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在制造业下的细小行业,大别于之前几年的产品特性。开始的几个月,我对这种简单产品的流程管理几乎失去了兴趣,不认为我能从中抽出多少管理元素的滋味来品,甚至一度想‘走走看,实在不行就走’的潜在想法。我本人的最大兴趣不在于工作本身,乐趣提炼自一段时间内,甚至很长时间内的那种企业活动背后的那些东西,那点东西。每到坐下来总结一个时期的那些事例,如果是潜在价值很大的,我都会感觉到兴奋异常,心底噗噗的欣跳喜蹦。前前后后工作几年来,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奇怪的是,失望的的是,都是一样的东西。每当我努力前冲,突出一点尖角,撕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努力扒开现象的薄裙,看到的都是失望的肉肉。在脑皮层跳跃之后,都会想到那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物。
说这句话太简单了,感受那么几次也太普通了,但持续的几年的,无论公司背景规模的差异,带给我最终的都是始终在一条线上的,或许阶梯高度不一样,但我没感觉太明显。抽出那些活动的经脉,就组成了那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扯远了,回到正题。我说的这家L公司,是专业做外来加工的,他们自称为OEM,每听到他们的管理经理这么介绍,我只能偷笑笑。L公司起家比较早,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从佛山本地一家小作坊几年后积攒了实力,在工业区买了很大一块地,两兄弟照样可开奔驰宝马。这么说,就说明他们是赚钱的,是成功的。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只是他们的目前的工厂的管理,我在这个事例身上是深刻体验到什么叫人才价值。
我们公司和L的合作关系很简单,我们设计产品,然后交付他们生产,如果有特殊设备要求,我们会自行购买或共同开发,然后给他们生产使用。这个产品他们会完成百分之八十,其余百分之二十我们自己完成。他们的利润空间多大?按照价格对比,我们容忍他们的价格是比行业基准价格高出5%--10%左右的。即便如此,前后合作了2年多了,目前总体换算下来,他们的工厂厂长告诉我,财务结算结果是他们没赚到钱,然后老板给他们施加了很大压力。我接触他们一年多了,他们没赚到钱的说法,我深信不疑。
如果一个公司在这种条件下,还赚不到钱,还何谈竞争。造成这种局面,原因不用查都很清楚,内部消耗成本太多了。但是,低端制造业的人工成本是非常少的,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利润空间又有弹性保证,客户都是第一时间付款。这种条件,为什么作为客户端我们都是忍无可忍不能再忍的决定后续不和他们合作了呢?再看上面那句彼得怎么说的,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L老板得到的成果是个坏成果,那么问题根源就不言自明了。但,管理是一个很泛的词,如果你是老板,你明知道是管理有问题,但却无从下手去解决管理问题,就是通俗说的,‘我们知道有问题,但就是没有好办法来解决’。同样,我2007年底了解到九阳电器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然,九阳的问题不是生产那么简单,而是产品开发和制造之间的衔接和整合问题。连他们的人事经理都知道他们自己的问题所在,何况他们老板呢,但同样面临的问题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见怪,就是外行。往往造成这种问题的公司,问题都是始于公司创立之初,属于深层次结构问题。如果是公司中途发生的结构问题,很容易整合架构资源来慢性化疗,深层次的,必须伤筋动骨。但事实是,这种手术往往中断于利益的再分配上,导致无人止血,休克而终。
L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厂长作为管理者,直接向L老板汇报,如果一些他引起的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丢失大客户),他肯定会东拉西补的来堵住比较稀薄的区域,把问题漆黑化,同时把问题归为漆黑。够搞笑吧,本质上就是这样,但悲哀的是,即使我站到L老板的面前给他大致描述下这个问题的所在,他也会笑笑了之,因为他信任的是那个厂长。事实是存在的,你就是不敢相信。和炒股一样,有时某股已经下行了,行情告一段落了,但你往往选择的不信任事实,找个借口就继续拿了,套了,割了。这里说厂长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他日常活动有什么重大失误什么的,而是,作为工厂负责人,他必须对这种结果负责。
供应商管理领域有个基本的理念,就是发现、培养供应商,和供应商一起成长。我们公司给了他们机会,也努力朝那个理念努力了一年多了。但前面有堵墙,就是他们中高上层的封闭态度、思维。很典型的广东小老板思维模式。
无论在职场还是社会,自闭无异于自绝。能开放胸怀一摞收的人少之又少,否则,二八原则就不会成立。指导你前行的就是你过去的经验和经历,阻碍的同样也是。打开闭循环的死结的不二法门就是打断死结,而你感觉到闭循环存在之前,循环是松弛的,没绷紧,你的皮肤感觉不到,只有经验能力积累、上升,才会不停的感受到闭循环的束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3 17:10: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