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tudywu - 

[HR天地] [修炼‖成长精华]职业生涯设计的困惑

[复制链接] 55
回复
158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3-5-6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楼上的这些朋友我很惭愧,我也是97年毕业的,可我既没有继续深造也没有继续自己的专业(应用开发),而是做起了应用软件的销售工作;玩了如此长的时间却没有整理自己的思路,确定自己的方向,看了大家的意见我真的很受启发,在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
12
发表于 2003-5-6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继续自己的专业,我想不是问题的关键吧,倒是觉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是所要考虑的。做一件事,当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在里面之后,不管是碰到什么困难,能会鼓起勇气去克服的。
13
发表于 2003-5-6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你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就去寻找突破和改变,这永远是对的.困惑总是有的(即使你现在已经功成名就)因为你是个思想者.
我们什么事情都需要看清楚吗?真的不需要,计划还不如变化快呢.
有一句很简单的话:"我做!因为我要!"
14
 楼主| 发表于 2003-5-7 00:07:00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这个帖子,也一直十分感激大家的真知灼见。
我忽然有些惭愧了,因为这的确是我第一次访问家园,所以也就很随意地带了个帽子,以至于仲锋陵兄未能给我发成邮件。

一直没敢回帖,是怕自己浅尝辄止的思考,辜负了大家的用心。

有位兄长,对我说过句话:曾经的过去永远都应该是你宝贵的财富。
我一直觉得:最难做的便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这往往也正是最让人快乐的事。
Yhzjxxf说的好:困惑,是因为还在思考。

地平线兄,提的问题相当相当的好,对我也很有针对性,那就是不要“眼高手低”、“心浮气燥”、“志大才疏”,十分感谢。确实需要先检讨一下自己。但地平线兄可能还不太了解国企,尤其是在西部,各种机制还很不完善的国企。
对地平线兄的问题,我想从两方面回答:
1、        先检讨一下自己,确实还有许多没做到的,也有许多应该主动去学的;
2、        单位的改革确实有些动作了,但核心的管理弊病:对上不对下负责,是很难改变的,应该说现在的改革也就是仅仅在泰勒的科学管理层次,而员工就是经济人。
一句话,抓紧时间学应该学的东西,条件成熟,头也不回地走掉,“天高任鸟飞”。

对于缺乏管理经验,有两点:
1、《都是英语惹的火》的作者刘克亚,进入全美排名第一的凯洛格商学院攻读MBA时,同样是没有太多管理经验的,但可贵的是具有一种信心和管理的潜质,以及极其雄厚的英语实力。
2、        先积累管理经验,再考MBA;还是先考MBA,再积累管理经验,之后再去攻读。我的选择是后者。

Yhzjxxf兄应该比我更有冒险精神吧?大家觉得“我们什么事情都需要看清楚吗?真的不需要,计划还不如变化快呢”这句话,如何?我有时确实喜欢谋定而后动,但却往往错失了许多良机。

二丫兄,不妨让我们共勉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5/7/2003 12:10:17 AM编辑过]
15
发表于 2003-5-7 04:33:00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地看到了你的回贴,看得出来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也想就你的想法继续给出供你参考的意见。

以下是引用studywu在5/7/2003 12:07:19 AM的发言:
一句话,抓紧时间学应该学的东西,条件成熟,头也不回地走掉,“天高任鸟飞”。


我很同意你的这个想法。所以下来还要想清楚的是:要学什么?如何抓紧时间?条件成熟包括哪些条件。

关于国企,也许沿海跟内地也有差别,不过我在国企呆的时间可能比你要长,呵呵,我的客户——电信运营商也是国企,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研究这些大型国企的管理运作以及如何变革,所以国企是什么环境我还是略之一二的。环境是很重要,然而同样也有很多在国企成长起来的人让我很敬佩。

你现在觉得国企管理松散不规范有很多问题,等你去了外企,你可能又会觉得规范的管理使你束手束脚。由于对岗位的职责能力要求很清晰,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你就像一个生产线上的某个环节,最重要的是专注于做好你的主管分配给你的任务,你是围绕着企业在转的。这时你会发现少了很多你在国企时拥有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客观地说,国企和外企对于个人发展来说都各有利弊,在于个人如何审时度势,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成长的空间和生存之道。

我也在外企呆过,外企对于不同的人的发展并非就尽善尽美。像朗讯、IBM更被称为“外企中的国企”,官僚主义、对上不对下,这些每个庞大的组织或多或少都会有。你在国企学到的东西在外企可能照样适用。

关于是否有管理经验再去读MBA,以我个人的经历,我很坚定的认为有管理经验再读MBA会更好,我读的是兼职MBA,三年的时间正是我走向管理岗位的过渡期,我很明显的感觉到当我真正坐在管理者的位置上时,我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不同。打个比方,如果你从来没有进过厨房,然后去课堂上听别人告诉你炒菜的理论,你只能从你吃菜的经验来理解这些理论,当然也是会有收获的,而如果你自己经常炒菜,并常常困惑于如何炒得更好,再听这些理论,你所理解的层次会有很大的不同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一层意思就是,你没有坐在哪个位置上,你就不知道他的难处到底在哪,所以就不要妄加评论了。

当然,是否有管理经验再去读MBA只是考虑对于你什么时间是读MBA最好时机的一个因素,还要和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决定。不过就这单一的因素而言,我还是持以上的观点。

注意,我的观点是有管理经验会更好,而不是必须要有管理经验。而刘克亚的案例在逻辑上只能说明了他在缺乏管理经验的情况下读MBA也取得了成就,既不能证明他有管理经验再去读MBA的话效果不会更好,也不能证明别的没有管理经验的人读MBA也可以取得成功。我不是在刻意狡辩,一个从事工商的人同时应该是一个逻辑清晰的人。

最后,给你一个建议,也许你已经做过的了。尝试去找工作,假设你一定要马上离开单位,准备简历、联系猎头公司、选择目标公司和职位、准备面试,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收获:
1、了解行内动态,行业内的公司他们最近的业务发展动态,他们的组织结构,需要找什么样的人?对于空缺的能力要求,你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这些信息对你的职业发展设计很重要。
2、了解自己的身价;
3、开拓你的视野;
4、甚至通过面试结交业内的朋友。

做一份好的简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8年来我换了三份工作,期间还不定期面试,把自己的简历修改了无数次,现在还不断地根据我对自己经历和目标空缺要求的理解的变化不断地修改中。
16
 楼主| 发表于 2003-5-7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以下是引用studywu在5/7/2003 12:07:19 AM的发言:
  一句话,抓紧时间学应该学的东西,条件成熟,头也不回地走掉,“天高任鸟飞”。
  


我很同意你的这个想法。所以下来还要想清楚的是:要学什么?如何抓紧时间?条件成熟包括哪些条件。
[/quote]
确实需要认真思考。

所以客观地说,国企和外企对于个人发展来说都各有利弊,在于个人如何审时度势,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成长的空间和生存之道。
我也在外企呆过,外企对于不同的人的发展并非就尽善尽美。像朗讯、IBM更被称为“外企中的国企”,官僚主义、对上不对下,这些每个庞大的组织或多或少都会有。你在国企学到的东西在外企可能照样适用。

同意,我想我们不要把外企想得十全十美,但就整体而言,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很坚定的认为有管理经验再读MBA会更好

同意。因为中国的MBA还是有笔试这一过程的,所以我想先考上,再休学,积累一定管理经验,再去攻读。

而刘克亚的案例在逻辑上只能说明了他在缺乏管理经验的情况下读MBA也取得了成就,既不能证明他有管理经验再去读MBA的话效果不会更好,也不能证明别的没有管理经验的人读MBA也可以取得成功。我不是在刻意狡辩,一个从事工商的人同时应该是一个逻辑清晰的人。

逻辑很清晰,也很正确。刘克亚的案例当然不可能得出一个百分之百明确的结论,历史不可能重演,生活也不是数学,而物理上也有“测不准”定理,yhzjxxf 说的“我们什么事情都需要看清楚吗”很有道理。而事实上,刘克亚的案例我相信是很有启迪的,即期望的有无,即这条路同样有成功者。

准备简历、联系猎头公司、选择目标公司和职位、准备面试,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收获:
了解行内动态,行业内的公司他们最近的业务发展动态,他们的组织结构,需要找什么样的人?对于空缺的能力要求,你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这些信息对你的职业发展设计很重要。

不错,多谢。
17
 楼主| 发表于 2003-5-7 11:16:00 | 只看该作者
对“引用”的操作,该系统好象支持得不太好?还是我不了解?
18
 楼主| 发表于 2003-5-7 11:39:00 | 只看该作者
以往mba考题中,问“mba适合在企业的什么时期发展”,答案为“成熟期”。
但我认为:mba适合在成长期,而Emba相对适合在成熟期。
所以,未必长期在IBM、海尔更好,但有在其的工作经验是不错的。
19
发表于 2003-5-7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studywu,你是不是想引用地平线的贴啊,你直接点他所发的贴子上面的引用那个功能按钮就行了。
感觉在上面大家讨论的都比较充分,我也学了不少东西。呵呵,发现我在这里面的建议是最没有用处的,呵呵
20
发表于 2003-5-7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studywu:
关于引用,我也不会如何在一张贴子里多次使用引用。

夜归灵:
呵呵,你的建议至少对你自己很有用。如果没有你在写建议过程中的对问题的思考,你可能会对这次讨论的理解不会象现在那么深刻,也无法通过比较自己和别人对分析同一问题时的不同切入点、观点,从而发现自己的欠缺。你说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