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菜农2在2009-10-18 22:28:33的发言:
飞猫前面说得辩证,后面又绝对了。
市场让出来了,技术一个都没有引进,这个证据在哪里?我这里有证据啊,当初80年代家电让开市场时,国产家电因为质量普遍不行,居民蜂拥买外国货,在八十年代,上海女人不嫁到没有洋家电的男方家里,很多爱国人士痛心疾首,大骂上海女人势利卖国。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国企消化吸收成熟,国产家电自卫反击,不仅占有自家市场占有率达到90%,还进入国际市场横扫了欧美家电厂家,欧美厂家纷纷破产,只有日本还在孤岛中苦苦抵抗,估计破产被中国企业收购是迟早的事情。
在八十年代引进了国外家电技术的企业有海尔、荣事达、小天鹅、华凌、长虹、美的。目前,美的、海尔、TCL等企业正在收购欧美日企业,笔者也正好做这个事,所以,市场换技术不是完全失败。
另外原子弹、潜水艇、神六,也都不是完全独立开发的,徐学森是靠交换战俘换回来的,这些项目早期的图纸都是苏联的,这项项目有多大的成功,又不让我们知道真相。
菜农老哥眼睛真够尖的,标准的尖商一个。估计猫尾巴以后被人踩的日子多着呢。^O^ 看了您旧文所说的四大弟子,可见您平时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O^
“市场让出来了,技术一个都没有引进”这个话,是俺的逻辑混淆了,把那些顶尖级、战略性非民用技术放到商业市场中加以形容,这是一个错误,应予批评。原子弹、潜水艇、神六……这些顶尖级、战略性技术,虽然说不是完全自主开发,但主要方面还是靠自己开发出来的,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就像商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外资始终坚守不让,更何况国之利器呢。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发展这一块,要说最大的失误,就是市场换技术”,这句话是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科技发展趋势与国家创新体系》报告中说的。 飞猫浅以为,与其说最大的失误是市场换技术,不如说当时的中国企业,缺乏优秀的、大家风范的创业精神文化,缺乏那种勇做第一的气魄和“狼狈”一般的行动力。与懂经济、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朱容基总理用汇率贬值政策,加入WTO打开国门的大手笔相比,多数的中国商人就像小孩子一样。 中国改革开放才N年,加入WTO之后,虎视眈眈、气势如虹的外资企业大举入侵,中国企业当时普遍如同迷途羊羔,高喊狼来了,好像八国联军大败清朝的坚船利炮又将历史重现,自我在思想心态上首先就打了大败仗,被夺了心志,好像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质,对外资这些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好像中国企业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多数中国企业领导者,在外资与自我的综合评估中,包括了自我太多的错误、不足和不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很好,可借此谋求改进。但是,如果仅仅认识自己消极的一面,就会陷入混乱,使自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正如大军事家孙子所云:“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同理,如果自己得志之后骄奢纵情,像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项羽一样,仅仅认识自己积极的一面,就会陷入妄自尊大、远离组织与商业现实的神坛上,对组织与市场的需求没有任何价值。中国历史上周文王、唐太宗“用师者王”、“决策需要民主”的善言善行,就值得商人们深刻学习对照自己的言行找差距。故而,企业的精神文化应避免走向偏左偏右的极端,磨炼出忠诚于一种合情合理、泰然自如的中庸之道,如此,则少过矣。
以市场换技术为什么是失败的?
飞猫浅谈一点个人浅见,希黄老师(下面二个方面,他是真专家)和大家多多指正:
1、中国企业普遍对自己缺乏信心,妄自菲薄为商业战场上的下等兵,把企业控股权、自主创新权、生存发展权献给了外资。 外资主要选择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利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弱点(冗员、缺乏资金、需要技术升级等)和招商引资的迫切心理,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然后通过地方政府官员施压、吓唬中国企业,提出种种不平等条件,以达到逼企业就范合资的目的。企业一旦在合资谈判中、经营中失去控股权,自主创新只能听命于人,生存发展必然受制于人。 外资企业针对中国企业的策略是“合资、拖垮、增资、控股、独资”。
2、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喜欢拿来主义。 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在1980年代,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指出,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有政治独立。专利,是国际市场的入门券,没有它,高科技产品就难以卖到国际市场。而没有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不通过保护使原创发明人享受应得的利益,就不会有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地去探索奋斗,就不会有原创发明,没有大量中国公司的原创发明,中国就永远进不了“高地俱乐部”,就将永远受制于人。这样真正受伤害的是中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而不是西方企业。一言之,中国缺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信用体系的土壤,如果不经历惨痛的深刻教训,就不会有建设信用体系的真正决心,就像美国当初建立信用体系的历史一样。
西方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是侵犯不了的:一、它不放在中国,二、它只用于贸易保护。其本国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极其严格,无论法律处罚,还是行政管理的措施都极严格,几乎没有人敢偷盗他们的技术机密,贸易保护仅仅使他们损失一些利润,无伤皮毛。而中国企业的处境则不同,如果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或者有了法,治不了,法律没有形成威慑力,那么,这些中国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极易被偷盗,从而使它们丧失竞争力。投入这么大的巨资,却守不住研究开发的成果,许多公司就不会再有投入原创性发明的冲动,长此以往,将丧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将使整个国家也丧失竞争力。西方国家在知识产权的策略和政策上都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这些策略和政策促成了他们的经济大发展。
2007年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首次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显示:2004-2006年间,在我国近3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只有2.6万家,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8%。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甚至靠仿造过日子。因此,知识产权制度作用在我国的充分发挥需要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国对外技术的依存度超过50%,中国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在全世界位居第六。但科技成果,包括专利技术的运用率,平均只有14%。中国的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产量目前占世界第一,但须拿出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外国公司,作为技术专利使用许可费。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目前,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有2000多家,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大量的企业都还是依靠外国的技术,甚至靠仿造过日子。
跑题了,大家见怪不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1 18:40: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