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unzimba - 

[读书评论] 【连载】战略经典《孙子兵法》对话录——《教儿子学〈孙子〉》

[复制链接] 175
回复
500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1
发表于 2008-7-22 15:14:10 | 只看该作者
以这样的形式来描述更容易使人印象深刻!很好!
102
发表于 2008-7-23 13:08:4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的文章,值得学习,呵呵。

103
发表于 2008-7-23 21:49:5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LZ!本想帮LZ整理成一个完整电子版,可是看到后来LZ自己有了一个,家人真好!再次感谢LZ!
104
发表于 2008-7-23 22:46:2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用,要好好学习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08:43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xslzc999在2008-7-23 21:49:57的发言:
多谢LZ!本想帮LZ整理成一个完整电子版,可是看到后来LZ自己有了一个,家人真好!再次感谢LZ!

要感谢的朋友是sunyujuan,是他花功夫做了一个电子版。

也要谢谢各位支持!真没想到这么多兵法爱好者,希望多多交流、探讨。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11:28 | 只看该作者

  [形篇]


  
  
  ● 战争开始了,我们上前线吧……
  ○ 马上发起进攻吗?
  ● 我问你,两军对垒之时,你首先看到什么?
  ○ 看到双方剑拔弩张,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 嗯,暴风雨要来了——这就是“形”。
  ○ 具体说来……
  ● 本篇的“形”和下一篇的“势”属于一对概念,是孙子特有的军事术语。
  ○ 现在常说的“形势形势”,就是由此而来?
  ● 是的,先说“形”吧——所谓“形”,我想,应该源于孙子对春秋时代车战阵形的观察和体验……
  ○ 阵形,就是战前双方排兵布阵?
  ● 排兵布阵就是构筑“形”。车战是一种非常贵族化的作战形式,所谓“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就是双方约定时间、地点,在一片开阔地上布好阵形,讲究先礼后兵,阵而后战。阵形一般呈几何图形,阵法就是阵形的不同组合方式,目的在于使军队在攻守之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
  ○ 不知当时都有哪些阵形?
  ● 据古兵法记载,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之阵、雁行之阵、钩行之阵、玄襄之阵、火阵、水阵……
  ○ 听上去很神秘,也很复杂…… 
  ● 以上十种阵形,应是战国时代骑兵、步兵发展起来之后形成的,车战的阵形应该没那么复杂,不过,我们从中也可隐约感受到当时的气氛。
  ○ 这些阵法果然有用吗?
  ● 有一部古兵书,我忘记哪一部了,在描述敌我双方对阵形势时,曾说:“彼以直阵来,我以方阵应之;方来,锐应之;锐来,曲应之;曲来,圆应之;圆来,方应之。”
  ○ 这里出现了直阵、方阵、锐阵、曲阵、圆阵,讲的虽是防守应敌,但其中的攻守之道,竟也有相生相克、循环无穷感觉。
  ● 阵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讲究攻守,攻有攻的阵法,守有守的阵法……
  ○ 看来孙子说的“形”,就是攻守之形,虽然源于车战阵法,但引申开去,战争无非就是攻和守,用兵之道,也无非就是攻守之道。
  ● 不但战争,生活岂不也是一个战场?人生岂不也充满了攻守之道?
  ○ 你是说,我们日常的学习、修炼,掌握各种知识技能,也在为自己布阵,有的阵形攻守兼备,有的阵形则有严重缺陷……
  ● 想要赢得生存竞争,就得不断学习和修炼,不断完善自己的阵形……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10:11:57编辑过]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12:54 | 只看该作者

  —————————————————————————————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
  ● 关于“形”,孙子首先说:“从前善于用兵的人,首先做到自己不可战胜,然后等待敌方出现可被战胜的机会。”
  ○ 感觉孙子在下棋……
  ● 哦,怎么讲?
  ○ 围棋的布局,总是先守角,后占边,然后根据形势向中腹发展,其中的道理,也就是先为不可胜……
  ● 所谓阵必定,守必固,战必胜——回想《计篇》中的“五事七计”:着重于治内的五事,目的是先为不可胜;评估双方实力的七计,目的在于待敌之可胜。
  ○ 先为不可胜,需要知己;待敌之可胜,需要知彼——虽说在布阵,似乎也贯穿着《谋攻篇》的“知彼知己”之道。
  ● 孙子在构筑他的并非体系时,的确像在行棋布阵,从战略到战术,层层相应,环环相扣,犹如行云流水,我们看下去,体会会更深。
  ○ 不过,我还是有个问题……
  ● 请讲。
  ○ 孙子讲的道理我懂,只是不太同意“待敌之可胜”的“待”字,感觉太被动了……
  ● 这里的“待”,并非消极等待,其中蕴含了“准备”和“待机”之意——就像高手比武,总是先严守门户,稳扎下盘,可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始终紧盯着对方。
  ○ 这双紧盯对方的眼睛,就是“待”,待对手露出破绽,待对手露出弱点……
  ● 因为战争不是单方面的游戏——即使以我强大的兵力主动进攻,我的每一项进攻部署,也都隐含着防御;即使对付象你这样的弱小之敌,也是一样。
  ○ 那我的每一项防御措施,也都会隐含进攻,你也别过于托大了。
  ● 嗯,对手也是人,也许更高明,更狡猾……
  ○ 比如我,虽然遭到了你的进攻,但请别忘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在研究你的弱点,随时准备给你致命一击。
  ● 呵呵,你真的站到我的对立面去啦……
  ○ 哼,你等着瞧吧。

.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13:54 | 只看该作者

  —————————————————————————————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
  ● 孙子说:“不可战胜的关键,在于自己;可以战胜的机会,在于敌方……”
  ○ 就是说,你在期待我犯错,我不犯错的话,你也没辙……
  ● 孙子接着说:“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做到自己不可战胜,却不能使敌方一定出现可被战胜的机会。”
  ○ 可是,既然是侵略战,你可诱使我犯错啊?
  ● 这一点非常重要,孙子后面会谈到,目前我们谈的,还只是“形”。
  ○ 形,就是构筑守中有攻、攻中有守的阵形……
  ● 孙子的结论是:“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无法制造。”
  ○ 对你来说,这个结论是否有点悲观?
  ● 为什么我要悲观?
  ○ 你是侵略者,你是进攻一方啊。照孙子的看法,尽管你大兵压境,构筑的“形”也很强大,似乎掌握着胜负的主动权,但可惜,战争胜负不是你单方面能决定的,你的对手,比如我,如果不给你机会,你根本就无可奈何。
  ● 是啊,机会没有出现,我不会勉强出击……
  ○ 头痛了是吧!面对你这强大之敌,我会牢记孙子的教导:“不可胜在己……”严守门户,不露破绽,我们就这样耗下去吧,反正,时间在我这一边……
  ● 为什么时间在你那边?
  ○ 既然战争是贵国挑起的,贵国的国君,一定会催促你进攻进攻,而我却没这个压力。
  ● 真是狡猾的对手——战争才刚开始,你也等着瞧吧……

.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14:51 | 只看该作者

    —————————————————————————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
    ● 刚才你讲,双方都是人?
    ○ 是啊,都是有头脑的大活人,我和你一样,也在研读《孙子》,也在构筑守中有攻之形,即使处于守势,但你要知道,防御战,也是很难对付的……
    ● 嗯,对手也是人,这一点对战争,尤其对侵略战,太重要了。所以孙子说:“不被战胜的关键,在于防御;赢得胜利的关键,在于进攻。”
    ○ 单纯的防御,仅足以自保——不过,就我方而言,目前也只能这样;对你可不一样……
    ● 对我来说,要赢得这场战争,非进攻不可。
    ○ 可是,你以为我只会消极防御?你以为我不会瞅准机会发起进攻?
    ● 所以说,防御的一方也有机会……
    ○ 对我来说,即使进行防御战,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进攻机会。我知道防御的一方如要真正有效的防御,必须适时进攻——进攻者虽然总体上强大,但既然是进攻,就不会没有弱点和破绽。
    ● 那对我来说,进攻之时,也不能忘记防御。近代的军事理论家就认为:战争中的进攻行
动,特别是战略上的进攻行动,是进攻和防御的不断的交替和结合……
    ○ 战争就是攻守,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 古人说:“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这攻守之道,确实隐含了无穷的玄机……

.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15:52 | 只看该作者

  —————————————————————————————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
  ● 双方僵持得太紧张了,我们歇会儿,去一趟山东临沂……
  ○ 去那里干嘛?
  ● 我们边走边聊——却说那《孙子》诞生后,在战国时代曾流行一时,被当时的贵族武士奉为经典,几乎家家收藏。几百年后,经过辗转传抄,《孙子》出现了不同版本。直到东汉末年,曹操……
  ○ 曹操,前面我们讲过,他第一个注解了《孙子》……
  ● 曹操自称平生所读兵书多矣,但没有一部及得上《孙子》。他不但为之精心作注,还对这部兵书进行了整理,我们今天看到的《孙子》完整版,就是经过他整理的。
  ○ 照这个说法,这部《孙子》已不是孙子的原著?
  ● 应该说比较接近吧。只是流传了那么长时间,其中的记载难免出现不同……
  ○ 我们去山东临沂,与《孙子》有关吧?
  ● 临沂是一座小城,北屏蒙山,南面是一片平坦原野,古老的沂河由北向南流过……
  ○ 哦,临沂之所以叫临沂,因为它面临沂河。
  ● 临沂城南一公里处,有两座隆起的小山,东面一座名为金雀山,西面一座名为银雀山,两山东西对峙,默默度过了两千余年,直到上世纪的1972年4月,西岗的银雀山突然间名噪天下……
  ○ 是发现了什么宝贝?
  ● 那一年,在银雀山的山顶上,发现了两座西汉前期墓葬,墓葬中埋藏着几千枚竹简,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
  ○ 很神秘啊,都是些什么文字? 
  ● 经过清理辨认,那多达四千多枚的竹简,竟是一批古兵书,除了《孙子》、《尉缭子》、《六韬》等先秦兵书外,失传一千多年的《孙膑兵法》也在其中出现……
  ○ 孙膑,就是那位指挥“围魏救赵”战役的兵法家?
  ● 是的,孙膑也被后人称为“孙子”,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孙膑晚于孙武一百多年出生,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我们前面提到的十种战国时代阵法,就记录在《孙膑兵法》中,那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关于阵法的记录,失传了一千多年……
  ○ 我更关心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孙子》,那要比曹操整理的早很多年吧?
  ● 起码早三、四百年,是现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孙子》的最早抄本……
  ○ 那曹操版的《孙子》和竹简版的《孙子》,有什么差别吗?
  ● 据查,两者的差异达三百多处,不过大多不是原则性的;只有个别内容上的差异,比较意味深长……
  ○ 有没有透露什么玄机?
  ● 我们看眼前这句话——曹操版的《孙子》写作“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版的《孙子》却写作“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 两种说法,正好相反,这怎么解释?
  ● 按照竹简上的“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意思是:“防御,常常可以做到绰绰有余;进攻,常常会感到兵力不足。”
  ○ 按照曹操版的“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意思是:“防御,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
  ● 现在我出一道选择题:请问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恰当?
  ○ 曹操版的说法很容易理解,白痴也知道,无非是弱者防守,强者进攻。
  ● 那么,竹简版的呢?
  ○ 竹简上“守则有余,攻则不足”,看似无理,却是非常值得玩味。
  ● 说说你的感觉……
  ○ 我想,这是就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讲的……
  ● 哦,说下去。
  ○ 实战经验丰富的人都有体会:如果双方兵力相等,采取攻势的一方,由于要承担更大的消耗,必然是常常觉得兵力不足;至于防守一方,相对来说反而比较主动。
  ● 嗯,攻者在明处,守者在暗处……
  ○ 联系刚才孙子讲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可知这句“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是在提醒进攻一方:不要以为进攻就等于强势,如果不在进攻的兵力和战法上有所突破,结果就很难说。
  ● 看起来,银雀山的竹简,还是给你一些启发……
  ○ 孙子的思维,经常是反向的,他对攻守关系的认识,也应该这样吧。
  ● 相对来说,曹操版的说法比较平庸?
  ○ 我感觉是……
  ● 那曹操也很平庸了?
  ○ 哈哈,他属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
  ● 那千百年来那么多兵法家围绕着曹操版《孙子》的种种解释……
  ○ 没有见识到真正的武学秘本,尽是瞎折腾。

.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