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R天地] [原创]《职场有坑》系列连载

[复制链接] 160
回复
306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20 09:4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职场有坑》一书已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职场有坑》之只想成功不想成长

文、《身边的管理学》一书作者商振

[]

       只想成功不想成长

[坑边]

       赵民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助理工作。最初在公司里,只是做一些发放收集表格、复印资料等简单工作。虽然与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有差距,但现实没有让赵民退缩,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能够成功。

       赵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为职业经理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个梦想是“深入骨子里的”。赵民曾看过一些励志的书,知道:要成功就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同时他也知道,成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为自己做了一个“职业规划”:一年后升任人力资源专员三年后成为部门经理,五年后成为职业经理人。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贸易公司工作,但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善父母的生活,帮助身边的所有人。但工作大半年后,赵民的工作内容没有丝毫的改变,他也有些气馁,薪水也只有千八百块钱。这点钱连自己的生活费都紧巴巴的,有时候钱用得多的时候还要向父母求援。虽然日子比较苦,但赵民还是很乐观的,其他同事都说:“你一定很快就会实现梦想的。”

       前段时间,公司交代部门进行招聘工作,偏巧部门经理住院了,总经理就临时点了赵民的将,可赵民却把事情给搞砸了。在筛选简历的时候,赵民对很多接到的简历都不满意,没有理想,没有热情,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功呢?因此只通知了几个“激情满怀”的人来面试,老总因没人参加面试验而大发雷霆。

       赵民受不了,就提出了辞职。虽然失业在家,但赵民依然坚信:只要自己有热情,就一定可以成功,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坑中刀]

      1、  目标过于空泛;

      2、  什么都还没有就想拯救世界;

      3、  只关注成功不关注成长;

[刀上的血]

      1、  空泛的目标容易使人没有方向,找不到自己起步的地方,更找不到自己的切入点,最终把时间消耗在虚渺的所谓梦想上而一事无成;

      2、  先改变自己可以,想帮助家人可以,甚至想拯救这世界也可以,但关键的问题不是自己想怎么样,而是现在能做到什么地步。由于热情过高,而能力太小,容易产生挫折感,进而放弃。

     3、  想成功没有什么不对,但成功不是偶然的,需要能力和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但能力却是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如果只想成功却不知道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便是机遇来临也是一事无成。

[商振有话说]

      首先讲,没有谁愿意一个月只拿几百元过一辈子,谁都希望可以拿到丰厚的薪水,有专车,有专职秘书,有…………,等等,如果作为职业经理人,获得这些待遇的前提是什么?首先是老板看得见你的能力,其次是你有能力。不是应该首先有能力,然后才是被伯乐发现吗?不是。能力不被看见,不叫有能力。因此,我在培训的时候喜欢讲一句话:“天下大事,以入局为主”。说白了,别人得带你玩,在这片职场江湖中你首先要有个站脚的地方。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来到国子监,有个厨师送上茶来,喝了很满意,便下诏赏赐厨师冠带。国子监有个老生员,听说这件事很有感触,夜里独自吟诗道:"十载寒窗下,何如一盏茶."意思是:我十年苦读,不如这一杯茶值钱.可巧太祖便衣私访来到国子监,听到了他的吟诗,便应声说:“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这个故事讲得就是“入局”的重要性,你的表现越容易被看见,你的发展才越顺利。如果能力不被看见,就如同如果沉在海底的话,一枚硬币跟一枚值二十美元的金币价值是一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入了局,才有竞争的资格,以彰显才华,实现抱负。而许多人总是患得患失,喜欢站在局外看热闹。说得不太好听一些,这样的人,即便叫得再欢,最终也只是个看客,绝对成不了主角。成大事者,必须勇于任事,挺身入局,这是曾国藩所一直倡导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百折不回的勇气,无论多难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其他人说:“你会实现梦想的”,赵民就坚信自己会成功。兄弟,你听他说什么干嘛?他们能提拔你做经理吗?不能。因此他们说的并不是机会,能给你机会的是总经理,他说的才算是。

        之后,你“愤然辞职”了,怎么样,离开的时候一定觉得自己很威风吧?有没有人留你?那些能左右你职业发展的高官有没有留你?没有?那说明你的价值还不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我们经常讲个人价值,这个东西不是自己说得算的。我们自己说的那是个人价格,就是我自己认为我该拿多少钱。而个人价值是你的用户---企业去衡量的。什么是你的价值?有你和没有你之间的差别就是你的价值。按这个标准,回过头去看自己的经历,替别人衡量一下自己的价值。 作者商振,来源www.jobenjoy.cn

       你的价值来源于你的成果,而成果的实现在于你的能力。"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曹操清楚的明白,要号令诸侯,凭的只能是自己的力量。没有实力的威胁,没有利益的诱惑,就算是天子的名义,也不可能指挥任何一个诸侯。

     “骨子里一直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这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最直接的想法,如果你去问毕业生,十个里得有八个这么说,剩下的两个是要去创业的。首先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梦想是走出来的”。我个人比较反对刚毕业的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他们还缺乏基本的职业认知以及对职场的了解,不清楚别人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你想娶老婆却不知道女朋友喜欢什么,这肯定是个困难的事情。

    即便是你知道人家需要什么,你还有这个能力去满足这个需要。这样一理就知道,现在你关键的是定好自己想在哪里领域工作,例如你想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工作,那人家500强企业对这个岗位有那些要求(到人家招聘广告里去看),再检查一下自己能否达到这个要求,达不大?缺啥补啥吧。别总是那么的“我想”。我个人不喜欢说成功,更喜欢说职业发展,对于职业发展来说,重要的是:首先在我负责的工作范围内做到最好。别总在那想“水到渠成”,因为那是有前提的,就是你的“水”已经到了。

    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是最快的。春夏秋冬,上下嘴唇一碰,半年过去了;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到了沈阳,几千里地到了。但工作不能简化,职业生涯更不能简化,不能说一想这个事情就成了,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达成目标而是如何达成目标。不是目标制定完了之后,就都交老天爷自己不管了。

        职业发展有两个字很重要,叫做“成事”,也就是把事情做成。这个“成”很有意思,“成功、成绩、成果、成就…………”都和“成”有关,但首先要把事情做成。如果你把事情做成了,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李嘉诚最开始在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的时候,他首先肯定不是想的“我要成为亚洲首富”,而是在想如何把玩具推销出去----把这个事情做成;比尔盖茨在开发WINDOWS时肯定不是想的要每分钟收入6659美元,而是让计算机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他把这个事情做成了,他也就成就了自己的微软帝国。

       想做什么不重要,关键是你能做什么.职业生涯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差别就在于你能做什么。因此不要只想着成功,有那时间还不如想想如何让自己成长起来。先把你的梦想放在一边,先入局,让你的贵人看得见你,而后成为一个能做事,做好事,做成事的人,那梦想就会照耀着你。”

     作者商振,来源www.jobenjoy.cn,转载请保留此信息,否则谢绝转载!                  
    与商振聊聊    《职场圈》电子杂志下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10:42:16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6-20 09:44:06 | 只看该作者
                                 《职场有坑》之我的理想国度

文、《身边的管理学》一书作者商振

[坑]

     总是期望环境、同事、上司能够如自己所愿

[坑边]

 李玉刚刚毕业三年多,却已经跳槽4次了。问其原因,得到的回答总是:和我想要的工作环境不一样。

 刚毕业后,李玉进入一家规模还算可以的企业做销售助理。可上班没几天,就看同事不顺眼。“牛什么啊,一个大专生,不就是比我早两年进公司嘛。看见我一付爱搭不理的模样,要知道我是本科毕业,现在给他做助理不过是想学他点东西而已,将来我一定比他做得好。可他呢,总是故意出难题,只让我做这做那,也不告诉为什么,怎么做。我看他就是怕我会超越他,所以不肯教我。在这做下去没什么前途,换家公司算了。”

 后来去了另外一家私人小企业,结果不到几个个月,李玉又是满口牢骚。“这家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老板的三姑四大爷都在这,搞得公司里是乌烟瘴气。管理制度根本就是摆设,根本没按照制度去执行。内部混乱不堪,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一点正事都不干。再在这干下去,我非得变态不可。”

 再后来又去了另外两家公司,可都没做长久。一次是因为他的上司总是对他吼,“有话好好说嘛,谁也不是故意犯错的,一点能力都没有只会骂人,对不起,本少爷我还不伺候了。”上次那家公司还算不错,管理正规、制度健全、人员素质也高,可他又不满意了。“一天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做什么、怎么做都是规定好了的,一点创意都没有,就是按部就班。感觉就像混日子一样,我这么年轻就这么混下去岂不没有啥希望了。”

 悠悠荡荡过了三年,公司经历了不少,可每次刚刚把工作熟悉就走了,个人没什么像样的工作成绩。想到这些,李玉就生气:“我这三年算白过了,我怎么就没碰到合适的好工作呢?总是在这些破地方耽误功夫。”

[坑中刀]

1、  总是对周围的环境不满意;

2、  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一切;

3、  以环境不满意作为工作不理想的借口;

[刀上的血]

1、  过于关注外部环境,而忽视自身能力的提升,从而丧失选择或改造环境的资本;

2、  总是批判一切,包括同事、上司、工作环境等,容易导致自己的不合群,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借口,又是借口,总是不断的找借口,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对改变结果有益的事情。

[商振有话说]

 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好环境?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李玉心满意足?为什么这么多的不满意?做为一个职场新人,适应环境比批判环境更重要。公司管理正规、各项制度完善并被执行、同事之间友善和睦、上司待己如子……这样的企业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但这样的公司多吗?不多。那自己身处在一个相对不如自己想象般环境中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就是一个正常现象。想想吧,作为职场新人的自己,和其他人比起来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人家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自己总是在“寻找”。这种寻找说得好听一点叫“追求”,说得不好听就听就是“逃避”。 作者商振,来源www.jobenjoy.cn,转载请保留此信息,否则谢绝转载!

  再来想想为什么会感到不满意?因为李玉总是跟着感觉走。“感觉”让他看见了很多不美好的东西,尤其是同事间及上司的关系。我觉得他的问题首先是自我心理调节的问题。很多时候感觉都是自己的感觉,并代表就真实存在。也许误会了他们。即便感觉是对的,但你能感觉不舒服,也可能是他们误会了你。误会的来源就在于没有实际的沟通交流,把你的感觉和他们说说吧,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其次就是批判,李玉似乎是局外人一样去检视一切,他是领导来视察工作吗?既然身在此山中,为什么首先去看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呢?例如当李玉换了第二份工作后,同事不排挤自己了为什么看不见?为什么只看见管理不正规?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一切,是不会发现美好的,只会让自己觉得痛苦而已。到了哪山就唱哪歌,既然到了新环境,首先就是适应新环境,而不应该急于去寻找这里有哪些缺陷。

 再考虑一个问题:李玉是否有选择环境的资本?晃荡三年,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成绩?如何去期望别人去适应自己?如何去奢望改变环境如自己所愿?想改变环境没有错,想追寻好的环境也没有错,但关键是自己要有这个资本。在职场中,这个资本就是工作成绩。在一个环境都很理想中创造价值不是什么成绩,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做成才算是本事。因此遇到这样的环境,个人认为首先不是想到离开,因为到哪里都是一个新环境,如果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在哪里都一样。如果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学的话,那么就做出一点成绩来看看。职业发展是学习---成绩---前进---再学习的顺序。而不能仅仅是学习,你不做出成绩,是无法走到上一层级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哪怕是生存不下来,那么知道怎么“死”的也是一种学习。毕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环境很多,能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最后提醒一点:你不能总是唠唠叨叨。唠叨因为你希望别人变成你想象中的摸样,唠叨因为你不信任更不满意别人。但这些问题不是你唠叨就能够实现的,更多的是需要你主动的去争取,以实力表现去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作者商振,来源www.jobenjoy.cn,转载请保留此信息,否则谢绝转载!

与商振聊聊    《职场圈》电子杂志下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7 10:26:03编辑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6-20 09:45:1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职场有坑》一书已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职场有坑》一书已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职场有坑》之牢笼

 文、《身边的管理学》一书作者商振

[]

    上司总是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感觉被限制没有发挥

[坑边]

    邓芳是一个有着梦想的女孩,一直在努力打拼以期开创自己的天地。还是在学校的时候,邓芳就是学院学生会主席。这段经历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她的能力,组织、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动。通过一次又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邓芳觉得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工作。

   毕业到一家公司工作,由于其学生会的工作经验,她被安排到培训部工作。在培训部除开一些培训活动安排,邓芳有时候还要组织一些企业文化座谈和会议活动,这对于邓芳来讲是轻车熟路。

   可就是轻车熟路的工作,邓芳却因此挨了不少的批评。原因就在于,很多时候邓芳在工作上有自己的想法,例如会场的布置、座位的安排,她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可往往她的顶头上司培训经理却总又有他自己的想法。往往是邓芳工作了半天,可培训部经理来了后就推翻了她先前做的大部分工作,一切又得重新来过。

   被打击的时候多了,邓芳觉得自己以往建立的自信都没有了。在工作中邓芳的想法少了,成了一个机器人,领导怎么说她就怎么做。邓芳觉得被捆绑住了手脚,自己的能力和创意都没有发挥出来,觉得做得很没有劲。作者商振,来源www.jobenjoy.cn,转载请保留此信息,否则谢绝转载!

[坑中刀]

     1、  自我觉得可以独挡一面。

     2、  工作中擅做主张。

     3、  成为机器人。

[刀上的血]

    1、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自我评估,最容易的事情就是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有自信是好的,但因为自信而自大,就是危险的了。

    2、  功高盖主而被杀,在中国有很多先例。被杀的真正原因不是他做的事情对与错,而是他做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应该做。没有人尤其是领导愿意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

    3、  机器人完全按照指令执行,但却没有自己的思想。人毕竟不能只做机器人,人必须要通过思考来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一味的放弃思考,其实就是放弃了成长的权利。

[商振有话说]

    邓芳挨批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她工作没有做好?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她有过学生会主席的经验,因此组织个会议来说对她来讲毕竟算不上什么大事情。但为什么她的方案总是被她的上司培训经理枪毙?因为她撞到枪口上了。

    任何工作都需要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没有领导的支持,很多工作没有办法开展,更不可能做好。有的人认为按照自己的这个方式做,一定可以取得怎样怎样的效果,但问题是领导说这个效果好它才是好的,否则领导说它不行它就是不行。毕竟领导才是结果的评价者,他有这个权利更有这个能量。

    人对可以掌控的事情才最感放心,面对陌生他会有种恐惧,并最终影响到他对事物发展的判断。很多人只顾着低头做事,却很少顾及到上司的一些心里感受。做工作的时候事前不汇报,事中不沟通,以为会给领导一个惊喜。但他不知道,也许正在他努力工作的时候,领导正在那里生气呢。做领导的,最害怕的就是对事情失去了掌控,他最喜欢的就是“一切尽在掌握”。而如果下面的人,做什么事情他都不知道;事情做到什么样子了他也不知道,这个领导心里会舒服吗?在他看来,这个下属根本就不在意甚至不尊重自己,没有把他这个领导当盘菜。

    以邓芳为例子,她很多头脑,做事情动了脑筋,这本身是值得赞赏的。但她错在没有把这些方案在事前和上司进行沟通,就直接实施在工作当中。其实这样做,本身就可能伤害到她上司那脆弱的“自尊”。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领导太官僚也影响工作效率,事实上也确实有些官僚,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不是一个下属能够更改的事实。在事实还是事实之前,即便它是错误的,也必须要接受他。而且这个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由于邓芳在事前没有和上司就方案进行沟通,如果邓芳的错误是不完善的,那么上司检查工作的时候,一样要推倒从来,这样做的结果是更加没有效率。

    如果在具体到某项工作的时候,能够及时向上司请示,以便增强了解和沟通。如果不向上司汇报请示工作,他如何知道你心里是否有他?而且他对情况根本就是一无所知,他又怎么能理解和支持你呢?如果能够在请示的时候,客观的拿出自己的意见,再取得上司的同意,这项工作就有了上司参与的一份,你工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至于说感觉受上司的限制,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让人家在上你在下,咱归人家领导呢。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就讲,上司比你有更多的行业经验,站得层面也更高,他当然比你更清楚怎么做会更好。你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和他的关系就是上司和下属,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关系.这样你就能理解这种限制是很平常的事情.另外关于限制这个说法,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认识.什么时候你会觉得被限制?当然是老板批评你或者给你进行工作安排的时候.其实这何尝不是他对你的一个指导过程呢?毕竟他在这个行业更久,有些事情比你更清楚.只有当自己触犯了法律,才会觉得法律对自己是一种限制,否则他对你是没有影响的。

    邓芳由于被打击的次数多了,就开始放弃自己的想法,任何工作都唯上司是从,做起了机器人,只做落实上司工作安排的事情。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也是不可取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以前邓芳的方案被推翻,并不是完全因为她能力的问题,并不代表她的方案是行不通的。问题的关键是她忽略了上司的感受。而如今她完全放弃思考,上边怎么说自己怎么做。虽然这没有错误,但容易引发上司对她的工作态度错误的判断,以为她是消极怠工,工作不积极主动。同时由于都是按照上司的安排走,也不能体现出她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容易让上司对其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能力得到提高,这样自己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但这个提高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思考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开拓思路以及积极的收集资料,这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如果放弃了思考,不就是放弃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就放弃了成长的权利。即便说自己思考后的方案被上司批评得一无是处,至少你学习到“原来这样是不行的”,这是个过程,不应该随便就放弃了

     作者商振,来源www.jobenjoy.cn,转载请保留此信息,否则谢绝转载!
         与商振聊聊    《职场圈》电子杂志下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1 11:36:53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7-6-20 11:32:3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不错,是值得借荐的培训案例!
5
发表于 2007-6-20 11:41:1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是不错的培训教案!
6
发表于 2007-6-21 07:29:48 | 只看该作者

听君一席书,胜似十年书,佩服!

昆子是谁注册的,是不是少天的昆子,侵犯版权!

7
发表于 2007-6-21 08:37:26 | 只看该作者

天下大事,以入局为主。体会深刻啊。

8
发表于 2007-6-21 08:40:43 | 只看该作者

三个案例,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汗。

9
发表于 2007-6-21 09:23: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很典型,受益匪浅了
10
发表于 2007-6-21 09:49:07 | 只看该作者

有你和没有你之间的差别就是你的价值。

上面这句话一语道中要害,用这句话来衡量和检讨自己,会产生职业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会催促你去学习去不断地充电,也能让你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