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楼主的“遭遇”,在同情之后不禁惋惜。
不知楼主工作时间有几许了,入本行多久了?从描述上看,应该是个新同行,作为同行,忍不住想向楼主提几个问题。
首先,自己试听了“感觉不好”,为什么还要用这个“感觉不好”的东东组织公司同仁学习?想不通!难道楼主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如何职业意识,所以拣到篮里都是菜?
其次,如果因为买了来,需要给老板有个交待,不能不用,楼主为什么不做一些“加工、处理”?明知这样的效果不好,还只是进行简单的放映,这样的培训不要说老板要骂,自己有一点职业意识也知道自己在应付差事!如果是这样,其实楼主买什么来都无所谓了嘛。
[em07][em05]
第三,买了东西发现不好,我们都会去找商家“理论”一番,把损伤要尽量减到最低限度。可是楼主好像没有做什么挽回的事情,不好就不好吧,算了!如果我是商家,嘿嘿,我喜欢楼主,是个好顾客!(不过老板可能不喜欢,在试用期就敢为商家着想,不为老板着想,你的胆子也忒大了吧!?)
[em02][em02]
最后,作为同行,给楼主透露点自己使用时代光华产品的体会吧。
我第一次买时代光华产品时,好像还是2002年或03年时,那时时代光华的产品刚出,我也刚进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当时的培训预算非常少,老板要求的培训内容和课时又非常多。为了用有限的经费完成嘎多的培训任务,我只能是想一些少花钱多办事的办法,结果发现了课程包,觉得不错,可以省许多的钱,就买了一个,使用后发现不错,随着时代光华的产品多起来以后,零零星星又买了些。
买回的课程包在使用时,不能就是简单的组织公司同仁放映一下。
在买之前我首先会明确这次要的主题是什么,我买来派什么用场,内容大约要包括哪些信息和知识点等等。然后可以试看的就试看一个片段,主要看讲师的表达,大纲看内容是否吻合,如果差不多就OK了。
具体的做法有这样几种形式,如果放映整个课程包的内容,那事先把思考题出好,然后在放映的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然后在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用时代光华的课程带的考试题);
如果觉得课程包的内容不够,我就买了课程包用它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做基础,然后再加入自己找的一些内容,自己上,这样可以省许多的备课时间(我比较懒[em07])
还有,如果这次培训的对象对这个专题水平参差不齐,请内训时内容的深浅难以照顾周全,我就买这个主题的课程包,先组织大家放映,通知自愿参加,说明是基础培训。然后在请内训时,要求内训的老师注重实务和深度,基础的统统不讲了。
有时,也会在组织某个会议前,为老板找一个他希望提倡的理念的培训片段,这个片段在会议开始时先放一放,然后老板就可以“借题发挥”了。
总之,时代光华的课程包因为内容覆盖面比较广,灵活应用对培训管理者可以给予许多帮助。我们公司从买课程包到买局域网版的“企业商学院”,再到现在买了他们的因特网版的“企业商学院”,用到现在。
现在新员工一进公司,就分配给新员工一定的课时,将近200门的课程让新员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学(我嘛,就可以偷点懒喽)。
我对时代光华课程的定位,是属于管理培训的基础东东,我把它称为“双基”内容。就是说,它的内容属于基础的管理知识和基础的管理技能等等。
对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现代管理知识的公司同仁,时代光华的东东可以算“价廉物美”了,因为现在公司请来的一些内训的讲师,价格也不便宜,可是讲的东东在时代光华的课程包里都可以学到。而公司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要满足,现在我每年只要花5万块钱就搞定了系统地、基础的管理培训。而且还免费送我了一个学习管理系统,哪位同事什么时候学习,学习了什么课程,考试结果都可以网上进行管理。借助这个学习管理系统,我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老板要求的什么“要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了。
经过3年的建设,现在公司的课程体系以时代光华的企业商学院(网络版)为基础平台,再根据年度计划组织一些高端(精品课程)的面授,基本上可以完成任务了。
时代光华的课程是有好有差,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开始到现在,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工作的结果好坏,关键在自己。我很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楼主说在这件事情上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反思?如果楼主获得的只是最后的一个“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话,我替楼主要捏把汗,不知道楼主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表现的职业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