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递书] [公告][推荐]媒体与企业猫鼠游戏---

[复制链接] 31
回复
343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7-28 10: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福布斯》富豪榜的“二号”神坛到最具争议的富豪,严介和只用了短短的时间。 从太平洋的极速消亡 到 严介和的隐退商界 真可谓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如今年届五十的严介和,终究难耐寂寞,高度复出…… 这是一本真实还原严介和及领导的太平洋,在企业与媒体的交织博弈中的经典案例其文章视角犀利、其情节扑朔迷离; 更是一场难得一见的“企业与媒体关系”的精彩大戏。  老严应该甘心退出,去反思。痛定思痛老严不应该多讲了,老严应该学史玉柱,沉下心来,从头再来……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草莽的时代,这是个精英的时代。 每个人对身处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注释,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有太多的商业故事,严介和和太平洋的起落注释了中国式的商业传奇,政商、产媒关系的复杂纠结从中隐约可见,街头智慧和人间大道的夹杂斑驳令人难以分辨,这样的故事我相信以后还会有,读懂严介和们的故事无疑对我们了解这个时代,认知未来的商业草莽们会有帮助。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   王炜

沉思中的分享,希望各位喜欢!

 

媒体刀锋上的舞者30%.rar :[upload=rar]down10_0715.asp?ID=134182[/upload]
刀锋舞者封一.jpg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3:03:06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开始列入胡润百富榜的“中国第一包工头”,在其后三年里每年都被媒体解密和剖析。2006年,处于辉煌顶峰的他,终于被自己的BT运营模式拖累,资金链出现紧张状况。媒体的不断质疑导致了银行大量回收贷款,使其差点跌入万劫不复之境。年近“知天命”的严介和再次高调亮相,经过媒体洗礼的他,这一次能够玩转媒体吗?

其实,严介和与媒体的关系,就在于他是否能够成为媒体赚来眼球的抢眼内容。这几年太平洋建设已不在媒体的风口浪尖上了,我们可以理解为其运作更为稳健成熟,而这已经超出了媒体所关注的范畴。严介和开始转型,立志成为“商业教夫”,到处贩卖他的中小企业发展观点,再次引起了关注。而这一次严介和会不会玩得更好呢?

进入信息时代的个人和企业似乎已经没有任何隐******私,名人和名企或者即将成为名人和名企的将是媒体的“食料”,立志做大、做强的企业家必须学会如何与媒体共生、共存、共成长。严介和就是中国企业和媒体关系管理的一个鲜活案例,值得阅读,值得借鉴。严介和只是千千万万中国企业家的一个标本,本书将其放在显微镜下放大,相信对中国企业应有所启发。

 

郑磊  资深战略与资本市场专家、香港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3:03: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股市是个“黑马”频出的地方,我们的社会也是个“黑马”频出的时代。顾雏军算是一匹“黑马”,可是栽进去了;唐万新当然也是“黑马”,可惜倒下了还没起来。他们的故事都是精彩的。但是,更值得喝彩和关注的是那些还在奔跑的黑马们,他们中有的或许也会出事,有的或许会东山再起,但一定会有跑过终点线的。严介和与他的太平洋正是这样一匹还在奔跑的“黑马”。知晓“黑马”们的真实故事,是成就未来“黑马”的助推器,而严介和及其太平洋能够“一丝不挂”地展现在你的面前,着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fficeffice" />


 


    张益勇  中国经济网副总编辑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3:03:34 | 只看该作者

媒体刀锋上的舞者——严介和

2005年的胡润百富榜,杀出一匹“黑马”,他就是登上富豪榜眼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太平洋”)董事会主席严介和。

对媒体而言,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何以瞬间拥有125亿元资产,其暴富之谜必遭质疑。然,严介和先生一反众富豪躲避媒体之态,高调迎合媒体,让众多媒体记者欣喜不已,一时间关于严介和的报道铺天盖地。

严介和在媒体面前表现得似乎很透明,但媒体总觉得是雾里看花,因而对老严的追问持续升温。

2005年的严介和以一种超乎一个正常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媒体,使其成为了媒体眼中的“超级”明星企业家,更有媒体人称他为“狂人”。确切地说,他成了一位独行在媒体刀锋上的舞者。

作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掌门人,严介和的高调亮相使得太平洋建设集团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开始了风雨飘摇的不寻常路。严介和对媒体人曾这样说过:“我是一丝不挂面对全国的媒体,而且一丝不挂的我让媒体拖到显微镜下放大都不要紧,因为我懂得要360度交朋友。企业家没有媒体朋友怎么行呢?朋友是怎么交的?敌对的往往会成为最好的朋友。媒体为了吸引眼球,需要放大,语言需要尖锐。我说不要紧,你们只要需要我牺牲,不要紧的,我死不掉的,你怎么写都行,这也叫血染的风采!”

时间指针到了2006年,与一年前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这一年9月,在媒体面前自信满满的严介和被媒体曝出了企业资不抵债的状况。湖南工程乱局、资金链断裂、各银行逼债、法院出限制令……种种负面新闻让风光一时的严介和陷入困境,这是他当初始料未及的。他总是说:“太平洋没有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却让全国媒体为之疯狂报道,无形中为企业做了大量宣传。”可他太天真了,对媒体而言,“坏消息就是好新闻”。当时国内一家知名的杂志就曾坦言:“写严介和如何致富已不算是新闻,谁第一个把严介和扳倒才是新闻。”

1960年2月严介和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 1976年高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严介和由于“超生”违反计划生育,丢掉了乡村民办教师的饭碗,只得走上创业之路。这期间严介和做过小生意,竞聘过地方小国企厂长,当过工程队包工头。1995年,四处闯荡的严介和成立了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1996年6月,更名为太平洋建设集团,注册资金1.05亿元。

从1986年走上创业之路到2005年坐上富豪榜榜眼,经历了20年的风霜雪雨,严介和已从当初那个开着拖拉机哼着小曲、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小包工头,变身为一个身价百亿、名声大赫的企业大腕。

“亿万富豪”光环背后的严介和无法冷静看待和衡量自身的实力,虽然整个企业经营状况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么好,但这似乎阻挡不住严介和快速扩张、布局全国的步伐。严介和自认为是一个高人,可以“以旅游的心态做企业”,可以一直安全地游走于风险边缘。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3:03:48 | 只看该作者

知名学者黄炎培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人,其兴起总是艰难,但衰亡却很迅速。”

就在2004年底至2006年初,严介和的太平洋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两年里,作为媒体人的我们碰巧先后加入了太平洋集团和苏商集团,见证并参加策划了许多媒体活动。我们来到企业最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造和传播太平洋的品牌和文化。

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每当他做自我评价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当成新闻人,他始终站在企业局外,以社会心理学家来看企业。我们尽管受邀加盟太平洋,但我们始终没变的是新闻人,是观察家、守望者。

质疑、认同、再质疑,许多媒体人对严介和的认识经历着这样的过程,如果谈到媒体对企业成功和失败有着重要影响的企业案例,那么严介和与他的“太平洋”应该算是极为典型的一个。我们加入太平洋的时间都不算很长,出于职业人的本分,离开公司以后仍然保持着对太平洋的关注,甚至在企业后期的危机公关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

风波过后的严介和渐渐淡出了媒体的视线。经历了媒体的大风大浪,严介和心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春节期间,许多采访过严介和的媒体记者收到了他的这样一条短信:“新年好!衷心感激过去一年您对太平洋建设的信任与关爱。‘和谐’是新人文、新经济、新政治背景下的主旋律。随着猪年的到来,我们本该学习‘人怕出名猪怕壮’的谦逊态度;学习‘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畏精神;学习‘猪八戒倒打一耙’的工作方法;学习‘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诚实品质;学习‘猪八戒背媳妇’的生活作风;学习‘猪鼻孔插葱—— 装象’的艺术追求;学习‘猪狗不如’的善败胸怀。成功者最终的竞争不就是心胸的竞争吗?为了社会的和谐,我们在赏识中成长,在谴责中成熟,我们懂得没有成熟的成长本身就是危机,稻子熟了也就低头了。我们必须永远地理解社会,还要永远地理解社会对我们的不理解!没有妥协哪来的和谐。最终从应有尽有走向应无尽无,足矣!新的一年一切都是新的。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朋友本是永远的财富。您的朋友:严介和。”

在严介和的故事背后,有许许多多值得媒体人回味的东西,比如为什么严介和会迅速成名?为什么严介和喜欢直面媒体?为什么严氏文化能够在做市场谈项目时屡屡制胜?为什么太平洋在遭受种种质疑后没有快速倒掉?为什么严介和的演讲会如此打动人?为什么严介和在企业系列危机被曝光后会有那么多媒体同情他?严介和现象能为我们的企业家、媒体乃至政府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时点上,重新复述审视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试图完成媒体对严介和并不完整的拼图,解读上面提到的诸多问题。

其实太平洋危机被全面曝光的时候,很多人希望我们写书,我们却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们不想简单地凑热闹,更不应“落井下石”,而是希望通过冷静思考、观察,提出对读者(包括对太平洋、对严介和)有独特价值的东西,因而这需要时间去积淀,需要超越关注太平洋本身去总结。

财富排行榜上的人物每年都有起有落,如今严介和与太平洋也已辉煌不再。但我们认为,2005年前后的严介和与太平洋绝对是中国商业史上一个不能忘却的“经典”,更是一场难得一见的“企业与媒体关系”的精彩大戏。

本书试图通过两条线来表现不同视角的严介和,一条是太平洋的内部文化宣传资料及众多媒体报道资料中严介和对公众表现出的一面;另一条是在公开言论和事件背后,我们以局内人的了解给出的注解和分析。在本书中引用的公开资料仅作为分析和了解整个事件的背景资料。我们并不是揭黑,也不能很权威地说我们一定很了解严介和及其太平洋,也不是要说出太平洋和严介和的全面,只是旨在通过当时严介和与媒体的PK故事,为企业人、媒体人带来一份思考和一点教益。

 

郭明全  王雪靖

2009年3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0 13:04:12编辑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3:04:35 | 只看该作者

一、作者王雪靖自述

“太平洋集团”在被媒体炒得最火的时候,全国主流财经媒体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对这家公司作出了报道,尤其是其掌门人严介和宣称将于2006年打造南京—上海—北京模式的产业、资本、政治链以后,媒体关注的焦点一度集中到了严介和资本中心的上海公司。而我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离开了当时我所在的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来到太平洋上海公司文化部(后经过正式注册,其上海公司名称为上海苏商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上海苏商”)。不过上海苏商在成立半年后,因太平洋被曝债务危机而面临停业。严介和在拉开其移师上海、设立新总部大幕的时候,没有预见他的“淘金”梦想会在这里戛然而止。

财经记者的“太平洋”印象

开始认识并了解“太平洋”是早在2004年我做财经记者期间。

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常常感到做一些深入的一手人物的采访是比较难的,难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到当事人的态度,难在深度挖掘该事件背后的真相。如是负面传闻,在采访求证时屡屡碰壁是常有的事。当时有一位在媒体面前反常规出牌的人,他就是2005年胡润百富榜位列第二位的太平洋掌门人—— 严介和。

2004年11月,我写了一篇关于上市公司ST纵横国际(现为南通科技)复牌的报道,题目为《*ST纵横传奇:屡犯重戒仍能逃脱退市厄运》,这篇简短的报道引起了当时任太平洋建设集团总裁助理、文化部部长的郭明全的注意。因为总部位于南京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正是当时ST纵横这家上市公司重组幕后的实际控制人。太平洋为了使ST纵横能在当年扭亏为盈,在2004年上半年,给ST纵横装入了太平洋旗下一家当时利润较高的工程公司。合并报表后,纵横当年的财务指标达到了恢复上市的标准。

太平洋集团和严介和在当时还没有太高知名度,通过重组ST纵横这家上市公司,严介和三进纵横的故事被江苏的媒体大量报道,逐渐开始有了一定知名度。2004年11月22日,郭明全热情邀请了上海一些主流财经媒体的记者,说是集团的主席想要和记者见面。我和几家媒体记者在浦东香格里拉酒店见到了当时刚从美国回来的严介和。

严介和一见到记者,就上前主动握手并交换名片,显得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什么架子。说起见到严介和的第一印象,一位江苏记者说:“笑容憨厚,像一位老实巴交的现代农民。他用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将采访变成了更像是两个熟人之间的聊天。”

严介和的容易相处和不拘泥的性格给在场的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需要记者过多提问,他自己便滔滔不绝地抖落出ST纵横收购前后整个事件的细节。虽然当时的严介和还没有后来上了财富排行榜后那么大的名声,知道他的记者也确实不多,但是他的记者缘却不错,有许多记者后来都和严介和以“哥们儿、兄弟”相称。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6:32:05 | 只看该作者
 

上市公司收购  严介和浮出媒体

重组一家上市公司,这在财经界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太平洋又发生了一件轰动媒体的事。

2005年6—7月间,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资金链断裂被捕的传言成为了财经界的焦点事件,而他的科龙电器旗下有一家上市公司华意压缩据说被人收购,这个人就是严介和。原来,当时太平洋集团在江西景德镇签署了8家企业打包收购协议,其中有一家便是华意压缩。除此之外,严介和还与吉林国资委签署了一揽子打包收购协议。严介和的这些大规模收购动作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2005年7月17日,我接到报社采访任务,坐上了上海前往南京的火车。事后我才得知,胡润及助手也在同一天坐这趟车来到南京拜访严介和。

严介和与胡润的一席交谈并没有回避媒体,所以当天我见证了胡润与严介和对话的全过程。胡润对严介和所拥有的资产进行了反复求证,并在当天下午参加了太平洋在自己办公大楼内举行的一个关于景德镇情况的新闻通报会。胡润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太平洋,但严介和及其企业已经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

严介和在涉足上市公司后,曾说过:“我重组了30多家国企,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纵横,却引起了媒体如此多的关注。”也许是尝到了重组上市公司的甜头,他又对顾雏军“科龙系”的上市公司华意压缩“打起了主意”。而之所以严介和在景德镇国企打包收购计划在当时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也和这次收购计划里面有这家科龙系公司存在极大的关系。回沪之后,我写了《顾雏军华意压缩再受重击,严介和:誓将科龙赶出局》的报道。

严介和的两次涉入上市公司,引起了不少财经媒体的关注,许多媒体猜测这家公司到底有怎样的背景和雄厚的实力,而更吸引媒体的是严介和在当时景德镇收购中放出豪言:“太平洋建设将用18个月的时间,让景德镇的陶瓷产量突破200亿件。”并提出未来一个月内还将收购6~7家上市公司。

2004年严介和的这两次所谓资本运作,其实真正的作用是引起了各大财经媒体的关注,赢了面子。但这些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收购行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华意压缩并未重组成功,而严介和引为经典的ST纵横虽然复了牌,但在太平洋入主后并未能改变其生产经营亏损状况。2006年,江苏南通市国资委以严介和没有履行协议为由,解除了股权托管协议,将严介和踢出了局。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7:17:49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财富黑马一举扬名
2005年10月12日胡润百富排行榜公布,严介和以拥有125亿元资产成为了当年最大的“财富黑马”,此次上榜使得他扬名天下。
他在榜单上的蹿升速度之快,让人咋舌。同时他偏偏又极其喜欢在媒体上抛头露面,一反普通上榜富豪的谦虚低调,并在当时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原来是排第一的,经过商量排到了第二。
严介和这匹“财富黑马”的横空出世及其大胆惊人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吊足了媒体的胃口,一时间,严介和及其太平洋集团成为了媒体狂热追寻的对象。当然其中大部分媒体是带着质疑的眼光来关注严介和的。在胡润榜公布后的一段时间里,每一篇与严介和有关的新闻不是上头条就是被大量网站转载,而太平洋集团的江苏红俱乐部也成为接待南来北往记者的中转站。
2005年10月,我也跟随媒体大潮再次来到南京采访严介和。由于之前近一年的对太平洋的接触和了解,对于这家企业和严介和我并不陌生。作为对热点新闻人物的关注,我回沪后即写了一篇严介和的专访,《严介和:未来三年75%股份赠送管理层》。
同期各大媒体都使出高招,除了报道严介和发家史,更想挖掘出严介和背后的新闻,这让许多太平洋公司高管及严介和朋友感到担心,都劝严介和不要太张扬。然而严介和享受到了成名的滋味,走到这一天,是他梦寐以求的,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当时严介和还曾对太平洋的员工说过,媒体不论报道他好的还是坏的,总比什么新闻都没有要好。
2005年11月,我调到报社北京记者站工作期间,受太平洋文化部之邀,参加了严介和在北京的几场颇具影响力的活动。其中一场是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国际报告厅里举行的“挑战企业家”活动,来自清华、北大的学子以及业内知名专家们对严介和发起了一场全方位挑战。
面对言词犀利的收购兼并专家李肃提出的关于严介和国企收购资金来源以及收购后产业整合等问题,严介和用带着浓厚苏北腔的普通话,做了直言不讳的回答:“我们重组国企只是为了支援国家的光彩事业,不是为了做大做强,我们也不是资本的玩家。太平洋建设集团曾经重组的江苏的31家国企,这些企业都是没人要的,百孔千疮,弹尽粮绝,全部是负资产,重组不花一分钱。”
严介和避实就虚的回答,绕开了尖锐的问题,而突出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做法赢得了媒体和专家对他的同情。
有人说,2005年是严介和年,这一年严介和确实“制造”了许多新闻,成了许多媒体头版头条的“座上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4 17:20:07编辑过]
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7:20:27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之路寻转机
2006年春节前,我在一次上海媒体聚会上,见到了原太平洋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当时他极力推荐我加入太平洋,并对我说:“听说老严要打造南京、上海、北京三个集团,现在上海这边前期筹建事情很多,又要应对各路媒体,太缺合适的人才了,南京文化部这块可一直是老严最重视的。来到上海,更是需要有人帮他管理和运作文化宣传。”
当时,严介和对第一财经日报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在本书后面会提到,他的三大媒体硬伤,也就是媒体给他带来的负面冲击,第一个就来自于第一财经日报。在这之后,严介和也通过文化部给我打过两次电话,说起太平洋准备来上海的一些想法。说实话,如果加入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所在的公司,不仅我心里没底,我的媒体同行也表示出了担心。听说了我要离开报社的消息后,时任报社副总编的张庭宾和财经中心编委杨燕青两位报社前辈找到我并诚心诚意想挽留我。最终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换位体验一下这种位于媒体风暴中心的企业最真实的感受。
应该说我从作为一名记者开始认识太平洋,再到进入企业内部做管理层,我了解到了与外界眼中不一样的、真实的企业现状。媒体站在外面看企业很多时候是雾里看花,而对企业而言只想展现其光鲜亮丽的一面。企业以为媒体是传声筒,总是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想借助传媒这个平台向外发声传话。但媒体是双刃剑,后面有提到,既可以扬声也可以变调。所以企业在很好地维护和媒体关系的时候,既要给予媒体适度的报道方向的引导,掌握好消息披露的原则和节奏,也要懂得尊重媒体的新闻自由和行业规则。同时企业对待媒体的态度应该是真诚的,说话应量力而行,不能过度。如果说的话变来变去,随心所欲,前后口径不一致,必定会失信于媒体。
上胡润榜给严介和带来了名声,当然也给他带来了大量工程订单。但如此庞大的订单都用严介和所谓的BT模式运作,都是需要资金做后盾的。所以,关于严介和成立苏商的目的,媒体也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因为严介和想转移太平洋资产,有的说是为了融资。严介和则公开地讲,“上海苏商就是一个融资平台,它成立以后可以解决太平洋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但上海苏商成立以后的发展轨迹让严介和有些失望,他并未从南京带来一兵一卒,苏商的人员都是在上海本地重新招聘的。苏商的成立并没有按严介和想像中的那样迅速为他带来现金流,而上海过高的商务成本也令严介和日渐感到吃力。来到上海本来是严介和在当时太平洋已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所做的一种选择,但上海之路并未给严介和带来好的转机。
严介和是多年来如此高调面对媒体的少数企业掌门人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媒体也是影响他成败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和传媒的关系是我在这段经历中经常思考的一件事。媒体人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成功的时候锦上添花还是失败的时候痛打“落水狗”?企业又该如何正确看待媒体,是利用媒体达到成名成家的愿望,还是三缄其口、回避媒体、谈媒色变?虽然后来我和许多苏商人一样不得不选择离开公司,但我一直认为这段媒体聚光灯下的企业经历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这也算是我在“太平洋”这段不太平的经历中获得的一笔“财富”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17:32:05 | 只看该作者
 

成败皆媒体吗

2006年9月25日,某媒体一篇《9银行逼债严介和》的文章再次引发媒体热潮,并且成为“严介和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其实这次媒体危机,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006年9月中旬的一天,我接到了上海苏商高层的一个电话。从电话中得知,一家知名财经媒体最近在调查太平洋,可能要出一篇负面报道,对严介和非常不利,有可能太平洋的前景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并问我是否知道其中内情。因为当时已经离开上海苏商,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吃了一惊。严介和自从高调亮相媒体,遇到的媒体负面报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但这次听口气好像事态会比较严重。

我赶紧打电话到南京联系到了郭明全部长,我们当时四处了解了一下情况,并给严介和想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严介和能亲自出面化解这场媒体危机。但由于严介和很不以为然,并没有当回事,或者说是他把媒体想像得太简单,最终,他对媒体的轻视给他带来了苦果。

“太平洋”危机爆发后,企业内外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银行、媒体、债主纷至沓来,给太平洋和上海及其他各地相关联公司都造成了很大压力。我和郭明全,作为曾经上海和南京的两位文化部部长,出于一种道义,也从多方做了一些补救工作。当时快速在上海组织了一次媒体见面会,这些细节后面会提到。而在这次媒体见面会上,严介和终于变得低调了,他在之后的公开演讲中,反复说六个字“低调、自救、坚持”。从另一侧面来说,这次见面会是一个转折,是严介和在媒体思路上的转折,这个转折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和有些因卷入媒体负面报道而轰然倒下的企业及个人相比,严介和并没有因为这次媒体危机而彻底垮掉。

但是媒体报道的触角已经越来越接近严介和及其企业的真实情况了,这时的严介和开始有一丝慌张。当他给外界描绘的财富泡沫破灭了以后,他开始为太平洋四处奔波“救火”。外界的评论是,太平洋不是由于媒体报道才发生资金链等问题的,其实太平洋的内部问题早已存在,爆发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这位给太平洋带来数次起起落落的掌门人,这位曾宣称“太平洋离开谁都行,唯独不能离开我严介和”的自信者,终于没有笑到最后。

太平洋确实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很多人也希望在太平洋能够实现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他们被太平洋的文化深深吸引着,无怨无悔地为企业付出。从这一点来说,至今我还是很佩服严介和的企业文化对公司员工影响之大。

但严介和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对企业倾注应有的感情,对人才倍加呵护,对社会付出应尽的责任了吗?太平洋企业文化有它非常独到的地方,但是否已经成了其掌门人对外标榜的工具呢?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企业的成败其实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经由其掌门人风格决定了。

2006年春节后,严介和正式进军上海,布局全国,也正是这一年,严介和从媒体的高峰跌到了谷底。从2005年成为受人追捧的富豪到2006年负债传闻满天飞的“负翁”,看起来严介和成败皆由媒体引起。但严介和曾这样说过:“我认为企业只有成在媒体,不可能败在媒体,要败也只能是败在自己。”我想可能这句话才是他对自己所作的最公正的评判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