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ureyear - 

[原创]驳:“流程-能力-文化”

[复制链接] 42
回复
68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ic
31
发表于 2009-8-4 10:14:36 | 只看该作者

你的"比过程方法更高明的方法之我见"已拜读!

首先向的sureyear思考能力致敬.

下面的问题,如能解答,相信对您的系统是有帮助的:

您所谓对象,如果与过程所处理的前端资源一致,那么您的基于对象的方法应该和过程是一致的了;当然,不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出现您所谓的学生成绩不一样的结果.而同一个企业在相近的时段内资源投入差异应该不是很大的(主要指生产或者类似的企业,当然,非类似的企业,比如文化创作\教学生之类的会出现您所表述的结果).这个前提不知您怎么思考的?

如果资源投入端的确不同,那么由管理者判断和指导实施并以此获得结果,那么实施者实施的动力又在哪里?如果您说通过培训使其具备判断和组织实施的能力,那么他会是一个实施者么?

(赫赫...纯属纸上谈兵...不比介意)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0:58:4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在资源投入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将由“系统”设计的好坏来决定结果的优劣。

fficeffice" /> 

其实,我批判“流程”,但我并不批判系统、也并不排斥标准化。可以说我的“以人为本”的思考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肯定)的理念吧,看似与普通“以人为本”的观点一致,但实质内涵不同。下面稍稍解释一下。 

 

从过程方法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如何策划,首先考虑结果(战略目标),再考虑做什么事,如何做,找什么样的人来做。这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思考方法。

但其主要局限性在于割裂“人力资源”,我们平时经常会碰到“不合理的工作载荷”(一种是累死,一种是闲死), 过程越来越多、越细,但人力资源没有增加。老板只关心“事有没有人去做”,不关心“有多少人能做多少事”,“所有的事情都该做,但不考虑资源”。

 

以“对象为导向的思考方法”,其策划思路是,首先考虑结果,其次考虑资源约束(有多少资金能够负担怎样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分别应该做什么事,如何去做。

 

思考问题方法的优先顺序的差异,决定了系统的差异。

 

以“过程为导向的思考方法”,在策划管理系统时,自然考虑到了资源约束的问题,而必然导致一些流程的精益,甚至舍去一些次要重要的流程,因为资源负担不起。

 

基于对象的方法实际上也有应用的例子。我在"比过程方法更高明的方法之我见的回帖中也举了个制造业的例子:一个人操作多台设备(多个工序),用一份文件来系统化。

 

从那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将“过程方法”转化为“基于对象的方法”的话,要求:

1. 要求对“传统的流程”分割更细。

2. 将“流程”分割到活动,直至同一个对象;

3. 按对象进行重组,优化,以确保系统化。

大致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个对象有一个工作流程(类似工作说明书)吧,不过我心目中的这个新的工作说明包含比较多的要素(例如,输入从哪里获得,输出应该给谁,信息流、物流等),最直观的方法是图形化(以后有时间再开发模板,呵呵)

 

我心中的管理系统不是描述过程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描述人(对象)与人(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4 11:47:09编辑过]
33
发表于 2009-8-4 14:53:51 | 只看该作者

人是创造一切的根源,没有人什么也没有了,记住自己是人是有很多好处的,人的学历和能力一样的重要,没有学历但一定要有能力,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学历可以造假,能力来不得半点的虚假

34
发表于 2009-8-6 09:49:01 | 只看该作者
诡辩而已,如此句“但请不要忽视最重要的一点:丰田成功地挖掘了人的能力。”,是什么挖掘的呢?一眼望去还不是流程和文化,,切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3:42:5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执卓在2009-8-6 9:49:01的发言:
诡辩而已,如此句“但请不要忽视最重要的一点:丰田成功地挖掘了人的能力。”,是什么挖掘的呢?一眼望去还不是流程和文化,,切

 

既然被称为“诡辩”,那么再自辩下去也是“诡辩”。

用别人的观点来回答你的质疑吧,以下引自王育琨考察丰田后写的文章。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00547-1.html


文章中提到的几点,已经可以说明“丰田生产方式是如何解放人力的”

1.        丰田生产方式的起源:没有资本,丰田公司不得不最大限度使用人工杠杆。

2.        丰田生产方式的简单定义:丰田生产方式TPS = 准时化生产 + 自动化 + 造人

注意:自动化是带“人”字的自动化,我打不出来。

3.        丰田在中国实施的实例:

2000年6月,丰田和夏利折半出资成立“天津丰田”,日本丰田专家来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可移植性很小。因为当时销售信息和生产信息没有对接;与少量、高频率进货正好相反,多量、低频率进货和大量的中间库存非常普遍;比较严重的封闭“系统交易”和“杀价购买”,再加上“延期支付”横行,使得TPS落地前途渺茫。2002年,天津丰田和长春一汽合资重组,成立“天津一汽丰田”,运营由丰田主导,导入TPS成为可能。当时采取的关键措施有两条,一是从零开始,招聘新员工所占比例为95%,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二是从日本派出了豪华专家团:从初期的50名,到顶峰时的260名,一对一进行集中灌输。


看来,丰田生产方式落地核心还是造人。习惯了零和游戏的中国人,没有点从零开始的意志和团队协作新思维,怕是没法掌握丰田生产方式的本真,更没办法使之落地。一个更大的障碍是,引入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在企业中重新确立对与错的标准,就要赋予现场员工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权利,这首先侵害的是企业当权者的利益。或许这是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没能铺开说不出的理由。


如有兴趣,去看全文吧,勿说我断章取义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6 13:55:00编辑过]
36
发表于 2009-8-6 16:16:40 | 只看该作者

诶,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和楼主争辩,楼主一出马就抛出了管理的根本:"人".还怎么辩?

 

人本来就是管理中最核心的,也是最难的.

37
发表于 2009-8-8 09:50:1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得很对。人是组织最核心的独特资源,这一点是共识。关键是论点是对的,论据就一定是对的吗?所以我质疑楼主。含英的帖子我也看了一遍,一些推论确实值得推敲,但他并非未谈到人,基本观点从我的理解还是很准确的。那位大谈“中国管理错了”的所谓专家,他的推论本身就是“二手货”吧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2:26:1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执卓在2009-8-8 9:50:19的发言:
楼上说得很对。人是组织最核心的独特资源,这一点是共识。关键是论点是对的,论据就一定是对的吗?所以我质疑楼主。含英的帖子我也看了一遍,一些推论确实值得推敲,但他并非未谈到人,基本观点从我的理解还是很准确的。那位大谈“中国管理错了”的所谓专家,他的推论本身就是“二手货”吧

 

有质疑是好事,不过我还是逐一对您的疑问作出回答。

1. 我承认含英谈到了一点人,只不过是放在流程之下的地位来谈的。我是强烈反对这一个排序的,所以才会有这一篇的反击之文。有很多管理文章为了突出主题,不免会略去一些重要的前提,我觉得是会误导人的,所以我的原贴中首句话也提到“或作为补充”。

我说的“唯独没谈到人”那句话或可在斟酌修改。不过那帖子本为我即兴之作,连错别字也是有的,也没打算整理成论文。请您就别再深究了,关注“大略”就可以了吧。

2. 我没有说过王育琨是专家,不过我很欣赏他那一篇的观点。不同意的人,因为经历不同,感受也不同,也属平常。

3. 关于论据的对错的问题。不同的场合引用同一论据,会有不同的目的。论据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只看其是否和论点有关联性,论据是否属实。论据只要是实体,是无所谓“对错”的,论点才有“对错”之分。

4. 所有推论都是“二手货”,推论就是推想出来的论点,也就是“二手货”了。如果以“二手货”来驳天下之推论,那基本上天下也就没有“推论”了。

 

以上几点探讨偏离原帖主题,渐渐近似口水战了。

不过,我想到,这贴子发出以来基本上我也是有问必回,不回又未必厚此薄彼。

不得已,只好继续让大家看到我的“小”了。

 

39
发表于 2009-8-8 14:29:21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两个小时,认真研究了含英的原始贴及回帖,本帖的全部,以及王某人的简历和《中国管理错了》在经理人论坛的原版讲话及博客文章,本想开个帖子驳你一驳,以正视听。认真玩味过你的思考方式和观点,觉得还是没有必要了,真的觉得楼主你再认真读读含英的帖子及回复,认真解读下批评的声音,我说过,你最大的问题是,你的观点是对的,但你不该用诡辩和错误的推论来支撑本来正确的论点。

所谓“蛋生鸡鸡生蛋”的争论势必造成辨论手法的较量,而其实没有人去在乎到底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

尤其推荐好好琢磨下26楼的观点,真高人也。楼主总在想鸡蛋的问题,而忘了鸡蛋为什么不是鹅蛋(翻译过来意思是,楼主根本不关心人的能力到底怎么来的!)!

 

40
发表于 2009-8-8 14:35: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ginger_tse在2009-7-30 17:52:05的发言:

第一、请深入的理解何谓流程、何谓文化,楼主说:流程可以抄袭、文化可以抄袭;关于这点我强烈反对!

请仔细先研究流程与组织,何谓组织:组织就是将资源进行配置、流程则是将配置的资源进行运作,组织与流程要支撑的是战略,流程与组织是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体现能力的框架和根基。

 文化:我们讨论的企业应该是个系统,这点你不否认吧,艾克夫将系统分为机械系统、人体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其他系统我就不多说了,企业属于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具有这样的属性:系统的整体具备意识、系统的构件也是有意识的,这是为什么作为社会系统的企业为何难于管理了,因此统一整体意识及构件意识,变成了企业管理的重心:那么什么可以派上用场了:文化、文化、文化;

第二、前面哪位举了个例子:“东北企业,日本人进入,什么都没改,结果企业就活了”,关于此,我想奉劝您1、此案例的真实性;假设是这样的,你就得出结论一切都是人的问题。这个结论有意义吗,任何事情的主体都是人。我只想探讨企业的改善、企业的信心竞争力,应该从哪里构建、从哪里入手。

第三、希望拜读彼得圣洁的第五项修炼中“啤酒游戏”,这里不详细说:总之我的观点就是文化影响结构(流程与组织),结构影响人的行为。

所谓的人本,就是当前中国企业的最大的悲哀。

哦,上贴是说得26楼是我随手记错了(奇怪,怎么记了个26在本上,应该是其他帖子的),印象深的是本帖17楼的论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