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地平线 - 

西部支教日记(转贴连载)

[复制链接] 40
回复
48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09:32:10 | 只看该作者

初到巴燕乡的日子

我们到达巴燕乡的时候是825,学生们还没有开学,青藏高原的阳光撩拨着我们运动的欲望。于是我们三人就买了足球,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享受着阳光的同时享受着高原的缺氧。每个人都怀着极美好的心愿憧憬着未来,想一年后我们回到北京的平原上该是怎样的健步如飞。

初来的日子,大家像一个个孩子一般简单地过日子,每天对着一本晦涩地烹调书做饭。下午去运动,晚上认真看书。空空的校园里只有我们三人,大家都是经过清华四年工科历练的学生,每天谈论的,多半也是清华的人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文">文ersonName>教授,什么数学系的四大名捕啊,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马哲">马哲ersonName>老师的变态啦,或者某某院系的mm非常pp啦。

第一件事情得学会做饭,我们三人只有李南曾经有过做饭的经验。这就没办法了,呵呵,第一周就由李南来给我们做饭吧。

第一顿饭李南去镇子上买了些蔬菜和羊肉,在加上我们前两天的大米,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我们的第一顿饭就新鲜出炉了。有白菜炒羊肉,有炒鸡蛋,还有一盆汤。吃起来挺香的,其实就算吃起来不香,我们也得吃。

我们当时所有的家具只有一个板凳,于是就把饭菜放到板凳上端到外面吃,而我们三人自己坐在水泥台子上,手里端着米饭,怎么看怎么像城市里打工的民工。不过好在在清华里被人叫民工叫惯了,也就无所谓了。

我们是每周轮着做饭,过了两个月,我和李南的手艺都突飞猛进,但是亿勇不是少调料就是欠火候。以后也不怎么自己做饭了,主要吃学校的大灶。但是无论如何,都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洗衣服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得走200的距离去打水。初来高原,还不怎么适应干重体力活。而且我们的屋子使用炉火取暖,所以衣服很容易就脏了。

烧上一大壶开水,把衣服泡上二十分钟,我们就开始洗衣服了。一切都得靠手搓了,不像在清华,我们都是用洗衣机的 。大学期间,我们班的25个男生和买了一台洗衣机,从此洗衣服再也不用靠手搓了,那台洗衣机也就成当今世界最繁忙的家电之一。

但是现在不行了,我已经有三年的时间没有用手搓过衣服了,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一个搓板,不过就算是离开巴燕乡之后我还是没有学会怎么最有效地利用搓板。

我很快发现,原来用手搓衣服要比把衣服从洗衣机里扔进去再捞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其实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上厕所,习惯了卫生间里有一个苍蝇都觉得脏的生活,没想到来到乡村里开始和人类最原始的农家肥料为伴。正是中秋的日子,天气不算冷,五米外就可以闻到臭气熏天的感觉。如果是小的,就憋着气,冲进去再冲出来;如果是大的,就只能忍忍了,往往会有上吐下泻的感觉。

而以清华卫生间的干净程度,这里的厕所简直是无立锥之地。李南每次总是做好充足的心里准备,点好一根烟,猛吸几口再进去。他来到巴燕的四个月,基本上每个星期拉一次肚子,拉肚子就意味着得上厕所,真是难为他了。亿勇更绝,两天才来一次大的。

其实这里的农民是没有太多的卫生观念的,我们坐车从巴燕去西宁,路边时不时可以见到正在小便的农民,背过身去就不害羞了。更有甚者,开车的司机开着开着突然停车,下了车之后自己去路边小了便再上来。

洗澡比较郁闷,八月九月,巴燕乡还没有澡塘,只能去城里洗澡,一周去一次。县城离我们的住处是20公里,往往是满身灰土地做车过去了,洗完一个澡,结果回来的路上又是满身灰土。

当地的老师跟我说,这里的很多藏民终年不洗澡,一生只洗三次,出生、结婚和入殓。我当时想去一个当地的喇嘛寺院看一看,问我一个学生怎么走,学生说,老师你还是别去了吧,那里的人特别脏,从来不洗澡。

呵呵,臭小子,你以为你洗澡的次数就多了,你老师以前在清华可是两天一洗的。

9月中旬,我们开始生炉子了,当地百姓就算是夏天也生火,烧水做饭都靠炉子。我们仅仅是因为有上届支教同学留下的煤气炉,才能够到九月还不生火。

三个人中只有我是从北方来的,论理说也只有我会有比较充足的生火经验。但是我印象中我用的最后一次炉火也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当地人用牛粪和柴禾生火,一般是先把牛粪或者柴禾点着,火起来了就加煤。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是火就是不着。无奈之中只好请当地的老师帮我们生,我们在一旁观看学习。

但是火着了没一天就灭了,我们三个人不知所措地找了学校小卖部的老板,我们都叫她韩姐的一个当地人。她说你们的死灰没有抖下去,你看……这样就行了。

好吧,晚上睡觉的时候火还是很旺的,我们按照韩姐的指示把火封了,封火就是把炉子里加很多煤,让火不要烧过的一种措施。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炉膛里一丝火星都没有了。这个该死的火,什么时候才能听我们话呢?

于是只好从头再生,我们那几天疯狂地消耗学校的柴禾,不过随着生火技术的提高,和日子的一天天延续,我们也可以很灵活地控制炉火了。

命运弄人,三个月前我怎么能够想象我会来到茫茫的青海支教呢?在学校里我们都算是好学生,现在,我们得学会在这里生活下去,当一个好老师了。

12
发表于 2004-4-14 10:41:12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严禁灌水,不过,还是要来一下。

顶!

13
发表于 2004-4-14 16:47:02 | 只看该作者

我很欣赏有这样勇气去尝试另外一种生活的人!

在钢筋水泥里生活的人们都麻木了,没有去感受过贫穷山区生活的人是没有办法想象到那种贫困与艰辛,可是他们却可以很有热情和信心的生活,他们有希望,即使没有文化,但是却知道礼仪廉耻,很充实。

说实在比起在城市空虚奔波的人们,去感受生活的大学生我认为值得敬佩

我也很想看接下来的帖子了!

14
发表于 2004-4-15 09:26:51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好,继续呀!
15
发表于 2004-4-15 09:53:42 | 只看该作者
好!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4-15 10:20:4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堂课

初来巴燕,我们三人无所事事了几天,唯一的期盼就是快点上课了,好歹我们是来这里支教的。

乡村里的中学并不正规,说是91号开学,但是一直到了93号还没有一些上课的影子。学生们早上来了,晚上回去,不是晒太阳,就是打扫卫生。

94早晨,陕西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来到我们学校,在一个当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登上了学校后面的小山。学校一面是公路,另外一面的围墙直接利用小山的土坡了。还没有来到青海的时候,我们一直以为自己要去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来了之后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虽然已经到了青藏高原的边缘,但是仍然是黄土高原,学校周围处处耸立的黄土壁就是明证。

两位记者朋友正在拍摄校园的全景,突然上课的铃声响了,喧嚣的校园瞬间就变得寂静了下来。就像战士听到了冲锋的号角,我知道,是我上战场的时候了。

但是我仍然没有准备好啊,虽然是一节初一的课程,我却不知道怎样面对那些孩子们。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其实是很微妙的,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活,不知道是不是空气不流通的原因,几乎每节课都要趴在桌子上小睡一会儿,那期间老师的所有话语对我来说都是真空。但是现在轮到我上讲台了,面对着扮演我昨天那样角色的一群孩子。

还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我们的班主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任英语">任英语ersonName>老师Miss Lin还很年轻,面对着我们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是否会想到,当年她最得意的门生会走这么远的路,并且有一年的时间从事她毕生后从事的工作。

我还是得上课去了,不管准备还是没有准备好,其实就像一个准备考试的学生一样,不管给他多少的时间用于复习,还是不会觉得复习好一样。

校长在征求了我们三个人的意见之后给我们三人安排了课,李南教计算机和生物,徐亿勇教计算机和数学,而我,教的是初一两个班的数学。

不过我还是很从容地走上了讲台,面对着这一群淳朴的农村小孩,回想起两个月前我还是他们这样的身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一年后回去还是一名学生,不禁有些哑然。我自己的学生生涯还没有结束,倒是先当起老师来。

其实在大学里,为了改善生活,我自己也时不时地去做一些家教,但是那样的感觉和今天完全不同。那个时候多半是为了挣钱,一个小时35元的收入对于一个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今天一个月校团委才象征性地给300RMB的生活补助。但作为一个志愿者,本身就不应该要求太多的。

想起大一暑假我们班社会实践,十名同学奔赴河北易县,就是两千年前高渐离送荆轲,吟出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那也是当年抗日战争中惊天地泣鬼神的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之地。我们在那里前后一共待了十天左右,然后每天就教孩子们唱唱跳跳的,真是想不通那里的校长,居然容的清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去那里胡闹。不过在易县教小学生的时候我也很认真地上过一堂课,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把小学五年级一学期的课讲完了,后来发现就算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也没有弄懂我讲的内容。

算是一次预演吧,从此我就知道了当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在这次上讲台之前,我是准备了又准备的。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来自北京的清华大学,我叫张瑞廷,大家叫我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张ersonName>老师好了。

原本想就像大学里同学见面一样,让每个同学都介绍一下自己,后来想想算了,这帮孩子,说得普通话我都不懂,还不如给大家讲讲故事。

于是按照事先备好的课,我给孩子们讲了我自己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硕士。给他们讲了外面的世界,问了一问每个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

一个清华的学长告诉我们说,给这里的孩子主要是给一种信念,能从我们身上学到多少课内的东西其实是次要的,多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有信念冲出去,不管怎么说,没有人愿意祖祖辈辈都去当农民牧民,毕竟这里的生活穷苦。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支教的人来说,课内和课外应该是并重的。因为支教的学生是一届又一届的接力而来,我们今天的任何失误都将给我们的师弟师妹增添很多麻烦。 我的课程很快就步入正题了,第一节课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数学有兴趣,我给他们介绍了甲骨文中的字的写法,讲了我们的老祖先们如何的结绳纪事,讲了为什么农村里的田是方的而不是圆的。

有一个叫白延璋的孩子,其实很聪明的,就是胆子小,上课让他回答问题,和一个缩头老鼠一样,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我又是吓唬又是引诱的,渐渐的这个孩子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了。

虽然第一节课收效不错,但是下课的时候我还是感到,西部的教育毕竟任重而道远。

17
发表于 2004-4-15 13:10:28 | 只看该作者

能不能多贴一些啊!我真想一下读完张同学的日记!向所有支教的同学们致敬!!!

18
发表于 2004-4-15 13:27:2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期待下文。

19
发表于 2004-4-15 14:59:2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子,沉重的感觉!·
20
发表于 2004-4-15 15:41:07 | 只看该作者
到广大的社会中去看看吧,象牙塔里的同志们!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