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深海有鱼 - 

[读书评论] [赠书名单已出]身在职场不可不知的学问--《皇帝公关学》连载

[复制链接] 123
回复
1502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1
发表于 2009-7-26 15:25:03 | 只看该作者
伴君如伴虎啊
52
发表于 2009-7-26 19:22:5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值得学习
53
发表于 2009-7-27 08:49:46 | 只看该作者

占个位置,看后再说。。

54
发表于 2009-7-27 09:45:07 | 只看该作者
 要好好看看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1:18:06 | 只看该作者
 

皇帝公关学之十一

音乐家副业兼不得

皇帝也是人,也要讲劳逸结合。自古至今,那么多帝王,喜欢的娱乐活动自然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说普遍性爱好,大约女人算第一,打猎算第二,音乐戏剧什么的怎么也只能排个第三了。

要说皇帝对音乐的爱好那可由来已久。《诗经》总共有305篇,实际上就是周天子305首宫廷歌曲的歌词,从还算不得皇帝的皇帝—轩辕黄帝就让伶伦发明了笛子,到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甚至有福气听到洋钢琴的演奏。被皇上养在皇宫里的音乐家那更是不胜枚举了。

侯宝林大师的《八大改行》道尽了出皇差艺人的辛苦,不过一来那是艺术夸张,二来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艺人谁不辛苦?能出上皇差的总比出不上的强得多吧?杨小楼也好,谭鑫培也好,这些能给皇帝、太后唱戏的演员,那日子怎么都比只能在天桥撂地的穷不怕爷几个好过百倍。要说早先,夏商周三代的时候,为了怕音乐家偷窥自己的妃子,他们常常被刺瞎眼睛,像著名的师旷、师涓都是瞎子,可他们的社会地位高啊,《左传》是什么级别的史书,上面才有几个人的名字?可是师旷这样的音乐家就能把大名留在上面,一直留到今天。您说,这双眼睛瞎得值不值?

后来就更好了,连眼睛都不用刺,只需陪皇帝弹弹琴、唱唱曲、演演戏,就能工资福利照领,享受正科级以上国家公务员待遇,既不用“文死谏”,也不必“武死战”,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旱涝保收,又无须操心。您说,这职业还差吗?

不但如此,一旦国破家亡,皇帝让别的皇帝给咔嚓了,文武百官是不死也悬,可这音乐家不同啊,那是技术人才,和政治无关啊,当然还能继续任职。刘宋灭掉后秦,把文武百官几乎杀绝了,音乐家却一个没杀,都送回南京接茬弹琴唱曲了。隋朝、金朝、元朝,都特别规定了对敌国宫廷乐手的优待政策,就连那个造唐朝反的草头皇帝安禄山,在掳得唐明皇那个著名的音乐班子后,也是喜滋滋地用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享受标准,艺术家该享受的工资奖金,一个子儿也没少。您说,这职业还差吗?

可就一样:您既然是音乐家,就得干一行爱一行,把全部精力用在主业工作上,千万别琢磨搞什么副业。要说宫廷音乐家见多识广,看见的大富大贵实在太多,不免有时有非分之想,可是这皇帝身边的副业,那是绝对干不来的。

汉朝有个大音乐家李延年,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常客,汉武帝宠他宠得跟自己的眼珠子一般,可他偏不安分守己唱自己的小曲儿,找个法子把自己妹子弄进皇宫,自己当了编外国舅,又让两个兄弟当了大臣、将军。结果狂喜之后便是狂悲,妹子得宠让他们弟兄平步青云,妹子一死他们就成了下架凤凰,最后竟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他如果不去客串国舅的副业,至于如此吗?后唐的庄宗最喜欢音乐戏剧,周围一大堆的演员,大多兼营了“副业”,有的当将军带兵打仗,有的当市长(刺史)治理城市,还有的给皇帝当业余间谍,结果怎么着?这些兼了副业的音乐家几乎个个没好下场不说,还被欧阳修一笔给添到了耻辱柱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只能体现在某一方面。宫廷音乐家们在艺术领域固然聪明绝顶,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胸襟、眼界、阅历、气度却都比常人甚至还低能得多,勉强赶鸭子上架,结果自然好不了。何况在古代,别说大臣、贵族,就是皇帝自己,也没几个真的把音乐家当什么人才的,心里其实很看不起。唐宣宗有个宠爱的音乐家祝汉贞,亲热到可以随便开玩笑的地步,可有一天在闲聊中后者偶然谈到国家大事,皇上登时就变脸了:我养你们就为个乐子,这些事轮的着你们说三道四吗?看看,别说您这副业水准未必好到哪里,就算真的还有点水准,怕也是不着人待见呢。

当然也不是什么副业都不能做,有一种副业你音乐家去做,人家皇帝、大臣、文人墨客不但不反对,还会大力赞扬,那就是——烈士。也就是安禄山抢唐明皇宝座那会儿,不是有个音乐家雷海青当场罢演、以身殉国?不但没人说他不安分守己,不以本职工作为重,反倒有一大堆人包括大诗人王维给他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呢。不过话说回来,烈士这项副业虽然做得,可又有几个音乐家真肯去做呢?

皇帝公关学之十二

别轻易迈上最后一层台阶

话说隋朝末年群雄割据,皇帝一下出了十多个,其中就有一个西秦国大皇帝薛举,连打了几个败仗,泄气之余,问他的大臣“自古皇帝投降有好下场吗”。结果两个大臣褚亮、郝瑗一个说降得,一个说降不得,弄得薛举大皇帝莫衷一是,最终稀里糊涂熬到驾崩。儿子薛仁果听信“缴枪不杀”的宣传投降唐朝,最终还是逃不了一死。

中国有句老话,叫“自古无不亡之国”,大帝国总有衰落、分崩离析的一天,皇帝也会从“只生一个好”突然变成“批发不讲价”,您就算是个村长,保不齐也有穿黄袍、过皇帝瘾的机会。当有人把黄袍子捧到您面前,向您渲染“要什么有什么”和“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风光自在时,您可千万别想“刘邦不过是亭长,朱洪武才是个九夫长,老子比他家底厚实多了,他们行我凭啥不行”,脑袋一热就上去—皇帝这台阶,上去容易,下来可就难了。

皇位的争夺是天下最残酷、最你死我活的一件事,胜利者不消说,失败的就算投降,也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褚亮在劝薛举的时候,把“乐不思蜀”的刘阿斗当做“天子投降受宽大”的典型,他那待遇都算宽大,不宽大的您就想想吧:宋徽宗父子坐井观天算是好的;南燕皇帝慕容超被俘处死那算抗拒从严;可后秦皇帝姚泓、后后梁皇帝萧铣都是主动投降,却难逃一死;跟唐朝争天下的王世充,拿了李世民“坦白从宽”的保证投降,结果还是被唐朝想了个法子害死了。道理明摆着啊,你当过皇帝,这当皇帝可有瘾,皇帝自己最清楚,你今儿个打不过我,投降了,不当这皇帝了,敢明儿歇足了,瘾又犯了,咋办?

所以么,对待投降皇帝,历朝历代多半就是一个杀字,就算不杀,那也决计不能让你好过了,不是软禁就是监视居住,就算封个“违命侯”、“昏德公”之类,那也跟耍猴差不多。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对投降皇帝宽大处理的,比如前秦国王苻坚,把投降和俘虏的几个皇帝都封了大官,有的还让带兵打仗,结果怎么着?他淝水一败,这些前皇帝的孝子贤孙一个个反攻倒算,把好端端一个前秦不几年就给弄散了黄。中国皇帝最讲究“以史为鉴”,有苻坚这前车之鉴,以后的降皇帝,日子就更难过了。

如果不称皇帝,只当没名分的土皇帝,那就不一样了:如果有本事削平群雄,把竞争者都打服了(像朱元璋),那么再当皇帝就稳稳当当;如果见势不妙,自己反正也不是皇帝,投降了往往能得到很好的安排。秦朝末年的陈婴起兵,听了母亲的劝只称将军。王莽时窦融起兵,掂量再三只称省长(州牧),最后都得到新朝皇帝的善待和重用,子孙显贵了几代。五胡十六国时有个前凉,存在了62年、传了9世,却始终自称晋朝大臣,不称皇帝,后来国家灭亡,当了俘虏的末代国君张天锡受到了前秦优待。淝水之战张天锡趁乱逃到东晋,居然还被恢复了以前当土皇帝时的爵位——西平公,他若是当初头脑发热,多迈上那么一步台阶,能有这样的便宜事?隋朝灭亡南陈,江南出现了许多土皇帝,比如汪文进、高智慧、沈玄侩、王国庆等,隋朝派大兵去讨伐,却只许王国庆一家投降,其他都要坚决消灭,为什么?不就因为前三位都自称皇帝,而王国庆只做了“大都督”,没迈上那最后一层台阶吗?想清楚了,汉高祖、朱洪武自然风光,但您有没有人家的能耐和运气?要是没太大把握,还是悠着点儿吧!

56
发表于 2009-7-27 15:22:57 | 只看该作者

公关学三个字,接在皇帝后面,却显得那么好玩,怎么看怎么搞笑,荒诞意味的搞笑,笑过之后,五味杂陈。

也许,陶短房只是在写着玩,当年读历史读多了,攒了太多的杂碎,弄出皇帝老儿当线头。一边是文臣武将,一边是嫔妃宦官,把事儿串起来,人也串起来,一个接一个写出来。

 

咱们就从应聘说起,它的提示是“选庙不能只看贡品”,也就是说挑选将要服务的单位时,不能只看一时的待遇,更要看老板的能力和这个单位的发展前景。

  先学会当一名最最基层的小帮闲的,才有可能学到最有用的实际经验,也才能为今后当领导打下基础。所以“越弱越要忠”,谁叫咱实力差呢,那就先表忠心,站好位置,听好“立正、稍息”的号令,认真围着操场跑好步吧,只要坚持下来,就是腿跑细了,也总会拖垮队伍里那几个原先表面顺从,却边跑边私下骂娘的哥们的。

  是时候往上爬了,可行动之前最好还是“先问问自己姓什么”,找找有何不利因素,有了初步评估和计划之后,“有些事不能太积极”,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回报,但弄得不好,是要出问题的。

  到当上了部门小领导,有了和大中领导接触的机会,这是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了,所以一方面要像打鸡血一样玩命苦干,一方面还要大量地应用烂熟于心的各种处事技巧于实际工作中,诸如“副业兼不得”、“没事别干和工作无关的事”、“保守领导秘密”、“让领导降低对你的期望值”等。这样,一个“踏实肯干、积极好学”的评语才能得以出现。

  到了一定地位后,更增加了和单位高层接触的时间,也有了对下属居高临下的资格,这时可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所以,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了。对于领导,要明白“和领导顶嘴的技巧”、明白“要挟领导的最佳工具”、不要轻易“送鹅毛”、“没事别当偷窥狂”、“有时得懂得如何装蒜”、“帽子太大戴着累”、别轻易“带领导玩”。这样,才能博得个“八面玲珑”的美誉,以利于人生规划的美丽曲线。

  最后,也谈到了离职和跳槽,这时要注意“转会要有些硬气”、“买卖不成赶快跑”、“应聘CEO可要想清楚”。

57
发表于 2009-7-27 15:31: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ucky88在2009-7-27 15:22:57的发言:

公关学三个字,接在皇帝后面,却显得那么好玩,怎么看怎么搞笑,荒诞意味的搞笑,笑过之后,五味杂陈。

 

 

……


  最后,也谈到了离职和跳槽,这时要注意“转会要有些硬气”、“买卖不成赶快跑”、“应聘CEO可要想清楚”。

楼上写得好啊

甚有同感~~

顶~~

58
发表于 2009-7-27 15:32:56 | 只看该作者

 

 

 

 

初看书名,觉得诙谐

 

 

细看内容,觉得实在

 

 

仔细回味,很有收获

 

 

盼着楼主快发下文

 

 

 

59
发表于 2009-7-27 19:03: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帝王时代有几千年,皇帝一个人高高在上,也就造就了所谓的“伴君如伴虎”,于是做臣子的就不得不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之下与皇帝玩“公关”,既要达成自己的目的,还要使皇帝高高兴兴。这种公关力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一种艺术。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职场中的我们,就如同官场中的臣民,如何与领导相处,如何与领导打交道,这就看我们的“公关”了。“皇帝公关学”,给了我们一个指导,如何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懂得何时该聪明,何时该愚笨,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主动出击,明白哪些地方要让一下,牺牲自己的一小部分利益。

   当然,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论时代.以时代的眼光论历史。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也不同以往了,领导与下属之间也不是君臣之间的封建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所以必须用现代公关理念,去重新演绎当年的是与非。这就是“当代皇帝的公关学”。

zdq
60
发表于 2009-7-28 00:00:18 | 只看该作者

也喜欢看历史书,不过,没有作者那样的大才,也就是自我娱乐一把。

当年我买《史记》,单位一老者问我看这样的书有什么用?意下之义是我不务正业。
虽然古文基础不是太好,但《史记》终于是看下来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保持一份平静,能较身边多数人看得更远一些,也许就全凭那部《史记》了。

虽然多数皇帝是天生的,但这一群体还是颇有研究意义的。伴君如伴虎,君都可伴,还有何事不成?

看了连载的十多篇,觉得好玩的同时,也给人以教益,分析到位,语言精辟,一句话:

好书,精彩值得期待!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