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entou - 

[原创]应届大学生毕业生,你正被谁抛弃?

[复制链接] 62
回复
71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1
发表于 2005-12-10 23:18:2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觉得楼主说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这些现象的存在,有很大一定程度是和在校园里盛行的一句话“将来出去工作用到的知识是现在所学知识的很少一部分”有关。当然,不可否认这与我们的心态有关:在前途充满迷茫,在所学知识不一定用的着的情况下,学那些东西干什么呢?还不如玩玩游戏来的刺激。

42
发表于 2005-12-11 11:14:08 | 只看该作者
有些片面
43
发表于 2005-12-14 11:43: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大五培训

造成这样一种情况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扩招,现在的本科毕业证和十年前的本科毕业证含金量已经远远不能比较了,扩招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企业在选择时有了更多的选择。第二就是现在的本科教育和现在的职业教育严重脱节,十年前大学里的讲师都是什么人?都是大师级的人物,现在呢?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第三就是大学生的个人心态,其实这也是社会环境和学校培养造就的,自己觉得是个本科生,是个重点大学之类,就觉得很了不起的样子,工资张口就要上三五千块。我们公司招兼职一般都是招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他们进行培训,给他们实习机会,有时候由于他们做的东西对公司完全没用,或者说他们只是把这里当作一个挣钱的地方,在发工资的时候,扣他们工资或者开的少了,就都斤斤计较,一遍遍打电话要工资。他们那一点工资对于公司完全不算什么,只是不能给他们惯坏了,要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更何况其实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最有价值的不是他们挣的那点钱,重要的是他们从公司接受的培训,学到的各种经验,可他们却意识不到。我们公司现在就打算做一个大五培训,作为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个连接点,我觉得非常必要。

如果希望来我们公司实习的话可以发简历到chintoz_report@126.com.不是做广告,因为我们公司兼职流动一年有2000-3000人呢,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而已。我们公司在北京。

44
发表于 2005-12-14 11:46:1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最需要学的不是一些具体的技能,最需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定位自己的未来发展,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公司最鼓励年轻人去创业了,国外比如MIT等,一流的人才都是去创业的,可是我们国家的大学呢?最优秀的学校是清华北大了吧?有多少创业的?都去选择就业!就业就业,将就着找个职业,不就是这样么?连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学校的学生都不去创业,谁去?倒是一些小学毕业生开个煤矿发财了!
45
发表于 2005-12-14 17:05:00 | 只看该作者

应届毕业生.

这一切都会过去.

46
发表于 2005-12-15 23:50:12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有些招聘单位有些极端,他们一致要求要有工作经验,从而应届毕业生就全被pass了,这是不是很不公平呢??

如果没有人给大学生机会积累工作经验,那么大学生就永远没有工作经验,难道也就意味着永远找不到工作了吗??

凡事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很多人具备良好的素质的,请不要推翻一船人噢~~~

47
发表于 2005-12-16 14:51:2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大家总始把矛头指向当代大学生,不解

我承认现在的大学生却是本身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同学

不能一棍子打死

教育与市场脱节也是一个很重要得因素

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迷茫

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

而不是指责

48
发表于 2006-1-22 11:38:5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应届毕业生,我认为10个里有9个是废物,其实我们的目的是赚钱,学历只是说明你学过的知识可能比别人多,但不代表你掌握的多,也不代表你能力就强,温州的老板基本都是小学毕业的,他们以前是穷的没办法了,被逼出来的,现在有钱了,很多老板都去学习适应社会的发展,我觉的只要你吃点了苦,再加上机遇和你的高IQ和最重要的高EQ,迟早会有钱的,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就考试的时候背下书,而且基本老师重点都讲过了,大多高校都这样,这种考试小学生过来考肯定分数都很高的。平时都无聊的很,特别是女生,不过很小部分还是好的,关键在人,知识在哪里都可以学的,不是就学校里可以学到,记住你们是成年人了,要打败身边的人必需有很强的面对逆境的能力。

49
发表于 2006-2-6 16:34:28 | 只看该作者

大学---中庸,再上几年大学,估计真得中庸了。现在的国家扩招,产生的后果是今年的毕业生达400W,超出去年同期毕业数50W。现在是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本科一操场了。扩招产生的后果是教育质量的下降,看看现在的硕导带的学生与10年前相比,哎,没的说了,由此可看出教学质量同期的下降。坦白说,在我所接触的N多同学,无论是大学,高中同学或是朋友,他们在大学里目标几乎没什么明确的,少数的女的甚至想到了曲线就业,找个BF只要家中庙堂有人,或是身家百万以上的,不一而足。

现在的条件好了,俗话还是有点道理的,温室长不出万年松的,物欲横流的社会,迷蒙住一部分人的心志,使得包括我在内的部分学生养成了眼高手低的陋习,还好家中的变故使我不由得觉醒,我是谁?我该靠谁?我工作为谁?中国的社会人脉关系错综复杂,有些时候的工作往往取决于面试桌外。但是至少我们得相信,我们的前途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在自己手中。我自从进单位遇到些大学还没毕业的学弟学妹来应聘,问的最多的是单位薪资福利待遇如何?而不是通过我有这份能力,我该得这份薪水。悲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一应聘研发的竟然不知道醋酸乙酯就是乙酸乙酯。可悲啊,还有甚者,落座后,未待我问话,自报我是应聘研发的,我礼貌的点点头,问道你熟悉研发的流程吗?能胜任吗?他来句我怎么怎么在哪儿实习或是兼职,但是当我给他个分子式,让他试着给个思路,不求太详细,他懵了,但是嘴依然不肯认输的说着我能胜任研发岗位。其志可嘉啊,但是我不欣赏。由于我刚毕业,深知毫无关系,背景的找工作之辛苦,有的时候甚至多让他们展示下所学,希望能让我找到给他们试用的机会,毕竟有的时候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放了一大通,希望各位大哥大姐见谅,希望跟我差不多都是半桶水的哥儿弟兄,能够沉住气,静下心,老实做事,踏实做人。谢谢!

[em03]
50
发表于 2006-2-16 11:07:3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在我们公司这一期的杂志上编辑的一个调查的摘选,我是做广告的,公司自己做了一份DM杂志《时尚594》,网上找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再经过编辑,这算是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批批。

我也是毕业2年的大学生(呵呵,应该不是学生了,我在公司除了做策划外还做HR,也面试了很多大学生,自己是过来人,所以很多事情都明白。

大学生,谁被谁抛弃?

策划:《时尚594》编辑部

中国就业形势面临一个最严峻的危机,大学生就业市场寒流暗涌。在各类人才招聘会上,以及各网站上挂着的招聘通告栏里,近80%的职位只针对有工作经验者,而求职者中却有60%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有的用人单位旗帜鲜明地帖出了声明——   “应届生免谈”,应届毕业生到底怎么了?

热点讨论:应届毕业生到底怎么了?

大学生:凭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小林:(厦门大学大四学生):招聘会上,大学生们都以乞求的目光,热情、诚恳的态势和老板谈。而老板们开口就问:“有经验吗,能吃苦吗?”这是做为企业管理者对大学生的疑虑,但无疑,这样的发问给了毕业生当头一棒。在大学生摆正自己工作观的同时,我觉得企业主也应该在对待毕业生的态度上更宽容,多给我们一点机会,毕竟刚毕业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这个社会。

陈华:(福州大学05年毕业生)岂能以偏概全,任何社会组织里都包有各式各样的人存在,因为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的表现而对全体进行否定,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不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本科生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曾经的天之骄子,就这样被抛弃。

网友天天: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到了“变态“的地步,动不动就拿大学生说事,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某某大学校花写真,某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回家卖猪肉,炒作起来实在是厉害,自然的,这些新闻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用人单位用有色眼镜看待应届毕业生,我觉得这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当然,渣子是有的,金子也到处在发光,这样的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存在。

用人单位:为什么我们不要应届毕业生!

原因一、眼高手低 自我评价过头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人事经理陈博雅:

我们不聘用所谓学习好的“尖子生”的理由,多集中在不踏实、眼高手低、团队协作能力差、易跳槽等方面。他们有的进来以后总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其实连进门、打电话的礼貌规矩都不懂,企业对他们的培训往往要从最基本的礼仪开始,真是很无奈。还有的在面试时口若悬河,说自己做过什么项目,一副非常有能力的样子,招进来让他们负责做技术,才发现根本做不好,让当初负责招聘他们的人处境尴尬。

原因二、责任心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解冻:

我最不希望招聘时碰到不负责任的大学生。有些毕业生明明说好电话联系,可到了通知他的时候,我们不停地给他打电话,最晚打到半夜一两点钟,就是联系不到他。还有些毕业生面试后就不再打电话询问了,殊不知这也是我们考查他的一个环节。他们在面对求职这么重要的事情时,都不能做到认真负责,谁还敢把工作交给他们干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处。大学生毕业时一定要明白自己长在哪里。我认为扬长比补短更重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会有人注意你,你也不会在公司的职业发展生涯中奠定基石。

原因三、社会经验严重匮乏

福建某集团公司部门经理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时候很少去尝试着接触社会生活,在学校过的是一种单纯而自在的生活,缺少基本的社会经验。我们并不排斥培养有潜力的员工,但是现在的绝大部分毕业生,在走出学校之前,这方面的经验实在是匮乏。(“我们不是找最优秀的,而是找最合适的,我们要的是人品好、有上进心、踏实的中上等年轻人”……  ·我们最怕大学生眼高手低,还斤斤计较讲条件……  ·现在成绩好的大学生不算少,但其知识面扎实而系统的不多……)

大学生是一个大而通的概念,指代的是一个群体及每一个个体。在天之骄子的光芒渐渐消散之后,大学生的形象有一落千丈的趋势。好的形象在意识里似乎只存在个体性及时效性,坏的典型在大众的意识里更具有普遍性,印象也更深,这也许是因为人的恐惧相比人的欢喜更容易被记忆。“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这样的思想观念用人观念可以说是往年旧问题的积累,渐渐地堆垒成了一座大山,挡住了许许多多后来者。这就是恶性循环的“株连”——一代一代师弟师妹给师兄师姐背债。所以对大学生来说,今年的你最好不要成为那座山上的又一块石头。大学生就业的河水已经被搅浑了,用人单位心存畏忌,不愿意再冒那个险去趟它。

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应届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到底该归于社会道德体制还是社会教育规范体制的范畴呢?06年伊始,各大门户网站及知名教育网都有做过类似调查,不同的论点不同的回答。本刊在综合各种不同呼声不同看法的基础上,也来说说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方面,我们可以把问题归结为当前教育机制、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求职者的自身能力和就业观念等等与市场机制和社会需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清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华">华ersonName>教授陈丹青向清华大学正式递交了辞职报告。他坦承:“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他警告说———人文艺术教育表面繁荣:扩招、创收、增加学科、重视论文等等......实则退步,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中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培养出的“庸才””,这与大部分用人单位的疑虑及担心不谋而合。

终其本质,在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仍与社会市场经济需求未能统一。

另一方面,在于大学生本身素质问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没有责任心、专业技能不过关、独立能力差”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用人单位对现今应届毕业大学生的评价。不可否认,扩招的结果是进入大学的门槛更低了,而培养出的人才素质相对的也降低。特别是一些高校,只重视招生利益学校规模而忽视了学校硬软件的提高及人才培养的方式,盲目的增加学科,使大量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专业人才极大堆积,造成了教育人才资源的浪费。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出于大学生本身,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并没有好好的去学习,而是忙着恋爱、喝酒、游戏等等,在学校的基础没有打好,到社会后才发觉自己一无所长,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这其实是大部分用人单位极为担心的。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出于利益问题上,排斥,或者说是不信任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我们依然期望用人单位能够为就业和人才的成长承担社会责任,能够移“山”架“桥”,为扫除大学生就业障碍做出努力。从宏观上说,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应以各种方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不仅与企业自身的利益没有矛盾,而且是现代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高尚与明智之举。大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对其教育的责任也就随着学生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相应地由学校转移到企业中来。企业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任何企业招聘新人(应届毕业生)根本上都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提供和创造有利于新人转换角色承担工作的软环境,既是新人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这种双赢的结果只能产生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氛围之中,不能够急功近利,武断粗暴。

实际上,大学生就业的整个形势也不是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本质来说,多数大学生还是可以信赖的。就现实来说,社会人才建设更是和大学生成长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互赠的机遇,因噎废食是断不可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社会工作,是国家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以较大幅度持续增长,能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广大毕业生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经济的全局和社会政治稳定。

经常有人将大学生与从前封建社会的进士、举人相提并论,都是有了功名的人;大学教育作为一段时期内的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理所应当”有一份好工作相配,因此多年来大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一直有相当高的期望。

就在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就业市场爆出两条特别引人注目的新闻:南方某高校一研究生在广州工作的薪资为600每月,低于广州最低生活标准线;与此同时,北大一学生到处应聘未果,一气之下回家卖猪肉,并且还写成《屠夫看世界》,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这两个极端例子,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大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灿亮的光环,从心理意义上说是“失宠了”,在物质层面上说是“被抛弃了”。这到底是社会的就业机制问题,还是中国教育体制的一个失败?到底,是谁将大学生抛弃?

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一般成功欲望很强,其中就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据一项对1万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50%左右的学生认为,35岁前将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这种无根据地给自己定位,不肯改变自己的就业取向,不肯降低自己的身价,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现实情况则是应届生没有经历社会生活的磨炼,就业心态浮躁,往往陷入相互攀比,一味强调单位能给予他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能为单位创造什么,对物质和生活待遇的要求超出企业愿意支付的标准。同时他们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他们一直在路上,只有目标,没有方向。所以,人才市场上来来往往的洪流中有一些大学生抱着“骑驴子找马”的心态,先随便找一个工作单位,随时做好跳槽的准备。某知名高校就业处的老师坦承,让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确成为高校目前推动学生就业率的有力方式。而高校的这种“治标不治本”做法却让用人单位“很受伤”。据统计,大学生在新单位呆满一年的不超过20%。现在企业最大的不满是应届大学生的成活率太低。单位把学生从学校招过来,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到教会他各种工作技能,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可大学生却把单位当做了实习基地和跳板,说走就走了。用人单位抱怨说:“好人才越来越难找,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就职能力、职业素养都缺乏,花钱与时间来培训他们,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这让我们难以接受。” 同时受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新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频度的影响,书本理论知识往往与现实工作需要技能严重脱节;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文凭越高,对知识的自负也就越高,在现实面前无法调整心态、虚心学习、从头再来,结果只好一走了之。

这些学生所毕业的学校给用人单位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从而为下一届学生的就业留下很大的隐患。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大学校园好比“人才加工厂”,如果屡出“次品”那么这条生产线也肯定存在问题。有关专家认为,用人单位要求应届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首先是对目前我们教育培养模式的质疑,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其次是长期以来,许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两者结合留下的后遗症不能不让用人单位立起高高的门槛。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不能不对当前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和切察。正本清源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就现状而言,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一味抬高自己“精英”地位是不切实际的一相情愿;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力,不能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之下,仍然将自己视为社会“精英”,放不下架子,也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以这样的认知判断力和心态走上社会,恐怕很难踏实工作并有所作为。同样,所谓的单纯学习经验零工资工作也违背了人才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相应的法律,这是毕业生在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比较偏激的行为,也不足取。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心态差异导致就业差异。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欠缺或者滞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