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haitao
发表于 2003-6-5 10:48:00
从穷小子到亿万富豪 周正毅事件曝光前后
《周末》
对于周正毅而言,上海静安区那块占地17.64万平方米的地产不仅是一块“鸡肋”,更是第一张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对于那些和周正毅有借贷关系的银行而言,周的麻烦越大,他们的麻烦也越大
本报特派记者 檀恒 上海报道
“上海首富”周正毅有了麻烦!
从5月28日起,一则有关“上海首富”周正毅的消息,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掀起轩然大波。消息说,去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内地富豪第11位的周“因涉嫌经济案件,已经被有关方面扣留调查”。
这一消息首先导致周拥有的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商贸控股有限公司股价暴跌。一天之内,两家公司市值“缩水”3.6亿港币。而内地与周有借贷关系的各家银行也闻讯心惊。
更为令人关注的是,在“周正毅事件”曝光同时,曾借贷17亿港币给予周用于收购上市公司的中银香港,也发生高层换“帅”风波。
“周正毅事件”曝光前后
因为有“欧亚农业”和“华晨控股”的前车之鉴,所以无论“上海地产”、“上海商贸”如何“澄清”,外界也不敢轻信
周被扣留调查的消息传出后,5月28日当天,“上海地产”和“上海商贸”应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要求,连续发出通告。这两家公司首先声明全体董事“概不知悉任何原因导致股份价格下跌及成交量增加”。随后两家公司分别就有关的传言进行了“澄清”。
资料显示,周正毅持有“上海地产”约75%的股份和“上海商贸”约74.3%的股份。周是“上海地产”的董事会主席,而其妻毛玉萍则是“上海商贸”的董事会主席。
“上海地产”的通告指出,该公司主席兼控股股东周正毅已向该公司董事会确认,他于“2002年5月向一间财务机构取得银行贷款融资”,以收购该公司控股权益,而所取得之合共2288521317股股份(占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约75%)“其后已经抵押予财务机构”。且“于本公布日期,财务机构并无没收有关抵押”。另外,周正毅还向该公司董事会确认“其并无任何财政困难”。
“上海商贸”的通告则指出,该公司控股股东周正毅已向该公司董事会确认,他已把306986000股股份(即周正毅于该公布日期之全部持股量)中之181986000股股份(占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44.1%)“抵押予一间证券公司以取得贷款融资”。周正毅已向该公司董事会确认,“于本公布日期,财务机构并无没收有关抵押”。
第二天,5月29日,“上海地产”和“上海商贸”再次发布通告,表示没有确切消息表明周正毅已被扣留,并再次强调,公司之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正常”。当晚11点50分,这两家公司在网上各发出一个语焉不详的公告。“上海地产”称,“公司一位董事透过电话直接取得周正毅本人口头确认,公司并不知悉被指扣留一事”。“上海商贸”的公告与“上海地产”的口径几乎一致,只是此公告称“直接获得周正毅本人口头确认”的正是他的妻子、公司董事会主席毛玉萍。
尽管这两家公司振振有辞“澄清”,周正毅仍是自由之身,外界传言毫无依据,但媒体仍不轻易相信。媒体如此反应并非没有原因,早在“周正毅事件”之前,上市公司“欧亚农业”与“华晨控股”也曾有过隐瞒真相的经历。
去年,中国内地富豪榜第二名富豪杨斌被国内有关方面传讯调查后,其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欧亚农业”股价暴跌,但当时,“欧亚农业”的做法是不顾香港联交所的要求和警告,连连发布“澄清”公告,直到真相大白,才不得不承认。同样也在去年,内地富豪榜第三名富豪仰融明明已被有关方面调查,但在香港上市的“华晨控股”和它的董事仍然通过公告或者记者会的形式予以隐瞒。
有杨斌和仰融的前车之鉴,因此“周正毅事件”一出,媒体穷追不舍。
果然,两天之后,6月1日,香港廉政公署手持法庭搜查令,前往白建时道周宅调查,并将其带回廉署总部录取口供。同时,香港廉政公署还搜查了“上海地产”在中环中心六十七楼上海贸易控股有限公司的办事处。
当晚,香港廉政公署发言人表示“行动是应内地执法机构要求而提供协助,案件涉及一笔超过20亿元的资金来源”。
周正毅其人
“购销国企职工股”一役让周获利数亿。同时,贯穿其此后商业生涯的投资理念——“低价买进别人不要的东西,再等时机高价卖出”也由此而生
2002年6月份,在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即“上海地产”前身)成功之后不久,周正毅曾邀请香港各大传媒及基金经理到上海参加两天一夜的“上海首富真人秀”。
面对着众多媒体,周如此描述了自己从穷小子到亿万富豪的“传奇经历”。
1961年,周出生于上海杨浦区,家境贫困,只有小学文化,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靠在国有企业做工人的父亲养活一家七口,经常吃不饱、穿不暖。17岁时,周即离家打工,第一份工是在街道工厂做会计,月薪30多元。
1978年,周拿出自己工作后所得积蓄在杨浦区开设小馄饨店,成为个体户小老板。80年代,周和太太毛玉萍经营过一阵子小百货。其后,夫妻俩分赴香港和日本。毛前往香港打工,而周则以留学为名,暗带商品至日本销售。
“当时带的货很多,都记不清楚,好像是101生发水。”后来,面对媒体,周如此回忆。
1989年,周返回上海,开设美通饭店,并且经营桑拿和卡拉OK。
1994年,周夫妇合力开设“阿毛炖品”之后,才赚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这家有名的饭店位于上海黄河路上,据说,当时每年可以带来1000万元的利润。直至今日,“阿毛炖品”一年依然有数百万元的利润。
在周夫妇的传奇生涯中,1995年应该是一个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年头。在这一年,周夫妇完成了由“个体户”向“投资家”的“化蝶”过程。
其时正是国企职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周倾囊投资,获利甚丰。
“当时很多国企排队上市,我们用个体户名义,开始收购职工股。那时国企员工通常要现金不要股票。购进的股票等到上市,就由几元升到几十元。”周事后回忆,“我记得最厉害的是格力空调,由二三元一股升到20多元。最多的‘福建九州’收了约二千万股,当时上市的国企,个个都赚大钱的。”
“购销国企职工股”一役让周获利数亿。同时,贯穿其此后商业生涯的投资理念——“低价买进别人不要的东西,再等时机高价卖出”也由此而生。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突至,香港股市一片低迷。而刚刚在当年10月成立了农凯集团的周氏夫妇则一头扎进香港股市,大量购买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李嘉诚旗下的蓝筹股。等到股市强劲反弹,周氏夫妇获利数亿港币。
与此同时,周正毅还看中正处于低潮时期的上海房地产。他的上海农凯集团一成立,就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价格收购了江宁路上的“烂尾工程”兴业大厦,增资一亿元完工并装修,现市价已达5亿元,比他的投资翻了一倍还不止。
另一个周经常提及的“手笔”则是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价格收购了古北新区的“烂尾楼”伦敦广场,同样追加一个亿完工并售卖。据周本人说,伦敦广场获利5亿元以上。
此时,身家过亿的周正毅开始营造自己在香港的富豪生活。1997年8月,他以6200万港币的价格购入湾仔会景阁西翼顶层复式豪宅,又购入价值200多万元港币的极品汽车“宾利”一部,从此迈入香港上流富豪圈。
1999年4月,他以8600万元购入渣甸山一幢900多平方米的豪宅,与刘銮雄等香港著名富豪为邻。为装修,周花去3000万港币。
在香港媒体眼中,在2000年之前,周更像是一个娱乐明星,传闻情史与其致富之路一样精彩。2000年6月,外界传出他与章小蕙约会的消息,但此事后为章本人否认;其后,女明星张东琳也被传媒偷拍到进出周位于香港的豪宅的照片;2002年,前任亚姐冠军——杨恭如也被传媒拍得与周宵夜的情景,后有传闻,杨因与周正毅有染而被打。
直到2000年,周位于渣甸山的豪宅被窃130万港币现金后,“上海首富”的名头才开始为外人所知晓。
“上海首富”的神秘财富
“李嘉诚如果有1000亿现金,其中也有可能有1500亿元的借贷,借钱也是需要有实力的,我们的内部财务是保密的,中银对我就很了解,如果不是怎么会借20亿给我收购建联通?”周曾经流露出和李嘉诚一比高下的心思
周正毅究竟有多少财产?这个问题除了周本人之外,恐怕无人能回答。
“英雄问世、海鸟欲飞、商贸开路、地产为王”——这是业界对周的评价,也是对其两年在内地及香港纵横股市,连取四家上市公司的一种赞言。
被周正毅收入囊中的四家公司是——英雄股份、海鸟发展、上海商贸和上海地产。前两个为内地上市公司,而后两个则在香港上市。
在2000年时,《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估算周当时资产为0.66亿美元,名列富豪榜第94位。2001年时,周正毅的排名上升至第41位,当时评估周正毅的财产是3.2亿美元。
当《福布斯》把周正毅列在第94位时,周本人就很不屑地说:“不止这么少!我家族全资拥有的上海农凯发展,在上海以发展房地产及基建为主,总资产近150亿元人民币,每年营业额达40多亿元。我投资了一些公路项目,数十亿元。我数年前买入的伦敦广场,当时每平方米不过4100元,现在市价已值2万元一平方米,利润达5个亿……这个项目我真的赚很多钱,有一点不好意思。最新购入的静安地皮,总销售面积约6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0亿。”
有知情者证实,当时周开口闭口所谈生意,小则数亿,大则数十亿元。为《福布斯》编制富豪排名的胡润也对于自己无法估计周正毅的财产十分懊恼,他曾表示:“……第94名的农凯集团周正毅,我听说他是某个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控制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名片上有10多个头衔,但具体的资产情况几乎无从查起,我只是根据农凯集团8亿注册资金乘75%估算了他个人至少5亿资产的数据。”
据说,2002年当胡润再次编制富豪榜时,周主动找到了胡润。这一次,周排名得以名列第11。
2003年,周又被《新财富》杂志评为“中国400富人榜”第13名,当时评估的资产是25.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因为周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同时他又是两家证券公司“大通证券”和“富友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从周正毅目前控制或参股的企业来看,周正毅至少参与了五大行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产业、金融、贸易、农业和高科技产业。
其中,他目前的主业房地产行业主要是由他全资控股的上海农凯集团操作,但又和金融板块里控制的A股公司海鸟发展与英雄股份联动。
上海农凯集团注册地在上海,注册资本8个亿,主业为贸易、房地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等。由农凯集团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就有古北伦敦广场、外滩附近的兴力浦大厦、日航龙柏饭店、兴业大厦、中山公寓、联鑫虹桥苑等,其还拥有芦潮港、佘山、泗泾、虹许路等地区的土地储备共900多万平方米。
农凯集团还投资了不少的基础产业,如洋山深水港配套项目沪芦高速公路的投资,该高速公路全长69.4公里,总投资28.5亿元,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有政府背景的“上海城投”为其最大股东,占30%股份,而周的上海农凯集团则投资2.5亿,占25%股份。
此外,农凯集团还拥有饮用水项目“碧纯”及其电子商务网站。
在金融行业,周则在上海证券市场控制了“海鸟发展”以及“英雄股份”,还有在2002年上半年相继在香港市场上收购的“香港盈荣”和“建联通”。
此外,他还间接参与了福建兴业银行并改组了两家券商即大通证券和富友证券,他还有不错的期货交易经历,最近还有传闻说他会收购一家期货公司。而这些金融行业互相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资金链,同时,这条资金链也为他的其他行业起到相当的辅助作用。
其他3个行业则显得相对简单和次要一些。比如高科技产业主要是农凯和复旦、交大等合作经营的“上海高校产业集团”;贸易方面主要包括他投资参股的一些进出口企业,如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等;农业方面则相对重要一些,他成立了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和上海小城镇开发集团,这两个集团除经营农业食品如大瀛鸭外,也涉足房地产,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集团更和“英雄股份”有牵连。
据说,周曾经流露出和李嘉诚一比高下的心思。“李嘉诚如果有1000亿现金,其中也有可能有1500亿元的借贷,借钱也是需要有实力的,我们的内部财务是保密的,中银对我就很了解,如果不是怎么会借20亿给我收购建联通?”
在“周正毅事件”出来之前,周妻子毛玉萍曾向外界透露,周在上海投资地产、公寓、写字楼及酒店,涉及的投资额是以“十位数字”计算(意指10亿计),每年单在出租物业的收入,就约有2000万元。
“静安地块”之痛
“我觉得‘首富’这个称呼固然可以说明你很富,但也可以说明你很缺钱花。”
“不可否认周是财技惊人的高手,但玩得越来越大了也要小心才好。”
周正毅以地产开发成为明星,同样也因地产开发陷入困境。
从2002年开始,周加大了对上海房地产的投入。
农凯集团经过与近10家投资开发商长达一年多的激烈竞争,刚刚买下上海静安区石门二路以东地块,准备投资50亿元发展高档住宅,预计销售额将达80亿元。该旧区改造地块位于石门路以东、北京西路以北、成都北路以西、北至南苏州河路,总占地面积17.64万平方米,需动迁居民1万多户。
这也是上海市中心新一轮旧区改造项目中最大的一个项目。
预计开发规模将达63万平方米,加之周边地区联动改造,5至7年后,该地区将崛起建筑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的大型居住区。
正因周大力投资房地产项目,业界很快传来“上海首富缺钱”的消息。
为这一消息提供佐证的是周上海市市中心拥有的4个大地块——紧靠南浦大桥的董家渡地块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打浦桥地块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静安地块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和普陀长风地块的200公顷土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动工迹象。
业界估算,南京路附近静安地块仅拆迁成本估算就需要25亿。而且,地块的规划以住宅为主,和上海“新天地”一样包括一大块景观湖泊绿地,这样的规划和大投入能否赚回,业界一直持怀疑态度。
经过简单计算,该小区如果要实现80亿元的销售额,每平方米的平均售价将为10000元人民币左右,在这个地段实现这样的价格,理论上是可行的。问题是在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房地产项目的运作中,从来以投资“接手盘”和开发中小型物业及写字楼著名的周能否把握好其中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该小区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不是“造”和“卖”,而首先是“拆”。据记者了解,该地区的居民虽然常年居住在条件并不好的石库门里,但均对居住地段表示非常满意,因为非但离市中心非常近,而且附近餐饮、医疗、学校等设施条件均相当不错,因此相当多的人都抱有非常强烈的“原拆原迁”的想法。
但按照现在上海市动拆迁工作的状况来看,由于最近一、二手房均涨势不停,大部分拆迁居民都选择要房子不要货币的办法,导致连城郊接合部的房源都不甚乐观,更毋论“原拆原迁”!(上接第7版)
如果采用高价货币补偿的办法,可以想象其中阻力之大。由于该地块需要动迁的居民达1万户以上,动迁补偿单价又高,每户25万元补偿的话,总数就达惊人的25亿元以上,占掉了开发成本的一半以上。
从实际进度来看,周拿下这块地皮已有数月,但周的动迁组至今未进入该地区,于是坊间传出“周正毅打退堂鼓了”的说法。
据记者从中国一家银行的上海分行得知,2002年8月份农凯集团和该行达成了30亿元贷款的意向,投向极有可能就是静安区该地块。
联系到此次中银香港的贷款问题,一位香港投资界的分析人士曾如此表示他对这30亿贷款的疑惑,“一连串的收购上市公司行为和如此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会不会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周先生一再表明不会用上市公司做‘抽水机’,但每收购一个公司就把风险比较高的房地产项目注入却是比较难以解释的行为。从他目前可以证实的投资来看,总资产怎么也到不了150亿元,最多在45亿到50亿元之间,而他借中银国际的钱就有20亿元,农凯旗下那么多地产项目,也不会没有融资,如果再借建行30亿元的话,负债率未免有点惊人。”
“我觉得‘首富’这个称呼固然可以说明你很富,但也可以说明你很缺钱花。”这位人士说,“因为有钱人投资方向多,融资多,反而会觉得有水在喉咙口的感觉。”
“不可否认周是财技惊人的高手,但玩得越来越大了也要小心才好。”2002年的两次“出手”
当时有一种说法,“静安地块”迟迟不动是因周的资金出现巨大缺口,周捐款意在表白自己并不缺钱
但现在看来,周主动向政府“示好”的做法似有“一箭双雕”之意
周正毅真正成为一个财经明星,则是从2002年出手收购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开始。
进入2002年,周再次掀起香港市场上的“金融风暴”,连续收购了两家上市公司“上海地产”和“上海商贸”,一时引起轰动。
2002年1月,周在BVI英属处女群岛注册的Angel Field Limited以6180万港元收购了盈荣集团74%股权。收购后,周的妻子毛玉萍走上前台担任董事局主席,股票名称也改为“上海商贸”。
新管理层2002年4月接任,2002年6月7日名称由盈荣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现名。集团是以经营布匹加工、纺织品进出口业务为主。
2002年5月初,周宣布斥资15亿港元,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以及爱立信等公司手中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根据“建联通”公告,周斥资15亿港元购入公司的59.98%股份,其中包括爱立信所持有的16.36%股权及和记黄埔的9.88%股权,余下的股权则来自瑞典的投资公司InvestorAB。
“建联通”原是一家专注于科技业务的企业,但在周收购之后,公司将出售手中的5项科技投资项目,并把投资重点转移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外界推测,此次“周正毅事件”之所以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周收购“建联通”时从“中银香港”贷款的17亿资金有关。
另有一个无法证实的消息称,对周正毅涉嫌经济刑事案件的调查,司法机关业已操作有一年时间,而周本人一个月前已有所觉察。
正因为如此,有熟谙公司危机公关操作的人士分析,5月中旬,在SARS疫情肆虐之时,周主动向上海市科委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的举动,绝非外界当时揣测的那么简单。
当时有一种说法,“静安地块”迟迟不动是因周的资金出现巨大缺口,周捐款意在表白自己并不缺钱。这也可从周当时向外界的表态中看出端倪。“我要是没钱了,我能随便拿出2000万现金捐赠?我不愿意理会媒体对我的评价。我要埋头干事!”周说,他不愿意公开他的捐赠行为,就像不愿意公开他的投资行为一样。他认为自己是有境界的人,不愿意理会各种谣言。“而且,我的实力怎样,生意的合作方都很清楚,用不着去解释。”
但现在看来,周主动向政府“示好”的做法似有“一箭双雕”之意。
“中银香港”换帅风波
而在1989—1997年刘金宝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行长期间,周正毅和他的上海农凯集团也正处与创业阶段
这一系列时间上的“巧合”,更让人们对两人之间的关系留下了想像空间
十分“巧合”的是,“周正毅事件”发生的同时,中银香港高层也更换主“帅”——原中银香港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总裁刘金宝辞去中银香港的职务,回中国银行总部。
由于周正毅收购“建联通”所用17亿贷款,正是刘金宝“主政”中银香港时贷出的,所以外界猜测,中银香港高层的这一变动与“周正毅事件”似有关联。
5月29日,在中银香港召开的首次股东大会上,现中国银行行长、中银香港董事长肖钢在回应记者提问时没有否认,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正在接受“稽核”。
而在1989—1997年刘金宝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行长期间,周正毅和他的上海农凯集团也正处于创业阶段。
这一系列时间上的“巧合”,更让人们对两人之间的关系留下了想像空间。
如今,“周正毅事件”的影响已波及内地,与周正毅有借贷关系的各家银行忧心忡忡。
国内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多家与周正毅下属企业有贷款的银行近来曾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意在相互沟通,廓清周正毅资产的真实情况。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5 10:49:00
沪港同查上海首富 失去理智收购之举暴露问题
--------------------------------------------------------------------------------
北京青年报
开馄饨店起家成为富豪 被疑获得“问题贷款”遭查扣
6月3日,首次亮相的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在首次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了这样一个消息,周正毅事件目前正在调查之中。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最近有媒体报道关于农凯集团董事长周正毅已经在上海被拘留
的消息,请发言人证实是否有此事?焦扬回答说,她也注意到媒体对农凯集团周正毅的报道。经向有关部门了解,农凯集团的经营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之中。
廉署出击48小时逮捕20多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6月1日、2日两天,香港廉政公署出动100多名调查员,连续48小时旋风式行动,在香港中环中心写字楼和周正毅其他几处私人住宅拘捕20多人,当中包括正欲从码头离港的上海商贸公司主席、周正毅的太太毛玉萍。
在廉政公署被拘传者名单中,除了上市公司几位职员、毛玉萍之兄以外,还有一家香港地产公司的合伙人,此人涉嫌将上海地产的东方伦敦伯爵豪园楼盘项目在香港售出时,买卖造假并协助周氏套现;另有新万傣公司高层涉嫌将一幢香港半山豪宅租给中银香港某高层人士,疑与中银贷款案有牵连;被拘传的另一位投资公司前职员是曾经专职为收购项目而出任数月上海地产董事总经理一职的人士,此人对周与中银香港的贷款细节了如指掌。经证实,廉政公署声明中有一位被拘的前银行职员,正是几星期前突然离职的前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企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部副总经理吴细荣,他在中银香港负责审批公司企业贷款。
通过担保、反担保等手段取得大量贷款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5月26日晚上,周正毅被上海警方实施监视居住。警方对被称作“上海首富”的周正毅实施强制措施,原因是其骨干企业———农凯集团及其掌控的一批企业涉嫌违反有关经济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周正毅除成立农凯集团外,还以众多亲戚的名义开立了一批公司,他利用这些公司通过担保、反担保等手段从多家金融机构取得大量贷款。周正毅被怀疑将巨额贷款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炒作股票,或改变贷款用途用于与上市公司有关的资本运作。农凯集团及其旗下企业还涉嫌开出一些没有真实交易基础的商业承兑汇票。此外,周正毅被怀疑在缺乏真实贸易的背景下,通过在农凯集团与关联企业之间互开增值税发票,虚构业务、“制造”经营业绩。
另据《中国经营报》报道,5月27日晚,周正毅被中纪委和安全部“请”到北京配合调查。据透露,“中央纪委正在调查中银香港原副董事长兼总裁刘金宝。”2002年6月,周正毅曾通过中银国际融资20亿元港币,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6月2日晚,记者在周正毅控股的上海地产、上海商贸位于香港中环中心67层的总部采访时,得知原定6月3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已经取消并将无限期地延后”。当日,上海地产发出公告:“考虑重新刊发一份涉及7亿港元左右的收购合约,要求于6月2日起停牌。”
收购及炒股出现问题
滞留在上海的周正毅麻烦还不止贷款一事。周在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东北块”的旧城改造项目近来亦纠纷不断。2002年5月底,周与上海静安区政府签约,
获得这个区域内17.64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项目,涉及1万户搬迁。
与此同时,周旗下“海鸟发展”拥有静安区多块旧城改造土地。有官员称,由于周与区内“动迁户”在搬迁费用问题上纠纷不断,激起多方矛盾,周在其中显得十分被动。据称周此次赴上海“处理公司日常事务”,即与拆迁纠纷问题有关。“十多天以前周正毅还为防治SARS的科研项目向上海市科委捐助了2000万元,现在却不能离开上海。”这位官员说,“他自己也一定没想到现在的局面。”
有分析人士认为,周正毅失去理智的收购之举,加上炒股连连失手,才使得他在上海、香港两地的“问题贷款”得以见光。
馄饨店起家倒卖过101生发水
1961年,周出生于上海杨浦区,家境贫困,只有小学文化,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靠在国有企业做工人的父亲养活一家七口,经常吃不饱、穿不暖。17岁时,周即离家打工。
1978年,周拿出自己工作后所得积蓄在杨浦区开设小馄饨店,成为个体户小老板。80年代,周和太太毛玉萍经营过一阵子小百货。其后,夫妻俩分赴香港和日本。毛前往香港打工,而周则以留学为名,暗带商品如101生发水至日本销售。1989年,周返回上海。1994年,周氏夫妇合力开设“阿毛炖品”之后,才赚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这家有名的饭店位于上海黄河路上,据说,当时每年可以带来1000万元的利润。直至今日,“阿毛炖品”一年依然有数百万元的利润。
“购销国企职工股”获利数亿
在周氏夫妇的传奇生涯中,1995年应该是一个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年头。当时正是国企职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周倾囊投资,获利甚丰。“当时很多国企排队上市,我们用个体户名义,开始收购职工股。那时国企员工通常要现金不要股票。购进的股票等到上市,就由几元升到几十元。”“购销国企职工股”一役让周获利数亿。同时,贯穿其此后商业生涯的投资理念———“低价买进别人不要的东西,再等时机高价卖出”也由此而生。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突至,香港股市一片低迷。而刚刚在当年10月成立了农凯集团的周氏夫妇则一头扎进香港股市,大量购买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李嘉诚旗下的蓝筹股。等到股市强劲反弹,周氏夫妇获利数亿港币。与此同时,周正毅还看中正处于低潮时期的上海房地产,大买楼宇。
周氏夫妇各自特点鲜明亦是媒体宠儿
周正毅夫妇在香港拥有数处豪宅,出入有法拉利代步,这对有钱的上海夫妻在香港过着超级富豪的生活。周氏夫妇曾是香港媒体的宠儿,周表情冷漠,财富隐秘,绯闻缠身:2000年6月,外界传出他与章小蕙约会的消息,但此事后为章本人否认;其后,女明星张东琳也被传媒偷拍到进出周位于香港的豪宅的照片;2002年,前任亚姐冠军———杨恭如也被传媒拍得与周一起吃消夜的情景。而毛玉萍时尚前卫,嗜好奢侈品,出手宽绰,为爱情而不掩个性,经常语惊四座。
银监会主席指出要“努力减少金融犯罪”
5月29日下午,中银香港新任董事长肖钢在股东周年大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他们将“对中银上海分行及其他银行,总行随时进行稽核。”5月29日上午,就任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露面,他明确指出需要“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并强调“通过监管来促进银行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内控效率的提高”。据悉,目前国家审计署人员已于6月2日下午进驻农凯集团,并控制了公司账册等相应的财务资料。上交所昨日早上已要求周正毅所持有大盈集团股票停牌。
文/郑小伶 徐国杰 檀恒 顾惠忠 丁汀 李峰
周正毅简历
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
-年龄:42
-出生地:上海
-教育:小学
-主要公司:农凯集团
-公司总部:上海
-第一次上市:上海———600844英雄股份(2001年),香港主板———1104上海商贸控股(2001年5月)
-主要行业:上海房地产,基础设施,农业,金融
-资产:3.2亿美元(2001年0.66亿美元)根据新华社的资料显示,到去年为止周正毅旗下共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在香港,两家在上海。到目前为止,周正毅大多数的业务都在上海,包括农业、房地产、高速公路、贸易以及金融。农凯集团去年的销售收入达5.4亿美元,纳税0.12亿美元,有4000名员工。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5 10:53:00
上海首富梦别上海?
中国企业家
在重修上海的饕餮宴中,为何找不到周正毅的身影
《中国企业家》记者戚娟娟李岷
“全世界的吊车仿佛都集中在这里了。”10年前,海外媒体这样评价上海浦东。10年后要评价以浦江两岸开发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上海大开发,吊车被资本取代了,“全世
界的地产资本仿佛都集中在这里了”。
2002年1月10日,是上海城市新一轮造城运动的开始。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在这一天正式启动。当时的市长、现任市委书记陈良宇提出,黄浦江目前两岸岸线仅有仓储、工厂与码头功能,已不适应上海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要由生产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实现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居住的功能。这一“跨世纪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浦江开发、城市管理、房地产和交通运输5项内容,前期启动资金将达到1000亿元。
发令枪一响,内地和香港的地产巨头、全球投资基金纷至沓来,捕捉着浦江两岸这块22.6平方公里(后又扩大至7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商业机会,希望能在这场旧城改造、重修上海的盛宴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
追逐者的名单可以拉得很长:香港新鸿基、香港恒基兆业、美国洛克菲勒集团、摩根斯坦利地产公司、美林证券房地产公司、新黄浦、华润置业、世茂集团……
奇怪的是,周正毅,“上海首富”,没有出现在这份“重修上海”的大名单上。当时,周正毅声誉正隆,没有理由不出现在名单上。
上海首富神秘失踪
根据农凯提供的公开资料显示,在周正毅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体系中,地产独当一面:福建兴业银行原有的外滩金贸区地块纳入其旗下,由兴力浦房产公司开发兴力浦金融大厦;海鸟电子原有的中山公寓收归周的囊中;投资2.2亿元但一直没有建成的海鸟电子大厦也为其所有。另外还有龙昌苑、联鑫虹桥苑、静安区石门二路旧城改造地块、曹家渡地块等。
农凯公布的数据称,该集团投资的物业达21万平方米,投资额约14亿元,总估值25亿元。其中写字楼8处,有5.5万平方米;商铺6处,有7.6万平方米;住宅6处,约1.9万平方米;其它约5.9万平方米。周正毅还号称还有土地储备963万平方米,大多在浦东芦潮港人工半岛和松江地区。
乍看起来,这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项目,似乎离黄浦江两岸的开发规划区稍远了一点。然而,外滩的黄金地段距浦江仅数步之遥,石门二路的旧城改造项目也恰恰镶嵌在浦西的中央商务区间。
但撩开周正毅在上海的地产真相却非易事。有媒体评论,在香港,周正毅几乎透明着地拥抱豪华地产、股票、上市公司,而在家乡,上海人周正毅的神秘与低调却同他急速的多元化扩张相映成趣。
“周正毅做秀的成分恐怕多一些。”一位上海本地的房地产开发商若有所思地摇摇头。
2003年春节前,《中国企业家》记者叩访了周正毅全资拥有的农凯集团位于上海江宁路188号的总部。此时,远处兴力浦大厦的建筑工地上显得有些冷清。上海地产界流传着这位“上海首富”在期货和股票市场上亏了钱,房地产投资一度停滞的说法。
走入江宁路188号的兴业大厦,拾阶而上,不断变换着的是与农凯集团关联的各家公司的名称。农凯盘根错节的庞大身形可见一斑。据悉,兴业大厦曾是有名的烂尾楼,由周正毅以每平方米6800多元的价格收购,并投入1亿多元再追加1亿元多完工。
对于《中国企业家》再三提出的采访要求,农凯集团迅速予以了回应,除客套和耐心之外,农凯和周正毅依旧被小心翼翼地蒙在面纱里。老板的行踪、工程的进展、农凯的现状,都是其讳莫如深的话题。“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过一段时间再联络。”——一句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回答。据悉,与在香港的高调相反,周正毅从不正面接触任何大陆媒体。
似乎,这样一个人不应在上海地产令开发商血脉贲张的“世纪传奇”中缺席。
可在SARS风潮渐渐远去的上海,今天,人们议论纷纷的却是周正毅拥有的几处黄金地皮是否将被拍卖。上海官方日前已证实了因经营存在问题,周正毅正在被调查当中。据了解,近来施工势头正猛的兴力浦大厦,本欲向农业银行贷款6亿元,报告送上去了,也因周被调查而陷于停顿。
尽管农凯的有关人士一再称,“公司现在情况还好”,但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曾经的上海首富,已经不仅与重修上海无缘,而且极有可能梦别上海了。
罗康瑞提前入席者
上海“新天地”上空的天际线快要被划破的时候,罗康瑞的真实意图显露了出来。
原来,14亿元造就的“新天地”只是罗康瑞对太平桥地区改造与重建计划中的第一步,上海市卢湾区政府批给他的地皮是52公顷,而“新天地”和人工湖全部用地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
罗康瑞动议启动“新天地”项目时,瑞安集团上上下下都说“老板疯了”,但这位将50%的资产、几乎整个未来赌在上海的香港商人的心思是,利用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在上海市中心筑造一个标志性的国际商住园区。项目整体包含四个部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商业、餐饮、娱乐和旅游综合小区,即“上海新天地”;“企业大道”办公楼区;“翠湖天地”等住宅小区;购物、娱乐商业中心区。
1999年告贷无门时,罗康瑞狠狠心自掏了8亿多元。8亿多元对他来说不算小数字,在香港,罗康瑞靠建材起家,兼做一些规模不大的房地产生意,与房地产巨鳄李氏家族、郭氏兄弟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他的父亲、香港早期的房地产富豪罗鹰石,与上述诸位也难比肩。
可是现在,李嘉诚、郭炳湘每次遇到罗康瑞,不禁也要拍拍这位后生的肩膀:“罗康瑞,你行啊,你有眼光,这么早到上海去投资。”
罗康瑞自信地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说,“我们在人工湖边的‘翠湖天地’,基本上没卖过广告,现在几乎全卖光了,平均价格可是全上海最高的呐!”
“新天地”成了罗康瑞的“名片”。据说,一向傲慢的德国人也开始琢磨怎么复制一个“新天地”。罗康瑞被频繁地邀请出席各种类型的国际论坛、会议。在许多场合,一些政界要人、商界名流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的第一句便是,“我刚刚去过上海,看到了你的‘新天地’。”
“‘新天地’可能是我一生中事业最重要的一块了。”说这话时,54岁的罗康瑞斜倚着新天地一号会所阁楼上的窗棂,指了指鬓角泛白的头发。窗外,“新天地”尚未从前夜的狂欢中苏醒。
新黄浦急欲出头者
“我4年没有出山,没有接受过采访,一直在酝酿一个梦。”
吴明烈曾有过辉煌,他在1992年获得上海市第一块批租的土地,建造科技京城。多年后,新鸿基的郭炳江看到科技京城时,仍赞叹不已。但很快新黄浦陷入了改制困境,吴明烈艰难地将一万名员工逐渐精简到300人。而主业不明、扩大高科技风险投资则成为新黄浦的另一软肋。其结果是,尽管集团90%的资产囤积在房地产业中,但地产发展的动力依然不足。
“外滩源”这一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半岛状的区域,最早被称作李家庄,后来叫做英领馆或外滩33号。规划中的这22.9万平方米的地块,现存14幢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流派纷呈。这批1920年到1936年间构筑的建筑群,原本被当作见证近代上海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颗夜明珠,但经过半世纪沧桑,渐渐淹没尘埃中,不少建筑改为工业、仓储和居民用房—使用功能失当且混乱。当年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新天安堂教堂的钟塔尖顶也只留下了一个残缺的底部。
在同济大学常青教授的设计中,重修后的“外滩源”,将配置公共绿地、亲水长廊、酒店宾馆、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相互衬托的形态与功能,成为凝聚上海历史文化精髓、与陆家嘴现代风格交相辉映的新世纪“城市名片”。
外滩源地区绝大多数属于新黄浦集团管理的授权公房,经政府批准,新黄浦拥有“外滩源”的一级开发权。事前,吴明烈酝酿了10个月。在黄浦江两岸开发领导小组的讨论会上,陈良宇说,“新黄浦很努力,就了了他们的心愿吧!”
公司庆功,吴明烈喝醉了。“人人都说这是一个好果子!”一谈到“外滩源”,平时拘谨的吴明烈立刻兴奋起来。“有人说我这是逐名、淡利,可我认为,完工之日就是赢利之时。外滩源的风险在前期,做好了,绝对是风水宝地,会是上海最好的。”
华润置地新进者
“说华润(置地)在上海赤手空拳也好,说华润(置地)有个强大后盾也好,这完全是一个商业运作!”王印几乎喊出声来,“实际上真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政府尽快改造旧城的想法和我们的开发思路搭上了。”
2001年10月,华润置地做出了走出北京的一个标志举动,就是同时向东、西两个城市,上海和成都,分别派出两个工作小组常驻当地考察市场。总部对上海小组的明确指令是:一定要在一个“好”的地方建产品。郊区项目虽然选择多多,而且资金投入小、开发周期短,初入上海的华润完全可以由此进入上海市场,但是郊区项目的供应量也相应大,“而好的地段的土地供应总是有限的,‘好地段’上的‘好产品’有更大的升值潜力。”
次年2月底,上海小组向华润置地和集团发回董家渡项目招标的信息,了解并测算后,集团拍板,华润置地立即展开紧锣密鼓的夺标行动。其时华润置地在上海甚至都还没有注册公司,上海工作小组组长陈凯代表总部负责和黄浦区董家渡建设指挥部谈判。
“政府关心三个问题:一是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这个项目的投资高峰将达十亿元,如果开发商到时不能让资金如期到位,政府就做不了拆迁;二是地产公司的开发水平;三是一定要快!”
“华润是不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已不是主要问题,我们不能去猜政府到底如何考虑,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打消上海政府对我们的疑虑。”王印说。
黄浦区一位副区长对王印半开玩笑说,区里哪些建筑他喜欢,哪些建筑他不喜欢,对后者他简直想把它们炸掉。王印知道这位区长在担心什么,很快,他带着黄浦区政府一干客人参观了华润置地在北京开发的凤凰城、华清嘉园、翡翠城等项目。资金方面,上海小组向项目办捧出华润置地在香港上市公司的历年年报,显示自己是一家2001年营业额达到了34亿港元的地产公司,拥有境内外融资能力。
离谈判启动不过两个多月的功夫,王印在北京就接到了董家渡项目到手的喜讯。华润置地将拿出约7.6亿元用来收购6万平方米土地以及安置原有居民迁移,而完成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项目,总共则需15亿元,建成后可获得约18亿元收入。
在作规划时,华润置地最后选用了一名同济大学教授和一名德国设计师联手做出的方案。一方面小区主体建筑采用简洁、现代风格,另一方面保留一幢30年代Artdeco风格的礼拜堂及部分完好的1925年石库门里弄,改建为小区休闲会所。
华润只可能比上海政府更着急。原来料想最好今年年底就能预售回收资金的想法如今只能延至2004年3月。华润称,资金筹集是比较顺利的,华润置地在香港向境外银行借钱,利息成本不到2%,大大低于国内水平;放慢项目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拆迁的速度不如理想中的快,近一年过去,目前只拆迁了60%。
刚刚在香港发布的华润置业2002年业绩已很不好看了,营业额和利润比前年降低67%、53%,华润置业需要北京以外的业务增长,首当其冲就是上海。“如果董家渡项目明年能售出十亿,上海业务差不多就能占到华润置业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分量。”王印说,同时他亦明确表示,董家渡项目不会是华润置业介入上海旧城改造的惟一落点。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6 08:53:00
资金链断裂推倒上海首富 周正毅能否从头再来?
--------------------------------------------------------------------------------
南方周末
周正毅崛起于闾巷之间,深通人弃我取之道,长袖善舞,在频繁往返于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获利,人称“上海首富”。但人算不如天算,在一些没有算计到的阴沟里,周正毅屋漏偏逢连阴雨,令人有“当世胡雪岩”之叹
本报驻沪记者 王丰
多米诺骨牌在一周内倒下了
5月28日,“上海首富”周正毅旗下香港两家上市公司突然暴跌:上海地产(1104)至6月1日跌去40%;上海商贸(0067)跌20.97%,自6月2日起均遭停牌。
5月29日,上海地产紧急辟谣称,公司主席周正毅正在上海处理日常事务,公司目前持有16亿港元现金,现金流宽裕。
上海地产的声明并没有挡住事态进一步恶化。
5月31日,上海汉口路、四川路口——兴力浦金融大厦停工。
6月1日上午,正在扫尾的上海市古北路1000号(东方伦敦广场)停工,一位正欲退出工地的工人好心地说:“你要买,要小心。”而售楼工作员却说,现在可以买,只要首付5万元订金。
6月1日下午,黄河路127号阿毛炖品歇业,门上贴着两张醒目的白纸:本店出租、出兑。
兴力浦金融大厦和东方伦敦广场项目是周氏旗下公司在建的金牛项目,前者由海鸟发展提纲操作,后者刚于4月份注入上海地产(1024)。而阿毛炖品正是周正毅发迹之地。
6月2日,国内A股市场,徐工科技(0425)开盘不久即撞跌停板,此后两日继续下跌。据透露,周氏手中屯积着该股70%至90%的流通股。
6月3日,周氏旗下两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之一——海鸟发展(600634)的股价居于上证所跌幅前列。
同日,上海市政府首次证实周正毅正被调查,并声明,周正毅的问题不是上海查办的,有关部门正在调查。由于事件严重,中央纪律委员会已临时成立工作组,并在上月南下上海,调查“只是刚刚开始”,暗示案件非常复杂,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倾囊投资股市,获利数亿
周正毅,43岁,上海人,早年开过点心店、服装店、KTV歌厅。1980年代后期去日本国淘金,1994年回国与妻子毛玉萍在南京路附近的黄河路上,合力开设了“阿毛炖品”饭店。
现在,仅百米长的黄河路,聚集着50多家饭馆,成为上海著名的饮食街,这条街从1995年起不但风头出尽,而且将此前最具盛名的饮食街乍浦路的风光抢了过来,阿毛炖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周氏发迹奠基于此。
周正毅曾经对外界说,那些年阿毛炖品的年利润可达1000万元,同业对此基本认可,认为“绝非虚言”,而且“直到目前(停业前),阿毛炖品仍给他带来一年几百万元的利润”。
不过,周正毅没有把脚停在黄河路,1995年,趁着国企职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周正毅“倾囊投资,获利数亿”。
“当时很多国企排队上市,我们就用个体户名义,开始收职工股,应该有五六十间,多到我都记不起。那时员工通常要现金不要股票,全部卖给我们,等到一上市,就由几元升到几十元。”
从1994年至1997年,是周氏家族完成第一桶金的时期。以阿毛炖品为基础,“低价买进别人不要的东西,再等时机高价卖出”的投机思路,在周正毅的头脑中与日俱增的强化,直到1997年后,这种思路的正确性达到峰值。
打造长袖,然后善舞
1997年10月,周正毅创办上海农凯发展集团公司。1997-2001年,是周正毅春风得意的时期,“上海首富”之名也自此传出。
此间综观周氏之财富脉络,主要贯穿着两条线:一、在香港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成功捞底;二、在上海一口气收下4家贸易公司(上海华亭进出口公司、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上海远东进出口公司),结果是,一方面为政府解了忧,另一方面,有了上海华亭这个运作电解铜的进口贸易平台。
农凯集团成立之后,“周氏夫妇就一头扎进了香港股市”。他们大量购买了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蓝筹股,不久股市强劲反弹,周氏夫妇以获利数亿港币了结。
不过,如果仔细推敲,上述令人扼腕的业绩就会引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周氏投入香港股市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又是如何出去的?
对此,周氏从未作出过解释,不过,知情人士给出的答案却非常简单:通过电解铜进口贸易,以对外开立信用证的方式获取美元融资。
农凯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拥有固定交易席位,参与电解铜的期货交易,而华亭进出口公司则直接做电解铜的进口贸易。
在国内进行交易的期货品种中,由于铜的国内用量有大量缺口,年年需要进口,因此没有配额限制,金属铜的开放程度也最高,没有保护价,进而可以说,国内铜的基础价是与国际接轨的。
农凯的操作方式是跨两个市场(伦敦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套价。伦敦市场买进,然后可进行两种选择:在上海期交所市场卖出,赚差价;或者直接交给华亭公司进口。后者的功能在于锁定价格,从而规避进口交易的在途价格波动风险(套期保值)。
上海某银行的资料显示,“农凯集团母公司以经营电解铜贸易、房地产经营为主,近年来利润在1亿元左右,其中电解铜贸易利润占60%,房产租金收入占20%,投资收益占20%。”
也就是说,电解铜贸易可以为农凯每年带来7000万元的利润。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一位分析员说:“如果单纯以套期保值的方式做进口电解铜贸易,7000万元利润很难想象。”而在农凯披露的上述财务数据中,显然将贸易利润与投资收益分立出来,农凯为什么要将铜的贸易量做得这么大呢?
目前在上海市场,一般做铜贸易的公司一吨只有10元左右的利润,而6月2日,上海长江金融交易市场的铜价是17480元至17560元/吨——可见其占有资金巨大。
记者在期货圈内了解到,在2003年以前,农凯最多时月进口量达1万吨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该人士说。
做大进口量有两个目的:把贸易量做大,减少在途铜价波动风险;另外,就是信用证融资,远期信用证结算总有一个时间差,贸易量大,信用证额度就大,在前一笔信用证资金结算日和下笔信用证开出之前,就起到了融得巨额外汇的功能。
至此,周氏在香港股市操作的资金来源,有了合乎逻辑的想象空间。
此外,除了香港股市及铜贸易这两条造富线索之外,上海地产行情在1999年之后的高歌猛进,又令周氏左右逢源。
其中,周正毅的得力之作是兴业大厦项目、兴力浦金融大厦项目以及东方伦敦广场项目。
按照“人弃我取”的一贯思路,同样在1997年,周正毅看中正处于低潮的上海房地产大有赚头,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价格收购了江宁路上的“烂尾工程”兴业大厦,增资1亿元完工并装修,至目前,该楼宇市价已达5亿元。
另一个他经常提及的手笔则是,2001年周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价格收购了古北新区的“烂尾楼”伦敦广场,同样追加1个亿完工,目前的售价达18000元/平米。
至于对兴力浦金融大厦的操作,一方面是对其先前的投机眼光的再次确认,更重要的是,在令人激发出空前想象空间的上海地产市场的背景下,周正毅开始了真正的资本游戏:并购上市公司-注入体内房产项目-融资-建设并进行更大的扩张。
兴力浦金融大厦所在地块,原属兴业银行产权,1996前后,人民银行不许商业银行介入地产,农凯趁势介入: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出资股比51%(由农凯控股80%)、兴业银行,黄浦区政府下属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兴力浦公司。
然后,1999年上海兴力浦房产公司全部股权以5.18亿元转让给上海爱普乐钟表珠宝贸易公司和上海农凯。
2001年11月19日,海鸟发展发布公告,海鸟发展与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兴力浦金融大厦。
上海海鸟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30日召开四届五次董事会,通过了决议:同意向福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申请人民币3亿元的3年期以内的中长期借款,用于与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兴力浦金融大厦。
说到这里,有必要回望一下海鸟发展的由来。
1993年上市的“海鸟电子”,当时主营业务是生产光盘,效益不佳。2000年,上海东宏实业投资公司受让原大股东上海华成无线电厂26%的“海鸟电子”股权,东宏法定代表人是唐海根,同时成为更名之后的“海鸟发展”的法定代表人。
海鸟发展陆续将电子业资产剥离给东宏实业,同时,海鸟发展以5000万元的溢价,收购上海中盛房地产公司90%的股权。
为何选择收购上海中盛呢?原中盛房产的大股东是一家叫“华信投资”的公司,其大股东是一家名叫“兴力浦房地产”的公司,“兴力浦”又持有“东宏实业”84.38%的股份,也就是说,海鸟的实际控制者与其收购的中盛房产的实际控制者是同一家公司“兴力浦房产”。至于这个神秘的“兴力浦”,则是由周正毅旗下的“上海农凯联合投资公司”与上文提及过的“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联合组成,“爱普乐”里掌握着41%股份的唐海根则正是新海鸟的法定代表人。
由于以较高的溢价收购了中盛房产,导致海鸟发展2002年中报里的“投资收益”为亏损195万元,但是中盛房产旗下的优质房产资源却也终究给海鸟带来了不菲回报。除了中山公寓,还有未来的兴力浦金融大厦,以及在南汇购入的大片土地,正等待全面开发。
由于有了这些业绩的支撑,海鸟发展拟在2002年底配股,价格在6至11元之间。一位证券分析师评价说,海鸟这一连串的动作,使得农凯旗下的房地产项目有了一个题材很多的融资渠道,也使得母公司的套现可能性增大。
周本人曾表示,海鸟现在才3000多万股,以后扩张到3亿股,每股的价格也不会低于六七元的。
周对海鸟电子收购完成之后,又迅速完成了对英雄股份的收购,并如法炮制:“闪电收购上市公司,再由上市公司反收购大股东资产,转型重组,出台利好,等待配股”。
自那时到现在,周正毅戴上“上海首富”光环一年有余,“申博”、“市政建设”、“浦江开发”、“国际金融中心”等概念相继而来,使上海地产市场热风灼面。因此,上海首富迫切需要更大盘子的上市公司,而且这个上市公司应该能够随时融资,以补上海房产之资金缺口。
周正毅顺理成章的选择是再次杀向香港股市。
香港刀刃上的舞蹈
之所以将2002年作为周正毅创富生涯的又一个分野点,缘于在这之后,周的财富脉络明显改变为“两手抓”——一手在上海狂吃地皮、大手笔投资,另一手则干净利落地将香港两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动用资金量较前段何止十倍!
2002年初,在《福布斯》榜公布排位,把他列在第94位时,他就曾很不屑地说:“不止这么少!我家族总资产近150亿元人民币,每年营业额达40多亿元。我投资了一些公路项目,数十亿元。我数年前买入的伦敦广场,当时每平方米不过4100元,现在市价已值2万元一平方米,利润达5个亿……这个项目我真的赚很多钱,有一点不好意思。最新购入的静安地皮,总销售面积约6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0亿。”
进入2002年,周正毅再次掀起香港市场上的“金融风暴”,先后在1月和5月收购了两家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媒体对此的评价则褒贬不一,有人称“周终于从娱乐版富豪变成了财经版富豪”。
周正毅向“盈荣集团”1104HK原大股东“凤麟”收购74%的股权,股票名称也改为“上海商贸”。
2002年5月初,周正毅通过中银国际融资20亿元港币,宣布斥资15亿港元,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以及爱立信等公司手中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建联通。根据建联通公告,周正毅购入公司的59.98%股份。
最终,周在上海地产及上海商贸的持股量分别为75%及63.18%。
周正毅入主建联通后,将公司名称改为上海地产,并动用22亿元现金开始大肆收购上海的房地产项目。“起初只是在市场上收购,但其后开始收购大股东周正毅本人的资产,金额也愈来愈大。”上述财务顾问说。
去年4月,周正毅还宣布以7亿元收购周正毅私人资产上海东方伦敦伯爵豪园。
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同时,在上海一线,周狂吃着地皮。主要包括四大地块分别是:紧靠南浦大桥的董家渡地块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打浦桥地块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静安地块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和普陀长风地块的200公顷土地。凡此种种,皆在2002年年底之前完成。
其中,尤以静安区地块——上海最大旧区改造工程——最为显目,周称,准备投资50亿元发展高档住宅。
“上海首富”能够卷土重来吗
所有这些项目,都需要钱往里面堆。但似乎所有的坏消息约好一起向周氏压过来。
近日上海市有关部门下发规定地产商购买地块必须一次性全额付款。以前则是分期付款,地产商可以先缴付小比例地款,实行滚动开发,比如分为三期建设,然后用一期收回的投资分期付款。
吃下大量土地的很多地产商资金链因此断掉,周氏恐怕难以例外,《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周正毅在上海有6个发展项目,最少有一个大型发展项目没有支付任何发展及土地使用权的费用。
紧接着的是高档楼价下跌。上海古北路1000号的“东方伦敦伯爵豪园”,售价每平方米为2500美元至2700美元共176套单元,从去年11月在港开盘,售楼处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已售出30%,“太贵,不好卖”。
其次是铜期货从每吨50美元涨至100美元,抬高升水,风险大增。就连周氏一向引以为豪的炒手之能,也遇到大麻烦:“你信吗?周在0425身上亏损了很多钱,将数以亿计,做了四五年,有老鼠仓”,一位圈内人士透露,“另外的原因是,周氏手里握的全是流通股,毕竟只占少数,而大股东方面并不买周的账,不配合他”。
在种种压力下,周正毅出面指责上海楼市泡沫论,“上海楼市并没有出现泡沫现象,目前,上海楼市仍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2002年10月,针对外界传言农凯集团有意收购由正大集团发展的上海正大广场一事,他表示,并没有收购该项目。
“发生在2002年9月份的‘上海首富收购正大广场事件’,回头来看,酷似周氏策划的一次自我炒作”,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其时有报道说,接近周正毅的人士称,按照谈判框架,周将调动5亿美元全面接手帝泰持有的正大广场股权。其中2亿美元自筹,其余部分将通过福建兴业银行(周为该行第三大股东)以及其他两家国内商业银行贷款筹措。帝泰方面接受按每平米2000美元的价格进行交易,按照周的评估,该项目基本没有溢价。
“谣言内容非常符合逻辑,其实,是周的资金链吃紧的信号,目的是让贷款行们相信:上海首富仍是上海首富”。
对于事情的真相,本报后来与正大集团副总裁李绍祝一次接触中,得到证实,李说:“农凯只是打过一次电话,表示愿意收购,正大方面当即给予否定,不知道媒体报道得为何如此有理有据”。
周为什么要自我炒作呢?原因很简单,“强化头上的上海首富的头衔,在身上堆积更多的信用以取得银行信任”。
然后是直到2003年5月,周氏旗下的市中心4个大地块,仍然没有明显动工迹象,使各大贷款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警觉。
当资金链绷得不能再紧的时候,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突然被调回北京,这根导火索,瞬间将周氏的信用脆化。据悉,周正毅事件最前端的导火线,是周氏在静安区的开发地块上马后,属下公司与受清拆影响的居民发生纠纷,居民因此向中央告发周正毅。
“5·28事件”发生之后,周正毅向公司董事会确认,于去年5月向一间财务机构取得银行贷款融资,以收购公司控股权益,而所取得之相当于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5%的股份,其后已抵押予财务机构。
上海商贸则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周正毅已向公司董事会确认,他已将其持有的约75%股份中的44%一并押给一间证券公司,以取得贷款融资。
6月2日下午,在江宁路188号,海农凯总部所在地兴业大厦B座大堂内,陈列着5个楼盘模型,分别是静安国际社区、吴中路国际社区、众立广场,另一个没有具名。它们毕竟还只是模型,上海首富能够卷土重来吗?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6 08:55:00
解谜农凯系 疑问与矛盾直击海鸟、大盈公告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大盈、海鸟说清楚了吗?
大盈股份昨日发布澄清公告,似乎急于与"农凯系"划清界线。停牌两天后的海鸟发展今日也发表澄清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的控股股东为唐海根。大盈股份与海鸟发展的澄清公告真的说清楚了吗?
大盈公告的三点疑问
一是农凯集团退出农业产业化集团和华信投资的时间上。大盈股份原第一大股东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分别于2002年9月20日、2002年11月21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华信投资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和《股份托管协议》。
截至签约时止,农业产业化集团和华信投资还属于"农凯系",前者的股东分别为农凯集团(46.49%)、华信投资(2.41%)、上海名特优农副产品股份有限公司(2.1%)、薛荣坤(20%)、何包鑫(10%)、邵金宝(10%)、何春明(9%);华信投资的股东分别为农凯集团(72.75%)、高校科技产业集团(7.08%)、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94%)、周雅珍(13.23%)。此后,根据公告可知,农业产业化集团的股东经过几次变更,最终于2003年4月4日变更为何包鑫(58.9%)、何春明(41.1%)。华信投资的股东于2003年4月30日变更为孙克敏(49.73%)、上海金凯物资有限公司(19.18%)、陈佩芬(17.86%)、上海方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3.23%)。农凯为什么刚刚借壳大盈股份后又匆匆退出呢?
二是如此重要的股东变更信息,为什么当时没有及时公告,而是等周正毅事件爆发后才匆匆披露了呢?
三是何包鑫、何春明、孙克敏等人如此增资,控制了农业产业化集团和华信投资,他们与"农凯系"究竟有没有关联?
海鸟公告的三点矛盾
一是公司公告称,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东宏实业投资公司,唐海根持有东宏实业投资80.03%的股权,因此,唐海根为海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不过,从海鸟以前披露的信息以及工商局方面的资料可知,东宏实业投资由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名特优农副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远达进出口有限公司投资组成,其中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占87.38%的股份,是东宏实业投资的控股股东,其股本结构为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有限公司占51%股权,上海农凯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占49%股权。
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有限公司的股本结构为唐海根占41%的股份,上海农凯工贸有限公司占39%股份,上海农凯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占20%股份,而农凯工贸和农凯联合正是周正毅旗下的企业。莫非什么时候农凯也悄悄从东宏实业投资"撤退"了?
第二个矛盾之处是徐工科技今日发布的公告称,徐工科技持有上海高校科技创新投资公司15%的股权,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公司(45%),第二大股东为上海东宏实业投资公司(35%),"现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两家公司同属农凯系"。海鸟说东宏不属"农凯系",而徐工偏偏又说东宏属于"农凯系",究竟谁对谁错呢?
三是就算海鸟发展的实际控制人为唐海根,可唐海根与"农凯系"真的毫无瓜葛吗?有关资料显示,唐海根同时是兴力浦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东宏实业投资等公司的法人代表,如果说兴力浦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农凯系"的一员,那么,唐海根与"农凯系"有没有关系呢?
农凯到底是兴业银行的第几大股东
由于大盈股份和海鸟发展的大股东均在近日将股权质押给了兴业银行,由此使兴业银行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记者昨日从兴业银行网站查悉,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现为兴业银行前12名股东之一,但排名偏后,持股总额为7千万股,与长沙卷烟厂、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7家股东并列为该行的第6大股东,占总股本比例为2.33%。兴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所占的股份为34%。(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链接]相关企业情况
根据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档案馆提供的信息,大体可以了解与大盈股份和海鸟发展相关企业的基本状况。
以企业经营期限起始时间为序,排名最前的是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法定代表人为唐海根,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人民币,企业性质为内资公司,经营期限为1996.7.30至2013.6.29。经营范围包括:黄浦区183号地块开发、经营,建材。(以上范围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该企业没有分支机构。
其次,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法定代表人为周正毅,注册资本为80000万元人民币,企业性质为内资公司,经营期限为1997.12.19至2027.12.18。经营范围包括: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实业投资与股权投资;企业托管、重组与购并;农业基础资源开发工程及相关产品的设计、承包与管理;绿化工程;实业投资及投资项目的代理与顾问;国内贸易(除专项规定)。该企业分支机构有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
第三,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法定代表人为陶侃,注册资本为75600万元,企业性质为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期限为自1998.4.29起。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资产经营,产权收购、兼并、托管,房地产投资、开发、咨询,国内贸易(除专项审批外)。该企业没有分支机构。
第四,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该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法定代表人为唐海根,注册资本为75100万元,企业性质为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期限为2000.9.7至2010.9.6。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与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和企业托管、重组与购并,项目投资,融资策划及财务顾问;金属材料的销售等。该企业没有分支机构。
最后,上海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法定代表人为孙继武,注册资本为50000万元,企业性质为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期限为2001.2.20至2021.2.19。经营范围包括:农业投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农业技术装备生产与租赁,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绿化与环境工程设计建设,国内贸易(前置审批项目除外)。该企业没有分支机构。
何包鑫 何春明 孙克敏 金凯物资 陈佩芬方华投资
(58.9%)(41.1%)(49.73%)(19.18%)(17.86%) (13.23%)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农业产业化集团(15%)华信投资(14.98%)农业投资总公司(1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盈股份
(据大盈股份6月5日公告编制)
唐海根(41%)农凯工贸(39%)农凯联合投资(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51%)农凯联合投资(49%)
∣__________________∣
↓
上海名特优农副产品公司兴力浦房产(87.38%)远达进出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东宏实业投资(26%)
↓
海鸟发展
(据海鸟发展有关公告及工商资料编制)
兴业银行的前十二大股东
股东名称 年未数 年初数
福建省财政厅 1,020,000,000 1,020,000,00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150,000,000 150,000,000
华闽(集团)有限公司 133,333,334 133,333,334
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84,000,000 64,000,000
深圳市华联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75,000,000 70,000,000
长沙卷烟厂 70,000,000 70,000,000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70,000,000 70,000,000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70,000,000 70,000,000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70,000,000 70,000,000
福建省龙岩市财政局 70,000,000 70,000,000
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70,000,000 70,000,000
包头浩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70,000,000 0
股东名称 增减 占比(%)
福建省财政厅 0 34.0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0 5.00
华闽(集团)有限公司 0 4.44
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20,000,000 2.80
深圳市华联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5,000,000 2.50
长沙卷烟厂 0 2.33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0 2.33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0 2.33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0 2.33
福建省龙岩市财政局 0 2.33
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0 2.33
包头浩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70,000,000 2.33
资料来源:兴业银行网站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6 09:08:00
资金链错综复杂 农凯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上海证券报/王令
农凯系4家公司在财务方面相互支持频繁,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海鸟发展和大盈股份分别在2001年年中期和2002年年底进行资产重组,财务状况前后发生很大变化。2002年年底时,大盈股份的流动负债11.328亿元,长期负债3144.8万元,借款额高达9.273亿元,而公司当时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仅8227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为-6880万元,当年公司报亏1.22亿元。但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财务由阴转晴:其开发的高级住宅小区实现销售收入11030万元;出售苏州英雄置业89.68%的股权,获益2175万元。此时,大盈股份经营现金流也由负为正,达638.7万元。
而海鸟发展与农凯系的联系在资产重组后更显密切,如双方不但合作开发房地产、投资给排水工程,还联手收购上海农投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到2001年年底,海鸟发展货币资金余额为1.8亿元。
然而,大盈股份与海鸟发展之间以及与其关联企业之间互有不少担保贷款,而且多笔贷款均无反担保:海鸟发展2002年12月为中盛房地产提供5000万元贷款担保;2002年、2003年2月,为海鸟给排水共提供总额1.5亿元的连带责任保证;2003年2月,为海鸟房地产800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2003年6月2日,其大股东东宏实业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给予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5.75亿元贷款授信提供质押担保,并已将其所持海鸟发展2267.4万股法人股质押给该行,期限为两年。
大盈股份2002年担保额合计为29876万元,其中关联担保余额为18866万元,而且公司经常为一家公司提供多项担保,如为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提供3笔合计8200万元的担保,为控股子公司上海联鑫房地产的1500万元贷款和海鸟发展的175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2002年,该公司因为*ST兴业提供的两项担保引发诉讼而承担连带责任。2003年初,尽管大盈股份流动负债高筑,但公司仍然拟向交通银行闸北支行贷款1380万元,而且这笔贷款由第三大股东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总的来看,大盈股份和海鸟发展借款和贷款担保所涉及的银行主要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上海地区的分行或支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
周正毅在海外的公司主要由其旗下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的Angel Field有限公司和Global Town有限公司组成。他们分别于2002年1月和6月收购了香港主板的两家公司,并改名为上海商贸和上海地产,其妻毛玉萍及周正毅分别担任董事局主席。值得注意的是,周收购两家公司动用的资金不大,收购前者仅用现金6180万港元就获得了74%的控股权;而收购后者时,周正毅几乎分文未出,不过是将其持有的上海商贸股份抵押给中银国际亚洲,获得22亿的授信额度,收购动用了10多亿一年期过桥贷款。但股票不过是周正毅的融资筹码,毛玉萍持有的上海商贸总股本的44.1%(即1.819亿股)早已全部用作抵押融资。上海地产原计划在本月3日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将审议向周收购其私人持有的上海物业东方伦敦及伯爵豪园,如获通过,上海地产将向周支付7亿元人民币现金,香港市场人士将之视作周的套现行为。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8 09:43:00
周正毅香港买壳资金来源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郑小伶 香港报道
周正毅的“投资代表”开口说话
一位曾经为“上海首富”周正毅在香港买壳充当中介人的“投资代表”对本报记者说,周正毅在商场上既无“道”又无“法”,所以才有了今天。
周氏夫妇曾是香港媒体和富豪圈的宠儿,周表情冷漠,财富隐秘,绯闻缠身;而他的妻子毛玉萍时尚前卫,嗜好奢侈品,出手宽绰,为爱情而不掩个性,经常语惊四座。周氏夫妇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版的财富神话。
但是,这一对号称耗费3000万港元装修香港一处住宅的夫妇,是否将跌入比他们起点还低的人生位置,这是他们自己现在也难以想像的。
6月2日晚,《21世纪经济报道》在周正毅控股的上海地产(0067.HK)、上海商贸(1104.HK)位于中环中心67层的总部采访时,得知原定第二天(6月3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已经取消并将无限期地延后”。
当日,上海地产发出公告,首次回应周正毅在内地被扣查及其妻子毛玉萍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事件:“考虑重新刊发一份涉及7亿港元左右的收购合约,要求于昨日(6月2日)起停牌。”
这个公告一发出,周正毅和公众玩了一周的失踪游戏被揭穿了。
同在67层挂牌的还有周正毅私人全资拥有的上海金融公司和刚完成收购的顺隆证券。铺着猩红地毯的办公室浮现奢华之气,若干职员在电脑上玩游戏,还有几位女士在收拾物品。对记者的提问,职员摆出无心应答的姿态。
6月1日、2日两天,香港廉政公署出动100多名调查员,连续48小时旋风式行动,在香港中环中心写字楼和其他几处私人住宅拘捕20多人,当中包括正欲从码头离港的上海商贸公司主席毛玉萍。
廉政公署在6月2日发表声明,证实这次行动被拘者包括一间香港上市公司的女主席、一名公司董事、一名前银行职员、有关上市公司的3名现任及一名前任雇员、一间投资公司的前职员,及另外12名有关人物,所有被拘者至当日晚仍被扣留问话。
在被拘传者名单中,除了上市公司几位职员、毛玉萍之兄以外,还有一家香港地产公司的合伙人,此人涉嫌将上海地产的东方伦敦伯爵豪园楼盘项目在香港售出时,买卖造假并协助周氏套现;另有新万傣(433.HK)公司高层涉嫌将一幢香港半山豪宅租给中银香港某高层人士,疑与中银货款案有牵连;被拘传的另一位投资公司前职员是曾经专职为收购项目而出任数月上海地产董事总经理一职的人士,此人对周与中银香港的货款细节了如指掌。
有周正毅“左右臂”之称的上海农凯集团和上海农凯联合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龚倍颖是否与此案有涉,现在尚不得而知。
廉署介入
经证实,廉政公署声明中所指被拘前银行职员,正是几星期前突然离职的前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企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部副总经理吴细荣,他在中银香港负责审批公司企业货款。
吴细荣在中银集团重组上市前是其中一姊妹行中南银行的副总经理,合并后,转任上市的中银香港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工商企业客户的信贷业务。该部门由中银香港一位副总裁执掌,吴细荣为该部门的第二号人物。
吴细荣已有20多年的商业银行工作经验,在中银之前,曾先后服务于中银集团的华侨商业银行及中南银行,在华侨商业银行期间曾被派驻内地多年,主管该行的汕头分行。
中银香港有关人士对吴细荣被拘事件暂时不作评论。香港廉政公署发言人亦对是否有中银职员被拘不作评论,只透露是较早时接获贪污举报,指称有涉案上市公司的雇员向银行职员提供贿赂,以获批核巨额贷款及容许进行涉及欺诈的商业交易。
有当地媒体称,周正毅夫妇涉嫌做假帐等诈骗手法,向吴细荣等提供贿赂款,以取得巨额贷款。此种说法尚未能得到中银香港和香港廉政公署的证实。
吴细荣被查,与上海地产在2002年5月获得中银香港22亿的授信额度的时间吻合。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有消息传出,中银香港一位曾主管信贷业务的副总裁也被廉署请去“喝咖啡”。
5月29日下午,中银香港新任董事长肖钢在股东周年大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对中银上海分行及其他银行,总行随时进行稽核。”
周正毅大胆买壳
京华山一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的首席顾问刘梦熊为周正毅介绍过五个上市公司作为他“买壳”计划的备选。建联通(后改称“上海地产”)也是刘向周介绍的项目之一。
刘梦熊是香港市场著名的买壳中介人,他本人长年持有香港证监会发的“投资代表”牌照。记者采访刘时问起周正毅的买壳风格,刘直言相告,对周正毅可用8个字:无道无义、无理无法。
刘说起一段往事,有一次他陪同明珠兴业(998.HK)的大股东黄坤去上海看周正毅的物业,当时周开着四驱车带着几位香港大亨在上海滩“游车河”,指着几处楼盘说这是周氏公司的物业。当时黄坤问了一句,这些物业有几成出售、几成出租,周的回答让这些人当场愕然:没卖、没租,我不需要动用这些资金。
有知情人士透露,更早前另一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与周正毅谈股权转让,万事俱备,周计划将名下的上海龙柏饭店估值3000万美元抵押给东亚上海分行,再由东亚银行从香港给他贷款做收购款。据称东亚让其一位高管办理此事,该高管坚持周正毅要拿外管局批文才敢接这单生意。后周迟迟拿不出批文,此生意中止。
而到了收购建联通时,周正毅遭遇中银香港之后,其买壳计划才长驱直入。据说,当时周正毅得知建联通的现金接近23亿港元,而几乎无银行负债,兴奋之极,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这一次,周正毅再也没有为外管局的批文而搁置买壳计划。刘梦熊说,不知道周是以什么方式找到中银香港的。但有一个细节,周把刘这个介绍人甩掉之后,很快找到京华山一的一位投资银行部的主管做他的收购顾问,并许以收购后的上市公司董事总经理之位,但这位“新顾问”只做了8个月就离职了。而这一收购中介人的更换,刘梦熊为此损失了近2000万的中介费。
记者在上周四采访这位“新顾问”时,他仍坚称周正毅与中银香港的过桥贷款(Bridgeloan)是正常的。但是,刘梦熊却对此发表了4点质疑:
第一种模式:周正毅在上海物业估值50亿,将其抵押中银上海分行,上海分行以此向中银香港作担保,在香港为周正毅提供数十亿的私人贷款。刘梦熊说,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周正毅是否拿到了外汇管理局的批文。如果没有批文,中银香港在海外为私人企业发放如此巨额的贷款,则严重违反了“外汇管治条例”第三章“资本项目外汇”的第二十条款和第六章“法律责任”的第三十九条等。一旦就此贷款查处下来,中银香港当时的直接当事人则难辞其咎。
第二种模式:周正毅如果在香港拥有20亿~40亿左右的资产放在中银香港作抵押的话,拿到中银贷款也算顺理成章。但据已经披露的各种信息,周在香港的财富在收购上海地产前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用香港一位银行家的话说,“周在收购0067(建联通)之前是一个空心老倌。”据周正毅本人对媒体披露的,1997年,周在香港设立了新总部“佳运投资公司”。同年8月份以6200万港元购入湾仔会景阁西翼顶层复式豪宅;1999年4月,他又以8600万港元购入渣甸山白建时道81号900多平方米的独立大屋,并花3000万港元豪华装修,此举为他博得“上海首富”的名号。后香港楼市低迷,“会景阁”缩水至3000万港元左右,“白建时道81号”市值仅为5800万港元。2002年1月,周正毅旗下BVI注册公司以6180万港元向“盈荣集团”(后改名“上海商贸控股”)原大股东收购74%股权。如果仅凭这些资产作抵押的话,周正毅远远拿不到20亿的授信额度。
第三种模式:建联通的收购计划完成前先将自己的22.5亿现金放在中银香港的帐户上做担保,为周正毅提出全面收购所需的25亿部分收购款做抵押担保。据建联通的公告称,其前身国浩地产实行选购权动用6亿现金购买上市公司三项物业,入帐7.5亿,撇帐后减值1.5亿;发行股本30亿股,每股资产净值0.83元(含溢价),因此,16亿现金+6亿物业+400多万美金科技项目+2亿溢价,这就是约25亿收购价的来源。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周完成收购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拿下和黄(占9.9%)加上爱立信基金的股份,共60%股份,这一部分的收购款为:25亿元×0.60=15亿元;第二步,提出全面收购,收购其他小股东占40%的股权,但实际出让的小股东股权只有27%,因此第二次收购款为:25亿×0.27=6.75亿元;第三步,周正毅持股87%之后再向市场配售12%的股份,周持股为75%,而配售所得为25亿×0.12=3亿元,这部分配售所得有可能作为中银的首期还款。综合以上三个步骤,中银香港给周正毅的贷款应在18.5亿左右。
如果中银香港是以建联通的资产(存款)作抵押给收购方作贷款担保,则是严重违犯了香港的证券监管和上市公司条例。
第四种模式更是天方夜谭,中银香港有可能是无抵押贷款。在目前严厉整顿违规贷款的时候,相信难得有人去冒如此之大不韪。
四种路径必选其一。周正毅给中银香港出的难题是如何化解的,至今还是一个悬案。
收购梦破
有人说来自上海社会底层的周正毅在香港商业圈中并没有找到朋友和人情。
周氏夫妇的创业神话经过不同版本演绎之后,他们自己给自己套的枷锁再也解不开了。周氏夫妇的衣着、住地、消费方式甚至更换的异性同伴都要以香港最昂贵价位为标准。
但是,他们仍没有得到融入这个阶层的机会。在周正毅调查事件曝光之前,香港一位上市公司主席分头向一些媒体透风,告知周氏旗下两家公司出现“巨额财困”,使得这两家公司在三天之内股价蒸发了8亿。而数月前向香港廉政公署举报周氏贷款丑闻的,应是与周结下不解之缘的商界人士。
除了收购上市公司之外,周正毅以海外注册的上海金融有限公司和新农凯公司之名,开始收购香港金融企业,并以重金四处挖角。
今年1月份,周着手收购逾五十年历史、曾被称为九八年港府救市“御猫”的顺隆证券公司。这家公司业务范畴包括股票、期货、黄金、外汇、美股及道指等,持有五个经纪牌照,两个期货牌照,三个黄金牌照及一个外汇牌照等。净资产作价2亿,而最后谈定的收购价相当于净资产值。由于周正毅用上海金融控股公司(私人公司)之名收购顺隆证券,具体收购细节一直未作披露,但也有媒体说动用的收购款是5亿港元。
另据一中资证券公司的人士透露,周正毅年初还悄然收购专门从事杠杆式外汇买卖服务的香港讯汇集团,作价约8000万至9000万港元,据称周正毅已经付了1000万的定金。由于这家公司有外汇交易牌照,而且在香港外汇经纪行资历深、客户多,因此市场认定周正毅做了一笔合适的收购。但也有消息人士分析,周正毅有了顺隆证券,再收讯汇公司,不可能仅是为贪便宜,“也有可能是为不方便露面的某银行家代为出手”。据称,一些小型的金融公司的壳已成为一些银行高官退职之后的“最好去处”。通常的做法是,表面上由一些年轻人执掌局面,可能公司主席或董事才是真正的投资老板。
“周正毅被调查事件”不断升级,上海地产和上海商贸股票抛盘者集中于新鸿基和申银万国两家。有市场人士说,申万也只是替新鸿基帮手清仓。如此集中的筹码,一个可能是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做“行家盘”,即大股东以“阴手”方式买卖自己的股票,将部分股份抵押给证券公司,一旦出现沽空行情,届时大股东或补按金或自己将股票炒高,否则将会被证券公司斩仓抛盘。
有分析人士认为,周正毅失去理智的收购之举,加上炒股连连失手,才使得他在上海、香港两地的“问题贷款”得以见光。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10 12:18:00
周正毅与农凯系的诡秘背影(zt)
--------------------------------------------------------------------------------
来源:[ 经济观察报 ]
■本报记者 郭章 上海报道
“浩浩申江水,毕竟东流去”,去年此时,周正毅在农凯集团公司画册的扉页——“总裁箴言”结束语的这一段话,竟印证了他今日的命运。
“东流去”可能还远不止他的个人命运,还有他一手打造的农凯集团,以及众多围绕在他周围的家族人群。
记者得到的准确消息是,周正毅“失踪”日期是5月27日,当天,周正毅一早就没有进过公司。而前一天,周正毅还几乎全天都在公司里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
5月27日当天,农凯最高层通知大家,说周正毅出差去了,当时,公司上下就有一种不祥的预兆,因为大家觉得这不符合周的性格和常规——周不出差时,一般会在9点到公司上班。
5月30日,农凯集团的注册和纳税所在区——上海税务局南汇区分局,首先到农凯集团来查账。
6月2日,国家审计署的人员进驻农凯。
据悉,目前在农凯查账的人员有20多人,已经占用了农凯集团总部的大部分办公场所。
除周正毅以外,政府有关部门并没有对农凯的其他职员实行人身自由的限制,也极少找公司的人谈话,只是在不断地查阅账目,以及要求财务部和法律部等部门的人配合提供资料。
而一周前还在主动要贷款给农凯的上海银行,现在全部转向,纷纷停止向农凯贷款。
本报记者去年独家采访周正毅的时候,也正好是“富人纳税”问题声势最大的时候,周当时表示,自己是草根阶层,也不会走上层路线,所以还是低调少露面为好。想不到一年后的今天,他还是无法遁形。
目前,没有公开的信息透露周正毅在哪里,所以外界已经流传了很多种说法:一说在上海的一家花园式宾馆;一说在上海近郊的一栋别墅;一说在北京,但可以肯定周正毅应该不在他位于虹桥古北地区的别墅中。
没有公开的信息说周正毅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但知情人士透露,绝不是传得沸沸扬扬的周在上海市静安区的地块拆迁纠纷问题。
个人魅力
“周正毅在经商才能上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之处”,6月4日上午,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里,张立的神情有点落寞。
张立曾经是周正毅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应被采访者的要求,记者隐去了他的身份和真实姓名。
张立本人受过很好的财经方面的高等教育,但是在生意谈判桌上,他自叹不如只有小学文化的周正毅,他说,“周正毅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一样,虽然很难讲清楚这一点,但是总能够让生意上的对方感觉到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
他告诉记者,周正毅的思维方式是跳跃性的,虽然周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一般,但是非常喜欢讲话,往往一讲起来就滔滔不绝。
周的很多公司和项目都是并购得来的,虽然他从来没有学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他确实很敏锐,是个天生的生意人。”
他亲眼见到周正毅在谈判很大项目时的那种自信,周往往抛开纸面上的计划细节,而会非常激动地大谈非常实在和核心的问题,完全不按正常的程序和逻辑出牌。“往往双方会很放松,大家都会很激动和兴奋”,他说,“他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知识分子的那种内涵,也不伪装成自己很有品位,但是往往给人非常诚恳、也非常爽快的感觉,而且决策很快。”
“周正毅的夫人毛玉萍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能力非常强,因此两人配合得相当好。” 张立说,在农凯集团中,人们按照香港人的习惯,称呼毛玉萍为“毛小姐”。
周正毅和毛玉萍都是家中的老幺,周正毅兄弟姐妹一共5人,他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而毛玉萍家是四兄妹,她有三个哥哥。
隐秘内心
但是,另一位曾试图和周正毅做生意的人却对周正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说周正毅讲话时表情有点狰狞,“看中了一个目标,有一种一定要做成这件事的野心和表情,会给人一种不惜一切、不择手段的感觉”,而且,“他并不掩饰自己没文化”。
张立也觉得,周正毅要“做大做大再做大”的决心和目标非常强烈,他也不知道周的这种性格来源于哪里。
“也许是缺乏安全感”,他说,周正毅好几次和旁人讲过自己从小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很苦以及他17岁就出来开馄饨店的艰苦的故事,“花花公子绝对是别人的错觉,他是个工作狂。”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现在农凯集团一位中层职员的认可。他说,40多岁的周正毅的精力实在非常旺盛,每天基本只睡四五个小时,连他两位20多岁的司机和保镖也觉得吃不消,有时一起忙到半夜两三点,而第二天周照样早上9点来公司上班。“如果不出差,早上9点基本上就到了公司,而往往要到晚上九十点钟才离开。”
周正毅平时吃饭很随意,因为一天中要见面会谈的人很多,中饭往往要到下午两三点才吃,基本上就是一碗面或年糕;而晚饭基本上都是在楼下的张生记招待客人时吃。
他说,周正毅不抽烟,酒量也不好,但给外人的感觉总是很诚恳,对政府领导、对普通人都是这样;在单位中也不训人,给外人的感觉脾气很温和,只是在谈生意时会显得亢奋一些。
“他觉得小时候很苦,自己出身不好,所以曾经说,收购原来由李嘉诚和爱立信基金控制的建联通,是为了找一个好的出身”,他分析,这说明周正毅可能小时候很自卑,因为穷和没有读书,所以一直有一种要做人上人、出人头地的愿望。
周正毅喜欢玩车在圈内是出了名的,光农凯集团总部就有100多辆车,他自己经常使用的是一辆藏青色的劳斯莱斯,有时也用他的那辆宝马。
他每周末基本都会去香港,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在上海;毛玉萍则长住香港,打理那里的公司,据说,她不喜欢上海的环境。
周正毅去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现得很随意,心情还很轻松,他不想谈他在生意场上的风云,只是简单地聊天。记者发现,周正毅虽然精神不错,但眼袋很深,说明他经常熬夜。
一位配合周正毅做收购的证券公司的人士透露,周正毅一直不愿输给上海滩另一位也以收购见长的民营企业大亨,但是最近别人的步子比他快,他很想赶超,“他要做老大”。
农凯系财富性格
由周正毅一手掌控的农凯系控制着上百家公司,这些公司间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
其中,由三大注册资金堪称“巨头”的公司延伸出很多子公司——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亿,投资16家子公司;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7.56亿,投资12家子公司;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7.5亿,投资16家子公司。
作为农凯系旗舰的农凯集团全称是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19日,注册在上海市南汇区康桥工业区沪南路2821号,经过多次变更,目前的注册资本是8亿元人民币,曾经被媒体称为上海注册资金最大的民营企业。股东周正明(投资自然人)占47%,上海正艺室内装饰有限公司占29%,上海凯顺物资发展有限公司占24%。农凯集团直接投资的企业就有16家,而其中又有农凯集团自己的股东上海凯顺物资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了奇特的连环和交叉持股。
上海凯顺物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周雅珍——周正毅的姐姐,成立早于农凯集团,是1995年7月28日,注册资本只有2000万人民币,在上海市闸北区注册,三家股东是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占50%,周正毅(投资自然人)占45%,上海凯旋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占5%。
而上海正艺室内装饰有限公司作为农凯集团的另一家大股东之一,法人代表是周蔚雁(周正毅曾经对记者说,这是他的哥哥的孩子),成立于1996年2月7日,同样在上海市闸北区注册,注册资本更只有1000万人民币,股东又是上海凯顺物资发展有限公司占48%,上海康艺石材有限公司占52%。
而那家著名的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盈股份的第二大股东),虽然今年4月刚刚变更了股东,但是知情人告知,新股东中,第一大股东“孙克敏”(占49.74%)也是周正毅的“家里人”,而其他股东上海方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金凯物资有限公司也绝对是周正毅的公司。
而最诡秘的是那家经常出现在农凯系介绍中的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资料介绍,这是上海10大国有投资公司之一,但是为什么也被视为周正毅的公司?
资料显示也说明,上海农投的出资方是上海市财政局(出资4000万元)和上海市农委(出资1600万元)。
据内部人士分析,这很可能是早期周正毅的“红帽子”公司。因为早期国有企业容易做生意,表面上是国有,但实际上几方达成一致,由他运作。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是,上海农投是专业性投资公司,可以不受对外投资额不能超过净资产50%的限制,容易成为周正毅对外收购的工具。
而正是上海农投,让周正毅在上海的家禽类饲养和供应上,依靠政策优势占据了上海市场极大的份额。
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数次变更,目前的股东均为自然人,分别是蒋东亮占67.47%,周文敬占32.53%。这两人与周正毅的关系目前不详,最近的变更时间是2003年3月6日。但一位内部人士说,这也必定是周正毅掌控的企业。
家族控制
在上海南京西路CBD商圈的北京西路和江宁路口,靠近东侧的一幢大厦名叫兴业大厦,是周正毅公司自己的物业。大厦由一高一低的两座塔楼组成,高的塔楼30层,出租给兴业银行作为总部的办公地,也有部分出租给其他公司;矮的塔楼17层,全部是农凯系集团总部和下属公司办公所在地。而从15层到顶层的17层,就是农凯集团总部,周正毅本人就在顶层17层办公。
农凯集团目前的法人代表是周正毅,而在农凯系的上百家企业中,只有很少几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周正毅。据接近周正毅的人透露,这是为了符合《公司法》以及方便投资、融资和操作下属公司上市。
记者了解到,在农凯集团总部上班的人非常少,只有20多人,分为财务部、法律部、资金部、投资部、总裁办这几个部门。
农凯集团是一个家族化管理非常明显的公司,公司里他的嫡系和旁系亲属非常多。
除了他的妻子毛玉萍长驻香港负责管理在那里收购的两家上市公司以外,还有:周正毅的哥哥周正明,在农凯集团中的正式工作是主管下面的农业化的工厂,包括申兰、大盈等鸡、鸭、猪、鹅的饲养厂,平时不在总部上班;毛玉萍的二哥毛伟平,负责农凯的房产,也是农凯集团的副总裁;三哥毛和平负责证券,是富友证券的董事长;周正毅的一个姐姐周雅珍,在集团做出纳;等等。
包括周正毅、毛玉萍在内,所有在农凯中他的亲戚,文化程度都不高。
但这些亲属很多是1997年农凯集团成立后逐渐加入的,所以,打下农凯江山的主要人物还是周正毅夫妇两人。
这种家族化的特点,造成了农凯集团在管理上的混乱,这也和周正毅的个人风格有关——他喜欢独立做事,自由安排时间,甚至不喜欢用秘书来安排。
周正毅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年初,农凯集团刚刚进行了内部的重组和调整,新任命了几位副总裁,开始向下放权。尽管这样,农凯集团还是周正毅一人说了算。
之所以有这么多亲戚在集团任职,据内部人士透露,一方面有亲情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交给外人不放心的因素。
折翅 500亿
整个5月份,周正毅都在斗志高昂地工作,并没有感觉到“灭顶之灾”正向他袭来。
据江苏省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透露,周正毅将“国退民进”视为一次做大的绝佳机会,对外宣称准备借机将农凯150亿资产迅速扩大到400-500亿。在江苏省推出300亿国有资产大转让的消息传出后,周正毅频频去江苏谈判,连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副省长李全林等当地政府高层都接见过他。
江苏省的这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农凯集团再过几个星期就很可能完成对江苏两家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收购,双方都已经签定了合作意向书,而且正在做资产的审计。“但是,现在看来凶多吉少”。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12 11:27:00
华尔街日报:中银上海现任行长周路被调查
记者崔梅报导/由周正毅案引发的违规贷款案在大陆和香港之间已演变成一场金融风暴。英国媒体透露,中纪委早在去年2月就开始对刘金宝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行上海分行流失的2亿元人民币和5900万美元(合计约7亿元人民币)事件是否与刘金宝有关,而中银上海现任行长周路亦传被调查。
英国金融时报9日报导指出,中国有关部门早在去年2月,就由中纪委等部门开始调查刘金宝的问题,调查涉及周正毅借出的21亿港元,同时关注刘金宝1993至1997年在中行上海分行出任主管期间,出现数笔未经授权的贷款,其中有高达7亿元人民币款项失去。
巧合的是,华尔街日报9日亦报导,当局目前还在对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贷款纪录及该分行现任行长周路进行调查,周路与周正毅并无瓜葛。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的两笔流失的巨款。
香港商报记者为此向上海方面求证,上海金融界消息人士说,“周路肯定没有被调查,最多只是配合调查组调查而已。”他透露,周正毅案对上海金融界的冲击被境外媒体过分渲染了,对银行来说,只要是贷款审批符合程序、无超出权限,就不会有问题。至于违规贷款一事,超出银行能力范围的问题,就属于“不可抗力”。
资料显示,周路1983年2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1986年8月开始一直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工作,先后任外汇信贷部科长、综合计划处处长,1995年11月上调北京,任中国银行总行综合计划部副总经理、总经理,1997年11月调回上海,任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代行长,1999年5月起,任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
中国的金融时报9日也报道,中国银行截至4月末实现现金清收不良资产71.01亿元人民币,核销呆帐44.9亿元,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30.55亿元。
周正毅事件牵扯面也日益扩大。9日的海外传媒还报道,上海市多名官员与此案有染。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上海农凯集团总裁周正毅被调查,只是刚刚开始,案件非常复杂,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且,调查工作将完全由北京派出来的调查组负责,“绝对不准上海方面介入”。
据了解,这条“不准介入”的规定已经引起上海一些官员的紧张。中纪委调查组由7名成员组成,此外,中央政府还向上海派遣了几十名审计人员,他们在上海独立调查。除了原中银总裁刘金宝外,上海多家银行要员和一批上海地方官员也与此事有牵连。
联合早报更指,这当中包括:相关两个区的区长和书记,以及城建、土地等方面的官员,而且前一届的上海市一个人大副主任和一个副市长也都有牵连。消息透露,预料将有一串官员会受到处分甚至判刑。
另一方面,香港廉政公署继续调查周正毅妻子毛玉萍一案。据悉,目前廉署的调查焦点除中国银行向有关公司批出的巨额贷款外,还涉及有人以贪污手段操控股价「造市」,以及挪用公款等问题,可谓「愈查愈复杂」。消息指,廉署上星期的行动中拘捕的二十四人中,包括毛玉萍的前家翁及家姑,即她与周正毅一起以前的丈夫的父母,他们原为大陆居民,但早已移居香港。
苹果日报报导称,廉署怀疑有人涉嫌以两人的名义,在多家证券行开立股票户口,大手买卖上海商贸等公司的股份,并涉嫌行贿有关股票经纪,透过包括价格操控( price rigging)的手法,利用不同证券行出牌买卖,制造虚假交易,操控及抬高有关公司的股价。
qihaitao
发表于 2003-6-13 10:25:00
大盈 海鸟 农凯系资本道具
来源:中国证券报
--------------------------------------------------------------------------------
这边大盈股份终于公告承认自己属于农凯系一员,那边海鸟发展并未改口日前公告所述自己与周正毅没有瓜葛,有消息人士指出海鸟发展董事长唐海根已在周正毅被调查后主持了农凯集团的工作。唐海根主持未任职的农凯集团的工作,这多少对上市公司的澄清公告是个讽刺。
本报记者在一番抽丝剥茧后发现,近几年来,大盈股份、海鸟发展与农凯系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接手农凯系项目
2001年,农凯系企业对大盈、海鸟两家上市公司展开重组,现在来看,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选择房地产作为转型方向之一。在两家上市公司进军房地产业的背后,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农凯系企业通过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重组、合作等方式,有将大量资金转移到农凯系手中的倾向,同时,也存在农凯系以两家上市公司为载体筹措资金支撑房产项目开发的痕迹。
他们采取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上市公司直接向关联方或他方收购资产。如大盈股份在2001年提出重组方案,将公司部分下属子公司出售给原大股东轻工控股,上述拟转让的资产和负债以经评估的资产净值1.4亿元为交易价格,增值率8.9%。同时,大盈股份向潜在大股东上海农投和农业产业化集团收购农投总公司持有的上海联鑫房地产有限公司72.58%的股权、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56.21%的股权及产业化集团持有的大盈肉禽43.79%的股权。
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如何呢?资料显示,大盈肉禽2001年1—9月净利润为153.8万元,联鑫同期净利润为86.77万元,2000年则亏损228万元。以2001年9月30日为审计基准日,联鑫房产的净资产为人民币3300.56万元。大盈肉禽的净资产为人民币7323.31万元。但在评估后,大盈100%股权较原账面值增值27%,联鑫72.58%股权增值108.12%。
在重组海鸟发展过程中,同样上演了这一幕,2000年9月8日,在上海南汇注册成立刚刚一天的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就与海鸟发展原第一大股东上海华成无线电厂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以1.57亿元的价格从后者手中受让2267.4万股,占总股本的26%,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2001年初后,海鸟发展展开重组,以5000万元收购中盛房地产公司70%股权,而在2001年4月底,中盛净资产账面值3986万元,70%股权账面值为2790万元,实际转让价为5000万元,较之有约80%的溢价,而中盛房产两位股东分别是华信投资和上海高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两位股东正是农凯系企业。
2001年底,海鸟又以较高溢价收购中盛20%股权。而在第一次收购后,海鸟即推荐范安国出任中盛董事,法人代表变更为唐海根。而范安国当时所填履历表上说,“1997年至2000年任上海农投房产公司总经理,2001年起任农凯集团房地产业部经理”。
此外,海鸟发展控股子公司海鸟投资在2002年底拟以3.75亿元向上海长峰房地产公司收购位于延安西路高34层的长峰大厦,当时该大厦已抵押给工行上海长宁支行,尚未撤消。
与农凯系合作开发
在农凯系企业对上市公司有了足够影响力之后,上市公司开始与其合作开发,大举在房产、金融等领域投资。如海鸟发展,目前正与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汉口路南、四川中路西”地块,合作方式按照海鸟提供所有后续开发资金、兴力浦房产提供地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进行。在该项目启动时,兴力浦房产为海鸟发展间接控股股东。
海鸟2002年报显示,海鸟预付给兴力浦房产的前期开发资金3亿多元((包括土地动拆迁等前期开发资金及银行贷款利息),而海鸟须付给兴力浦房产的费用,经评估,总额为5.43亿元。换句话说,海鸟发展为能合作开发,须向兴力浦支付5.43亿元,并提供所有后续开发资金,承担了房产开发风险。
而据工商资料,兴力浦房产为农凯系企业。与此同时,海鸟在房产领域多方出击,公司出资近亿元获得了上海南汇东滩1175亩土地的开发、浦东申江路别墅和上海青浦区朱家角中心镇的开发建设。作为一家原拟转向现代农业的上市公司,大盈股份也在急急扩张土地储备,2003年1月13日与金山区亭林镇对外经济发展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作意向书》,以不高于每亩13万元的价格购买位于金山区约1100亩土地50年使用权。
2003年初,大盈还拟出资1.5亿元参与开发上海宝山区罗店新镇。2002年,大盈股份还参与了富友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的增资扩股,以自有资金3447万元投资认购富友股权,占有12.77%股权,其中1915万元作为注册资本。而富友证券亦属农凯系成员。
从时间上来看,大盈拟大举介入房产是在2003年,这个时间颇值得推敲,此前的2002年,海鸟发展参与开发众多项目,自身负债率也超过70%,资金恐已捉襟见肘。
负债率“大提速”
大盈、海鸟在为关联企业提供大量担保的同时,也直接向银行借取大额资金,这使其快速发展的同时,蕴藏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公开资料显示,大盈股份2002年以来曾与海鸟发展、华源制药、梅林正广和集团等签署互保协议,获得1亿元的担保额度。2002年9月,公司拟向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闸北支行申请1.5亿元一年期贷款。
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份重大借款合同,大盈并未及时披露,拖迟一个月才予公告。海鸟发展亦为旗下房产项目向银行举债,单为了已经停工的兴业大厦这个项目,2001年底,海鸟董事会通过决议,向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申请3亿元3年期以内的贷款。根据海鸟2002年年报,海鸟发展为关联企业担保1.5亿元,又增加了2亿多元的短期借款,这使公司的负债总额达到了7亿多元。今年5月19日,该公司董事会又通过了向银行申请5亿元融资授信额度的决议,此笔贷款能否到手尚不得而知。
而海鸟发展还有众多项目嗷嗷待哺。金山给排水工程正在施工,杨浦区西方子桥旧区改造需要4亿多资金的投入。显而易见,在经农凯系企业重组后,大盈、海鸟两家上市公司负债率都有大幅提高,如海鸟发展2000年年报显示其负债率为33.08%,而到2002年末,负债率已上升到75.8%,同期大盈股份负债率也有大幅上扬。从公开资料也可以发现,重组后,两家公司借入大量资金,在房地产、农业、金融领域大举投资。海鸟发展近两年内累计投资及决定投资的金额近10亿元。
大盈股份2001、2002年合计投资额虽不高,不过2.4亿元,但2003年初,这家上市公司开始活跃,在房产等领域四处出击,负债率可能相应上升。根据工商资料,农凯集团本身经营业绩泛泛,但资产膨胀速度惊人。
1998年度,其总资产仅为2.95亿元,净利润1031万元,到1999年度,总资产一下上升到15.5亿元,2000年度,总资产又膨胀57%,为24.3亿元,但其负债率同比大幅上扬,高达72%。2001年度,其总资产23.25亿元,净资产7.6亿元,负债率达67%,营业利润为亏损6445.8万元,只是依靠高达2.7亿元的营业外收入,才使利润总额达到8000多万元。
另据了解,农凯系企业有关项目正面临窘境,农凯正考虑对北京西路东八块项目的资产重组工作,有香港地产商也正与农凯洽谈收购华置行,兴业大厦项目已于日前停工。种种迹象表明,农凯系正面临资金之痛。上周,海鸟发展和大盈股份就相继发布公告说,海鸟、大盈各自大股东已将所持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给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为大盈股份二股东、农凯系企业华信投资5.75亿元贷款额度提供担保,质押期从今年6月到2005年6月,长达两年之久。这是否就是资金紧张的一个表现?如此,势必影响两家上市公司与与之合作的开发项目的后续资金供给。两家上市公司的负债已较高,资金链恐怕已是紧绷绷的了。
资料显示,大盈股份2002年亏损1.22亿元。2003年一季度实现1000多万元净利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得益于报告期内大盈向海鸟第一大股东东宏实业转让一笔子公司89.68%股权,获得2000多万元收益,并且所开发之联鑫虹桥苑在本期完工结转,实现销售收入。大盈的肉禽类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继续受阻,国内市场由于客观原因也出现萎缩,使得农业产品盈利能力下降。而海鸟发展由于银行借款大幅增加,海鸟2002年财务费用也大幅上扬,随着其投入巨资开发的兴业大厦项目的停工,不免令人担心会否出现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