后不得不到一个长者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用来煮着吃,另一半用来烤着吃。兄弟俩都同意了,但是当他们回到看见大雁的地方时,大雁已经飞走了。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在特定的时间里,必须首先解决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故事中对于兄弟俩来说,把大雁射下来才是第一紧急、第一重要的事情,但是他们把怎么吃大雁当成了最重要的事,才导致了失去大雁的后果。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有人告诉我,他一周工作90个小时,我会说,你完全错了,写下20件每周让你忙碌90个小时的工作,仔细审视后,你将会发现,其中至少有10项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或是可以请人代劳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许多领导者抱怨工作繁重,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一周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加班,没时间健身,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也有人抱怨,知识更新迅速,没时间充电。从这些抱怨中不难看出,大家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的技巧而不能很有效地运用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晚上临睡前都会不解:我今天到底都忙了些什么,好像除了一些琐碎的事情外,重要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干。因此,当人们无所事事,或者忙得晕头转向却不见成效时,应该暂时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是只见森林却看不见其中最大的树木,没有找到最重要的事。


  在一次高效能培训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能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 !”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吗 ?”教授笑着问。然后又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又加了一些,直至装不进了为止。他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次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小声回答道:“也许没满。”“很好 !”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好极了 !”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中。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个实验中得到了哪些重要的启示?”
  班上一阵沉默,一位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点了点头,微笑着说:“答得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教授故意停住,用眼睛扫了全班同学一遍后说:“我想告诉各位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也许你以后永远都没有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古人云:“事有先后,用有缓急。”我们常会遇到千头万绪、问题繁多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把问题的轻重缓急分清,然后找到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集中力量解决它。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在任何一组东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原则”。
  根据帕累托原则,在一家公司里通常是20%高绩效的人完成80%的工作。你也许会感到很惊讶,但这却是事实。比如在销售部,通常是20%的人带来80%的订单;在开会时,20%的人通常会提出80%的建议。也正是如此,所有的优秀员工一致认为: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的技巧源自于将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任务上。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当对要做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进行如下的排序:
  A.重要且紧急(比如救火、抢险等)——必须立刻做。
  B.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学习、做计划、与人谈心、体检等)——只要是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C.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有人因为打麻将“三缺一”而紧急约你、有人突然打电话请你吃饭等)——只有在优先考虑了重要的事情后,再来考虑这类事。人们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其实许多看似很紧急的事可以拖一拖,甚至不办,也无关大局。
  D.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娱乐、消遣等事情)——有闲工夫再说。
  作为领导者,平常的工作林林总总,这就要按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假如安排得当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并且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要事第一的原则。
  工作效率最高的人,是那些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却对那些重要的事情无法无动于衷的人。“要事第一”是我们获取成功的重要法则。试想,一种人每天都在做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而另一种人却每天都在做与自己人生无关紧要的事,那他们的人生价值将有多大差异啊!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曾因为公司濒临破产而向效率管理大师艾维利咨询求助。听了总裁一个多小时的倾诉,艾维利说: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方法,不过如果这个方法确实有用的话,你要付给我2.5万美元的报酬。总裁此时已经焦头烂额,虽然觉得有点离谱,但还是答应了。于是,艾维利拿出了一张白纸,请总裁把他第二天要做的全部事情写下来。几分钟后,白纸上记满了总裁先生几十项要做的工作。
  这时,艾维利请总裁认真考虑,并要求他按事情的重要顺序,分别从“1”到“6”标出6件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告诉他,请他从明天开始,每天都这样做:每天一开始,全力以赴做好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做标号为“2”的事,以此类推,直到下班为止。“如果你一天只做完了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艾维利还建议他,如果这个方法有效,可将此法推行至其他的高层管理人员,若还有效,继续向下推行,直至公司的每一位员工。
  这就是著名的“六点优先工作制”方法。艾维利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人们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完成六件最重要的事,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率人士。一年后,艾维利的方法在伯利恒钢铁公司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作为咨询的报酬,他也如愿收到了一张来自伯利恒公司的2.5万美元的支票。
  企业领导者因为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做到要事第一、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是十分重要的。这既能把自己从沉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能让公司实现最高效的运转。因此,领导者应学会通过自我管理和有效管理,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把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先搁置一边,做到要事第一。



39
发表于 2010-4-8 16:38:05 | 只看该作者
我来支持一下,会送书吗?嗬嗬
40
发表于 2010-4-8 16:43:39 | 只看该作者
     有个成功等式是这样的,成功=敏锐的眼光+果敢的行动+持续的毅力!可见,没有坚持,再有眼光、行动再果敢也没用!坚持也就是所谓的“熬”吧,成功是熬出的,伟大是熬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3月28日14时30分许,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152人被困井下。营救工作开展后,179小时首批9名幸存者平安升井,到4月8日有115名获救,营救工作还在继续。是什么原因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获救矿工罗欠来告诉我们顽强、执着、信念、团结支撑着他和工友们度过最艰难的时间,迎来的救援的那一刻。我想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渴望,如果没有求生意念的支持,那么我们将看不到这生命的奇迹。
同样在3月28日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早在2001年的某个汽车高峰论坛上,李书福就曾大谈通用、福特一定会关门大吉的观点。他说,“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通用一定会破产,不是它经营得不好,而是全球经济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美国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沙漠。”当时,台下坐着的通用、福特代表面有愠色,有的甚至愤而离去。李书福在2002年底就预判福特可能会出现问题,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觊觎沃尔沃这块“肥肉”。那时,吉利集团的业务发展刚步入正轨。在两年前的底特律车展期间,李书福就到福特公司和沃尔沃瑞典总部进行了考察。在他的观念里,收购一家世界级汽车品牌是中国民营车企在世界汽车版图中谋取一席之地的捷径。因此当福特发出出售沃尔沃的情况说明时,吉利在竞争对手仓促上阵的情况下迅速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最终打动了福特。可见有眼光,有行动、始终坚持着向目标前进,是吉利竞购沃尔沃成功的关键!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说的就是坚持。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目标,或许在童年,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当富翁……,但最终有多少人实现了理想呢?我想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坚持和努力,目标也随时调整,最后也就是随遇而安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被邀请到大学演讲一个关于成功的话题,他说:“成功的秘诀有三个 ——” “第一个,是绝不放弃。 “第二个,是绝不、绝不放弃!第三个,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坚持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奋斗过程中即使跌倒了一百次,只要您能再站起来、大声说:「我还要继续那一百零一次!」「我相信一定会成功!」坚持到最后就是赢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8 16:44:28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