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深海有鱼 - 

[读书评论] [赠书名单已出]身在职场不可不知的学问--《皇帝公关学》连载

[复制链接] 123
回复
150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1
发表于 2009-7-29 09:53:47 | 只看该作者

 

 

 

 

坚持不懈

 

顶到第8页

 

 

 

坚持不懈

 

顶到第8页

 

 

 

坚持不懈

 

顶到第8页

 

 

 

 

72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9:17:13 | 只看该作者
 

皇帝公关学之十七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三国演义》里有一出“公子刘琦三求计”,说刘琦害怕继母蔡氏加害,向诸葛亮求自保之计。折腾再三,诸葛亮才说出“君不见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这句话,建议刘琦找个机会要求下放地方挂职锻炼,从而避免留在首府荆州,遭到蔡氏的谋害。

诸葛亮出这主意,是因为当时荆州的主子(姑且称之为土皇帝)、刘琦的亲爹刘表并无害刘琦之心,刘琦需防备的只不过是蔡氏的暗害。但就皇帝公关学而言,出外避祸未必安全,甚至可能是死路一条。

南朝刘宋的大臣蔡兴宗曾感慨皇帝脾气暴虐,在首都做官人人自危,十分郁闷,他的几个外甥就劝他找机会外派,他毫不犹豫一口回绝。结果几个外派的外甥在后来的内战中先后丧命,留在危机四伏首都的他不但逃过历次大清洗,还升了官,封了公爵。最危险的地方,结果反倒最安全,这是什么道理?

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人治不是法治,皇帝的意思就是法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您只要不跑出国境,下放到哪儿,不还是在人眼皮子底下吗?有好多祸事其实可大可小,皇帝可能为一时不开心要宰你,也可能忽然想通了要饶了你,关键是,你得有化解的机会。留在首都,留在皇帝身边,这化解的机会显然会更多,逢凶化吉的概率也更大些。

更重要的是,玩政治总难免有几个政敌,政敌总难免给皇帝进进谗言,打打小报告,您留在皇帝身边,就有解释的余地,否则很容易让那些恨不得踩着您往上爬的家伙拍得万劫不复。战国时秦国大臣甘茂即将出征,担心一旦不在首都,国王会听信谗言,后来果然差点因此误了大事,这就是个典型的反例。

您也许还会说,我在外地,万一皇帝真要宰我可以武装自卫嘛,再不行可以逃跑嘛。

您又傻了不是:皇上多大权威啊,这首都和外地有区别吗?他就能调动首都的兵?没准您当个市长,想武装自卫,那皇上一道檄文“谁杀了这反贼谁就是那新市长”,您还没等把檄文瞅明白,就得让正憋着提干的警卫人员给弄死。

刘宋时候大将萧道成(后来南齐的开国皇帝)也想外出避难,幕僚纪僧真就劝道,您离开首都,皇帝如果不高兴,一道诏书说您是叛徒,您不是就真完了吗?

瞧,就这么档子事。

回头说申生和重耳吧。申生并非因为留在首都才危险,恰恰相反,他多次被派去远征。大臣狐突、里克都曾评论说,他总不在国君晋献公身旁,才让谗言轻易得手,后来他被诬陷、被逼自杀,也并非没有机会逃跑,而是自己不愿身败名裂地苟活。再看重耳,他待在远离首都的蒲城,可是国君要寺人披讨伐他,给3天限,人家两天就杀到了。后来他流亡19年,丢了俩老婆,有时候惨得连粥都喝不上。要不是那时候还有“外国”,他能不能活命都说不好,又哪里谈得上“在外而安”呢?

听皇帝公关学一句话吧,最危险的地方其实最安全,不论您想的是自保还是进取,待在皇帝身边,都是风险最小、利益概率最大的优选方案。


皇帝公关学之十八

有些事不能太积极

曾经有人总结皇帝公关学要点,说出“功莫大于勤王”的话来,这话其实就对了一半:勤王固然是大功——皇上有麻烦才要人去“勤”,您不怕自己惹上麻烦,去给皇上解了麻烦,这功劳自然小不了。但在皇帝公关学里还有比勤王回报更大的投资项目:拥护一个新皇帝,把原来那皇帝给赶下去。

您想啊,本来人家就是个看着别人当皇帝眼馋、却也只能眼馋的主儿,今儿个给您不轻不重拉上这么一把,忽然自个儿变成皇帝,要什么有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这心里够多美?皇帝心里要是美了,您这开国元勋的好处能少得了吗?

不过您可千万记住了,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弄不好是要出问题的。

话说北周皇帝宇文赟得了急病,临死前找亲信大臣刘昉托孤。这刘昉便是个想得高回报的主儿,见皇太子不过是个几岁的娃娃,就打起了抄近的点子,去游说皇后的父亲杨坚篡权。这杨坚心里一万个乐意,可这是掉脑袋的事儿啊,脸上不能不绷一下。刘昉急了,来了句“你快点儿干,你再不干俺自个儿干了”,连激励带帮衬,结果愣是把这杨坚给推到了隋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上,您说这功劳大不大?可就这么一位大功臣,杨坚还没正式当皇帝就开始跟他拉开距离,当了皇帝不久又给他办了个谋反的罪名杀掉,前后不过6年富贵。

这刘昉造反是给杨坚逼的,因为失宠,气不过,才下了那么个狠心,问题是那么多开国功臣,怎么单就信不过你呢?有人说这老兄贪财好酒,还有人说他工作态度不积极,问题是比他更贪财好酒的、比他更消极的资深官员也多了去,没谁这样不受待见啊?其实说白了,这杨坚不是傻子,他记着你刘昉当年那句话呢——你不干我干。那还了得!你今儿个能推我当皇帝,明儿个想当更大官儿,不定又推谁,改天您再想当皇帝玩呢?得,您该去哪儿去哪儿吧!死刑宣判时杨坚亲自写了判决书,其中“心如溪壑,志等豺狼”八个字,把他肚子里那点儿猜忌说得再明白不过。

别说杨坚这样的能干皇帝,碰上刘昉这种一眼可以看穿的投机分子,就是昏皇帝碰上老实头,这种高回报投资同样风险不小。就在杨坚当皇帝第二年,南方陈朝宣帝病重,儿子陈叔陵在病床前造反,砍伤了太子陈叔宝,正要继续行凶,却被弟弟陈叔坚及时喝止,并最终平息了叛乱,扶哥哥陈叔宝继承了皇位。这陈叔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皇帝,陈叔坚不但是自己的亲兄弟,还保住了自己的皇位和性命,照理这回报不小吧?嘿,人家皇帝先把你提拔到司空的职上坐冷板凳,最后干脆让你提前离退休回家养老(那时陈叔宝才35岁,他弟弟陈叔坚这休退得的确够早的)。陈叔坚肯定觉得冤,可要依着我说,他就庆幸吧,换了是杨坚那样的皇帝他命早没了:你又能抓贼又能调兵,还跟我是同一个皇帝老子生的,今儿个你是帮了我,改天你要帮自己一把,我怎么办?

所以嘛,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高风险投资一定得一慢二看三通过,绝不能太积极了,有时候慢上半拍反倒更好。还是杨坚那时候的事儿,有个大能人叫苏威,跟杨坚父子一辈一辈的交情,听到杨坚要篡位,连夜逃回老家乡下去了。结果杨坚刚登上宝座就把苏威请回首都加官晋爵,以后一直亲信有加。这是为什么?杨坚自己说的好,苏威这人“不欲预吾事”,不想掺和抢皇位这档子事——既然连这档子事都懒得掺和,那自然更不会对咱这宝座有什么胃口了,这种人用起来,那才叫一个放心呢。

73
发表于 2009-7-30 14:09:40 | 只看该作者
ok
74
发表于 2009-7-30 16:36:3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75
发表于 2009-7-31 08:30:52 | 只看该作者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事事物物随着变而变!因为不存在“无为”所以便去追求是同一道理的!

 

只求“片刻”安宁,无数个“片刻”便是太平!

76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08:46:31 | 只看该作者
 

皇帝公关学之十九

免死金牌未必免死

我有个朋友是十国吴越王钱鏐的后人,至今对唐、后梁等几个朝代皇帝赐给他祖宗钱的“丹书铁券”也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津津乐道。这玩意儿可了不得,铁叶子上拿朱砂明明白白写着饶本人九死、子孙三死,且耐磨防腐,永不褪色。有了这玩意儿,岂不是一家性命稳如泰山?

朋友的祖宗钱鏐是个军阀,和中原皇帝不但相隔几千里,中间还隔了好几个独立王国,皇帝想杀也杀不着他,别说饶九死,饶九十死那也就是个空头人情。但倘若您是皇帝身边的王公大臣,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郑重其事赐给这么张玩意儿,那么,您可该小心点儿了。

唐朝有个大将李怀光,原本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跟皇帝闹矛盾,造反了。皇帝派李怀光的儿子去劝降,特意让带了张“丹书铁券”去。没想到这李怀光不见这玩意儿还好商好量,一见就勃然大怒,理由是:“皇帝认为谁想造反,可能犯死罪,才给这玩意儿安抚人心,今儿个把这东西给俺李怀光,当然是认定俺没安好心。俺造反是死,不造反不也是个死嘛!”

史书上说李怀光是个粗人,没什么文化,不过他这番话说得是半点不错。铁券这东西是汉高祖刘邦发明创造的,颁发给侯爵级功臣,据说要世世代代和谐下去。可不过100年之后,当初领到原装正版铁券的100来个侯爵,却只剩下5个还能保持原有政治待遇,被咔嚓的倒有好几十。南北朝时是免死金牌大批发的时代,也是领取丹书铁券者“不得好死率”最高的时代。到了五代十国,这玩意儿变得金贵了,比如后唐庄宗,一共才批发出去3张,可这3张的主人中竟有两个被满门抄斩,而且全是冤假错案,剩下一个侥幸没死的叫李嗣源,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横下心造反,竟推翻庄宗,自己当了皇帝。等他坐在庄宗的宝座上,拿着那张铁券一个劲地淌冷汗:好险啊好险!

正像李怀光所说的,铁券这玩意儿是皇帝用来安抚人心的,安抚什么样人的心?是安抚那些有能力也有可能造反的危险分子的。您想啊,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子犯法还要假模假式与庶民同罪呢,这铁券可是连法律条文都给践踏了。皇帝是什么人啊?那叫绝对权威,如今为了安抚您宁可给这权威打折,您在他心里该是怎样的危险,您自己该有数了吧?他给您这丹书铁券,那可不是宠您,而是防您、怕您,更是让您不怕他、不防他。您要真信了这玩意儿,志得意满、高枕无忧,那么说实话,您的小命恐怕就有点悬了。

您也许说了,这铁券上明明白白“饶九死”,皇上说了还能不算?您是傻还是怎的?皇上说话就是不算,您能拿他怎么着?前面提到后唐庄宗3张铁券,其中一张给了个叫朱友恭的,他本人被冤杀后,使臣又跑去杀他全家,他老婆拿出那铁券给使臣,说“这上面写了啥,老太太是个文盲,一个字儿都不认识呢”,弄得使臣臊了个大红脸。可红脸归红脸,杀终究还是一个不剩给杀了,那些字认识不认识,又能怎样?再说了,不就是饶“九死”嘛,到时候要杀您,给您安下个“十死”的罪名不就得了?元朝的权臣唐其势,不就被元顺帝用跟政敌伯颜串通这样的高招杀了个名正言顺?您啊,还是醒醒吧!

皇帝公关学说得明白,“免死金牌”未必免死。对于皇帝身边的功臣、权臣、大臣而言,倘若您有一天忽然得到皇帝免费派送的这么个玩意儿,您最好把它看做一张黄牌警告,从此打足十二分的小心,而千万别真的傻到把它看成什么“免死金牌”,懵懵懂懂地断送了自己,都还不知道为什么。

皇帝公关学之二十

美人何须救皇帝

英雄救美人被认为是豪迈壮举,而美人救英雄更被传为千古佳话,如果这一男一女互生情愫,那更是要编入鼓书戏文,传诵上几十年、几百年,让无数少男少女看得艳羡不已。

但那是寻常人家,若那美人不幸碰上的是个皇帝,还是不救的好。

评书戏文里有个《游龙戏凤》,里面那个餐厅女领班李凤姐不是救了个以私人名义外出旅游的皇帝明武宗?(虽然明武宗那可怜相是装的、自找的)结果怎么着?已经有无数大小老婆的明武宗回头就软硬兼施,硬把个恩人李凤姐也弄去做了编外小老婆。后来人家假也满了,也玩腻了,便打道回府,接茬应付宫里那些在编老婆去了。可怜李凤姐凄凄惨惨,不明不白先赔青春,再赔性命。

有些怨女道“男人没一个有良心的”,这话未免打击面过宽,但倘说“皇帝对女人没一个有良心的”,那大约是半点错也没有的。这皇帝玩女人不但是权力,甚至是义务,玩得少了大臣们还要一本正经提宝贵意见,认为这样不但有辱龙威,更败坏了皇室传宗接代的大计。女人太多、得来太容易,既无须花前月下,也不用卿卿我我,更不烦他这九五之尊变着法子讨好女孩子,挖空心思琢磨人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怎样才能让她赴个约会。就这么一位给女人泡坏了心肝肺腑的爷们,您还指望他给女孩子什么真心?就算有,他那儿那么些子老婆,一人一份,轮到您也没剩多少了吧?您要是个男人,功莫过救驾,还能混个荣华富贵什么的,一个女孩子家,救驾最大的赏赐也就是去当个编外小老婆,值吗?不值吧!

也有些人要说,那是未嫁的女孩子,要是已经嫁给皇帝,那就应该救了,毕竟是自己男人嘛。而且救了之后,这男人也会多瞧你几眼,对你终究有好处。这话错得就更离谱了。

先看个例子吧,有个叫做冯媛的女英雄,是汉元帝的一个正式在编小老婆。有一次汉元帝带领大批小老婆去动物园看狗熊,结果两头狗熊跑出来,瞅皇帝脑袋挺像篮球,就晃晃悠悠过来了。其他小老婆吓得四散奔逃,皇帝也软做一堆泥,唯独冯媛挺身上前,用身体挡住狗熊,为随从杀熊争取了宝贵时间。您说这冯媛勇敢吗?救驾了吗?结果怎么着?也就弄了个口头表扬,后来跟着儿子下放河北,皇帝死后还莫名其妙卷入冤狱,送了性命。您可以说,她后来混得不好是新皇帝的事儿,和老皇帝无关,可当初跟她一起看狗熊、吓得东躲西藏那几位,有的比她混得还好,那又怎么一说?

其实道理很简单啊,皇帝弄这些小老婆,一不是搞学术研究,要找才女;二不是建立娘子军,要找猛女。人家是玩弄女色嘛,要的就是美女、弱女,哪怕您在狗熊面前吓做一堆泥,只要脸还是那张桃花脸,腰还是那条杨柳腰,那就还是皇帝的爱妃、宠妃。论打?您比那些卫士的武艺更高吗?这冯媛算是万幸,没破相没残疾,她若猛斗狗熊伤了鼻子眼睛,皇帝对她又该如何?我们再举个汉元帝祖宗——被公认为人好很多的汉文帝的例子吧。他的小老婆慎夫人跟他一同郊游,上厕所时遇到野狼袭击,汉文帝还不错,拔出剑来要英雄救美,结果大臣袁盎他们几个硬给抱住:女人死了一个您正好换新的、漂亮的;您死了,皇帝不就没了嘛(众皇子旁白“这不瞎操心嘛”)—您看,女人遇险,皇帝就这态度,那么皇帝遇险,女人该怎么做,不用我说了吧?

77
发表于 2009-8-1 16:36: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78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9:29:31 | 只看该作者
 

皇帝公关学之二十一

别把皇靴供起来

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段子《君臣斗》脍炙人口,里面说到乾隆皇帝赐给刘墉皇靴、黄马褂、朝珠,一大堆零碎,而这刘墉既不敢穿也不敢用,全都送进自家祠堂,当传家宝给供了起来。

您还甭说,这毛病也不单刘罗锅一个人有,历朝历代,不知多少大臣、宠臣,受了皇帝这样那样的赏赐,唯恐吃了用了显得对皇帝不恭,只得把这些或值钱或不值钱的零碎儿束之高阁,不但不敢染指,甚至还得加强安保工作—万一蛀了霉了,岂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这就苦了那些大臣了。比如乾隆喜欢附庸风雅,他送给大臣尹会一、沈德潜等很多图书、字画。这几位老哥赐书不敢翻,赐画不敢挂,还不能就那么供着,隔三差五还得拿出来去灰防蛀。康熙喜欢打猎,他赐给大臣的经常是野鸡、鹌鹑、兔肉之类,您说这要也供起来,那不倒霉催的吗?

他们还不算倒霉,唐朝有个宫廷乐师叫李可及的,很受懿宗皇帝宠爱。有一次他儿子娶媳妇,皇上赐了两壶酒,李可及掂了掂,分量不对,拿回家一看,竟是俩实心银壶。除了这,平常赏赐的各种东西多到用大车拉。后来他倒了霉,这些玩意儿又一样不少被大车拉回去,惹得一帮太监嘲笑了好一阵子。嘲笑归嘲笑,这则记载也说明,李可及同样没敢用皇帝的那些赏赐。

问题出来了:他们这样做究竟值当不值当?答案是:不值当。

皇上赐给您东西,一方面说明至少那一小会儿他瞅您顺眼,另一方面那也真就是给您派用场的。他送您野鸡肉,那就是让您吃的;送您银子,那就是让您花的。您不吃不花,硬拧着给供起来,上帝嘴上不说,肚皮里一定笑您是个十足的傻蛋。唐太宗曾经赐给大将李勣急病特效药,这李勣要是也给供起来不吃,结果弄出人命,岂不是闹出大笑话。再说了,人家皇上什么没有啊,是缺野鸡啊还是缺字画、银子?随手赏您这点儿,还不够他半块指甲盖大小的家当,没准您前脚出门,后脚人就把那点儿东西给忘了。您也不想想,您这么郑重其事,无非为了哄皇上,混个好感,人家皇上自个儿都忘了的玩意儿,您还成天给供着、惦记着,您冤不冤呢!

不但如此,前面提到的尹会一、沈德潜,后来倒了霉被抄家,那些精心供奉的御赐零碎儿,又一样不少给搬回皇宫,等着赐给别人了。您恭恭敬敬供着那些赐物,是为了炫耀皇上的恩宠,可那是皇上赏赐那会儿的恩宠,您供上个几十年,时过境迁,这些玩意儿该哪儿去还哪儿去,哪里能保您个家宅平安?

依着我说,皇上赐您酒肉您就给吃了,赐您银子您就给花了,赐您双靴子,要合适您就穿,不合适您爱咋地咋地,就别再给供起来了。那些玩意儿您就算搁变质发霉了,也不会换来皇上多瞅您一眼,还不如图个口腹之快,解个一时手头之急呢。

汉朝有两个大臣疏广、疏受,退休后带着皇帝赏赐的大批金银财宝回乡定居,找了些亲朋好友,把这些玩意儿能救急的救急,能救穷的救穷,剩下的开几个联欢会、恳谈会,吃吃喝喝花了个干净,这才是符合皇帝公关学的高招:您想啊,皇上赏赐大臣,要么图您卖命,要么图自己个好名,您真要讨好,就该从这些方面去动脑筋。拿了皇上赐药的李勣应该赶紧吃药赶紧好,替皇上出征开疆拓土;拿了皇上银壶的李可及应该在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发挥更高水准,让皇上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充实。您仗也不好好打,琴也不好好弹,就算把什么药方、银壶供在祠堂里一天烧三炷香,又能有什么用呢?

皇帝公关学之二十二

明知忌讳也得露一手

俗话说得好,功高震主,这当皇上的打江山离不开武将,一旦坐了江山,最忌讳的也就是那些武将。您想啊,这些手握兵权、能征惯战的大爷,既然能帮他抢下这江山,那么一旦哪天翻脸,兴许就能把这江山给捅上个大窟窿。因此历朝历代,武将功成名就后,大多要讲究个韬晦。北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南宋朝韩世忠装傻充愣咱就不说了,像东汉光武帝的大将贾复、西晋灭东吴的统帅杜预,成名之后都不再舞刀弄枪,而是跑到社科部门搞起学术研究来。这杜预原本是文学青年的底子,搞搞古籍编纂工作也算人尽其才,可贾复就是一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糙人,愣要去研究《尚书》,这不恶搞吗?一点也不,那就是一个态度问题、立场问题、对皇帝老子是否构成威胁的问题,有没有学术成果,那是没必要深究的,重在参与嘛。

这么一说,这当武将的立功成名之后就只能装傻充愣?那可不见得。

话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一次攻打曹国,大将魏犨犯了群众纪律,自己还受了伤,按规矩得问个死罪。这晋文公就派了个大臣去探病。魏犨的亲信说,将军啊,您这可犯了错误了,赶紧躺下小病大养吧,兴许主公心一软就把您给饶了。可这魏犨偏不,他是披挂整齐去接见来人,接见时还连蹦带跳,忍着疼做有氧锻炼。结果大事化小,只弄了个撤职查办,后来子孙还东山再起,成为魏国的创始人。您猜怎么着?这探病大臣接到的指示是“如果魏犨身体好好的还能打仗,就留他一条命;如果病怏怏的动弹不得,就照规矩办”,好险啊好险!

反面例子也有。北齐有个兰陵王叫高长恭,能征惯战,立下不少功劳,他知道皇帝忌讳他,就想着法子请病假、事假不去打仗,生怕再立功劳,让皇帝越发猜嫌,断送了自己性命。有一回北齐跟南陈正打仗,他得了个脸肿的小病,就小病大养地又泡起了病号,还整天对着镜子嘟囔“我这病怎么就死不了呢”。得,皇上听了后一乐:想死,那还不容易!改天弄点儿毒药就把他给害死了。

皇帝不是忌惮猛将们能打仗吗?怎么装病、装傻,不去打仗,死得反倒更快?道理很简单,皇帝养着那些武将是做什么的?就是用他们打仗的,如果敌人还很多很强,猛将们又能打肯打,别说没死罪,就算有死罪,他都不舍得杀您,杀了您谁给他当炮灰看家护院呢?您要是装病怠工,不杀人光宰猫,不打仗光打球,那您就是酒囊饭袋、废物点心一个,皇上平时瞅您就不顺眼,为了自个儿的江山社稷一直忍着呢,这下横竖您也没啥用了,那就无须再忍了不是?

所以啊,当武将的那叫没办法,明知皇上忌讳,有时该露还是得露一手。

就说被后人认为最懂得装傻充愣的郭子仪吧,人家没事时是装傻充愣,一旦外敌入侵,全国总动员,老头儿到预备役登记处报到比谁都快,为啥?就为了皇帝能在太平时还给他接茬装傻充愣的机会!

也许有人说,不见得吧,有的武将这么整就整砸了,比如唐太宗时候的薛万彻,他参加谋反给判了死刑,临刑前高喊“我可是全国选秀第一的壮士,留我一条命打仗不好吗”。可唐太宗显然认为不好,还是把他给杀了。

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魏犨也好,高长恭也罢,那都是在群雄并立的乱世,仗打不好就亡国灭种,正是用人之际,自然是能打的能活,不能打的得死。这薛万彻判死罪那会儿天下太平,没什么仗好打了,您说“留条命打仗”,打算打谁?就说这薛万彻吧,他曾经在玄武门之变时帮着建成、元吉跟那时还是秦王的唐太宗死磕,最后还畏罪潜逃,投案自首之后不反倒升了官?他那会儿就不是造反、犯的就不是死罪吗?没辙啊,那会儿还指着您这壮士打仗呢,您捡了条命就该消停点,这天下都平定了,您又玩这手,这不,老账新账,正好算一道了。

79
发表于 2009-8-3 09:38:54 | 只看该作者
 期待获得好书
80
发表于 2009-8-3 13:03:50 | 只看该作者

职场如战场,不容易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