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赠书名单已出]身在职场不可不知的学问--《皇帝公关学》连载

[复制链接] 123
回复
144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7-20 17:3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获得赠书的家人名单如下:

暮鼓晨钟
秋枫一地
apolo
wangziran
liuye2009
易舟
蓝色阳光
liuyl666
hr_jhj
fg7752

lucky88
zdq
sun_shtgs
bobo4099
张钰彬
西刀
chunjiang7
格木子
金徒
xhongxu


 请以上家人及时更新实名资料,方便作者给您邮寄书籍:)

在本帖中回帖参与讨论,将有机会获赠一本《皇帝公关学》,名额为20名,连载结束后作者将挑选精彩回帖赠书。欢迎家人参与评论。

内容简介

中国有几千年的帝王史,也就有几千年的皇帝公关史。有人因公关赢了官袍,也有人因公关输了脑袋。历史已矣,输赢俱归尘土,但今天读《皇帝公关学》的你却是最大的赢家。今天早已没有皇帝,但谁敢说,你不需要学会怎样和上司、同事打交道?即使你不需要以书中的事例为鉴,但休闲时阅读一两个小故事,也是件舒心的事!用历史的眼光论时代,以时代的眼光论历史,翻开《皇帝公关学》,相信其中定会有触动你的东西。

 

作者简介

陶短房,本名陶勇,江苏南京人,11岁即在报刊发表第一篇作品,自幼喜爱写作,涉猎文史,对小说、散文、杂文、古文、古诗词甚至曲艺戏剧等多种文体均有心得和实践。大学法语专业毕业后曾从事多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并远赴非洲多国。曾任行业性杂志兼职编辑,在非洲时任新加坡《联合早报》唯一的非洲特约记者,2006年移居加拿大,为国内外多家媒体担任特约记者或专栏撰稿人。
大学时代曾参与近代史专著的编写工作,2002年作为古体诗词代表被选入《中国网络诗人100家》,以非洲风俗为背景的小说《诅咒》入选《华文2005年度最佳小说选》,在国内多家媒体有各种题材的专栏。

 

媒体推荐

曾听人说:成功的人并不见得能力超强,而多在于他有很强的"公关"能力。此话想来不假。不可否认,有些人天生就有此项天赋,这是嫉妒不来的,所以后天的恶补也十分必要。恰好,这本轻松的读物正适合这种需要。
  ——成君忆《水煮三国》作者
以现代公关学为汤料,水煮历史。剥帝王心术和专制权谋的皮,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何龙盛《新京报》副总编辑
短房先生遍览乙部,熟稔逸史,故典轶章,信手拈来,遂使此书义趣兼备,新意盎然。读之再三,不忍掩卷。特为寥薄数语,希翼延誉四方。
  ——贾葭资深媒体人、时事专栏作家
陶短房的《皇帝公关学》是"京报专栏"版上我最喜欢看的连载之一。古代的故事,当代的外壳;政治的内涵,职场的外延——陶短房用专栏写出了世道人心,写出了历史韵味。搞政治的人,普通上班族,看看都该有所收获。即使没啥追求,翻这样有阅读快感的文章也是件幸事。
  ——萧三郎资深媒体人

 

编辑推荐

《皇帝公关学》:所谓“皇帝公关学”,也就是如何与上司打交道;怎样趋利避害;如何因势利导;什么时候应该主动,什么时候应该被动;何时该聪明,何时该愚笨;哪些要争,哪些要让。中国几千年的帝王时代,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与上司相处的艺术。
如今已经是信息时代,皇权早巳一去不复返,但只要存在社会,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皇帝公关学”就永远不会过时。“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从古人与更难相处、危险系数更高的帝王周旋的”实战经验”中汲取镜鉴,对于每个现代人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
然而中国正史、野史浩如烟海.且传统史书的体例、古奥的文言,对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而言,终究容易”消化不良”,《皇帝公关学》试图将这些故典、史实擷取、拆合,用现代人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浅近、诙谐笔调叙述出来,以一个现代人冷眼旁观的视角加以推演、品评,并以此与广大读者共鉴。
伴君如伴虎,谨言慎行,如履薄冰
职场如战场,审时度势,机关算尽
可终身不用,不可一日不懂的学问
身在职场,迟早是要读的!

 

目录


一 离远了挂心,挨近了糟心
二 给颗糖果,换只烧鹅
三 有时候吃亏就是福
四 【潜力股】要慎买
五 当皇帝忽然降你职时
六 要学会眼睛里揉沙子
七 真的【胜棋】就麻烦了
八 马粪万万卖不得
九 给皇帝一个偷懒的机会
十 最适合用来胁迫皇帝的武器
十一 音乐家副业兼不得
十二 别轻易迈上最后一级台阶
十三 如果皇帝让您打小报告
十四 没事别整天编书玩
十五 谁是【自己人】
十六 得给自己的脑袋找顶钢盔
十七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十八 有些事不能太积极
十九 免死金牌未必免死
二十 美人何须救皇帝
二十一 别把皇靴供起来
二十二 明知忌讳也得露一手
二十三 最忠诚的是谁
二十四 有功劳不必谁都知道
二十五 有样东西可以跟皇帝抢
二十六 有时候高官厚禄也能硬讨
二十七 顶嘴未必就吃亏
二十八 保护政敌就是保护自己
二十九 死不死得自己掂量
三十 先问问自己姓什么
三十一 当片绿叶也不赖
三十二 浑蛋就得一直浑蛋下去
三十三 有人抢的肉才香
三十四 坦白从宽,牢底坐穿
三十五 羊有时比狼更可怕
三十六 连洗手都不肯,就别指望他洗澡了
三十七 没学会当奴才,就当不了主子
三十八 送死还是送活
三十九 骂皇帝有骂皇帝的办法
四十 如果皇帝觉得自己才是大将军
四十一 有时候该【贪】就得【贪】
四十二 泥菩萨有时砸不得
四十三 献鹅毛也得看对象
四十四 买卖不成赶紧跑
四十五 【易碎品】怎么卖
四十六 那就是在猜疑您呢!
四十七 转会要有点硬气
四十八 【帝王期货投机】要看准成色
四十九 曲线受招安
五十 有时候方术也得信
五十一 没事别当偷窥狂
五十二 说对了又能咋的
五十三 树也不是小问题
五十四 您会看坟地吗
五十五 神仙也得悠着点
五十六 有时得懂得怎么装蒜
五十七 疑不疑跟贪不贪无关
五十八 让皇帝降低对您的期望值
五十九 只许帝王有党,不容臣子有朋
六十 顶嘴是需要技巧的
六十一 假如您是那粒沙子
六十二 算计人之前先防人算计
六十三 当心鱼刺
六十四 天下有事再生事
六十五 当您不幸成为【细瓷器】时
六十六 帽子太大戴着累
六十七 有家归不得
六十八 选庙不能只看供品
六十九 借来的威风是危险品
七十 吃肉咽糠天注定
七十一 扯来虎皮做大旗
七十二 能打有时死得更快
七十三 当个二传也实惠
七十四 要弄清皇帝为啥不用您
七十五 应聘CEO您可想清楚了
七十六 撒娇前先照照镜子
七十七 皇帝别带他一块儿玩
七十八 谁让他是个太监呢!
七十九 同罪为啥不同命
八十 就是不给你发工资
八十一 王可不是那么好勤的
八十二 别扭人为何不同命
八十三 萝卜快了不洗泥
八十四 作威还是作福
八十五 越弱越要忠
八十六 舍得孩子也未必套得住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17:36:53 | 只看该作者
 

          

卖文为生有一个好处,就是经常有不花钱的报刊送给你,一堆一堆的,好让你每天有事可以打发时间。不过,我对报刊的兴趣没有书籍那么大,因此,读报读得非常快,一大摞报纸,十几分钟就溜过去,只是,如果那期上有了刀尔登和陶短房的专栏,我的眼睛在上面停留的时间肯定会长些,长到什么程度?一个千把字的专栏,比看三份报纸的时间还要长。

我踏入媒体江湖,刚出道的时候,也是靠历史随笔“骗”钱的,因此,我对写历史随笔的同道,有意无意会多看几眼。很可怜,当今之世,写这劳什子的人很多,但写得像样的却少,最让我喜欢的有俩人,一个是刀尔登,一个就是陶短房。前者,已经被我完全发掘,鼓动书商去跟他签约,然后拖他到北京,一起喝酒,还约了下次。而后者,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搞清陶短房这三个字,是真名还是笔名,此人什么来历,从何处而来,现在又哪儿去了。我仅仅知道一点,他的文字好,好文字背后还有好的学养,当初,十有八九,在历史上下过苦功夫,眼下也许改行了,一肚皮的历史边角料,超级不正经,跟我的爱好惊人的一致。

自打混入学界,最讨厌的学科,就是所谓的公关学,我的一个同学后来改行研究公关学,还做了一省的公关学学会的秘书长,我见面都不理人家。可是,公关学三个字,接在皇帝后面,却显得那么好玩,怎么看怎么搞笑,荒诞意味的搞笑,笑过之后,五味杂陈。也许,陶短房只是在写着玩,当年读历史读多了,攒了太多的杂碎,弄出皇帝老儿当线头,一边是文臣武将,一边是嫔妃宦官,把事儿串起来,人也串起来,一个接一个写出来,端给编辑,让大家一乐,骗几个散碎银两好买酒喝。

人生在世,不幸做了读书人,更不幸做了中国读书人,读中国书,读到颜元说的“吞砒人”(类似于后世大烟鬼)上瘾的境地,如果读书写字,不能随心所欲,读到哪儿,涂到哪儿,总是完成任务,实现使命,不亦累乎?不亦悲乎?不亦……乎?近来总跟李零聊当年读野书、胡乱写的旧事,说是做了学者,尤其是体制内的学者,难免人在朝堂,身不由己,渴望放虎归山,我每有同感。近来读到几位自外于体制的人,看似随兴的文字,别的不说,心里头松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下种了糜子,可以酿上好的老酒。

陶短房不仅写历史随笔,还写评论,至少在科目上,跟现在的我很是相似。随笔幽默轻松,举重若轻,评论简洁干净,厚重老成,两边的文字,从本质上讲,都暗合着一个“厚”字,书没有读到一定的份上,笔绝对不会这样老。但是,我看他的文字,总觉得他应该是个年轻人,有着70后才有的那股子机灵劲儿。因此,我也就冒昧地断他为70年代生人了,咱别的优长没有,至少年龄上长他十几岁,痴长也罢,傻大也行,反正,倚老卖老,可以对他的文字评头品足了。

这篇奉命而写的所谓的序,据说是陶短房辗转托一个中间人交办的。说实在的,我其实没有这个资格给他的书写序,但是久睹其文,确实难免免俗,想见其人。写序,也是一种契机,两座山走不到一起,两个人难免会见,如果见了,验明正身,就是陶短房本人,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问他讨酒喝,权当上面几个字的稿费。


                                              张鸣

                                      2009年5月26于京北清林苑


写在《皇帝公关学》前面的话


其实这段文字是不折不扣的“写在《皇帝公关学》前面的话”,因为这个系列原本是我在《新京报》文化版的专栏连载,承蒙中信出版社厚爱,让这个系列得以结集成书。披览一年来的作品,越看越觉得,有必要就构思、创作这个系列的一些个人心得、感受,作一番诚恳的交代。

封建帝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毋庸讳言,在经历了几千年帝王时代的中国,一些部门、单位里的当家人,一些“县官”和“现管”们,仍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封建家长意志,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作风。当然,您也许会说,中国人讲究忍耐,退一步海阔天空;您也许会说,中国人最重气节和原则,士不平则鸣,碰上这样的人和事,就应该不妥协,应该斗争。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则无须再忍?妥协与不妥协间,究竟应有怎样的过渡与底线?如果忍,怎样忍才是最优选项;如果斗,怎样斗才是最佳方案?要回答这些微妙而深刻的问题,恐怕任何个人都是无能为力的。


然而中国早就有句老话: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漫长的帝王时代,“伴君如伴虎”的格言,让无数或显贵或卑微、或大智若愚或大愚若智的各色人等,无不处心积虑地琢磨着如何跟皇帝“公关”的学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还食人间烟火,就没办法摆脱这一沉重的“公关”负担—就算您是不食周禄的伯夷、叔齐,可您总得踩人家的地,喝人家的水,吃人家的野菜吧!


这一代又一代的公关,有得有失,有经验也有教训,可谓用前人无数心智、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宝贵镜鉴,对于今天的人们处理与上级的关系,自然有极大的助益。

然而中国历史典籍既深且博,对于在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惯了的人们而言,去披阅采撷,可谓难度不小。不仅如此,正如哲人所言,帝王时代的史籍,往往免不了被修成帝王家谱,一切是非曲直善恶,都以帝王的标准为标准,殊不知帝王是无须公关的(倒霉时例外),只有面对帝王的人们才需要公关。因此,对这些典籍作一番切菜刀、手术刀甚至修脚刀的动作,是有必要的。

不仅如此,时代毕竟已不是当初的时代,社会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变,现代下级与上级、被领导者与领导者间的关系,毕竟不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这就需要《皇帝公关学》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经史子集时代的剪刀糨糊文摘集,而必须用现代公关理念,去重新演绎当年的是与非。

用历史的眼光论时代,以时代的眼光论历史,这便是我创作这组《皇帝公关学》随笔的初衷,也希望这些粗浅的文字,能给读者们多一点助益和启发。


陶短房

2009年5月7日 于加拿大列治文市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17:37:36 | 只看该作者
 

皇帝公关学之一:离远了挂心,挨近了糟心

fficeffice" /> 

中国古代有几千年的帝王史,在那年月,很多人都惦记着能见着皇帝,好沾些浩荡皇恩什么的,倘能陪王伴驾,整天围着皇帝转,那简直就是光宗耀祖,要烧高香的了。

 

可是且慢。这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皇帝权力实在太大,脾性又实在太难捉摸,一旦弄不好可是乖乖不得了、因此对于整天跟皇帝打交道的这么一群人而言,“皇帝公关学”可是门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的必修学科,搞好了荣华富贵,升官发财;搞不好轻则倒霉,重则丢命。您想,一边是前途要紧,另一边是人命关天,能不好好学吗?

 

一般而言,离着皇上远关系会差些,挨着近那关系会好些,可也得分什么人。就有这么一路人,光闻名没见面,皇上天天惦记着念叨着,等真见着了,却怎么瞅怎么别扭。真有这路人?不但有,且还不少呢。

 

比如西汉的贾谊,那是要文才有文才,要见识有见识,那上中下三篇《过秦论》,把他死后几十年的政治军事形势发展,分析得是要多透彻有多透彻,汉文帝是整天贾谊长贾谊短,把他的名字挂在嘴边念叨。可说来也怪,这贾谊每次被召见都没好事,官不但没怎么升,还越当越窝囊,好不容易混了个夜间小客厅私人密谈,结果人家皇上居然让他给讲鬼故事,偌大一才子这下失望到骨头里,愣是年纪轻轻就给憋屈死了。

 

还有个叫李德林的,是南北朝北齐人,文才好,政治头脑强,还有军事才能,当初远在北齐当官,还是北周大臣的杨坚就对他赞赏不已,一心想收为己用。等北周灭了北齐,更是着意笼络,结果李德林在杨坚登基坐殿、当上隋文帝的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还帮杨坚出主意灭掉了江南的陈国。杨坚曾许愿一统天下后把李德林打扮成菩萨金身,让全中国的人都羡慕,可就这么一位大功臣、大才子,真成了近臣后居然10年不调级不涨工资,最后还被找了个“公务员非法经商”的茬外放了。

 

他们的运气固然不好,可还不算最糟的。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曾喟叹自己不能收韩非做臣子,可人家韩非真跳槽过来,却被他给下狱弄死了。您瞧,这公关搞砸了,真能出人命不是?

 

皇帝不但是天底下第一号好猜疑、好自以为是的男人,而且还是天底下最贪心的男人,总巴不得好东西都归他自己,人才当然也不例外,所以贾谊、韩非、李德林这样的,在外地甚至外国待着,他们是早也惦记晚也惦记:这人咋就不跟我呢?真要跟了你,这猜疑就来了:你厉害,你有学问,那我搁哪儿?这是一;你这么大本事,今儿能帮我,明儿保不齐能害我,这是二。有这么两条憋在肠子肚子里,这诸位才子能混得好才怪呢。苏东坡曾经说,贾谊混不好,是因为跟周勃、陈平这些有功大臣没搞好公关,让人家给使了绊子,这话不对:如果皇上心里没坎儿,别人再上眼药也没用不是?再说了,周勃自己后来都让汉文帝给送进大牢劳动改造了好些日子,贾谊跟周勃公关,周勃爽了,皇上怕是更火了:你们俩一文一武这琢磨什么呢?准没好事吧!

 

咱们再来看一个公关危机处理得当的例子—司马相如。这位大才子同样有过类似李德林的遭遇:先被汉武帝误以为古人,喟叹“我怎么没这么个人才”,等真的应聘了又处处不受待见。人家司马相如这弯子转得就是快,先自请外调,既免是非,又混表现,等调回来又搞了份“泰山封禅”的文化标志性提案,哄得汉武帝颠颠的,最后弄了个高级退休待遇。您看,这远了挂心,近了糟心,说白了就是不能惹了皇帝老儿这颗私心而已,明白了这一点,为人处世可就容易多了。

 

 

 

皇帝公关学之二:给颗糖果,换只烧鹅

 

 

提到魏征,大家想到的都是那个敢给唐太宗提意见、不怕打击报复的主儿。其实人家老魏聪明着呢,他可没那么愣,提意见总讲究个方式方法、时间火候,您翻翻《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能找到他魏征没事儿跟明朝那几位“文死谏”老兄一样,抬着棺材揣着遗书跑朝堂上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例子吗?没有吧?

 

话说唐朝曾有个亲王李谖造反,被平定后,李谖的一个爱妾被唐太宗收为己有。有一次,魏征散朝后去皇宫串门儿,唐太宗指着那美人说:“你看看,这丫头本来有老公,这李谖偏偏杀了人家老公把她抢了去,啧啧,多可怜,你瞅,这么俊一可人儿。”照一般人想法,像魏征那样的忠臣,理应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劝唐太宗改过放人,结果大概不太乐观,可人家老魏不是,他先顺着皇上把这美人的姿色赞叹了一番,然后见唐太宗情绪不错,才不轻不重地问那么一句:“您觉得这李谖的做法像话吗?

唐太宗那是最要面子的人啊,他能说李谖的做法像话吗?当然是很不像话啊!得,那么你唐太宗杀了李谖,把李谖小老婆给收了,那不跟李谖一个德性?结果魏征不过三言两语,搞得唐太宗自己提出来,把那美人送回老家了。魏征达到了目的,还没落半点忌恨——这放人是唐太宗自己的英明决策,可不是我魏征给劝的啊。

 

是人都有贪欲和毛病,皇帝当然也不例外。作为皇帝身边的大臣,劝谏是本分,但怎么劝却是学问,因为皇帝通常都自以为了不得,好面子、不肯认错,一旦把握不好分寸,不但劝不成,弄不好就会惹出祸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顺着他说,然后想办法把他绕进去,让他改了还以为是自己要改,这叫给颗糖果,换只烧鹅,是最划算的公关学绝招。

 

糖果换烧鹅的另一种变招,就是为了大目标,适当纵容皇帝一点小毛病。比如齐桓公这人其实毛病不小,又好色,又喜欢打猎,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但管仲却偏偏告诉他“您这没什么,随便”,但随便可是有前提的:如果您能识拔人才,人尽其用,不安排些只会溜须拍马的草包亲信进领导班子掺沙子、下眼药,您爱怎么打猎、讨多少小老婆都没关系。您瞧,这打猎讨小就是糖果,用人大权就是烧鹅,管仲先用这个“随便”把齐桓公拾掇美了,然后顺势提出干部任免权问题,结果手到擒来,这叫做小处可随便,大处不可随便,但没有这个小处的随便,大处想不随便,怕也由不得自己了。

 

不过这种公关法也得看人。唐太宗、齐桓公都不是糊涂蛋,也有比较远大的抱负,给颗糖果换只烧鹅,他们一方面自尊心得到满足,一方面心里也明白这都是为了他自己好,自然容易达到目的,可是要碰上个糊涂蛋皇帝,那就不好说了。唐代中期有个唐德宗,这人好贪小便宜,经常把国家财政收入和军费挪用到皇室消费方面,大臣李泌为保住军费和政府开支,就挪用了一小笔公款,给德宗弄了个小金库,指望他折腾小金库,就不再染指国家的大金库了。结果德宗“不但外甥打灯笼—照旧”,还时不时批白条,把大金库的钱直接往小金库里整,弄得李泌好一阵郁闷。德宗的糊涂在唐朝是出了名的,李泌从小看着这皇帝长大,应该深知其秉性,却还是弄出这么个糖果换烧鹅的主意,结果烧鹅没见着,一盒糖都给皇上做了点心,这就是不知皇帝公关学变通的结果,也难怪司马光写书写到这儿,也要撂下笔来长叹那么一声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08:52:48 | 只看该作者
 

皇帝公关学之三有时候吃亏就是福

过去有钱人家过生日办堂会,特别喜欢点郭子仪的戏,因为这位仁兄不但官做得大、人活得长寿、多子多孙,而且还一直被唐朝皇帝客客气气地捧着供着,没遭太大的猜忌,死后子孙也长保富贵。要知道伴君如伴虎,郭子仪是武将、功臣,曾统率过几十万大军,能混成这样,差不多算是个奇迹了。

个中原因当然很多,但老郭虽是一介武夫,却谙熟跟皇帝公关的奥妙,这一点则是很重要的一环。史书上记载,郭子仪经常给皇帝上奏章保举部下升官,有时候会被皇上毫不客气地驳回来,儿子们很生气:没咱老郭家出生入死,现在皇上姓啥都不好说呢,咋了,这么不给面子?老郭却不但不气,反倒特高兴:你们懂什么?皇上最怕武将造反,如果觉得你有二心,为稳住你,你保谁就封谁,绝不会说半个不字,如今我老郭的举荐皇上给驳了,那是他没拿我当外人,咱偷着乐吧就!

皇帝是权力最大、胆子最小的一类人,因为他既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又深知周围无数的野心家、阴谋家在觊觎自己手里的权力,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扑出来向自己发难,想取而代之。因此对有能力、有功劳的功臣武将,他只要不傻,就会不停地试探、周旋,弄明白你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像郭子仪这么聪明的老将,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保谁能过关、保谁不能过关,这八成是找个机会反过来试探皇上,也给皇上一个小小发威的机会:瞅瞅,郭子仪厉害吧?可他厉害不过朕,朕就能驳了他的举荐!小处发威,这大处就容易相处了。唐代另一位大将浑瑊,每次给皇帝写报告,批示回来,一看是表扬就郁闷,一看是批评反倒高兴,说“皇上不疑我”,这和老郭的思路是一样的。有时候吃亏就是福,骂你就是不拿你当外人,得几句小批评不用太放在心上,啥时候领导对你总是客客气气,该说也不说,那你反倒要小心了。

有些人就不懂得这种道理,仗着自己的功劳,一点亏也不肯吃。陈朝开国功臣侯安都,为了给自己撑面子,居然强借了皇宫开家庭联欢会,结果皇上表面装做满不在意,可没过多久就找个机会,办了场鸿门宴,把侯安都给咔嚓了。唐玄宗手下的心腹大将王毛仲仗着自己的功劳和皇上的宠信,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有一次他小老婆生了个儿子,还没满百天,就被他抱到朝堂上讨封,皇上封五品还嫌不足,嘟囔出一句“我儿子就不能封个三品吗”,还没等皇上发话,就有马屁精把三品的紫袍脱下来给这孩子披上,皇上也就坡下驴,来了句“这孩子穿上官袍那叫一个酷”。您说,这面子挣得足不足?可结果怎么着?不过几个月功夫,这王毛仲就被抄家,自己也被逼自杀了。可怜这老王一没造反,二没变心,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死的。


道理明摆着啊,你当大臣、将军的把面子都挣足了、挣满了,天底下最要面子、最讲面子的人——皇上,不就丢面子、没面子了?不宰你?不宰你才怪呢!


皇帝公关学之四  “潜力股”要慎买

古时有名的大商人吕不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权力,而对权力的投资,最佳选择不是要投给“蓝筹股”——当今帝王,而是要投给“潜力股”——未来的帝王,如今的继承人。


他这个买卖人算盘打得当然是猴精的:在位帝王要什么有什么,多你一个奉承的不为多,少你一个溜须的也不为少,买这样的股票,最多跟大盘上涨,年终捞几毛钱分红,但若跟对了“潜力股”,一旦这继承人“资产重组”,自己也能跟着沾光,从此飞黄腾达。吕不韦本人不用说,北宋那个大名鼎鼎的高俅,不就是陪着“潜力股”端王赵佶踢球解闷,最后混了个国防部长当?


不过且慢动心:正如股市上的资产重组题材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一样,皇帝公关学中,对这种押宝似的追“潜力股”,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慎重些、再慎重些。


首先,皇帝老婆多儿子多,“潜力股”不止一只,一旦押错宝,后果不堪设想。汉朝有个昌邑王刘贺,被选了当皇上才27天就因“年报业绩不佳”被清盘,跟着他千里迢迢从昌邑跑到长安城、指望大捞一笔的大小庄家,也跟着一起出局;后金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同样押错宝,私下跟大阿哥代善眉来眼去,结果自己倒霉不说,还把代善连累得差点不得翻身。


不过最要紧的问题不在这儿,而在“蓝筹股”—皇帝那儿。这皇帝当久了有瘾啊,要风得风,想雨得雨,谁都乐意多当几年,再多当几年(要不咋那么多皇上吃仙丹呢)。这皇太子虽说是亲骨肉、未来的皇帝,但在老皇帝心里,巴不得这未来没有限期,如果非有一个,那也得是一万年才好,因此那年轻皇帝还好,尤其那些当皇帝二三十年、皇太子也三四十岁的,整天不怕别的,就怕这老太子当腻了候补,跟大臣们串通起来把自己即刻补到宝座上去。您想啊,这时候要是哪个不开眼的大臣整天围着太子转悠,他能不嘀咕吗?

隋朝大将贺若弼,功劳大,小毛病也多,隋文帝几次想杀他都没舍得,结果却被某个跟他有仇的小人轻描淡写一句话就送了性命,哪句话?“贺若弼没来看您,先去看皇太子了。”得,你是瞅着我老皇帝快咽气了,赶着给新主子献媚吧?我呸!其实人家贺若弼根本没去,就在朝门外面等着皇上召见呢,只怕死他都不知道自个儿怎么死的。唐太宗手下的大功臣侯君集,在高昌国犯了政策错误都没见怎么着,一旦跟太子眉来眼去,东窗事发后立即被砍了脑袋,甚至连累得好朋友、已经死了大半年的魏征,也被皇上气得推倒了亲笔题词的墓碑。号称“一代明主”的康熙,在太子问题上同样歇斯底里,不知砍了多少脑壳,打了多少板子。论功劳您比得过侯君集和魏征?论皇上的圣明,古往今来有几个比得过唐太宗和康熙?那么,这“潜力股”您还敢乱买吗?

其实您还不如学学清代的大臣鄂尔泰。在康熙朝,几个候补皇帝给他送礼、套近乎都给他轰出去。等被他轰过的雍正即位,他的官不但没降,反倒升了。不是有这么个故事嘛,有个公子哥去挑逗邻居的俩小老婆,其中一个把他给骂了,另一个跟他黏糊上了。等这邻居一死,他却娶了那骂自个儿的那个,因为谁都希望自个儿的人被人勾搭时能替自个儿开骂,而不会和别人黏糊不是?老皇帝也好,小皇帝也罢,不同样是这么个理儿么?如果觉得犯不着为“潜力股”冒掉脑袋的风险,那么为啥不等到消息面明朗了再跟呢?

5
发表于 2009-7-21 09:12:27 | 只看该作者

嗯,身在职场,确实有用

出来混,总是要读的![em218]

6
发表于 2009-7-21 10:14:13 | 只看该作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要在职场这坛浑水里摸到自己想要的鱼,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上司、同事、客户……种种关系决定了你的前程。公关,是免不了的。拿古代的事件做例子来分析,至少能起到借鉴的作用,期待下文[em55]

7
发表于 2009-7-21 11:20:47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
8
发表于 2009-7-21 11:35:15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
9
发表于 2009-7-21 11:38:08 | 只看该作者

江湖,危机重重才是江湖。化解危机才是高手,化解危机的过程充满了风险,也充满了智慧。

人在江湖,总有挨刀的时候,深藏,可以让自己少挨刀。但谁也没有办法不挨刀。或多或少。

职场这个江湖,不好混。但每个人又都不得不混。

所以,大家都学学,可以少挨刀。

10
发表于 2009-7-21 11:40:19 | 只看该作者
挺吸引眼球的,仔细看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