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朱荣新 - 

[管理综合] [原创]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连载)

[复制链接] 147
回复
403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5:57:27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fangyuan12在2010-9-26 13:45:38的发言:
感谢朱老师分享心得,学习学习.

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我们共同学习,多交流哈!

62
发表于 2010-9-26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太好了!一口气看下来!当然还要慢慢品味!

感谢朱老师的辛勤劳动!

6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20:22:3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djnzydhdj在2010-9-26 17:49:00的发言:

真是太好了!一口气看下来!当然还要慢慢品味!

感谢朱老师的辛勤劳动!

也感谢您的关注和参与!更希望能与您还有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共同践行哈!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20:27:24 | 只看该作者

德行天下(之三)——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

本节导读:讲德论德,不是空谈,是因为德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德行天下,济泽八方。
企业也好,企业家也好,如果做到了,达到了“德行天下,济泽八方”这一地步,自然是强者。因为你做到了,就说明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量。此时的你,不仅强大,而且帮助惠及了天下很多人。我们暂不说这天下的很多人是否“知恩图报”,也暂不说“得道者多助”这样的劝世之言,因为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商业活动。可是,此时,至少大家对你和你的企业以及你的品牌是有了好的、正面的认知和评价,也就是同时树立提升了你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是事实。
是你的“德”和“行为”带来的必然结果,不是广告,所以,效果也是再多的广告费投入所不可比拟的。而且,越是在“以德为本”被人们不重视的时候,谁越早选择“德行天下”,谁就越容易得到回应和回报。
别忘了“德行天下,济泽八方”不仅是对外的经营有效的,对于内的管理也是同样。
别忘了二十一世纪,人才可是最宝贵的。当同道相益聚集了共同价值观的人才,此时,你的企业就已经步入了打造“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第一步;这也是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起点。
我们之所以讲“德可行天下”,是因为“作为君子应厚德载物”;但“厚德载物”又是与“天行健”和“地势坤”密不可分的。
其实,“德行天下”这一具有感召力的口号式语言有一个基础支撑,那就是来自与《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天行健。也就是“道”的所在和所为。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君子以自强不息。表明了人在“合天道”时的主观能动性和应该选择的正确方法。
这句话是阐述强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穿插一点《周易》的小花絮。
大家都知道《易经》是我国古代很古老的传统文化,还很神秘。一般人经常会把“易”和算卦、算命联系起来。其实,《易经》最早确实是用于占卜的,但她也是一套以符号系统来描述宇宙万物状态变易规律的书籍,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易经》一直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共分为《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分,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末代国王纣王帝将周部族首领姬昌(即周文王,也是黄帝的后裔)以谋判的罪名关押在羑里(在今河南省汤阴县)的监狱中。这一关,就是七年。可是,文王爱学习,肯钻研,利用牢狱时光,研习易经这一天下大道。他留下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周易》一书。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这就是文王在监狱中被关七年之间,通过《周易》喊出的一声万古回荡的豪言壮语。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是一个不畏艰难的男人发出的的声音,豪气冲天。
到后来“牧野之战”之时,气势豪迈的大英雄周武王(文王次子)率领几万锐不可挡的军队,秉承父辈的宏志,誓言高喊“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举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竖起你的矛)!不将纣王的几十万商军打得落花流水那就不是怪事了!
请注意是几万同心同德的勇士VS纣王几十万人的部队——“循道而动,德行天下,同道相益”的战斗力,就这么强!

当我们明白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含义,对后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更容易理解了。
易辞(《易经》中卦辞爻辞通称为“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
“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与前一句紧密联系,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这句话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告诫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天地人之间,遵循天道,自强不息;恪守地道,厚德载物,于是,天与地之间的人,德行天下,就会成就一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5 13:47:02编辑过]
6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20:29:39 | 只看该作者
在说到“厚德载物”的时候,我们还经常把老子的“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喜欢连起使用。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可以说是中国人做人处事的最高境界了。达到了这一境界的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在个人内心平和安详,在能力超越常人,在别人眼中德高望重的人,就是一个事业和人生双成功的人。
这绝不是空口而言的。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就是这样写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而“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所以说:“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不争名利;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低的地势,表现低调,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想当年,孔子问道老子之时,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时的孔子不是一个成功者,只觉韶华易逝而一事无成,拍拍栏杆说说愁,本也可以理解。
此时已成高人的老子就说了“上善若水这句话”。孔子闻道后,顿时茅塞顿开,一般而言,酒逢知己千杯亦少,话若投机百句不多,于是老子面对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对孺子可教的孔先生叮嘱之语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汝可教也!汝可忘记所有的一切,但以下关于水的至理名言可一定要一天读上三遍,一天反思三次的:
其一: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这就是效仿水之德也。
其二: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像水一样,不追高,而是顺应自然规律,顺流而下,从来不逆道而为,善于低调低姿态也。
其三:空处湛静,不急不躁不瞎折腾,深不可测,善于人自己成为深沉高深之渊也。
其四:损而不竭,遇到挫折失败也只是等闲视之,施与他人而不求报,善为仁也;也就自然仁者无敌了。
其五:圜(音huan圆的意思)的必定可以旋转,方的刚的必定会被折断,水被堵塞,则必必定停止流动,有了机会,有了出路则必定奔流,善于遵从自然信约也;
其六:洗涤群秽,所到之处,冲洗了不洁的,平准高下,推进了共同的发展水平,善治物(治理,管理)也;
其七:用水来载舟则浮,用水来为镜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别说滴水石穿,就是有棱有角坚硬的花岗岩也能给他冲刷成鹅暖石,善于用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也;
其八:不舍昼夜,盈科后进,遇到低洼,充满后再继续向前奔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善于等待时机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高人老子说完这番话,骑牛而去,而孔子以水为师,去了鲁国,于是有了今日的孔庙。
我们都知道老子的无为,他老人家是出世的,可孔子的儒家学说却是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入世的。于是,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上善若水”,结合了“厚德载物”,我们的老祖先顺应天道,自强不息,生息繁衍,由弱到强,发展壮大,像水一样,以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一次又一次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向了“柳暗花明”,一次又一次从险象环生的民族生存竞争中生还,即使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也一样如黄河之水,柔中带刚,百折不回,以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文明屹立于世界。
在这里,我们还要补充的一点是:“道”和“德”,以及“道德”的原旨,并非宗教,而是古代人对自然的认识。德和道是相辅相成,相对应的。《庄子》的《天地篇》就说到:“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后世的韩非子讲“德者,道之功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教义《西升经》记载了:“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北宋苏辙也说过:“德者,道之见也”。当代旅美华人学者陈鼓先生将“德”归纳为三点:一是“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二是“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三是“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即通常说的人的“德行”。
所以,“德行天下”并非是要仅单方面依靠高尚的品德,去感化,去行善,甚至迂腐的去做事。
延伸思考:如果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过于抽象或远离企业运作,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因势利导,顺应民心以及品牌美誉度”等方面来思考“德行天下”的意义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5 13:47:58编辑过]
66
发表于 2010-9-27 21:22:5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但是水份太多,精简些,不要讲太多故事,太多事例,不要借太多名人的话.把精要的那几句话讲出来就好了.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22:30:2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chinhudie在2010-9-27 21:22:55的发言:

不错,但是水份太多,精简些,不要讲太多故事,太多事例,不要借太多名人的话.把精要的那几句话讲出来就好了.

感谢chinhudie朋友的支持与参与!谢谢!看了你的批评和建议,很高兴!这说明我的劳动得到了朋友的关注,我们也开始相互交流了。我在一稿修改的时候,会参考你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的。谢谢!

 

68
发表于 2010-9-28 09:16: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

6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0:06:1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zhiling在2010-9-28 9:16:17的发言:

谢谢,学习了。

也感谢你的参与!我们一起加油哈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0:10:31 | 只看该作者

德行天下(之四)——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

本节导读:讲德行天下,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更易于取得成功。     
    挣钱,挣大钱,就一定要“背德”吗?是不是只有损人,才能利己呢?
相信除个别极端的声音,是没有人会这样认识的。
可是,我们穿梭在红尘滚滚的高楼大厦之间,行走在尔虞我诈的财富大道之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怀疑金元真的能够来自于我们的德行吗?而此时,我们的耳边总是会想起一个德国人的叮嘱:“资本来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个德国人可不是一般人,他长着一脸茂密的络腮胡子,他就是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导师”的卡尔·马克思先生。
于是,我们更加怀疑了——古代的圣贤祖宗们让我们学好,有德,是不是为了他们更好的“作恶”,至少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统治乖顺的羊群吧?
其实,古代的圣贤也好,大胡子的德国人也好,都经常会被人们误读、误解,这本来就很正常。你好心的提醒一位裙子拉链没拉上的女士拉上拉链,不也可能被误作流氓吗?更何况大胡子、长胡子们人都不在了,被误读误解,也没办法解释的。
“资本来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是《资本论》上的一句话;而《资本论》只是马克思的一部书,而且是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阶段写成的,讲的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的那些事儿。就如同我们谈到中国民营经济的“原罪”问题一样,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的。
真理,放之四海皆准,可是人所认知的真理,也存在着时空的限定,更别说我们后人经常会断章取义,以事寻理了。
马克思还讲过这样一句话:“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如果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道可道,非常道,要做黑道赚大钱”,那最终被铲除了,可是怪不得马克思的。
同样,传统文化、国学的很多经典也是一样的——不可断章取义,也教条不得。这一点,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关于“德”,孔子曾有过这样的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经常被理解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像好色一样追寻德行的人”。也就是说:人,好色的多,好德的少。
可是,我们想想,人好色,是天性;德,既是道德、德行,也是道(宇宙规律)在人生层面的落实表现。那么,这句夫子经典就有了下面两种解释了:
其一:“我从来没见过像追寻自然本性的好色那样,去追寻大道而行的人”。
其二:“我从来没见过像追寻自然本性的好色那样,去追寻大道而行的人。(这样的人我没见到,有吗?以后有吗?如果像追寻自然本性的好色那样去追寻德,又会怎样呢?)”
请原谅笔者在上面解释二中增加的问句。这样做,不是为了以叛经离道来博取眼球注意,而是基于我们一直强调的出发点:“实用实效的拿来主义”。
确实,如果我们能好色般的好德,好色般的工作,好色般的去管理企业,还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吗?
事情做到了,该来的自然就会来的。
不过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也不能仅停留在自然悟道兴德的层面。就算是阳明先生为了致良知而去蔽,也是要一扫把一扫把地去清除心灵的灰尘的。我们为德行天下,也有必要把“德”字细解开来。



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孟子最初提出了“仁、义、礼、智”四项基本原则,到西汉董仲舒把它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被称做“五常”。常者,恒也,也就是恒常不变的意思。
“仁”自先秦时期就被儒家认为是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这是因为,中国古人重视“天人合一”,强调“与天地合其德”。而天地之大德,是生养万物,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正是“仁”。
“仁”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使之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基础。“仁”的核心,就是:“爱人”。“仁”的内涵还包括“忠恕之道”、“推己及人”。  
笔者服务过这样一个企业,员工工资不高,工作很累,可员工流动率很低,当在做员工访谈时,不止一个员工表示:“我们工资不是很高,可老板对我(们)挺好的。有感情啦,有过(其他企业)挖我的,不好意思走,也不想走。”  
这,就是“德”中之“仁”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后的力量。

“义”在“五常”之中,排第二。
这里的“义”,绝非我们在古惑仔系列里看到的前纹青龙,后绣白虎,左右肋条各插一把明晃晃的钢刀的“义”。
孔子以“义”为立身处世之本,提出“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强调君子出来做官,目的就是为了行“义”。
孔子还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说。
这句话经常被人严重误解误读了。
这里的“喻”做“通晓”讲。
但这里的“义”,这里的“利”并不是我们现代汉语中的“正义”与“私利”。
“义者,宜也”。宜的意思是应当、应该。
什么是应当、应该的?
——合乎自然!循道则宜(义)!(这是笔者这一朱子说的)
孔子的继承者,宋代的朱子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而最早在《易经》中也有“利者,义之和也”的说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语已是长期以来被误读误解了的经典。
还原后的含义就是:“仁人君子懂得通晓天理和规律;而非仁人君子,只知道只懂得这些天理和规律表象的东西。”——可引申为:君子是通晓大智慧的;而“小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常人所重视想要的东西。
(顺便说说,古时的“小人”也不同于今天的小人;是与君子相对应的,无关道德高低。上有孔子“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佐证,下有汉语各大辞典可查阅。其中有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的谦称;有识见浅狭的人的含义,只是后来“小人”才演变成了“道德低下的人”的含义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5 13:48:47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