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1期)深度讨论]商业社会中我们需要德才兼备?

[复制链接] 300
回复
4662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1
发表于 2006-12-28 06:36:1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hterc在2006-12-28 5:43:47的发言:

德与才是同样重要的!原因如下:

1、大家都看重“才”,不在乎“德”时,(即才大于德情况)才就没有价值了。胜败是唯一的标准。有“才”就能一定胜利吗?与有德之人比“才”才有价值。

.............

     看来你还没有看完我的全文,甚至连开头都没有看全。

     对于德与才,要说到谁更重要,并非是说可以完全抛弃另一个,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我说才比德更重要,主要是基于以下判断:

    1、原来很多被我们认定为“德”的问题,其实都是“人性”的问题,真正“德”的领域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2、人的所谓“德”非常不可靠,无数事例足以证明,所谓的“好人”争先恐后地纷纷变成“坏人”,都是制度惹的祸。所以,管理一个社会、企业,不能对“德”有任何依赖,必须注重制度的建设。请问,谁的德可以好到能当出纳的同时兼做会计?

    3、一个人的“德”未必仅仅是此人自身的问题,还与环境、与组织的文化有关。否则孟母为什么要择邻处?

    4、我门这个社会长久以来就有“道德挂帅”的传统,具体来说就是:道德高调泛滥、道德标签乱贴、道德言行分裂,应该正式我们这个社会对于道德的话语环境。

     正是基于以上4点,我才说才比德重要。

72
发表于 2006-12-28 08:56:54 | 只看该作者

德,可以理解為一個社會框框,就是說人的行為必須符合當時社會的法律規范及社會道德普遍認知的底線.

才,在這一框框內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超越這一框框就會遇到強大的阻力,或被制裁,或被扼殺.要麼就是突破框框,創造新的認知.

至於德與才孰重孰輕,恐怕得加上前提限定條件才行,不同需求會有不同的要求.

73
发表于 2006-12-28 09:09:01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束缚以刑罚,诱进以仁义”。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是企业领导管理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

  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从“性本善”出发,树立公司员工群体的价值榜样,通过对欲望的开发和激励,让人们愉快地工作。它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

  规范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使人性化制度调动起的人的干劲科学化、高效率,它从“性本恶”出发,强化群体的制度建设,通过对人们欲望洪水进行有效的堵截和疏导,让人们科学、高效地做事。它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起码要求。

  如果没有合理的人性化制度,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则越高,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无法实施;但仅有好的人性化制度,管理制度不科学、不规范,也将难以适应纷乱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的壮大发展。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不可偏执、不可偏废。

  对于管理,美国著名的企业领袖福特说了一句生动精辟的话:“领袖人才年龄、外貌、处境各有不同,但有一条线索可以把真正的领袖辨认出来,那就是不管怎样,他手下的人经常有卓越的表现。”

  ……

  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与今天我们探讨的德与才,不是异曲同工吗?网上那篇:“不是预言,阿里巴巴将在2年内消亡”的文章,不足以让大企业的领导们反思德的重要性吗?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谈金钱很俗气,没金钱很生气,有金钱很神气。你不喜欢金钱吗?
  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人情千古多重金,从古至今谁看到过没钱的领导人,能有效领导大众的呢?孔老夫子三千弟子,最终只剩下七十二贤人,就是历史的见证。

  道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道德是万万不能的。
  谈道德有傻气,没道德有愤气,有道德有慧气。你不喜欢道德吗?
  舍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化人者顺。道德代表诚信,代表着可靠、可以预测和可以信赖,它是结合追随者与领导人的强力胶。没有敢用不信赖自己的人,更没人对不信赖自己的人尽忠。从古至今谁见过追随者与领导人之间唯利是图、鲜廉寡耻、勾心斗角,国家、企业能精诚团结并取得良好组织效果的呢?能真正不断发展壮大的呢?
  
  ……

  中国智慧古书《黄石公三略》有二句话说得好:“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畏”、“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危,圣去则国乖。”

  立身不可不有道德诚信,应事不可不有智慧实力。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成败在谋,安危在德。一言之,你不爱才,才不爱你;你不爱德,德不爱你。

  才能与道德的关系,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两者不可偏废,不可偏执。因人、因势、因地、因时而变矣。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这也是周易之道的三大根本原则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9:30:57编辑过]
74
发表于 2006-12-28 09:10:5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企业家洛克菲勒,用生动的事例教育他的孙子:“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就不能相信任何人”。


  美国十大财团的首富,老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他以阴险、奸诈、残暴称著全世界。他为了培养孙子将来继承家业,常常用各种方式方法教育自己的孙子。一次老洛克菲勒告诉孙子从高的地方跳下来,爷爷会接着他。可当孙子向他扑来时,却一个跃步躲闪开了,孙子重重地摔在地上,痛得哇哇叫。老洛克菲勒慢慢走过来抱起孙子,面色严肃地对孙子说:“你活在世界上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的爷爷,这样你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家!”

  如果说这世界上连自己至亲的人都不相信,这人还能相信什么呢?也难怪老洛克菲勒曾长期患了比较严重的心理抑郁症,在拥有巨大财富的时候,却活得很不开心,经常打针吃药,甚至一度悲观厌世、心理极度灰色。这也是他晚年反而获得大慈善家称号,大力捐钱给该心理病症的原因之一。正如易经一样:“正反相生、正反相克、天道循环”。(注: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建立起信用体系)


  洛克菲勒“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就不能相信任何人”的这句话说得很精辟,切中现实生活,但这句话也不能完全绝对化的这么去理解,因为什么事都有正反两面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把握。

  信任,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信任要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信任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是信任。换言之,你对他人的信任是有额度的,超出范围,则予以观察、考验。信任也需要技巧。信任对方,给对方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也不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必须使之承担各种各样的后果。否则,对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错),从而显示出自己的软弱。


  这也不由使飞猫想到了古之名臣张良对刘邦的谏言:


             恢复封建政策的八大正反思辩


  英布归顺,使刘邦正式成了众诸侯的名义领袖。
  但楚军兵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刘邦联盟的管辖地区较大,兵力分散,让亲自在前线领导抗争的刘邦十分头痛。楚军在准备总攻击之前,打算先行扰乱汉军补给体系,如同巨鹿之战前的策略。所以项羽不断派遣游击队攻打汉军运输的甬道,造成驻守各地的汉军常有断粮的恐惧。刘邦正为力量无法有效集结而深感烦恼。
  此时,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封建体制,将刘邦和诸侯间关系正式化。郦食其表示:
  “昔日商汤讨伐夏舛,封夏舛之后代于杞;周武王伐殷纣王,封其后代于宋。但秦国却不懂得这一道理,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诸侯的后代臣民均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再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皆感激陛下之德行,绝对会自愿归属于陛下。一旦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成为诸侯共王,那怕楚国不臣服呢?”

  刘邦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郦食其带着汉王印缓。行使六国,集结诸侯旧势力以共同对抗楚国的压力。郦食其前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张良外游归来。有烦恼的时候着听到张良回来,是刘邦最为高兴的事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吃饭的时候,刘邦仍迫不及待地立刻召见张良。
  “子房啊,刚刚有客卿提了一个对抗楚国力量的策略,你来替我评估一下它的可行性吧!” 接着便将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张良。
  没想到张良却笑着表示:
  “是谁为陛下出此主意的呢?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陛下之大势去矣!”
刘邦傻眼了,问道:
  “为什么呢?”

  张良说:
  “请借用桌前的筷子,我来为大王作个说明。昔日商汤、周武分封舛、纣后代,是因为他们评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些后代的命运生死。如今大王自己估量能够在这方面和项羽竞争吗?此不可一也。
  周武王入殷京时,曾为商容洗雪冤屈,释放在监牢中的箕子,祭祀为国忠诚、进谏纣王被杀的比干,这些有力的政治号召,陛下目前有没有呢?此不可二也。
  武王进入殷京后,立刻散发巨桥谷仓的存粮,并以鹿台的金钱财宝赈济穷人。由于殷纣王的暴政,使周武王可以大量施恩于百姓,如今陛下可有这种机会?此不可三也。
  讨伐殷纣王后,周武王之所以分封诸侯,是因为天下业已太平,所以能收回干戈以示天下不再用兵,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在华山之东设有马场,表示天下无事,从此无为而治,陛下也能够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
  周武王并且放牛于桃村之西,以表示从此不用再运输粮食,不用再征民于劳役,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
  如今天下游士离其亲人,抛弃祖产,解放族人,跟随陛下一起争逐天下,无非想建立功劳,以获得咫尺之封地啊!倘若陛下复立六国诸侯之后,天下游士必各归其主、回到故里,陛下的人才将因而流散,还有谁愿意和陛下共争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
  再者,楚国在军事上仍为当前强国,谁能保证新立的六国之后不会反过来唯其马首是瞻,那时候陛下能得到谁的臣服?此其不可八也。
  有此八不利,陛下若用客卿之建议,臣料想陛下之大事去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9:29:58编辑过]
75
发表于 2006-12-28 09:16:34 | 只看该作者

德才兼备需要环境啊,谁不想,只是有时条件不允许,尤其在商业活动中

76
发表于 2006-12-28 09:16:56 | 只看该作者

最好是德才兼备了,要是非要从中选其一,我选德。

没错,才是实的,但德并不是虚的。

而且,德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而才可以是后天不断变化的。

才的执行是以德为导向的,德的形成却并不是以才为基准的。

德是长远的,可以是引导才正确施行的远见,德如将,才如卒,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尚的德为引导,优秀的才为主力。

所以,我选德。

77
发表于 2006-12-28 09:18:14 | 只看该作者

德也是一种才。天生我才中包含了德才,一个人从出生时的天赋到生长过程中的环境熏陶都能使人拥有德才。我欣赏有才华的人,因为有才华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德行发挥的更好更广,甚至是激发团队中的最高潜力,如周恩来支持毛主席的上台。同时我对有德之人也深深赞同,在这样一个知识激荡的时代,一切才华只要通过努力都有可能获得,本性却是难移的。共事过许多厚道的人,他们做事虽不是雷厉风行,但踏实放心,与其相处愉快,成绩也稳步上升。 总的来说,最好还是在学生时代就打好德才的基础,让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二者一点都不矛盾。

78
发表于 2006-12-28 09:34:10 | 只看该作者
现实社会中德才兼备何等的难啊,
79
发表于 2006-12-28 09:39:25 | 只看该作者
假设现在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的企业还很小,没有什么太强的实力。现在你有一个很厉害的总工程师,技术能力很强,在你的企业里的技术和生产主要都依靠他,但是你也知道这个总工自己在外面也办了个企业,并且有时会利用公司的资源来办私事。如果炒了这个总工,却又没有人能够在技术方面替代他。这个人你是用还是不用?
 
你还企业的老板,不过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强,同样有这样一个总工,他的离开会给你造成一定的麻烦,却远不会伤筋动骨,这是你还会不会用这个人?
80
发表于 2006-12-28 09:46:5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说明,因为时间所限没有看完于先生的文章,有枉语之处请海涵!

有三点想说:

1.于先生立题混淆,人性和道德本就是同一体,而非孤立或对立,道德都是符合人性的。人当然也有恶的一面,如我们说日本鬼子没人性,由恶人性映射出美、映射出道德;

2.于先生说人性数千年来无变,而我认为人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进化,还随着心智的不断提升有着人性、道德的进化;

3.才与德哪个更重要?如果以一个公司为例子,除领导者之外的所有人尽可以才为先,因为有完善的内部制度、外部法律、社会的普遍人性价值进行制约;而领导者,一个能让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领导者,他(她)必定是一个德为先者,只有“德”,才能让一个企业走正确的路,一条为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路。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