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朱荣新 - 

[管理综合] [原创]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连载)

[复制链接] 147
回复
404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1:37:03 | 只看该作者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关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这里需要补充一下的是:纽约因出产苹果曾被称之为“大苹果”,但也有美国人称之为“烂苹果”。《北京人在纽约》中就这样说纽约——如果想让他去天堂,那么送他去纽约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想让他下地狱,那么送他去纽约吧,因为那里是……而布鲁克林区的黑帮老大称“本区是纽约地区治安最好的地区之一”。而我们的马斯洛就是在这里生长成为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也译作《动机与人格》(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而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能不少的朋友都知道,都读过,可是如何落实到管理实践中去呢?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呢?明天的“治欲”我们来细谈。

 

延伸思考: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是“驭人”的基础;“驭人”之道,“人治”则乱;“法治”、“制度治”则僵;“文化治”效果也不明显。如何是好?



122
发表于 2010-10-28 19:40:06 | 只看该作者
学重要,悟更重要。
123
发表于 2010-10-28 19:47:45 | 只看该作者
孙子兵法:正合、奇胜。“奇正相变,循环无穷”与作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09:16:0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CHENGYUN1567在2010-10-28 19:47:45的发言:
孙子兵法:正合、奇胜。“奇正相变,循环无穷”与作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是的,其实有很多的事物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各种的管理模式也是一样的,根源就在于世间万物有道可循,道,需要悟,但这一道并非是虚无缥缈或腐儒学究式的。实践出真知,希望朋友们可以从自己自身的管理实践中多去纵深钻研,横向联系,多思考,早悟道。管理之道的核心就在于“人”。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19:56:43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管理的驭人之道(之六——治欲)——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

本节导读:治欲,目的是为了驭人,为了达成企业的既定目标而更好的驭人。所以,不能为治而治。

治欲,并不是灭人欲,反而要善用人之欲;

治欲,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对于企业管理中的驭人之道,是行之有效的理论基础,但要治欲驭人,却需要灵活运用;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如能融入含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效果更佳。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可是我们的企业管理在“驭人”时,更多的还停留在“管理”中的“管”字上;还谈不上“理”。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这一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是在“驭人”上根本谈不上“循道通术”。

在现实中,个人不同的性格、教育、经历形成了人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人的多样性这一现实,因此,我们一直讲:“性相近,习相远”。驭人之道是应该从选人开始的,应该是按照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念选择志同道合者来进入企业这样一个商业性组织。可是我们的绝大部分企业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的企业很多要么根本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要么这企业文化是从文字上“写出来”的;甚至有些观念和理念是错误的。比如将企业的使命定义为“为股东创造最大化价值”这样的企业,就失去了寻找到志同道合者的可能性。这样的企业只能找到“打工者”,这样的企业在劳资关系方面出现矛盾是必然的。

首先,对于任何一位员工而言,工作可以是“饭碗”,可以是“平台”,还可以是“事业”。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如果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能将个人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融合,不是很现实的;至少对于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尚有一定距离。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工作岗位,满足员工生存生活必须的低级物质需求。但如果以经济手段作为管理员工的唯一或主要方法,也就自然形成了员工以自己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果作为“交易”的格局。当员工获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利益的时候,身在其位,仅谋其事已经是不错的表现了;更多的还自然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要想换的真正的“人心所向”从而让企业劳动力实现最大化价值,就要从人的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方面去着眼,去着手。

作为一个组织,需要有该组织的使命和愿景。也就是:“我们将组织起来,为什么而奋斗,要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当志同道合者聚集在企业这样的组织之时,就能够使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此时就已经不仅仅是收入工资以及职位权力的诱惑和动力了。这样的一个组织,就已经具备了无往而不利的基础平台。

作为一个组织,还需要有该组织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会形成一个企业的“风气”这样的软环境。当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时,再加上同一的价值观念,成员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大家共同应当遵守、信奉的,什么是会被组织内其他成员看不起的。这些价值观念的形成,将自然形成组织的是非观,自然引导其成员形成自觉的,而不是强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此时,这样一个组织,凝聚力、向心力自然会得以形成。


以上这些,都是企业应该必须建设的组织管理的基础,但还只是理论层面的,在现实中,如何将企业的员工组织起来,心往一起想,劲儿往一起使,从而使企业这一组织能达到众人齐心协力,企业高效运转才是最实际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要是人,就会有欲。企业管理也好,驭人之道也好,都绝不是去“灭人欲”,相反,就是要善假于欲,利用人欲来进行治欲。人的趋利避害天性和马斯洛所言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就给了我们治欲的分级指导,无论是初级的生理、生存和安全需求,还是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都需要我们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际状态和状况去进行研究,去挖掘属下潜在的需求,然后结合我们的文化和时代观念,通过制度化将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已达成“治欲驭人”。在将传统文化和人的需求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可死板硬套,比如现今有的企业流行的组织员工学习背诵《弟子规》的方式,并不是很好的方法,尽管出发点和着力点是好的。因为强加于人的,总是会受到本能的抵触的。比如你喜欢吃红烧肉,就见人就硬塞给人家,并不一定就受欢迎一样。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将很多的新鲜青草一股脑扔给牛吃,结果牛边吃边踩,毫不在意。后来改为当牛饿了后,将草料放置在牛头扬起可以达到高度的墙头,牛反而吃得很香。笔者服务过的一家餐饮企业,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来辅助治欲驭人,效果就很好——不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就连员工的亲友都成为了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因素。方法很简单:每月从员工工资中抽取300元,直接寄给员工的父母。当然,这一措施是建立在该企业大多为外地农村打工者这一基础上的,并实行企业倡导,个人自愿的原则。

企业行为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其自然是人类推行道的管理的基本原则。

《管子》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也为我们治欲驭人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管仲在春秋时期就教导我们:“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就是我们老祖宗和马斯洛共同发现并被放之四海,延续千年皆准的“人之道”。我们相信马斯洛绝非剽袭了我们老祖宗的知识产权,只是我们在西风中忘了回头看看自己的家当。其实,西方的科学文明也是遵循着这一道理的——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后的几百年间,西方世界凭借船坚炮利的巧取豪夺,使得亚非拉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大西洋两岸,完成了工业革命、技术革命融资。在物质获得极大满足的过程中,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吹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号角,终于,西方人站到了人类文明的巅峰。西方人从茹毛饮血变得温文儒雅,礼貌周到,热爱生命,倡导和平,广宣仁义,爱心恩泽猫狗,战争也要讲究人道主义……。

为什么西方世界能够发展的如此强劲呢?

就因为科学科技?就因为民主政体?就因为东方文明的衰败?

根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家“得道”并“通术”了,并在那一历史时期积累了较大的“能量”,有通过掠夺获得的物质财富的能量,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能量”,还有适合当时时代的“制度能量”。于是在面对当时随资本主义诞生而自然出现的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种种矛盾,从最早海上霸王的两牙(西班牙、葡萄牙)到一直处于封建藩王制的欧洲大陆的英法,再到后来的移民国家美利坚,就成为了世界文明的后起之秀。包括东瀛的倭国在内,通过明治维新,效仿西方,也成为了世界强国。同期,晚清的改革派也没闲着,推出了“洋务运动”,提出了“以夷制夷”,但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就拿我们为了文明,吃西餐、说法语、喝红酒来说吧,都没什么错,猩猩还模仿人类学会了刷牙,但还是猩猩。企业管理也一样。

明代大儒,心学的发扬光大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所知和所行是一体,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吃东西是知道饿了,喝水是知道渴了,因心念所发而行事,没有未知而先行。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为了自己最想要得到的利益是可以唤起并发动出自身最大能量的。

大道常在,规律有序。企业管理的治欲驭人不外乎“明其所需,予其所需”。发现并唤起人的欲望,这就是我们驭人之道中治欲的第一步。

我们也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当一个身材弱小的人要想控制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是很难的,因为体格不同,体力不同,能量不同,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壮汉会有他的所欲,在明天的“此消彼长”中,我们一起来看看企业管理中“能量”问题。


延伸思考:组织与个人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必定前者就是强者,后者就是弱者吗?

为什么有的员工好说歹说就是做不好工作呢?


126
发表于 2010-11-2 15:44:57 | 只看该作者
 

一家小便利店的某品牌饮料断货了,小老板就给经销商打了电话,要求补货;经销商恰好库里也快没有该饮料了,就一边安排给这家小便利店送货,一边给总代订货;总代接到消息后,认为该饮料市场前景很好,就给厂家下了订单;而厂家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在实实在在的订单和明晃晃的利润面前,壮志在心,豪情乍起,就增加了生产线,招工,进料。最后的结果是——倒闭。

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_此处感觉叫“牛鞭效应”更贴切一些,虽然可能也不十分准确。整文还在研读中,谢谢~!~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9:48:3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两室一厅在2010-11-2 15:44:57的发言:
 

一家小便利店的某品牌饮料断货了,小老板就给经销商打了电话,要求补货;经销商恰好库里也快没有该饮料了,就一边安排给这家小便利店送货,一边给总代订货;总代接到消息后,认为该饮料市场前景很好,就给厂家下了订单;而厂家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在实实在在的订单和明晃晃的利润面前,壮志在心,豪情乍起,就增加了生产线,招工,进料。最后的结果是——倒闭。

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_此处感觉叫“牛鞭效应”更贴切一些,虽然可能也不十分准确。整文还在研读中,谢谢~!~

感谢两室一厅朋友的指正!

严格的讲是用“牛鞭效应”更为准确。文中原本是为阐述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联的系统性,是我未及细考出现的错误,感谢您的指正!

朱荣新

近日因工作繁忙,更新做不到每日一篇了,在此也向关注本书的朋友们道个歉。“驭人之道的能量此消彼长”一节正在写作中,争取今晚晚点或明日更新吧。

128
发表于 2010-11-5 11:05:48 | 只看该作者
牛啊 写的很好很深刻。
129
发表于 2010-11-5 20:06:04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谢谢LZ分享!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0:33:5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二位支持,以实际行动感谢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