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投入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将由“系统”设计的好坏来决定结果的优劣。
fficeffice" />
其实,我批判“流程”,但我并不批判系统、也并不排斥标准化。可以说我的“以人为本”的思考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肯定)的理念吧,看似与普通“以人为本”的观点一致,但实质内涵不同。下面稍稍解释一下。
从过程方法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如何策划,首先考虑结果(战略目标),再考虑做什么事,如何做,找什么样的人来做。这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思考方法。
但其主要局限性在于割裂“人力资源”,我们平时经常会碰到“不合理的工作载荷”(一种是累死,一种是闲死), 过程越来越多、越细,但人力资源没有增加。老板只关心“事有没有人去做”,不关心“有多少人能做多少事”,“所有的事情都该做,但不考虑资源”。
以“对象为导向的思考方法”,其策划思路是,首先考虑结果,其次考虑资源约束(有多少资金能够负担怎样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分别应该做什么事,如何去做。
思考问题方法的优先顺序的差异,决定了系统的差异。
以“过程为导向的思考方法”,在策划管理系统时,自然考虑到了资源约束的问题,而必然导致一些流程的精益,甚至舍去一些次要重要的流程,因为资源负担不起。
基于对象的方法实际上也有应用的例子。我在"比过程方法更高明的方法之我见”的回帖中也举了个制造业的例子:一个人操作多台设备(多个工序),用一份文件来系统化。
从那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将“过程方法”转化为“基于对象的方法”的话,要求:
1. 要求对“传统的流程”分割更细。
2. 将“流程”分割到活动,直至同一个对象;
3. 按对象进行重组,优化,以确保系统化。
大致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个对象有一个工作流程(类似工作说明书)吧,不过我心目中的这个新的工作说明包含比较多的要素(例如,输入从哪里获得,输出应该给谁,信息流、物流等),最直观的方法是图形化(以后有时间再开发模板,呵呵)
我心中的管理系统不是描述过程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描述人(对象)与人(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4 11:47: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