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haitao 发表于 2003-5-9 14:30:00

“我有150亿”:上海首富周正毅的A股财技

“我有150亿”:上海首富周正毅的A股财技


  中国有这样一些人:个性坚毅、习惯沉默、财技精湛、资本力量惊人。在内地,他们潜龙入海;在香港,他们几乎透明,因为他们要拥抱香江的豪华地产、资本和上市公司,并喜欢和以贵族后裔自居的富豪为伍。透过伪装得极为复杂的外壳,让我们领受一回“周公子”那令人惊讶的财技。

  一个戴卡地亚表、经常换名牌西服、齿白唇红的41岁男人说,“我有150亿资产。在上海我有第一辆法拉利,在香港我曾有3处豪宅,有宝马7系、V12房车和本特利。我有一大堆股票,很多待售楼宇。我投资了农业、高校高科技、高速公路、赌船等。更隐秘的是,我有期货交易席位并参股两家证券公司、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我还收购了上海2家上市公司、香港2家上市公司。虽然发家已快10年,可我早期投资的‘阿毛炖品’美食店每年还在贡献数百万的利润……”
  
  这位简历上写着“学历大学”但自己亲口说没读过太多书的男人,笑容可掬地强调:“但我不是富家子弟,父母没有给我一分钱,现在死了,也不会欠谁。”他表示自己在上海一个月2000元就可以过日子了,现在做很多事都是多余的。但不久前,他快手收购“香港建联通”(0067HK)的动作令市场侧目。为了这笔生意,他动用了20亿港元。
  
  他就是周正毅,1961年4月生于上海杨浦,有着颇为经典的上海男人的笑容和抽烟时的眼光神态。
  
  周的财富曝光源自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当时杂志只给他5.5亿的资产评定,排名94位。周没有说什么。在上海,他的低调和多元化扩张相映成趣,但在香港,他几乎透明,因为他要拥抱这里的豪华地产、股票、上市公司,并喜欢和以贵族后裔自居的富豪为伍。
  
  去年11月,周正毅以6180万港元收购“香港盈荣集团”(1104HK)大股东“凤麟家族”74%的控股权,之后,更斥巨资收购“建联通”59.98%股权,在香港再度买壳上市。当时“建联通”净资产有23.5亿港元。这两笔收购是内地民企在香港收购案例中的最大手笔。
  
  其实近一年多来,通过曲折的投资手法,周在上海的“农凯集团”旗下的多家公司已经介入在沪上市的“海鸟电子”(600634,现更名为“海鸟发展”)和“英雄股份”(A600844/B900921),加上香港的2家公司,周控制了4家上市企业,控制资产超过30亿元。
  
  围绕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越来越多:多个地产项目、农业食品、饮用水、高速公路投资、约900公顷的土地储备、证券投资、银行股东,以及在香港合伙经营的金公主号游船。周正毅5月份高调地对香港媒体、基金经理大谈投资理念,不经意把自己的家底透个底朝天。但在细节上,却总是笑不作答(周正毅声称的五大产业如图1所示)。
  
介入股票、地产和金融
  
  1995年,不少大型国企上市,大量的职工股也开始流通,不少是柜台交易。周正毅说:“那时的企业员工都不相信自己公司会在股市上有好的表现,纷纷要钱不要股票,我们前后收购了几十家公司的职工股。”这些股票大多2-3元就可以买进,上市后都有几倍、十几倍的涨幅。“有些公司花几十万、有些花几百万,最多的‘福建九州’花了2000多万,后来这些股票个个涨势惊人,其中‘格力’从2元多一直升到20多元。”周的太太毛玉萍也承认在当时股市上“赚了不少个亿”。
  
  A股的历史性机遇让周正毅在资本市场尝到了甜头,其财富积累在经商十多年后开始了爆发式增长。有了A股的经验,他在遇到亚洲金融风暴时,立即调用数亿资金在香港购入股价大跌的蓝筹股“长实”、“和黄”等股票。后来这些大蓝筹股价大涨,周正毅及时套现,有了数亿港元的回报。“当时香港市场只有6000多点,谁敢买?我和太太就敢冲,买跌不买涨。”周正毅笑着说。
  
  1997年后期,手头膨胀的热钱推动他进入资本密集的高利润行业—房地产。他把在香港赚来的钱投向上海,1997年10月成立“农凯集团”。他没有走买地—规划—建房—销售的套路,而是选择了收购:以每平方米6800多元的价格收购了上海中央商务区附近江宁路上的烂尾楼“兴业大厦”(现名),该楼投入1亿多再追加1亿多完工,现价已升值近每平方米2万元,市值超过5亿元。他又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价格收购上海高尚区古北的烂尾楼“伦敦广场”,追加亿元完工,售价又升数倍。“非常厉害的涨幅,”周正毅感慨道,“几年前看到做房地产套死很多人,我自己不敢投,主要以收购为目标,收购成本低。”
  
  后来他不时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商铺、烂尾楼盘。其投资原则非常简单:非好不买。虽然收购烂尾楼手续繁多,但他喜欢做这类繁琐的低价进、高价出的投资。
  
  1997年,周正毅在香港设立了新总部“佳运投资公司”,8月份以6200万港元的摸顶价购入湾仔会景阁西翼顶层复式豪宅,一个多月后,再度花200多万港元购入英国极品房车本特利,以努力进入新富豪行列。
  
  1999年4月,他又以8600万港元购入渣甸山白建时道81号900多平方米的独立大屋,并花3000万港元豪华装修,和香港富商刘銮雄为邻,在香港名声大振。这时,周正毅“上海首富”的名号在香港传起。
  
  如今香港楼市低迷,“会景阁”缩水至3000万港元左右,“白建时道81号”市值仅为5800万港元。周对此不置可否。
  
  后来,周又积极介入内地金融和证券市场,但手法含蓄。他通过旗下“东宏投资公司”投资“福建兴业银行”,作了第3大股东,该银行在上海的总部买了周正毅的总部“农凯大厦”大部分楼层,大楼因此改名“兴业大厦”。
  
  周再通过“农凯”投资2.1亿元,在原“大连证券”改组后的“大通证券”中,以18.77%的股份坐上了10个股东中的头把交椅。外界曾经传“北大青鸟”通过“包头浩宇科技”投资2亿元,做了“大通证券”第一大股东,其实周正毅的位子更靠前。“我们投资金融业已经很久了。”周很早就在上海期货市场拥有交易席位,一直从事期货买卖,也有不俗的商业纪录,最近更有传闻说他会收购或大比例入股一家期货公司。
  
  之后,周正毅又通过“农凯”和上海复旦、交大等多家高校合资经营“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他通过“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出资1010万元,投资了原名为“开封证券”的“富友证券经纪公司”,占19.96%,做了第一大股东。行内人士表示,“富友证券经纪公司”在上海以创新、活跃著称。周之后又介入“富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他说自己已投资2亿多元在15家企业,30%盈利,30%在投资阶段,还有的在做市场。
  
  通过这些投资活动,周正毅手头的地块和地产项目激增。他提供给媒体的资料显示:“福建兴业银行”原有的外滩金贸区地块已成其“农凯集团”旗下“兴力浦房产公司”的“兴力浦金融大厦”;“海鸟电子”原有的“中山公寓”也纳入麾下;投资2.2亿元但一直没有建成的“海鸟电子大厦”也归其所有。另外还有“龙昌苑”、“联鑫虹桥苑”、静安区旧城改造地块、曹家渡地块等。“农凯”公布的数据称,该集团投资的物业达21万平方米,投资额约14亿元,总估值25亿元。其中写字楼8处,有5.5万平方米;商铺6处,有7.6万平方米;住宅6处,约1.9万平方米;其它约5.9万平方米(比如周收购的虹桥附近的四星级饭店“逸和龙柏”)。
  
  周号称还有土地储备963万平方米,大多在浦东芦潮港人工半岛和松江地区,“当时我们拿松江地块,每亩20万元左右,现在已经40万元了。”他还拿到了上海到芦潮港的沪芦高速公路投资经营权,上海媒体说该项投资为2.5亿元,但周表示将投资上海的高速公路44亿元、轻轨30亿元,回报率都在9%-10%左右。
  
  5月28日,周正毅与上海静安区政府签约,获得静安区石门二路17.64万平方米地块的旧城改造项目,涉及10000户搬迁。周拿出“农凯集团”和在海外BVI注册的“香港佳运集团”,投资额据称超过50亿元,这是周在上海房地产项目中首次以拿地的方式进行的大规模开发。在签约仪式上,和黄大班霍建宁胞妹霍建华、为周正毅收购“建联通”融资的“中银证券”董事总经理冯志坚、“天行国际”老板张德熙等风光人物均现身上海。
  
  除了金融和房地产,周正毅还组建了“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和“上海小城镇开发集团”,并拥有“华亭进出口公司”和“远达进出口公司”,甚至大型国企“上海机械进出口集团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也在其5大产业的名单上。至于如何获得国企的控制权,他笑而不答,只是说都做得不错,都赚钱。
  
红透香港的上海首富
  
  善用资本说话的周氏夫妇,收购“盈荣”和“建联通”的手法并不创新。周正毅旗下在BVI注册的Angel Field Limited,2002年1月以6180万港元向“盈荣集团”大股东“凤麟”收购74%股权(如图2),每股作价0.418港元,较停牌价1.1港元折让62%。这家公司从前交投清淡,2000年亏损1360万港元,主要从事胚布加工和休闲食品贸易业务。1月28日收购消息公布时,股价一度升至1.48港元。周曾声称维持公司现状,但今年5月,“盈荣”改名“上海商贸控股”,毛玉萍担任董事局主席。
  
  5月,周正毅再通过“中银证券”融资,以15亿港元向“和黄”、“爱立信”及多家瑞典投资者收购“建联通”59.98%股权(如图3),每股作价0.82港元,整体费用在20亿港元左右,按4月30日未经审核每股经调整资产净值为0.77港元,周的开价很具吸引力。
  
  为什么收购这两家公司?周正毅说:“我早就熟悉香港市场,入股‘盈荣’、‘建联通’的目的是吸引人才,我现在不缺钱和项目,但缺人才。国内人才的脑子不输港人,但职业精神不够。我已通过收购‘盈荣’吸引了3位高管人员。”他承认自己品牌不够,“在香港,有平台才有人才,有人才才有品牌,品牌最重要。”他说自己再有钱,也不如大牌企业。
  
  “我会把上海的优质地产项目注入‘建联通’,比如静安区的项目要做3-5年,我们会把利润装到上市公司口袋里。”他很有计划的口气给满腹怀疑的香港基金经理增加了想象力,“我会谨慎投资,‘建联通’内的高科技项目好的拿回来,不好的就卖。我们放资产进去,值10亿的就放5亿进去,我们不赚上市公司的钱,只赚市场的钱。”
  
  周表示全面收购‘建联通’后,会有很多事做,“香港看好内地市场,我们会把握好上海的机会。上海的地产外国人都看好,都在投资,我们也应该做,但老外不懂,都喜欢在浦东投资,如了解上海的文化,就知道浦西才是上海房地产的核心地带,主要是高档楼盘。”
  
  他有点自得:金融风暴后,谁还会拿25亿元现钞去做收购?现在谁还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做?上个世纪80年代的酒楼里个个都在谈生意,现在没人谈了。“今天‘中银’借钱给我做收购,是我符合条件,能借钱的企业也是有本事的,你看‘李超人’有1000亿现金,也有1500亿负债。”
  
  他颇清醒:“我现在的内地物业投资一年租金收入约1.6亿,去年加上贸易和投资有2.7亿的利润。我现在都喜欢稳定,投资高速公路、轻轨,只有9%左右的回报,但我看好。以前我是1元赚10元,现在我要10元赚1元。”
  

qihaitao 发表于 2003-5-9 14:30:00

A股市场的“周公子”
  
  “周公子”与“徐工科技”(000425)。1996年以每股4.8元上市,流通股本才2400万股。1999年时股价在8元左右,业绩也一般。1998年每股收益约0.3元,但从此起步,到2001年10月创出50元的高价。2001年每股收益0.17元,流通股1.94亿股,但2002年3月14日股价收在18.19元,大致相当于复权前的47元,涨幅接近5倍。在2001年股市大跌,指数跌近半的环境下,涨幅仍排名第2。
  
  从图4上看,实力机构在1999年5.19行情时介入,一年内把股价拉升至34元,在2000年5月实施10送3.2转增6.8,同时把“徐工股份”改名“徐工科技”。之后不断拉动,吸引更多资金加盟,直至高位均严重套牢。行内专家指出,实力机构的成本在10元左右,其获利早已回吐,套牢的不乏中小投资者。
  青海证券的黄硕(本刊撰稿人)指出,“徐工科技”股东人数仅5622户,相对1.94亿的盘子来说,户均持股3.4万股。在公布的2001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名单中,9个都是持有法人股和国有股,前5大都是徐州的机构,只有第6大股东是“大通证券”,持有868.5856万股流通股,占1.75%比例。而“大通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是周正毅的“农凯集团”。
  
  收购“海鸟电子”和“英雄股份”。2000年9月8日,在上海南汇注册仅1天的“上海东宏实业投资公司”以1.57亿元从“海鸟电子”第一大股东“上海华成无线电厂”受让2267.4万股法人股,控制“海鸟电子”26%股权(如图5)。2001年5月,半年未见动静的“海鸟电子”把一些激光电子等低效资产转让给“东宏投资”,拿到8983万资金,同时“海鸟”宣布以5000万收购“上海中盛房地产公司”70%股权,向房地产转型。
  
  2001年4月底,“中盛”净资产账面值为3986万元,70%股权账面值2790万元,但此次交易价5000万,溢价较高。会计准则要求这笔费用的摊销时间不许超过10年,因此“海鸟电子”每年需摊销数百万元。“中盛房地产”的股东为“华信投资公司”和“上海长宁区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持股3成),“华信投资”第一大股东是“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公司”,持有49.47%股权。“兴力浦房地产”又持有“东宏实业投资公司”84.38%股权,这笔多重关系收购和资产置换的核心落到“兴力浦房地产公司”,该公司股东为“上海农凯联合投资公司”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股东除唐海根占41%股权外,“上海农凯工贸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凯联合投资公司”分别占39%和20%股权(有关“海鸟”的实际控股股东问题,参见附文《周正毅的“自相矛盾”》)。
  
  所以,收购“海鸟电子”的真正控股股东是“兴力浦房地产”。“东宏公司”只不过是收购“海鸟电子”的壳而已,负责装填“杂物”,掩人耳目。
  
  “海鸟电子”有静安区多块旧城改造土地,加上“中盛房地产”的“中山公寓”,“兴力浦公司”在外滩的“兴力浦金融大厦”项目,“海鸟电子”可装填的内容颇多。也给人以美好联想,但行内人士表示,“海鸟电子”有可能成为“兴力浦房地产”外滩项目的融资工具,毕竟“海鸟电子”流通盘只有3980万股,价位在16-20元徘徊,可折腾的空间很大。同时,通过复杂的内部关联交易,“海鸟电子”的账面突增2000多万收益,其置换出来的业绩也是题材。而证券分析师更直接地表示,“海鸟”收购“中盛”,更多的是“华信投资”借此套现,而不是注入优质资产。
  
  然后是“英雄股份”。2001年11月22日,“上海轻工集团”把“英雄股份”、“英雄B股”8887.1916万股国家股转让给“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占总股本的29.18%,上海轻工集团还剩23.74%,是第2大股东。
  
  11月26日,“英雄股份”紧锣密鼓通过资产、负债转让协议,向“上海轻工集团”转让“英雄金笔厂”等资产,账面值为2.471亿元,同时也把1.1825亿元负债剥离,实际获得1.2885亿元资金。
  
  同时,“英雄股份”向“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和“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收购“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100%股权,以及“上海联鑫房地产公司”72.58%股权。2001年12月20日,新的评估报告显示“大盈肉禽”100%的股权账面值为7323.31万元,评估值为9300.58万元,增值27%;“联鑫房地产”72.58%股权账面值2395.54万元,评估值4985.53万元,增值108.12%。“英雄股份”收购两家公司需要1.428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收购“英雄股份”的作价为每股4.73元,远高于公司2.01元净资产,收购总价为4.2亿元。签约第2天,“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就付出1500万元定金,年底又付了2.15亿,2002年3月20日前付清全款。“上海农投”注册资本仅5600万元,2000年底净资产才2.2644亿元,收购资金却达4.2亿,超出《公司法》规定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50%的规定。其果敢的做法令人猜测幕后的资金来源。
  
  消息人士表示,幕后资金来自“农凯集团”旗下公司“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即周正毅的5大产业公司之一。在追查“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的背景时,记者无意中发现该公司已搬到周正毅“农凯集团”的上海总部“兴业大厦”。
  
  笔者试过多种途径,但查询“上海农投”的资料很难。周正毅面对香港媒体和基金经理直接表示:“我已经收购‘海鸟电子’、‘英雄股份’。”只是“英雄股份”的所有公告上都没有周正毅的名字和关联企业(相关话题参见附文《周正毅的“自相矛盾”》)。
  
  “英雄股份”A股流通股只有2768万股,B股流通股为9689万股。2000年B股曾经从0.17美元暴涨至0.46美元,后来一年半又涨了5.7倍,达到1.14美元。A股也从10多元直冲20元以上。庄家色彩明显。
  
  2002年3月14日,“英雄股份”涨停,成交金额4362万元,排名第一,细看当日买卖“英雄股份”的营业部名称:买卖金额排名第一的“富友证券”、第三“大通证券”都是周正毅参股的证券公司。2002年5月14日,“英雄股份”公告称总部已经搬到上海江宁路188号兴业大厦11楼,这是周的沪上大本营。
  
  虽然内地资本市场资讯透明度严重不足,但多重的交易脉络仍让我们看到其网状的投资,很多资本在各种框架下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产生增值,进而变成财富,我们习惯的规则在资本的力量下变化。
  
  周正毅说上市没有挑战,收购才有挑战。“比如我看好‘海鸟电子’,有上海房地产概念,流通盘小,净资产8000多万,空间很大,配送后股东会欢迎。‘海鸟电子’的扩张能力很强,现在3000多万股,以后扩到3亿股,每股价格不会低于6、7元的。”
  
  他笑着说香港资本市场的玩法和内地市场的玩法不同,内地是上市公司越小越好玩,香港是公司越大越好玩,“但香港的增发、配售能力很强,有项目就可以拿到钱,是自由市场,内地则管得很严。”
  
  他说买壳的杠杆作用很强,可以拉盘,“你看我们收购‘建联通’,有23亿净资产,你找个公司上市,要多少时间做到23亿净资产?只有收购才可以在2个月内做到。”
  
  周正毅用手在半空划来划去比拟,“收购中,每个动作都是10多亿,很漂亮,再把好资产注入,远比上市漂亮。这就是速度。”
  
  周在业内创造了不少纪录,至少他偏爱的收购战略可能会成为投资者的教材,为后来者提供驰骋沪港两地资本市场的经验和感受。“最好的投资是金融,”周正毅说。
  
  文中图表由本刊编辑部制作。

上海冒险家
  
  周正毅回避公众的方式就是“不在媒体上见光”,但在和香港媒体团、基金经理见面时,他口若悬河,还不时妙语连珠。
  
  周说父亲是工人,家里有兄妹4人。他改变生活的欲望很强烈,17岁就出来打工了。先开小馄饨店,1980年设摊卖廉价服装。他在广东、福建等城市穿梭,自己提货、出货、运输。
  
  后来与大多数做香港梦、日本梦的上海人一样,太太毛玉萍去了香港,周则在1987年赴日留学,其实是打工。有媒体说他主要是做带货生意,把日本需要的带过去,再带回来畅销货,“主要是章光101生发水”。总之,其财富源头和那个年代的需求有关,并充满了淘金者的冒险精神。
  
  1989年,周正毅回上海开设“美通饭店”,经营新式餐饮,之后又经营桑拿浴室和卡拉OK,这些都是当时上海滩的时髦生意,毛玉萍则一直经营地毯业务。此时,他们悄悄购买了上海首部法拉利轿车。
  
  毛玉萍在香港的生意做得也很热闹。1992年她首付80多万港元再分期付款,购买了北角海峰阁一个价值400多万港元的单位。这是周氏夫妇在港首次投资,当时香港地产不断爬升,他们认定有机会。
  
  1992-1994年的周正毅故事基本上是空白,很多无法知道的秘密在这里停顿。
  
  1994年,实力已经不俗的周氏夫妇回到上海,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美食街黄河路,一掷千万买下一栋5层楼房,豪华装修并开设当时颇为高档的“阿毛炖品”,经营各种特色菜肴、炖品,靠美食和奢华一炮打红上海滩,年盈利1000万。也就在这一年,周正毅以伯利兹护照在香港和太太合力开设公司,开始了他们的跨国企业生涯。 
  

豪门夫妇的生活

  周正毅说自己是地道的上海生意人,喜欢名车、豪宅和名牌衣服。“以前发点财,都戴13钻手表,现在我的只有几颗钻石,”他扬了扬腕上的卡地亚表。“社会在改变,以前都喜欢金戒指,装修房子都是镜子,现在都没有了。”

  他的信条是: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和金钱,活着没钱不行,有钱了没命了也不行,“我做事很谨慎,谁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随便做事?”

  其“农凯大厦”的办公室装修得古典、写意,初看有点像精致的书房,但每样东西都价值不菲,且多少流露出穿金带银的上海习俗。但精致之间没有懒懒散散,充满了威严和掩藏的雄心。令人惊异的是办公室门口正对走廊是供奉关公的贡台,3尺高的关公是大师手笔的作品。地上有个蒲团,上面燃着一支香。

  问周正毅你每天拜关公吗?他笑笑说自己喜欢风水,“一直拜关公”。

  他和太太一直同进同出,两人都是香港狗仔队的热门人物:一会儿在哪里大洒金钱购物了,一会儿周太太戴了11克拉钻戒,一会儿说两人都喜爱LV手袋、CD套装,一会儿又说周正毅有辆林宝坚尼超级跑车。2000年他们的渣甸山豪宅被窃贼光顾,失窃130万现金。2001年毛玉萍一掷600万港元,在铜锣湾开设3层高的美容美发中心……周正毅和香港明星的绯闻也在增加两个人的知名度。

  这一切充肆了一对豪门夫妇的生活,令来自内地的民企富豪们,在物质化的香港变得生气勃勃,多姿多彩。
  
  
周正毅的“自相矛盾”
  
  本刊研究员 曾学成/文
  
  关于“海鸟发展”(600634,原“海鸟电子”)。根据该公司2001年度报告,公司控股股东如图6所示。但根据上海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80%股份,“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周正明和周正毅(如图7)。
  
  据香港媒体报道,周正毅对香港媒体称已控股“海鸟发展”。这说明要么是“海鸟发展”在2001年度报告中披露不实信息,要么是“海鸟发展”的控股股东已发生转移但没有及时公告。
  
  关于“英雄股份”(600844)。该公司在2001年度报告中披露其控股股东为“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同时披露了国有股划转至“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是上海市政府十大专业投资公司之一。因此“英雄股份”的控股权仍然属于国有股东。
  
  但据香港媒体报道,周正毅对香港媒体公开宣称已控股“英雄股份”,这与“事实”不符。“英雄股份”股权比较集中,周正毅不可能通过其它方式控股“英雄股份”。
  
  究竟是周正毅宣称不实,还是“英雄股份”公告不实,或是“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与周正毅达成某种协议,而这种协议目前投资者并不知道?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2 12:10:00

上海首富周正毅被查始末

  “上海首富”被查?
  “英雄问世、海鸟欲飞、商贸开路、地产为王”——这是业界对“上海首富”周正毅,这两年在内地及香港纵横股市,连取四家上市公司的赞言。
  被周正毅收入囊中的四家公司是:大盈农业(原英雄股份600844.SH)、海鸟发展(原海鸟电子600634.SH)、上海商贸(原盈荣集团1104.HK)、上海地产(原建联通0067.HK)。
  不过,5月29日,有消息称中银香港15亿贷款的事,周正毅正在协助有关部门调查。
  有接近周正毅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周正毅震撼港股市场的并购建联通一役便是通过向中银香港借贷完成的。
  另外,有消息称,司法机关对周正毅涉嫌经济刑事案件的调查已经进行了一年,周本人在一个月前对此已有所觉察,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辨护律师。但是这些消息没得到周正毅本人及相关部门的证实。
  直到当日晚上23点50分,周正毅控股的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在网上各发出一个语焉不详的公告。上海地产称,“公司一位董事透过电话直接取得周正毅本人口头确认,公司并不知悉被指扣留一事”。上海商贸的公告与上海地产口径几乎一致,只是此公告称“直接获得周正毅本人口头确认”的正是他的妻子、公司主席毛玉萍。
  5月30日,上海地产在香港的公关公司说,公司没有收到周正毅要取消原定下周在香港举行股东周年大会的通知。
  周氏两公司股价大跌
  周正毅被协助调查的消息更早前传至沪、港两地,上海地产和上海商贸两只股票爆发性下跌。5月28日,上海地产一度急跌至0.35元,收0.455元,跌20.18%;上海商贸跌了20.97%,收0.245元。到29日,两公司股价再受重挫,上海地产最低报0.4元,再跌了12%,上海商贸则跌13%,报0.23元。到29日午市,两家公司收复失地,股价略有上升,但成交量仅200万股,成交额仅为53万元。
  5月28日,两家公司因股价急剧波动分别作出澄清公妫啤肮静⑽奕魏尾普选薄5牵郊夜居殖疲直鸪钟猩虾5夭?5%股份和上海商贸74.3%股份的周正毅,已经将部份股权分别抵押给了“财务机构以取得银行贷款融资”。
  上海商贸的公告较清晰地披露了周正毅抵押的股份是181986000股,占总股本的44.1%,但具体抵押日期和受让抵押方没有详尽披露。
  周正毅持有的上海地产股份抵押状况在以往公告中可查,他所持有的75%股份在去年5月份收购该公司股权时抵押给了中银香港,以获得22亿的授信额度,而实际贷款额是17亿港元一年期过桥贷款,非一些媒体所说的15亿贷款。中银香港17亿贷款的出处
  这场风波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周正毅与中银香港的渊源,即周正毅收购建联通的资金来源。
  “这是一个典型的杠杆式收购案,中银香港给周正毅的过桥贷款(Bridge loan),如果是外资银行贷给他的话,就一点争议也没有。”5月29日下午,周正毅的前财务顾问说。
  2002年1月,周正毅透过一家全资拥有的BVI注册公司Angel Field Limited以6000多万元收购盈荣集团(后改名“上海商贸”),6月20日又再以同在BVI注册公司Global Town Limited以17亿元收购建联通(后改名“上海地产”)。
  上海商贸的收购由于涉及资金少而没有引起非议。而上海地产的全面收购涉及金额庞大几次险酝风波。当时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争做收购者财务顾问的角色,后由中银国际抢得生意。正是由中银国际的牵头,收购行为得以透过向中银香港(HK2388)借17亿元的过渡性贷款来完成。
  记者在建联通无条件现金收购合约上查得中银国际出具的函件,“在收购者之财务资源”一章中写道:中银国际认为,收购者具备充足财务资源应付收购建议获全面接纳所需。收购者拟以内部资金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所提供信贷作为收购建议的资金。收购者认为,支付利息及偿还有关信贷不会对建联通(上市公司)业务有任何影响。”
  据上述参与过建联通收购案后期工作的财务顾问分析,中银国际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几个主要依据:建联通的资产状况非常好,账面上的现金约有22亿,加上1个亿的科技项目可出售,现金流达到23亿;大股东和黄和欧洲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在不断注资,后因大股东想退出套现而考虑售股权,股权结构不分散,便于放贷管理;收购者为私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全资拥有者即周正毅本人,“周在内地及香港拥有控制广泛的投资,包括基建项目、污水处理厂、地产、农业、高科技项目、经营各种工业各消费品贸易业务。”这位顾问说。在收购要约上,记者看到由建联通的财务顾问新百利公司出示的文件上列明:建联通未经审核经调整资产净值约为23.5亿港元,截止2002年4月30日银行存款及结余为6.75亿,而货币市场基金为15.65亿港元,合共22.4亿港元,占资产净值约95%。
  建联通的收购价为每股0.82元,比资产净值0.770港元高出***9%。一家现金流如此足裕的公司以这样“合适”的价格转让给当时在香港市场默默无闻的周正毅,的确需要相当的眼光加运气。有人提出疑问,中银香港根椐收购“标的公司”的资产状况来放贷,这在“杠杆式收构案”中是符合常规的。但是,周正毅何以拿到这样好的收购项目,倒是一个可以想像的话题。
  周正毅入主建联通后,将公司名称改为上海地产,并动用22亿元现金开始大肆收购上海的房地产项目。“起初只是在市场上收购,但其后开始收购大股东周正毅本人的资产,金额也愈来愈大。”上述财务顾问说。
  4月,周正毅宣布以7亿元收购周正毅私人资产上海东方伦敦伯爵豪园。
  上海地产还有16亿现金在手,可以购买的周正毅本人的物产还有好几笔。试想,如果没有中银香港当初发放的17亿私人贷款,至少对周正毅来说,这个故事可能不会这样完美。
  新旧农凯
  周正毅一直游走于港沪之间,而且它在两地的运作主体各不相同,这使得两地对周正毅的另一半都知之甚少。记者多方调查证实,周正毅目前在内地运作主体为“农凯集团”,在香港的运作主体则是“新农凯集团”。
  农凯集团的身世相对清晰。其注册地在上海,注册资本8个亿,主业为贸易、房地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等。拥有农业投资公司、华信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亭进出口公司、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等20来家非上市骨干企业。
  相比之下,只在香港露面的新农凯集团,外界尤其是内地投资者则十分陌生。2002年1月,周正毅旗下在BVI(英属处女群岛)注册的Angel Field Limited以6180万港元向盈荣集团(1104.H.K.)原大股东凤麟家族,收购了盈荣集团74%股权。收购后,周的夫人毛玉萍走上前台担任董事局主席,股票名称也改为上海商贸。新管理层2002年4月接任,2002年6月7日名称由盈荣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现名。集团以经营布匹加工、纺织品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商贸企业。
  根据上海商贸2002年报表显示,毛玉萍持有商贸控股181,989,000股普通股。毛是周正毅的配偶,所以周也被视为持有181,986,000股上海商贸已发行股份的权益。上述181,986,000股股份以Angel Field Limited的名义持有。
  有消息称,周正是将上海商贸的这部分股份质押给中银香港,才融得了此后并购建联通的17个亿贷款。
  新农凯集团更为详尽的资料目前尚无迹可寻。投行界人士分析,同一个控制人,在内地和香港同时设立两个集团公司的举动并不常见,此举可能带有分散风险的考虑。而上海地产于去年以来一系列向内地关联企业收购的动作就很有让人玩味的余地。
  内地贷款担保圈
  这轮肇始于香港的风波,如今已波及内地。目前大盈农业和海鸟发展的成交量比较稳定,但与周正毅有借贷关系的各家银行则神经敏感。消息人士透露,上海多家与周正毅下属企业有贷款的银行近来曾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意在相互沟通,廓清周正毅资产的真实情况。但当记者在向这些银行求证时,都得到了否定的答复。
  不过,还是有某国有商业银行一支行信贷部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也在这两天得到了“周正毅可能要出事”的消息,支行立即紧急组建了一支3人调查小组,主要任务带着律师到各个工商局清查与周有关的多家企业的真实背景。“不过,周的下属企业太复杂,工商又不联网,只能查到截至去年9月的登记材料。很难摸清现在的真实情况,现在大家(贷款行)都有点慌。”这位负责人说。
  来自这家银行的一份资料证实,去年该支行在给周正毅贷款时,曾对农凯的银行借款情况做了一次简单的摸底,当时农凯母公司的贷款卡显示,“截至2002年6月30日,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银行借款总额为7.12亿,主要贷款银行是工行、农行、兴业银行等”。
  该资料还表明,“根据农凯2001年度审计报告,截止2001年底,该公司固定资产为10.45亿,主要是位于虹桥开发区的亿翔房屋(账面价值9亿多)……根据贷款卡提供资料,目前虹桥开发区的亿翔房屋基本都抵押给了其他债权人、担保债权6亿多(主要是为子公司上海华亭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具信用证和子公司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提供抵押担保)。”
  周正毅在去年年底接受某财经媒体采访时,曾亲口透露自己在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各有20亿和30亿的贷款授信额度。记者为此向上述两家银行求证这50亿额度已动用了多少,但都遭到拒绝。
  一位银行界人士认为,合并资产达85亿的农凯集团有这些贷款,尚属可控制风险的正常范围。
  而且该支行当时的资料显示,他们对农凯的还贷能力基本认可:“农凯集团母公司以经营电解铜贸易、房地产经营为主,近年来利润在1亿元左右,其中电解铜贸易利润占60%,房产租金收入占20%,投资收益占20%。预计随着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房地产项目逐步进入投资回报期,投资收益将大幅上升。”
  前述那位信贷部负责人表示尽管认可农凯的经营能力,但他还是担心突然袭来的传言可能给农凯的资金链带来麻烦:“特别是贷款部分。我们的贷款一般分抵押贷款和第三方担保贷款,后者的风险程度要高很多,而周的贷款中后者的比重偏大。”
  材料显示,周在工、农、兴业三行的7.12亿借款中,采用抵押担保方式的约4亿,采用第三方保证方式的约3亿。包括工行2002年6月28日提供的2亿贷款就是由该公司下属非上市公司提供的第三方保证的。另外据该公司反映,随着农凯集团业务规模的迅速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逐步规范,沪上一些银行也开始逐步接受该公司借款的第三方保证方式,如工行、农行、兴业银行等。该负责人介绍,该支行当时参与争夺的正是周正毅参股的某高速公路项目,而且当时的竞争颇为激烈。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由于测算效益较好,该行自去年一直追踪至今。当初向中标单位虹桥联合开发区公司作了多次营销并提交了服务方案得到了该公司的认可,承诺所需贷款由该行一家提供。但后根据相关部门的意见,该高速公路投资股东多元化,又引入了农凯集团等作为合作伙伴。农凯集团由于与他行具有一定的合作故表示不能由该行独家放贷,至少要让出一半的份额给他行。该行得知后,又将工作重点转向农凯集团,表示对农凯集团的需求该行同他行一样也能满足,同时要求农凯集团对该项目的贷款不作分割,仍由该行独家提供,获农凯集团同意。故该高速公路项目公司揭牌仪式大会上,该行就此项目融资成功地签定了银企合作协议,由该行向该项目提供12亿元左右的贷款。
  “这其中贷给农凯的是1.5个亿,这笔钱农凯方面提出要用第三方担保,并且比较强硬,只肯用一些小的子公司作保。我们不同意,后来多次协商,最后以农凯答应用华信投资这样的骨干企业担保才达成一致。”这位负责人说。(记者 郑阖 郑文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2 12:49:00

陷身贷款问题 “上海首富”确被扣查

财经时报



  可靠的消息是,这位“上海首富”已受警方所控,确知与其部分贷款项目及所涉部分上海地产项目有关

   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地产(0067,HK)及上海商贸(1104,HK)的大股东,有“上海首富”之称的地产大佬周正毅日前已经确定被上海方面扣查。《财经时报》自上海市一位非常接近此事的官员处获知,周现在已经在上海方面掌控之下。

  “这个人麻烦了。”这位官员评价。

  据悉,周正毅目前的处境已确知与他的部分贷款项目有关,同时也涉及他在上海市静安区“东北块”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工程中与当地“动迁户”之间的矛盾纠纷。

  这使连日来香港媒体间传出的周氏与中银香港间存在“问题贷款”的猜测更显得有据可循。《财经时报》5月30日就此向银监会有关官员质询此事,这位官员说,他至今尚未知晓此事。

  故里被扣

   自5月28日起,在港媒体突然瞄准“福布斯”中国富豪周正毅。消息说,周在上海可能已被警方扣留,市场传闻与他在中银香港(2388,HK)的一笔私人贷款有关。

  新闻媒体注意到,中银香港前副董事长兼总裁刘金宝同日突然被宣布调回北京,不再担任中银香港任何职务,转而出任“总行副董事长”。有消息指,刘金宝此次仓促回京并被变更职务,是因刘“在上海分行任职总经理期间,批出15亿元(另有消息指2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予周正毅”。

  消息传出后,上海地产及中银香港分别做出反应。上海地产5月29日公告称:“根据本公司董事蒋东亮先生透过电话直接取得周正毅先生之口头确认,本公司并不知悉该指称扣留之事宜,且本公司之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正常。”

  中银香港方面同一天召开股东会,新任董事长肖钢应对媒体追问时说,刘金宝“在北京担任总行副董事长”,“因公在北京”,他强调对刘的调动属于“正常的人事调整”。

  但是《财经时报》5月30日自上海获悉,周正毅确已在警方的掌控之中。消息来源透露,周涉及“某些银行”的贷款问题。这位人士拒绝透露是哪家或哪些银行,亦不愿透露警方对周的具体控制措施。

  与此同时,中银董事长、行长,中银香港董事长肖钢5月29日对香港媒体“上海分行贷款问题”的回答耐人寻味:“对上海分行和其他分行,总行是随时可以做稽核的……可以随时进行贷款的稽核或是其他方面的稽核。”肖强调“这是稽查而不是调查”,亦即说,肖钢并没有否认正在对上海分行的贷款进行“稽查”的市场传闻。

  上述一系列事件是否属于“巧合”?上海的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银监会和中纪委实际“已经介入此事”。联系此前王雪冰、朱晓华事件,市场分析认为,成立不久的银监会日后动向值得关注。

   刘金宝事件后,瑞银华宝5月30日发表报告指,中银香港29日股东大会对有关传闻“未能做出令人满意澄清”,故将其评级由“买入”下降至“中性”,目标价由9.80元(港币)降至7.50元。

   质疑

   5月29日上午,刘明康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露面,对银监会目标及职责侃侃而谈。与会人士说,刘虽然期间明确指出需“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并强调“通过监管来促进银行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内控效率的提高”,但其主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鼓励创新”。这位人士说,刘在此次会议上“并无挥刀迹象”。

  但5月22日刘金宝赴京前接到的通知是“出差、开会”(29日肖钢已经在股东会后证实了这个说法)。根据香港媒体报道,此前刘并与在港熟人称“改日见面”,但到京后即被宣布调离中银香港,改任中银副董事长。据此有媒体分析,刘金宝此次调离前途未卜。

  中国银行方面已数次否认刘金宝“正接受调查”的传闻,仅强调是“正常职务调动”。但是据香港《信报》消息,今年1月,刘金宝“已意识到自己很有机会被调返北京”,且知道被北调“不会是升迁或平调”。

  刘金宝今年50岁,毕业于北京经贸大学。1978年被派往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工作,1984年被任命为中国银行上海投资信托咨询公司副总经理、经理。1989年任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后任行长。1997年转任中国银行港澳办事处常务副主任兼香港分行总经理。2000年任中银集团副董事长,中国银行港澳办事处主任。之后任中银集团副董事长,中银香港总裁直至日前调离。

  周正毅,42岁,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资产3.2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曾去日本和美国淘金,后回到上海,在股市积累起了巨大财富。迄今周及其夫人毛玉萍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即上海商贸、上海地产(香港),以及英雄股份(600844/ B900921)和海鸟发展(600634)(上海)。

  如果仅从时间上看,1989到1997年刘金宝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期间,正是周正毅和他的农凯集团开始创业的时期。1997年10月,周正毅创建农凯集团,并由此进入上海房地产行业。

  被香港媒体广泛关注的所谓“20亿元借款”发生在2002年。据报道,是年1月及5月,周通过向中银借贷20亿元(20亿是周自己所言,有消息说是21.5亿元),先后收购盈荣(上海商贸)及建联通(上海地产)。

  质疑者指出,中银向周正毅借出的资金有违规之嫌,因为以周的身份和他个人控制的农凯集团的规模,一般情况下没有能力获取多达20亿元的贷款。

  泥沼

   5月29日,香港多家媒体援引“接近周正毅人士”的消息说,周“并没有被扣查”,而是“正在协助调查一笔公司与中国银行(香港)的私人贷款”。《财经时报》接触到的那位上海官员说,这个“协助调查”恰恰“把他装了进去”。

  根据香港媒体消息,去年中国银行前行长王雪冰因为经济犯罪受查时,前中央金融工委已开始就中行上海分行的多宗未能收回的贷款事宜进行全面调查。

  但滞留在上海的周正毅麻烦还不止贷款一事。周在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东北块”的旧城改造项目近来亦纠纷不断。2002年5月底,周与上海静安区政府签约,获得这个区域内17.64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项目,涉及1万户搬迁。

  与此同时,周旗下“海鸟发展”拥有静安区多块旧城改造土地。

  前述官员称,由于周与区内“动迁户”在搬迁费用问题上纠纷不已,激起多方矛盾,甚至“有很多动迁户聚众生事”,“贴标语,砸玻璃”,而周在其中显得十分被动。据称周此次赴上海“处理公司日常事务”,即与拆迁纠纷问题有关。

  “十多天以前周正毅还为防治SARS的科研项目向上海市科委捐助了2000万元,现在却不能离开上海。”这位官员说,“他自己也一定没想到现在的局面。”

  此前上海房地产界关于“周正毅缺钱,房地产开发处于停滞阶段”传言四起。因而周捐款举动当时被理解为一次“成功的政府公关”。“我要是没钱了,我能随便拿出2000万元现金捐赠?我不愿意理会媒体对我的评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周当时如此表示。

  “完了”?

   即使事实完全依上海地产所言,周正毅在上海依然是“自由身”,并且此后也不发生类似“扣查”,周氏此次也难免元气大伤。在周被上海警方“扣查”的消息传出之后,周旗下上海地产及其夫人毛玉萍所属上海商贸股价大跌。5月28日,两公司股价跌幅皆超过20%。

  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29日两家公司分别公告称,周正毅已将其所持上海地产75%股权(22.89亿股)及上海商贸44.1%股权(1.82亿股)“抵押于财务机构及证券公司”,以“获取贷款融资”。

  虽然此后中银香港拒绝证实曾经向周氏贷款,但正如周在去年所言,他收购建联通是由中银所贷20亿元完成的。但是根据5月29日上海地产股价(收市价0.43港元)计算,周所持股份账面值仅为9.84亿元。

  周在“扣查”消息满天飞的时候披露的“质押”信息已经遭受到多方置疑。在上海地产75%、上海商贸44%股权被质押而两公司却没有依据规则现行披露之后,香港联交所进行调查大概只是早晚的事情。

  香港《经济日报》称,周目前仍欠中银7亿~8亿元,而还款的最后期限是下个月。

  调查

   “是否对刘金宝进行调查,取决于他在贷款中有没有违规。这在目前外界还很难搞清楚,而中国银行方面已经有明确的答复。”北京的一位机构分析人士说,“但是对周正毅,至少现在看,受到调查应当是不可避免的。”

  这位人士说,由于周在上市公司持有的所有股份都已经作为过渡性贷款的抵押给了金融机构(中银),同时他又在不停地把自己的私人资产透过上市公司“套现”,因此最终的财务压力将传递给金融机构。而周在套现后,很有可能脱身而出,这不能不让金融机构警惕。

  同时,周正毅被扣查事件连同刘金宝的突然调离,对中银香港的冲击也不可小视。

  瑞银华宝认为,投资者不单关注上海地产尚未偿还8亿元贷款会否造成亏损,同时,集团就市场关注的刘氏调职或有关贷款会否造成坏账,也没有做出澄清。这些都会降低市场对中银香港企业管理水平的信心。

mikewei 发表于 2003-6-2 13:50:00

这些是mba学都学不会的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2 17:31:00

上海首富周正毅之妻被香港廉署扣查
  

  香港廉政公署调查一宗涉及上市公司的商业案件,昨天夜间把据说是该公司主席周正毅的妻子毛姓女子带返廉署协助调查,并带走大批文件。

  廉署人员在山顶白建时道一个住所带走这名女子,同时在中环中心一家在本港上市的公司运走大批文件。消息人士称,周正毅现时在内地,而廉署是应内地执法机构的要求采取这次行动的。

  另据境外媒体报道,上海农凯集团董事长和香港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人周正毅因涉及问题贷款,已经在上海被警方带走、调查。

  最新一期内地《财经时报》报道说,周正毅日前已经被上海警方扣查。有消息说,周涉及某些银行的贷款问题。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2 17:32:00

中银香港高层惊变与上海首富被查案

  据知情人惊曝:5月27日晚,“上海首富”周正毅和上海“地产之王”叶立培被中纪委和安全部“请”到北京配合调查。据该人士透露,“中央纪委正在调查中银香港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刘金宝。”2002年6月,周正毅曾通过中银国际融资20亿元港币,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分析人士猜测,继朱小华、王雪冰和段晓兴之后,刘金宝可能也是被贪欲击中。

  香港股市上,周正毅旗下的“上海地产”从一月前的0.58元跌至0.41元,与大势逆道而行。

  一位香港经纪人好心地提醒记者:“这只股票有风险,他的老板可能和杨斌差不多。”(欧亚集团主席杨斌因涉嫌虚假出资、行贿、合同诈骗、非法占用农地等罪行,去年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

  5月28日,传闻中的部分情况首先被中银香港证实,即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将离职属实。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香港)28日发布公告称:经香港和中国内地金融监管当局批准,中银香港董事会决定,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肖钢兼任中银香港(控股)董事、董事长,中国银行副行长、中银香港董事会董事和广北担任中银香港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兼总裁;中银香港原董事长刘明康调任中国银监会主席,不再担任中银香港董事长职务,中银香港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刘金宝不再担任。

  尽管香港和内地金融监管局都一再声称这是正常的人事变动,但香港方面的种种猜测还是铺天盖地。记者于29日下午致电中银香港时,记者获悉,所有的中高层都在召开会议,因而无法从中银香港方面获取其他相关信息。

  据香港银行业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香港方面对此事早有传闻,而且最终的结果和传闻是一样的。事实上关于刘离职的原因市场上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其中之一的说法是,最近香港均来集团的茵翠豪庭烂尾楼事件中,主要债权人是中银香港,此事对中银香港有一些影响。另外,刘金宝在任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期间,与有上海首富之称的上海地产(0067)主席周正毅及另一家上市公司高层有多项贷款问题。且目前与刘有关的当事人正在上海协助调查。而有关贷款的事情均是在1994年至1997年间,刘出任上海中银总经理时所发生的。

  另一个版本的说法是,刘与前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一事可能会有牵连。1999年,和广北是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的助理,此时的刘金宝是中银香港办公室主任。同年7月上任的中银香港总裁梁小庭却很“短命”,原因是涉嫌收受贿与洗钱,此后王雪冰事件发生后,与梁也有瓜葛。之后刘被任命为总裁,刘与王之间的关系可能也比较微妙。此次中银香港高层人事变动,这给人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显然,在这种时期,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都会选择沉默以此来回应媒体。

  但据香港方面的媒体报道,新任中银香港董事长肖钢任职后强调,中行的这次调整亦属正常,不会影响中银香港的发展策略,因为刘金宝在香港已6年,调回北京是工作需要。

  时年仅48岁的和广北,1985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中国银行纽约分资金部工作,1985~1991年任中国银行巴黎分行资金部经理,1992~1998年历任中国银行总行资金部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1999年到任职中银香港总裁之前是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

  工银亚洲的分析人士认为,更多的人是关注着和广北的上任将会使中银香港有一种怎样的变化,在调整业务策略、控制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一些措施。

  而新任总裁和广北则表态称,中银香港的发展策略不会改变,对于上市时招股说明书中的承诺将不会改变。而且,中国银行原计划2006年上市一事也不会受影响。

  但受此影响的是周正毅香港上市的股票“上海地产”,开始一路走低。到底中银香港与上海首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现在看来仍是一个谜。

semoonlin 发表于 2003-6-3 08:17:00

套句老话:资本市场,不看谁活得火,而看谁活得长。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3 10:47:00

周正毅控股券商重仓股重挫 揭开富豪神秘面纱

--------------------------------------------------------------------------------

  ●“上海首富”周正毅控股的大通证券重仓持有的徐工科技(000425)昨日在开盘后便放量下挫,仅10余分钟的时间便封于跌停。

  ●香港廉政公署调查一宗涉及上市公司的商业案件,昨天夜间把据说是该公司主席周正毅的妻子毛姓女子带返廉署协助调查,并带走大批文件。廉署人员在山顶白建时道一个住所带走这名女子,同时在中环中心一家在本港上市的公司运走大批文件。消息人士称,周正
毅现时在内地,而廉署是应内地执法机构的要求采取这次行动的。

  自5月28日起,在港媒体突然瞄准“福布斯”中国富豪周正毅。消息说,周在上海可能已被警方扣留,市场传闻与他在中银香港(2388. H.K.)的一笔私人贷款有关。新闻媒体注意到,中银香港前副董事长兼总裁刘金宝同日突然被宣布调回北京,不再担任中银香港任何职务,转而出任“总行副董事长”。有消息指出,刘金宝此次仓促回京并被变更职务,是因刘“在上海分行任职总经理期间,批出15亿元(另有消息指2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予周正毅”。

  调查已经进行了一年

  另外,有消息称,司法机关对周正毅涉嫌经济刑事案件的调查已经进行了一年,周本人在一个月前对此已有所觉察,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辩护律师。但是这些消息没得到周正毅本人及相关部门的证实。周正毅被协助调查的消息更早前传至沪、港两地,周在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上海地产控股和上海商贸股价爆发性下跌。5月28日,上海地产一度急跌至0.35元,收0.455元,跌20.18%;上海商贸跌了20.97%,收0.245元。到29日,两公司股价再受重挫,上海地产最低报0.4元,再跌了12%,上海商贸则跌13%,报0.23元。到29日午市,两家公司收复失地,股价略有上升,但成交量仅200万股,成交额仅为53万元。5月28日,两家公司因股价急剧波动分别作出澄清公告,称“公司并无任何财政困难”。但是,两家公司又称,分别持有上海地产75%股份和上海商贸74.3%股份的周正毅,已经将部分股权分别抵押给了“财务机构以取得银行贷款融资”。

  可以注意到,早在4月23日,周正毅在国内的两家上市公司大盈股份(600844)和海鸟发展(600634)的股价就开始出现恐慌性下跌,其中大盈股份由于年报未能按时公布而被上交所停牌,在4月30日收盘报8.42元,累计跌幅达25.88%,海鸟发展在“五一”长假过后再度下跌,5月13日最低探至9.72元,随后企稳,累计跌幅达18.94%。另外,周正毅主要金融工具大通证券重仓持有的徐工科技(000425)昨日在开盘后便放量下挫,仅10余分钟的时间便封于跌停。

  曾经叫板李嘉诚

  在2001年福布斯中国大陆100首富排行榜上,周正毅仅以5.5亿元的资产排名第94位,但因为一次香港渣甸山豪宅130万港币现金被窃案而浮出水面的他,却被不少人冠以“上海首富”的称号。在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大陆100首富的排名中,周正毅跃至第11位。关于他的财富故事非常多且刺激。比如说他是上海第一位开法拉利跑车的富豪,还有数辆宾利、林宝坚尼超级跑车。

  2002年,周正毅先后在1月和5月收购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2002年1月,周正毅旗下在BVI注册的Angel Field Limited以6180万港元向盈荣集团(1104.H.K.)原大股东凤麟家族收购了盈荣集团74%股权,仅仅花了6180万港币,原因是这家公司是亏损企业,停牌时股价才1.1元,而周更是只用了0.418元的低价就收购成功。收购后,周太走上前台担任董事局主席,股票名称也改为“上海商贸控股”。

  相比之下,周正毅在2002年5月的收购港股建联通(0067.H.K.)的出手就大了很多。当时,周正毅通过中银国际融资20亿元港币,宣布斥资15亿港元,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以及爱立信等公司手中收购建联通。

  200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100富豪排行榜放榜的当天,全国各地的媒体蜂拥上海滩,采访中国百名富豪第11位的周正毅时,周正毅就对美国人的排行榜不屑一顾,并放出豪言,仅凭旗下的农凯集团就有120亿的现金,经过几年的征战,农凯系绝对可以与李嘉诚的长和系一决雌雄。

  周正毅也许说的并不是大话,其潜伏已久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已经“英雄”露面,“海鸟”欲飞。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海鸟电子(600634)的第一大股东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兴力浦房地产的股东为周正毅旗下的上海农凯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有限公司,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有限公司的股东除唐海根占41%股权外,上海农凯工贸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凯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占39%和20%股权,唐海根正是海鸟发电的新任董事长。另一家本地上市公司英雄股份(600844)第一、二大股东上海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上海农凯发展集团,二者合并持有公司29.98%的股权。

  理财手法变幻莫测

  从周正毅目前控制或参股的企业来看,彻底体现出他“变幻莫测”的理财手法,实在很难看出他究竟有多少钱,是不是上海首富。他对外声称参与的行业有五大类: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产业、金融、贸易、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其中,他目前的主业房地产行业主要是由他全资控股的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操作,同时又和海鸟发展与建联通联动。农凯集团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就有古北伦敦广场、外滩附近的兴力浦大厦、日航龙柏饭店、兴业大厦、中山公寓、联鑫虹桥苑等,其还拥有芦潮港、佘山、泗泾、虹许路等地区的土地储备共900多万平方米。农凯集团还投资了不少的基础产业,如洋山深水港配套项目沪芦高速公路的投资,该高速公路全长69.4公里,总投资28.5亿元,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政府背景的上海城投为最大股东,占30%股份,而周正毅的农凯集团投资2.5亿,占25%股份。此外,农凯甚至拥有饮用水项目“碧纯”及其电子商务网站。在金融领域,农凯系投入的力度相对也比较大,但手法含蓄。他先是通过旗下东宏投资出资30亿元参股福建兴业银行,成为兴业银行第三大股东。随后,周又先后成为大通证券和泰达富友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另外,周很早就在上海期货市场拥有交易席位,一直从事期货买卖,也有不俗的商业纪录,最近更有传闻说他会收购或大比例入股一家期货公司。而这些金融行业互相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资金链,同时,这条资金链也为他的其他行业起到相当的辅助作用。

  至于其他三个行业,高科技产业主要是农凯和复旦、交大等合作经营的“上海高校产业集团”;贸易方面主要包括他投资参股的一些进出口企业,如茶叶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等,以及其收购的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商贸控股;农业方面则相对重要一些,他成立了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和上海小城镇开发集团,这两个集团除经营农业食品如大瀛鸭外,也涉足房地产,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集团更和英雄股份有牵连。目前,英雄股份已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进军现代都市农业,公司名称也已经更改为“大盈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这些行业的脉络还算比较分明,但由于大部分产业不是上市公司,尤其是资产最庞大的农凯集团资产状况神秘莫测,令外界无法搞清具体的资产状况。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正毅的商业历程和中国各地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10年里发家的民间富豪有类似之处。他们大都以贫贱出身凭一己之力闯天下,期间有过钻特殊时期空子谋取暴利的经历(比如炒卖内部职工股等),有些人甚至有过一些灰色经历(比如经营赌船或倒卖紧缺物资等)。他们凭借自己的敏锐感觉和超卓才能成为称霸一方的富豪。等到成功介入了“上流圈子”后,这些成功者中的善于反思的人则更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把企业转型成规模更大形态更现代化的“赚钱机器”。而周正毅的运作轨迹则更为独特,穿梭于上海和香港这两座亚洲最具活力的城市之间演绎着精彩的财富故事。然而所谓“上得山多终遇虎”,农凯系的双城记童话故事该结束了。

  武汉证券余凯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4 15:04:00

徐工大跌,引爆券商黑幕

  周一一开盘,深市庄股徐工科技(000425)突然放量下跌,15分钟之后就被牢牢地封死在跌停板上。成为今年继世纪中天、正虹科技之后第三个高台跳水的庄股。
  徐工科技主营工程机械,1999年“5·19”
  行情开始,该股一年内从7.50元被炒到了36.75元,而且此后仍然一路逐级走高,最高涨了400%多,去年9月底以来一直在19-19.50元之间横盘。
  今年4月15日开始,该股开始有所异动,5月23日开始出现连续放量下跌走势,但该股主力控制得很好,每天的跌幅基本控制在1%之内,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昨日,该股终于抑制不住下跌的动力,开始加速下跌直奔跌停。
  今天,徐工科技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同时徐工科技还发布了收购报告书,其母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债转股改组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持有的徐工科技股份转由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持有。
  跌停背后的故事
  徐工科技为何会突然跌停?有业内人士指出,徐工科技的跳水与近期市场传闻“上海首富”周正毅被调查有关。
  周正毅是两度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上海首富”,总部设在上海的农凯集团是周正毅的旗舰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包括农业﹑房地产﹑高速公路﹑贸易以及金融。旗下现有4家上市公司,都是通过收购控股的,两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是周先后在2002年1月和5月收购的盈荣集团(现名上海商贸,1104.H.K.)和建联通(现名上海地产,0067.H.K.);而两家国内上市公司海鸟发展(600634)和英雄股份(现名大盈股份,600844),则是周先后在2000年和2001年收购控股的。
  周正毅收购英雄股份很直接,通过农凯集团控股的上海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29.98%股权。但是收购海鸟电子却绕了很大的弯。海鸟发展第一大股东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兴力浦房地产的股东为周正毅旗下的上海农凯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有限公司,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有限公司的股东除唐海根占41%股权外,上海农凯工贸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凯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占39%和20%股权。
  周正毅在金融业介入很深,不仅通过旗下东宏投资出资30亿元参股福建兴业银行,成为兴业银行第三大股东,而且还先后成为大通证券和泰达富友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其中大通证券已完全被周控制,成为周主要的金融工具。徐工科技和周正毅连到一起就是因为大通证券———大通证券是徐工科技去年底最大的流通股东,持有徐工科技817.74万股。
  周正毅可能早在4月下旬就已经得知被调查的消息,当时大盈股份和海鸟发展的股价就开始出现连续下跌,其中大盈股份由于年报未能按时公布而被上交所由5月初停牌至5月20日。
  上周周正毅被调查的消息开始在国内证券界高层人士中流传,上海某券商的一位操盘手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总裁在周一已经得到消息。周三,香港媒体公开报道了周被调查的消息,周在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上海地产及上海商贸股价急跌20%多。6月1日,香港廉政公署人员搜查了周的豪宅以及公司办事处,检走大批文件,并邀请多人返回廉署执行处总部协助调查。
  这里券商有黑幕
  令记者不解的是,同样是大通证券重仓持有的股票,为何只有徐工科技一家大幅跳水呢?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某券商操盘手T女士悄悄向记者指点了迷津。
  T女士告诉记者,周正毅虽然是大通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但他出事并不代表大通证券就已出事。徐工科技的跳水不是因为大通证券出问题了,而是因为徐工科技本来就是周在坐庄,大通证券是2001年下半年才介入徐工科技的,只是帮周接货而已。T女士说,以前庄家喜欢找基金接货,“基金黑幕”
  之后,这样做难了,但是庄家却找到了另一条路子———在券商大规模增资扩股时设法取得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控制该券商,然后就可以让券商用自营资金、资产管理资金为其接货。大通证券就是一个例子。
  昨天徐工科技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昨天该股几乎就只有建设银行特别席位和大连证券上海番禺路营业部(由大通证券托管)两个席位在买卖。T女士向记者暗示,这就是大通证券在接周正毅的筹码。T女士告诉记者,周并没有大量用徐工科技的筹码去抵押贷款,所以没有像世纪中天那样出现大量强制平仓盘将股价死死封住跌停的情况。像昨天徐工科技那样的走势和交易公开信息表明,周正在设法筹集资金补贷款的“窟窿”。
  在T女士的指点下,记者检索到一则消息,4月10日,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利用民资外资改组国有企业项目推介会”上有人见到了周正毅。当时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陶侃主动向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副总经理吴远怀表示,对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徐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非常感兴趣。这则消息也算是周正毅坐庄徐工科技的一个佐证吧。
  昨日就在徐工科技跌停后5分钟,沪市的凤凰股份也被封死在跌停板上。当记者问起是否也与周正毅有关时,T女士一口咬定:“不是!背后另有故事。”(记者 武斌)


羊城晚报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我有150亿”:上海首富周正毅的A股财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