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编辑一 - 

[连载]《赢在办公室》试读

[复制链接] 75
回复
150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0:13:07 | 只看该作者
 

以小博大:《吕氏春秋》一字千金传后世

 “酒香也怕巷子深”,小公司成长阶段,默默无闻的生存状态是令人可怜的。尤其是生产企业,产品创意很好,市场潜力也有,苦于没有钱做广告,无人知道     自己。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以有限的资金投入产生最大的宣传效应。为此,不妨出奇制胜。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关键在于制造敏感点,产生轰动事件,借助事件的连锁效应达成最大的宣称效果。

广州一家街道化工厂,生产了一种质量很好的灭蟑药笔。由于市场上各种杀虫产品竞争激烈,虽然他们为这种产品做了不少推销活动,但销售效果并不理想。终于,他们想出了奇招。

一天,该厂两名宣传人员跑到羊城晚报编辑部,他们先在地板上放了一个纸盒,声称要为记者、编辑们做一个现场表演,只见他们掏出一个粉笔头,在纸盒周围划上一个白圈,然后小心谨慎地打开那个纸盒一抖,放出十几只蟑螂来。蟑螂很快爬到桌子底下、柜子底下去,把报社记者、编辑们气坏了。但这两个人不慌不忙地地解释了事情的原因,并留下了二、三十盒带去的灭蟑药笔。

第二天,记者、编辑们发现躲起来的那些蟑螂果然都爬出来死掉了。大家一看效果不错,就把厂家带去的灭蟑药笔分光了,用后都反映灭蟑效果很好。有记者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名为《死给你看》的新闻,新闻见报后,成千上万的订货单像雪片一样飞到厂家,为该产品打开了市场销路。

该厂在巴黎、莫斯科举办的中国轻工产品展览会上也如法炮制,又成功地打开了国际市场。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蝴蝶效应”,大意是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暴。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通过制造新闻事件所起到的轰动效应也是如此:代价很小,效果很大!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秦相吕不韦为了在秦国统一思想,要求门客个个据其所闻,杂合百家之说,畅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汇编成书,名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杂家的代表作,说它是“杂家”,因为它的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而兼及名、法、墨、农、阴阳诸家,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成书后,为使之迅速流行,商人出身的吕不韦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他命门客把《吕氏春秋》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最繁华的地方,并张贴布告:谁能把《吕氏春秋》中的文字增加一个字或减少一个字,甚至改动一个字,赏黄金千两,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布告贴出不久,都城万人争阅《吕氏春秋》,一时轰动全国,而终究无一人来动一字。

吕不韦千金悬赏改动《吕氏春秋》一字的举动,一直被人解读为文章高妙,一字难易,实际上不可能如此。从商业宣传的角度看,吕不韦此举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提高《吕氏春秋》这本书的名气,既能扬名当世,又能流传后代;用现代流行的话说,不过是炒作而已。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古今商战案例不胜枚举。当今商界,强者如林,与夹缝中生存下来已然不易;而对于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弱者,就只能是以超人的智慧以小博大,出奇制胜了。

42
发表于 2010-8-12 10:19:45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先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09:52:18 | 只看该作者
 

强者人道:林尚沃商道即人道

古谚有云“小富勤劳出,大富天成就”。那些对钱财孜孜以求的人辛辛苦苦只赚得些蝇头小利;而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人却忽然间富贵逼人;那些孜孜以求的人没有把事业做大,而那些淡泊宁静的人却成了真正的强者。

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鸟要到天池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低飞的蜩鸠十分不解:“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解释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说的就是境界大小的不同。

第一种人,一生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才够温饱;第二种人善于抓住时机,也只能做到一般的富有;唯有胸怀宽广、目光远大的人,才能赚取更大的利益,成就人生的事业;然而,要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却只有那种无为而治的人才能做到了。

在许昌,一个叫“胖东来”品牌可谓家喻户晓。走在许昌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大型综合商场、超市、服装市场,还是家电卖场、手机卖场及便利店,看到的最多的是“胖东来”字样。而走进任何一家“胖东来”店,都挤满了正在购物的消费者。哪怕是一家不足200平方米、并不起眼的通讯门店,每天的营业额也能达到20多万元……这家企业,究竟人气何来?

在这家企业的领导者于东来看来,这一切是自然而来的。于东来说:“真诚对待顾客,灵活经营,质量保证,物美价廉,不知不觉生意就红火起来了。”于东来认为:“做生意首先是做人。要想经好商,必须先做好人。这和交朋友一样,你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心实意地回报你。人生一世,最重要的是经营自己做人的品牌,企业也是这样。”“只要我们更好地为顾客着想,让消费者真正‘放心购物胖东来’,顾客放心、开心了,我们的业绩也就‘开心’了,因为这是他们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在内部管理上,于东来一直都把“胖东来”当成“家”来经营。于东来说:“把员工当自己的亲人看,别把他们当成赚钱的工具,如果中国的企业家,40%~50%能做到视员工为家人,社会一定更和谐。”在这个“家”中,利益分配有很多方案,其中大部分都用在了造福员工生活上。所有正式职工都有股份,而于东来目前在公司已经不占任何股份。

这种散财与民,藏富于民众的做法对于许多企业创造者来说是很困难的事,于东来却将之看得如此平淡,“这不是慷慨,对我而言,分享是一种快乐。”他说:“我喜欢看到创造财富的人享受财富。”他的股权越来越少,而胖东来却在他的“减法”中发展得越来越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于东来的成功的确有些“非商业”的味道。他的管理和他的成功把握住了“商道即人道”本质,所以,当他“掏心掏肺”对员工好的时候,这种“人性”力量给他巨大的回馈。“胖东来”没有求财,却财源滚滚;因为“顾客开心,业绩也就开心”,一切就这么简单。

林尚沃是著名商人。一天,三个人来向他借钱去做生意。林尚沃借给他们每人一两银子,让他们拿着一两银子去,五天之内尽力而为,看能挣回多少钱来,然后根据挣钱的情况再决定借给他们多少钱。

五天后,借钱的三个人来到林府。咸镜道商人做草鞋卖挣了五分银子;平安道人做风筝卖,赶上春节,挣了一两银子;轮到黄海道人,他以一种不屑地神情回答:“大人,您觉得一两银子能做什么生意呢?”原来这位拿一两银子喝酒去了,喝得只剩下一分,然后用一分银子买了张白纸,在白纸上写了封所志(陈情书或请愿书),内容大概是说“我目前正在一所寺庙里攻读四书五经,请义州府尹老爷为我提供一些读书期间的开销。”结果府尹差人送来了10两银子。

听了三个人的叙述,林尚沃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借给编草鞋的100两银子,借给做风筝的200两银子,借给写所志的人1000两银子。林尚沃又让他们各自写下借据,一年后再回来。

一个旁观的书生问林尚沃为什么这么处理,林尚沃说:“编草鞋的兢兢业业,不会浪费一点钱,他这种人肯定饿不死,但也成不了富人;做风筝的比做草鞋的聪明,有头脑,擅长观察时机,但做生意仅仅看到眼前的时机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这类人确实有些成了富人,但不可能成为巨富。至于那个写所志的醉鬼,这人不会为钱所累,为钱去拼命的人根本挣不到大钱,顺其自然而为之才是挣钱的最高境界,如果过分追逐钱财,事业肯定失败。”

一年以后,三人又一次聚集到林府回话:编草鞋的用借到的钱开了一家铁匠铺,制作犁、铧等工具挣了些钱;而做风筝的用借的钱从沿海贩卖盐和干海货到内陆,再从内陆购买药材运到全国各地出售,现在已经开了五家店铺;而写所志的书生这次却空手而来。谁也没料到,林尚沃又借给他2000两银子,照旧要求一年后再见。

但一年过去了,到了约定的日子,那个黄海道人影踪全无。一晃八年过去了,已被大家忘得一干二净的那个黄海道人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林尚沃面前,这次他要求借10头牛和10辆结实的牛车。林尚沃二话没说,吩咐照办。

10天后,黄海道人回来了,令人惊讶的是,10辆牛车装满了质量上乘的六年参,价值10万两白银。黄海道人说:“八年前,我从大人这里借到2000两银子后,回到平壤逍遥快活,直到有一天,我数了数剩下的钱,发现已经不足100两。我决心振作精神,于是离开平壤去了开平,将剩下的银子全部买了人参种子,一直走到没有人居住的长白山深山老林,选中一面背阴的山坡把种子随风撒下。然后我又回到平壤,在城外开了家酒馆。一晃八年过去了。我打起精神回到义州,向大人借10辆牛车,来到到六年前我到过的长白山,到那儿一看,山坡已经变成了一片参田,我就把它们全部挖出来运到您这里了。”

最后,林尚沃付给黄海道人5万两银子买下这批价值10万两银子的参。两人各取所需,对半分成。

八年之内,林尚沃用3000两银子挣来5万两,而那个黄海道人也成了大富翁。林尚沃仅凭识人智和用人之信,就轻而易举赚到大钱,正应了人常说的“商道即人道”这句话:经商实际也就是投资人,林尚沃的这则逸事为这种商业哲学做了极好的诠释。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要想挣大钱,就要具有这样广阔的心胸和视野,布下一个大大的局,通过对人脉的经营,开拓一条财源的滚滚之流。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09:53:09 | 只看该作者
 

变通规则:鲁哀公救火知变通

中国人的性格是善变的。从远古时代,先哲们就不断宣扬变通的道理。《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过变化规则来应对时局的变化,就能够让事情变得顺畅。

规则之所以要变通,是因为它暂时或从长远看不符合实际的需要,规则的执行不能达到目的,甚至会造成损失。变通规则,是针对具体的规则而言的,不是说不去认真遵守规则,相反,遵守规则,是变通规则的前提。

小张是某企业分公司在某市负责市场监管的员工,他的上司是陈经理。一天,分公司接到经销商王先生的投诉,说在自己的专卖店附近,有一家未经企业授权的小店公然打出灯箱广告出售同类产品。小张实地调查确认情况属实,于是表明身份,要求店主取消广告,将产品下柜。不料店老板立刻翻脸,称他不是从企业进的货,企业管不着。争执中,小张了解到店主是从当地最大的经销商之一的李先生那里拿的货,难怪不怕企业。

小张随即打电话给李先生,申明公司的市场监管制度,责令立即撤销这个店,否则后果自负。李先生对小张的态度非常生气,打电话给陈经理诉说不满,痛陈自己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的艰辛,说:“以前市场开拓艰难的时候,也有这种把货发到不太合公司标准的店去卖的情况,那时候公司也没说什么。现在市场做大了,就用规范管理来压我们了?”陈经理对李先生进行了安抚,又回头向小张耐心开释:“这件事,不是一个简单的制度问题,如果强硬地执行公司制度,不但业务无法开展,我们还要自找气受,甚至受到上级领导的处罚……。”

接着,陈经理提出了自己对问题的想法:首先对李先生进行安抚,对他长久以来对公司的支持表示感谢;其次,让小张就之前对他的态度表示道歉,请他谅解公司的制度;第三,就小店的拿货问题适度让步,允许小店继续销售,但要求撤销广告。小张最终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局限性,接受了陈经理的意见,向李先生电话致歉。而李先生也配合劝说下面的小店撤除了灯箱广告。

在这个案例中,陈经理并非无视公司规定,而是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对规则进行了适度的变通,以化解危机,避免争端。

变通的方法既可应用于管理者,也可应用于被管理者。时人批评时政,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说被管理者善于变通,趋利避害,争取好处,逃避惩罚。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部门主管该如何应对呢?

春秋时期,鲁国鲁哀公当政时发生一件事情。这天,鲁国人焚烧大泽之中堆积的柴草。当时正刮着北风,大火迅速向南蔓延,情势危急。鲁哀公担心大火会烧到国都,很是惊恐,就想亲自带领人去救火。但是,鲁哀公手下的人全都跑去驱赶野兽了,因为不想让野兽被火烧死,却没有人去救火。情急之下,鲁哀公召来孔子询问对策。

孔子说:“驱赶野兽是件快乐的事,而且不会因此而受到惩罚;救火是件苦差事,却难以因此而受到赏赐,这就是没人自愿去救火的原因。”

鲁哀公说:“说得好,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现在事情紧急,来不及用赏赐的方法;况且,假如去救火的人都给与赏赐,那么,恐怕掏空国家的金库也不足以赏赐这么多的人。因此,只能采取惩罚的方式,而不是去进行奖赏。”

鲁哀公说:“好吧。”

于是,孔子下令:“不去救火的人,按照逃兵治罪;只去驱赶野兽的人,按照私入禁地治罪。”

这样一来,下达的命令还没有传达到每一个人耳中,火已经被扑灭了。

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孔子精于变通的睿智。赏罚分明是制定规章制度要遵守的基本准则,但规则的制定者往往只关注于什么情况下赏,什么情况下罚,生搬硬套,不知变通。在鲁哀公救火事件中,孔子就没有一味地想到奖赏,而是针对险情集中采取了惩罚的方法。不去救火,罚;去干别的,还是罚。那就只能去救火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则是为了有法可依。但规则的建立是根据最初的实际情况来的,或者是一个原则性的框架;如果发生的情况与制定规则时考虑的情况不同,规则的执行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否则就不能妥当地处理发生的事情,这才是规则的真意。

45
发表于 2010-8-17 09:33:2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0:40:18 | 只看该作者
 

冷血规则: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多位古代皇帝处理“事业成功”后有功大臣的冷血规则。但是在讲究人性化管理的今天,这个规则还有市场吗?

一个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终于在某个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老板,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往往是怎么对待当年和自己一起创业的兄弟。对于重情重义的中国人,这真是一个难题。

某公司从几万元、六七个员工起家,六年之后发展成本市同行业数一数二的成功企业。老板为人善良,对老员工一律给予特殊关照。按照工龄长短的资格,老员工有的可以不扣钱请事假、可以迟到早退;可以出错不扣钱……而新员工,哪怕也已经干了三四年,却一切从严。

为了公司发展,老板从外面招聘了一些管理人员,有的职位在老员工之上,可薪水、待遇却不如比他们职位低的老员工,日常管理中也没有什么手段可以约束这些“功臣”属下。久而久之,公司暮气沉沉,每况愈下。

困境让老板的内心开始反思。自己重情重义应该是不错的,错在自己的创业团队产生了惰性,居功自满,不思进取,脱离群众。长此以往,公司衰落就是必然的结局。为了走出困境,老板特别召开了一个老员工会议,会上,老板真情告白,和大家一起回味当初创业时的艰辛。末了,老板总结说:“我们当年的创业过程中是艰苦的,但却是快乐的。但看看目前的情况,这是大家创业的初衷吗?如果我们继续摆老资格,不思进取,公司将面临倒闭的危险。”

老板的话,让当初一起创业的兄弟感到了责任。大家纷纷主动要求降薪,和新员工一个水平,一切从头开始,开创公司业务的新局面。随后,老板召开了扩大会议,宣布一些薪资规定和激励机制,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公司的二次创业。

市场是冷血的,这个现实决定了企业管理中不可能做到温情脉脉。对于老员工、有功劳的员工,如果其所在职位、其所作所为已经威胁到企业的发展大计,是应该果断处理的。长痛不如短痛,一次情感割舍,或许就成就了企业的远大前程。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似乎比明朝朱元璋要“便宜”得多,他是在部下的簇拥之下黄袍加身成为九五之尊的。对于这个拣来的便宜,赵匡胤开始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个人性化十足的皇帝没有像汉、唐、明朝的那些皇帝一样通过极端的方式消除对皇权构成潜在威胁的开国重臣,尽管丞相赵普多次劝谏,消夺石守信等大臣的军职。

后来赵普说得多了,赵匡胤就不耐烦了,对赵普说:“石守信等人都是跟随我多年的兄弟,他们是绝对不会背叛我的,你就不要多说了。”不过,这次赵普把他的担忧说到了点子上,他说:“我倒不是怀疑这几个人会对陛下不忠,只是因为他们手握兵权,却缺乏御下的才能,万一有部下簇拥他们作乱(言下之意,就像陛下你当年黄袍加身一样),结果又将如何?”赵匡胤这时才醒悟过来,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巩固自己宝座的问题了。思考的结果,仍然不是采取“兔死狗烹”的铁血手段,而是打出了一手温和的“杯酒”牌。

这年七月的一天,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禁军头牌将领召到宫中,设宴款待。酒至半酣,赵匡胤突然屏退左右,故作唉声,说道:“我能当上皇帝,全靠诸位的拥戴。可自从当上这个皇帝,才知道做皇帝的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不瞒你们说,自从住进这座宫里,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众将都很不解,问道:“皇上,为什么会这样?”赵匡胤说:“其实不难理解,皇帝这个位置,谁不想当呢?”

石守信等人一听话中有话,心知不妙,一起叩头说:“陛下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天下大局已定,谁还敢再有反叛之心呢?”宋太祖说:“对你们我是深信不疑,但是,如果你们手下有人想得到富贵,也簇拥你们黄袍加身,即使你们不想做皇帝,可能吗?”

石守信等人知道问题严重,叩头哭道:“我们这些人笨,没想到这些,求陛下可怜我们,指出条生路!”赵匡胤顺水推舟,指出了当地方节度使的生路。

第二日,石守信等纷纷称病,请求罢去军职,真的到地方任节度使去了。这就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赵匡胤通过和平方式从手下大将手中收回兵权,实际上,是为他下一步的军事改革奠定了基础。

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实际上是很符合儒家之道的权谋策略,它的宗旨就是晓以大义,让下属明白厉害关系,退出竞争或退出阻碍发展大计的位置,为新制度的诞生和执行奠定根基。这是一种牺牲,然而换取的是革新之路的一帆风顺。

在职场中,同事之间虽然都有同一个目标,就是为了把工作做好,把企业做强,但是他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可避免地使其中的某些人处在了阻碍发展的位置上。如何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重新分配权力,就成了一个十足的职场艺术。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09:36:35 | 只看该作者
 

铁血规则: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哪个企业可以没有规矩。或许有些规矩苛刻,有些规矩宽容,有些规矩观念陈旧,但是有一条,规矩是必需的、严肃的、必不可少的。

身在职场,对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当怀有深刻的戒心。军法不容情,国法不容情,难道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就可以有儿女私情吗?如果视企业为一国,那么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就是国法、军法,犯了规章是不应容情的。

在网上,有一条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雷的员工规范管理条约”有这样的内容:

个人工位区5S管理标准——

2.1 个人工位区管理须做到日清日洁,即员工须利用每个工作日上班前5分钟和下班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个人工位的清洁整理工作。

2.2 办公桌面摆放物品须控制在7件以下,主要包括办公电脑(含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办公电话、文件架(盒)、笔筒和水杯。此外还可以摆放1~2件绿植或减压玩具等,适当装饰一下自己的办公桌。

2.3 办公桌面物品定置标准:文件架(盒)须放置于办公桌的右侧或左侧边界处,架内文件资料的摆放要合理、整齐、美观;办公电话、笔筒等须紧挨文件架(盒)里侧井然摆放(军事管理);办公桌面周边的隔断玻璃上仅可以于同侧粘贴一份员工通讯录及三张以下便笺纸……。

2.4 办公工位及桌面摆放物品的表面须保持整洁无尘,办公电脑的键盘、屏幕须擦拭干净;电源线、主机、外设等须放置妥当位置;办公柜内须保持清洁整齐,并随时进行清理、整顿;个人工位周边的地面须保持清洁,无纸屑、杂物等;每周五下班时或需跨周暂离公司时须将个人垃圾桶清空。

……

经检查有不符合本细则第2条款及3.4条款相关要求的员工,对于出现第一次不符合的,该员工将被给予警告处罚,并限期1天内改正;对于出现两次不符合的,该员工将被强制为公司的“绿植基金”捐款二十元;对于出现三次不符合的,该员工将被强制为公司的“绿植基金”捐款四十元;对于出现三次以上不符合的,则该员工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有权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

先不说这些规定是否合理,起码一点,这些规定体现了企业里制度的严肃性。违反了制度,那是有严重后果的。

在一个企业里面,尤其是中小企业,大家天天不见抬头见,几乎人人都互相认识。同事之谊,亲属之谊,朋友之谊,都是国人性格中所看重的。这样,身为管理者,一旦手下员工触犯了规章,往往觉得无法下手。这就让本质严肃的规则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人情大还是规则大?回答起来毋庸置疑,执行起来却让人踌躇不决。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以实现统一大业为名,出兵伐魏。命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马谡为前锋,镇守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自己亲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失街亭,我军必败。”在战术方面又明确指示,要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刚愎自用,未按诸葛亮的指示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将王平进言:“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不战自溃。”马谡不听劝告,辩解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都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军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不顾王平再三劝阻,仍将大军布于山上。

魏将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果然采取了截水源、断粮道、困山纵火的战术。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马谡临阵出逃,被王平救下。张郃乘势进攻,蜀军大败。

街亭失守后果严重,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

战前,马谡以“守不住街亭,斩其全家”立下军令状;如今又违背将令,临战脱逃,罪无可饶之处。诸葛亮不得不挥泪将马谡斩首,以昭军法、军威。自己也自贬谢罪,承认了在用人上的失策。

街亭失利,让人看到了蜀国日薄西山的景象。军法无情,马谡虽然人才难得,但论罪当斩,诸葛亮也只有挥泪而已。挥泪是诸葛亮的个人人情,斩首是对蜀军军法的执行。可见,人情的宽容应该在制度执行的基础上,而不是凌驾在制度之上。

诸葛亮斩马谡后,饶过了马谡的一家,并将其子收为义子,彰显其重情重义的一面;现代企业管理,也应学会在对员工进行处罚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被处罚者内心受到震动,达到处罚的效果。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09:37:20 | 只看该作者
 

迂回规则:西门豹治邺显远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方略。耿直的人说话直截了当,办事雷厉风行;胸有城府的人遇事稳重,不动声色。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方法过于直接、冲撞,可能会把事情办坏。而善放长线钓大鱼的人,往往能够耐心寻觅最佳的时机,避实就虚,迂回出击,轻松取得最大成果。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要开发汽车新品种。按一般常理,他们应该首先召开一个“新品开发”座谈会,让技术经理们畅谈新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构想。但实际上,丰田公司没有这样做,而是下街道调查研究去了。

他们首先从解决城市的汽车与道路的矛盾入手,成立“丰田交通环境保护委员会”;通过投资修路和建“人行道天桥”及对交通问题的调查研究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现象;为儿童修建汽车游戏场,从小培养他们对汽车的兴趣;投资4 亿多日元创办日本汽车学校,让更多的人学会开汽车。诸如此类,干了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几年后,成效开始显现。道路交通状况好转,汽车市场需求剧增,汽车学校人满为患。看到时机成熟,丰田汽车各种型号、满足不同人群的汽车大量上市,销售额直线上升。

丰田的前期市场活动,在一般人看来,与新产品开发没有什么关系,但它却是一种典型的“以迂为直”的经营战略,以培育市场为汽车销售开路,为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一招很值得企业的决策者们学习借鉴。

《老子》书三十六章云:“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因循其势加以推动,使其走向反面也是迂直策略的一应用。

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魏文侯是一位杰出的国君。他大胆起用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法家人物在魏国实行变法。其中,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历代以来被津津乐道,现在的小学课本还将其选作了范文。

故事中“给河伯娶媳妇”的“风俗”实际上是地方的三老、廷掾(县令的属吏)借大肆挥霍之机中饱私囊。西门豹了解到事实真相,却装作糊涂,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

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在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地方上的父老业都到了。女巫是个老婆子,跟着十来个女弟子。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有人扶着选中的女子走过来,西门豹看了看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巫婆去河里禀报河伯,我要重新选一个漂亮的女子送过去。”说着,就叫差役们抱起巫婆投进了河里。过了一会儿,巫婆显然已经淹死了,西门豹仍然装作糊涂,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的弟子去催催她!”就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里。接连抛了三个弟子,又把三老也抛到河中。西门豹庄重地等了很久,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此时,廷掾等当事者早已明白的西门豹的意图,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谁敢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处理了“河伯娶媳妇”的事件后,并没有就此而止,而是从根本上设法解决漳河雨季洪水泛滥的问题。他征集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虽然当时老百姓对开渠的事有些怨言,但终究达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目的。直到很多年后,邺县都能得到水利灌溉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

在处置“河伯娶媳妇”的事件上,西门豹没有急于处置贪官污吏,也没有立即发布命令禁止迷信活动,而是耐心地等到“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将当事人聚在一起一网打尽,在广大百姓的面前当众处置首恶,将事件的影响扩展到最大。

职场中其实非常需要一种有大眼光、大魄力的人。他们目光长远,善于避开矛盾,而又能解决矛盾;善于打破常规,能够出奇制胜。这种策略的关键就是:耐心,迂回。

49
发表于 2010-8-20 08:48:17 | 只看该作者

很吸引人阿,我决定坚持看不去。

50
发表于 2010-8-21 07:28:15 | 只看该作者
老大,您更新有点慢了吧?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