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wuzi - 

[管理综合] [原创]栖息谷首发连载《不对称创新》,精品回帖免费赠书

[复制链接] 156
回复
230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1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4:46:3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认知不对称局势(二)

 

按照唐纳德·苏的观点,企业的成功模式由战略框架、资源、流程、关系和价值观构成。战略框架就是企业的共同心理模式,它决定了企业经理人和员工如何解释外在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经理人和员工通过这个共同心理模式来观察企业的外部环境。有了共同的战略框架,在遇到以下的战略性问题时,经理人和员工的回答就会一致: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谁是我们最具威胁性的竞争对手?哪些竞争对手可以忽略?谁是我们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我们的主要客户是谁?可以忽略哪些客户?我们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如何获取价值?我们从事哪些价值活动?正是企业的共同心理模式或主导性思维逻辑,影响了企业关注的焦点和对市场机会的认知。

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有时会使企业陷入认知陷阱,产生认知盲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放式创新中心主任亨利·切萨布鲁夫认为,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现有的商业模式会影响企业对新技术价值的正确判断。企业利用现有的商业模式经营得越成功,开发的新技术与原有的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也就不容易看到采用新的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比如,在大型高速复印机上的成功就对施乐公司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施乐所采用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不断去开发速度更快的复印机,结果就陷入了认知陷阱。因为原有的成功商业模式排斥低速小型复印机的开发,从而给日本佳能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正如施乐公司当时的一位CEO所说:“我们的利润来源于这些复印机的复印数量。如果复印机的复印速度很慢,那么就相当于把钱从我们的口袋里掏走。”

产生认知盲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在评估全新的市场机会时所采用的市场调研和投资决策方法。在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中,以定量或数字分析为主的调研和决策模式,可能会对有风险的长期投资产生偏见。然而,在面临全新的市场、客户和产品时,不确定性和风险都增加,过去以定量为主的研究和决策方法可能就不再适用。成功企业如果照搬过去,就难以证明投资新市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合理性。

除了上述因素外,成功企业有时还会患上一种骄傲自大症。这同样会让大企业产生认知偏差,对渠道、合作伙伴和客户傲慢无礼,轻视竞争对手,眼光向内,忽略变化,其结果往往是给潜在对手创造了机会。

对于挑战者来说,能被强大的竞争对手看不起,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日本企业能在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快速崛起,美国企业对日本公司的轻视功不可没。在美国大企业眼里,日本公司根本不是同一重量级的选手,因此其战略意图和资源优势都被严重低估。

强大对手不但容易轻视弱小对手,还经常对挑战者取得的成功非常不屑,也不能正确解释认识挑战者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比如,日本和德国在美国小型汽车市场上取得成功,就是得益于美国厂商的高级管理人员认为外国汽车的成功是有限的、暂时的,他们认为小型汽车只对那些有环保意识的少数人和一些小家庭有吸引力。

成功模式不但会影响成功企业自身,整个行业也会相应受到影响。成功会引来众多的模仿者和追随者,久而久之,行业中对于谁是客户、什么是客户的真正需求、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向客户传递价值和交付价值、如何成功建立和运作企业、如何竞争取胜以及如何盈利等问题都有了固定的答案,进而就变成整个行业理所当然的潜在运行假设。

成功企业的领导地位越是稳固,优势越是明显,其认知的局限性也就越大,挑战者也就越有机会利用其认知弱点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创造全新的游戏或规则,而让对手无动于衷。

认知不对称局势主要可以分为:对目标客户的认知不对称,对非客户的认知不对称,对产品应用的认知不对称,对客户需求的认知不对称,对营销方式的认知不对称,对盈利模式的认知不对称,以及对战略框架中其他因素的认知不对称。(未完待续;选自《不对称创新》,吴振海著)

当当网购书链接: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卓越网购书链接: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92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09:27: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优先级不对称局势(一)

 

俄罗斯生物学家高斯,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生物种间竞争的基础上,得出了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似的两种生物不能在同一地方永久共存;如果它们能够在同一地方生活,那么其生态位相似性必定是有限的,在食性、栖息地或活动时间等某些方面肯定有所不同。

竞争排斥原理说明,物种之间的生态位越接近,相互之间的竞争就越剧烈。从理论上说,这会产生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一方完全排挤掉另一方;另一种可能就是生态隔离,如不同物种各自占有不同的活动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活动,捕食不同的食物,这样物种之间就能形成平衡而共存。

挑战者的发展与此类似,但它必须主动选择,主动创造和强势对手之间的“生态隔离”之势,也就是优先级不对称局势。

优先级不对称局势,是指挑战者和竞争对手之间,对同样一个市场机会的重要性有不同的优先顺序。创造优先级不对称局势,就是挑战者要选择进入主要竞争对手所不重视的领域,避免和强势对手过早的正面冲突。挑战者在实施这种战略行动时,由于选择的是对手不看重的、缺乏吸引力的细分市场或业务种类,因此对强大对手来说无关痛痒,不成为威胁,所以竞争对手不会给予反击,这样挑战者就赢得了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资金、技术、人才、规模、品牌和渠道网络等诸多方面,挑战者和现有市场的强势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挑战者选择领先者所看重的业务领域,那么必然面临着直接的冲突,挑战者即使聚集了本企业的全部资源也很难取胜。

如果挑战者开发了一个更好的产品,并试图投放在主要对手现有的市场上,争夺其最重要、最盈利的客户,那么竞争对手肯定会选择反击。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上,即使市场的后进入者是一家大公司,并且有比现有对手更雄厚的经济实力,依靠正面竞争取胜也可能遭受挫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IBM和柯达公司曾打算进入高速复印机市场,打败施乐公司。这些公司的规模远远大于施乐公司,但仍没有在竞争中击败施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们选择进攻施乐优先级最高的业务。同样,美国无线电公司(RCA)、通用电气(GE)和AT&T公司,也没能在大型计算机市场上削弱IBM的市场地位。最终在电脑行业击败IBM的,恰恰是另辟蹊径的个人电脑制造商。

当一个企业的主要业务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想见该企业对进攻者会做出怎样的反击,尤其是该公司已经占据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具有先发优势和绝对实力的时候。从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向地位稳固的市场领导者的主要业务发动进攻,几乎面临必然失败的结局。因为进攻者选择了一条在能力和业务优先级上都对市场领导者有利的战斗。

最后颠覆施乐在复印机市场上领导地位的企业,不是像IBM、柯达这样规模数倍于施乐的大企业,而是实施“偷袭”进攻、当时规模仅为施乐1/10的佳能等日本小企业。

选择市场领导者的低优先级业务进军,就像是把市场领导者这只青蛙放进温水里,慢慢加热,最后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消亡;而选择进攻市场领导者的高优先级业务,则是把青蛙直接投入滚烫的热水中,无法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未完待续;选自《不对称创新》,吴振海著) 

 

当当网购书链接: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卓越网购书链接: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93
发表于 2007-7-31 09:44:1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大家的发言,讨论书的内容方面居多,我就书的名称来发表点看法。不对称创新,我认为不对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创新,任何事物的出现便伴随着不对称,抓住了这个不对称也就意味着创新,而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创新才是一种挑战成功之道,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面对的状况。

有人谈到红海与蓝海,蓝海固然是好,但大家全然跟进蓝海,岂不又是一个红海的出现,所以我认为红海的解决更是首要之道,就这点而言,我认为对称创新会更有启迪意义。

94
发表于 2007-7-31 09:44:4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大家的发言,讨论书的内容方面居多,我就书的名称来发表点看法。不对称创新,我认为不对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创新,任何事物的出现便伴随着不对称,抓住了这个不对称也就意味着创新,而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创新才是一种挑战成功之道,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面对的状况。

有人谈到红海与蓝海,蓝海固然是好,但大家全然跟进蓝海,岂不又是一个红海的出现,所以我认为红海的解决更是首要之道,就这点而言,我认为对称创新会更有启迪意义。

95
发表于 2007-7-31 09:45:4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大家的发言,讨论书的内容方面居多,我就书的名称来发表点看法。不对称创新,我认为不对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创新,任何事物的出现便伴随着不对称,抓住了这个不对称也就意味着创新,而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创新才是一种挑战成功之道,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面对的状况。

有人谈到红海与蓝海,蓝海固然是好,但大家全然跟进蓝海,岂不又是一个红海的出现,所以我认为红海的解决更是首要之道,就这点而言,我认为对称创新会更有启迪意义。

96
发表于 2007-7-31 09:47:16 | 只看该作者
发贴为何看不到啊
97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07:41:4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cg001在2007-7-31 9:45:43的发言:

看了大家的发言,讨论书的内容方面居多,我就书的名称来发表点看法。不对称创新,我认为不对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创新,任何事物的出现便伴随着不对称,抓住了这个不对称也就意味着创新,而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创新才是一种挑战成功之道,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面对的状况。

有人谈到红海与蓝海,蓝海固然是好,但大家全然跟进蓝海,岂不又是一个红海的出现,所以我认为红海的解决更是首要之道,就这点而言,我认为对称创新会更有启迪意义。

       感谢您的参与,但是还不了解不对称创新在本书的定义。不对称创新=不对称局势+客户价值。

不对称局势是该书的核心概念之一。所谓不对称局势,是指挑战者利用强大对手优势中所固有的弱点而采取的一系列战略行动,所形成的让强大对手无法做出有效反应而形成的有利于挑战者、不利于强大对手的非竞争局势。不对称局势分为五种:信息不对称局势(我知道你,你不知道我)、认知不对称局势(做对手不认可的事)、优先级不对称局势(做对手不重视的事)、意愿不对称局势(做对手不情愿的事)和能力不对称局势(做对手做不了的事)。

    以意愿不对称局势为例,在微处理器行业,领先者Intel公司和挑战者AMD公司在64位处理器上的较量就验证了不对称局势的力量。Intel最早研发出了64位计算技术,但为了保护其采用32位计算技术的安腾处理器平台的市场份额,Intel有意没有把最新的64位技术投入市场。而雄心勃勃、一直在挑战Intel领导地位的AMD公司,则在2006年多次向外界宣称其64位技术与“真双核”处理器技术已领先竞争对手,并率先投放市场。结果,Intel因保护自己的32位安腾处理器平台而错失了64位计算技术的商机,丢失了不少的市场份额,让AMD公司抢占了市场先机。

    而且,不对称创新也不是专门适合某种市场空间(如价值创新所针对的新的市场空间——蓝海)而提出的理论,而是从相对弱小的企业和行业后进入者的角度来阐述的。

98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07:44:0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优先级不对称局势(二)

 

除了可以避开与强大对手的正面冲突、避免刺激对手之外,创造优先级不对称局势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首先,企业可以避免直接竞争带来的资源消耗,以小代价取得更高的收益。在大企业不重视或看不上的业务领域,由于竞争少,市场噪音小,企业以较少的成本代价,就可以取得客户的接受认可。弱小企业试图和大企业在其核心业务领域发起直接竞争,则无异于以卵击石。

其次,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竞争领域,能够缩小和大企业的相对能力差距,避开其优势领域,使本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强弱实力对比不再明显,扬长避短,甚至形成局部的优势。柳传志说外国企业好比兔子,中国企业好比乌龟,兔子没睡觉,乌龟要想赛过兔子,就要把兔子拉到沼泽地跑,在中国的环境下跑,看谁跑得好。

第三,通过在大企业不重视的细分市场或业务领域发展,挑战者可以有效地积累资源、锻炼能力。相对弱小的企业占据了适合自己生存的企业生态网络,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块发展的根据地,能够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大企业不重视的细分市场并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就高,企业也更容易获得超额的利润。

比如在2005年《商业周刊》评选出的美国“小公司100强”中,有许多是以提供拾遗补缺的产品和便捷齐全的服务取胜的,而这些业务往往是大型企业不屑一顾的。这一点在教育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排名第六位的科林斯学院、第十四位的阿波罗集团、第三十二位的DEVRY公司和第三十八位的职业教育公司,都是瞄准了被传统教育机构忽视的市场而壮大发展起来的。

最后,挑战者选择的主要对手不重视或看不上的市场领域,并不一定代表这样的市场没有发展潜力。当戴尔电脑以直销模式涉足个人电脑业务最低端市场的时候,IBM和康柏统治着个人电脑市场。而20年后,IBM已经终止了其个人电脑的生产,康柏也不得不与惠普合并以求生存,而戴尔却用独特的直销模式统治了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同样,沃尔玛进入百货零售市场的时候,西尔斯是这个市场的统治者。沃尔玛用“天天低价”选择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建立了它的登陆点。40年后,沃尔玛是全美最大的零售百货商店,而西尔斯却举步维艰。

为什么强势企业和挑战者之间会存在优先级不对称局势呢?

首先,优先级不对称同认知不对称密切相关。认知不对称往往导致优先级不对称。如果强势企业看不清一个新的市场机会的吸引力,对一个市场领域的潜力和客户的需求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对竞争对手的行动看不透或不认可,那么一般也不会真正重视,认真对待。

比如施乐公司曾一心捍卫其面向大型复印中心客户的高速复印机市场,却没有看到低速小型桌面复印机的价值,认知不对称局势让佳能得以在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的全新市场立足。由于新的市场开始规模小、利润不高,还没有对施乐的核心业务构成威胁,在优先级不对称局势的保护下,佳能在全新的市场中快速成长。

又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RCA和通用电气公司都认为家用电器行业都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分心把资源转向计算机行业,却让日本企业在录放相机、摄像机等领域独占鳌头。

当东方希望和新希望两家公司认为国内饲料行业竞争惨烈,发展已经遇到“天花板”,从而把资金转移到铝电、金融等其他产业投资时,一些区域性的民营饲料公司迅猛成长,在规模上增速惊人。其中最大的黑马六和集团在山东一省就铺建了50多家饲料厂,几年来年产量以平均40%~50%的速度增长,仅2004年的销售收入就达75亿元。

索尼公司在液晶电视市场上的挫折,就是源于没有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对手之间的认知不对称局势进一步发展成优先级不对称局势。虽然索尼的电视机业务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在1998年,索尼CEO出井伸之判断说:“在网络时代,硬件将失去其一贯的价值。电视屏幕是否明亮或是否有美丽的分辨率,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内容,谁控制了它,谁就控制了发行内容的网络。”于是1998年,索尼开始转型,把重点放在对游戏、娱乐市场的内容开发上。在这一战略框架的指导下,索尼的电视机业务也在其内部沦为低优先级业务。索尼再没有对平板电视投入太大精力,研发投资停滞不前。当液晶电视潮流席卷而来时,索尼这个消费电子产品的巨人不得不独自品尝失败的苦果,让韩国的三星、现代以及我国台湾的企业追赶上来。(未完待续;选自《不对称创新》,吴振海著)

当当网购书链接: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卓越网购书链接: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99
发表于 2007-8-1 17:08:59 | 只看该作者

转变认识世界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就有创新!

期待这本好书!

100
发表于 2007-8-2 02:11: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对称创新,历史就是创新,人作为一份子参与历史进程变革,栖息谷如此,其他人事及地球轨迹亦如此,时间的一维仅是空间上的一点而已.........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