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是培训师与顾问师营销的利器,不过相对而言,余世维的图书远没有他的讲课受欢迎,不过余世维的图书通过各种方式也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影响。2005年3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时代光华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余世维博士正版力作《赢在执行》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此次新书发布会将面向时代光华分布全国的200多个分会场、近4万名参加培训的各界人士同步直播,对于余世维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有目共睹,不可忽视。 启示:在激烈的竞争中,余世维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他重视了市场的包装与策划,而其他老师没有。从课程到市场,从简历到口碑,这一切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与炒作;很多台湾及大陆的专家教授也有很好的背景与专业的技能、良好的口才、实战的经历,但是没有像余博士一样成功,原因是没有系统的包装与推广意识,99度的水缺一把火,也成不了开水。
法宝二:舞台表演、语言风暴、故事煽情 一"表"人才,一"语"千金。正如网上评价的那样,听余世维的课更像是在看舞台剧,他有着深厚的表演功底,他擅于借助语言及语言以外语调和肢体动作来达到表演的效果,说余世维是一位培训表演大师,毫不夸张。余世维非凡的舞台表演功夫、大量使用彩色图片投影、传统投影仪展示,使人有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保持思想的高度集中。 在语言方面,余世维运用大量口语,很少有管理学的名词,特点是延伸、重复、夸张。延伸是指他的语言渗透到你最本质的思想中,把你最想说,但不知道如何表达的说了出来;重复把一类的事情各个表现方面都说出来,所有细节都表现出来,每一个身份,每一种可能都说出来,如谈到中国的海关有很多表格,结尾他说“我有表,我有表,我有表,我有表”一共四遍,最后说“我有八种表格”;夸张就是把细节放大,让人觉得滑稽。 讲故事是培训师是的必杀技与绝招,余世维将讲故事发挥到淋漓尽致。 绘声绘色,幽默风趣的故事,口与化的表达,几乎成了余世维的招牌,可以让人在轻松和笑声中学习。 启示:余世维在卖什么?余世维究竟在卖什么呢,有人说是卖魅力,他的讲台风采与个人魅力有目共睹;有人说他卖品牌,他的个人品牌红得发紫,依靠强大的人气形成的品牌号召力余威尚存;有人说他卖课程,余世维的几个招牌课程长盛不衰。但我觉得他的讲台风范不如曾仕强教授、他的品牌价值不如彭剑锋等教授,他的课程冲击力与专业化、系统性、独创性不如商学院的教授,也不如一些舶来品课程。他的课程之所以热销,除了策划包装之作用外,最重要一点是余世维擅长讲故事,他的故事层出不穷、绘声绘色,使得他的课程大受欢迎;所以余世维课程首当其冲卖的是故事,虽然讲故事是一个培训师的基本技能,但是余世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法宝三:观点创新、理念风暴 以"理"服人。余世维的成功还在于他成功演绎了几个理念:一个是执行力的理念,一个是经理人要修正自身错误的理念,他将这两个理念深入展开,吸引了全中国经理人的眼球。余世维还善于借助著名公司的领袖来说明自己的理念,所讲的故事也基本来自著名公司如三星、麦当劳、GE等,让听众感觉权威和值得信赖。 《北大商业评论》认为,作为管理培训方面的大家,余世维的讲座精华已经引起国内诸多企业的关注,并借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给那些原来对于管理知之甚少的人做了最好的管理启蒙。同时,余世维还能针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的种种弊病做鞭辟入里的批判,这无疑对膜拜儒家思想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有着醍醐灌顶的醒脑作用,促成他们更正确地认识自身。 启示:余世维风暴带给我们什么?余世维的核心管理理念是什么?他的理念,与国内同类做培训的培训师相比,有哪些异同?在哪些方面契合了中国经理人的需求?我认为,余世维的核心理念是洋为中用,引进一些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所用,但是他的管理思想更加强调人性化、本土化,所以更加受到欢迎,同时他的课程爱憎分明,表达批判的课程非常尖锐与具体,可以切中要害,表达肯定的内容者十分丰满与有力,能够激起共鸣。
法宝四:特色出奇、差异化风暴 余世维的培训有几个特点,一个是胶片投影仪的不同,其次是结构的不同,其三是立场的不同。余世维常站在学员的立场、中国人的立场来发表意见,引起共鸣, 其余的细节如捧场、掌声设计、音乐、会场布置、独特嗓音、硬笔书法、栗色头发都有一定的差异化设计,给人一定新鲜感。余世维使用生活中能看到的彩色图片,使学员的精力不会分散到其他内容,而是围绕课题,在图片上得到很多刺激信息。 余世维非常善于保留、收集历史素材与资料,进行课程经典模块的剧本编辑。他随身携带数码相机,积累自己的素材,增加课程的现场感和即时性。余世维知识渊博,出口成章。另外,我们从余世维详细的简历,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历史归纳整理可谓淋漓尽致,感觉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余世维今天的成功,与他对事业的**是分不开的。他能够坚持学习、事必躬亲、注重细节,每年大量的演讲多带来的工作量与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承载的。余世维博士在每一次课堂表现出来的**,其实是其不断受到欢迎的源泉与动力。 原上海贝尔有限公司发展部经理沈延鹤说:余老师是我接触了解的明星讲师中最有特色﹑最令人尊重﹑授课效果最好的一位,也是我们重复邀请最多的讲师。他的授课不仅内容丰富,案例实在,时间紧凑,哲理分析透彻,实用性强,容易记忆,形式活泼,生动风趣,而且讲师形象佳,集演和讲于一身。既能达到很好的现场效果,又能对企业管理产生长期的影响作用。 余博士的独到之处,在于把自己包装成咨询业一颗璀璨的明星和一位极富爱国精神的有识之士。他告诉大家,他把自己前半生所积累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为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为21世纪成为中国人的世纪而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在这种定位下,余世维的形象显得更为高大与立体。 启示:余世维的高明或过人之处,在于他将管理提升到民族情结的高度,并与各地培训品牌联手。余世维与其他培训师的不同,在于其煽动能力特别强,特别注重听众的感受,用所谓的中国人的民族情结、顾客的亲身感受、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获得共同的立场与认同,用制造共同的“敌人”,用一些哩语骂人,引起听众的共鸣与发泄,从而创造良好的培训氛围,
方法五:明星定位、共赢之路 一心一意。余世维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在于其合作模式简单、有效、专一,每个地区选择一个优秀咨询公司作为独家代理的模式,保证合作伙伴的利益最大化,使其合作伙伴表现出较强的忠诚度,能够整合全部资源非常投入来推广他的项目。 而余世维的包装,从其简历中可见一斑,近乎完美的简历耀眼得让人有所嫉妒与怀疑,不过从包装的角度来说,这个简历是很有学问的。跨国公司的成功经历、博士头衔、讲师资历、名企证人、现场烘托、奇货可居、全新理念、学员见证等包装手法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启示:余世维的运作模式是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公司去作,他自己只是做一个专业培训师,课程策划、包装、推广很大一部分交给代理公司运作,能保证课程的质量;余世维进行市场运作、市场地域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培训型态、对象、价位等也颇费心机,余世维在市场运作上选择广州、深圳等一些培训热点地区省会城市签约独家代理,选择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机构作为独家代理机构,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培训对象,市场的中高价位和本人的中等价位保证了代理商的足够空间与利润,使余世维不但受到经理人的欢迎,也受到代理商的主推与热捧。
余世维批判 批判余世维,我只是想谈一些不同看法。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优点超过一点限度就是缺点,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余博士成功的方面不必赘述,作为一个大师,可能人们对他的期望更高,我对余世维主要不同看法有以下几点,不一定正确,我们先看看某网友谈的《余世维的课听后的一点感觉》摘选。 1.喧宾夺主,他往往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摆出无数的例子,有点像懒婆娘的裹脚布。这就在于余世维对学员认识的不足,其实大部分学员都不是傻子,很多地方一点就通,他却经常花很多时间用在并不重要的地方。 2.关联性差,这是余世维案例的特点,一方面你可能让人感觉知识很丰富,但另一方面,企业的问题还是归结到企业上来,他的课很少有一种让你一下子点醒的感觉(也可以说醍醐灌顶)。 3.严重趋同,企业的问题往往是关联性很强的问题,所以余世维老先生又偷懒了,一些东西反复用,让人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4.政治色彩,他的课中政治色彩有点浓,不知道说好还是不好,我觉得讲课这东西不牵扯政治为好,不是我们不应该鞭笞时避,而是有很多东西我们并不能左右,在课堂拿来当笑话,从大局上讲叫不合时宜,小处讲叫无济于事。 5.互动性差,你见过余世维互动吗?他更多时候是一个独角戏演员,培训手法较单一。这也成了他的知识听着开心,用起来伤心的原因。
我总结一下讲两方面的问题: 一、 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凡是讲故事太多、现场感很强的培训,其实用性往往打折扣。太多人欢迎有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讲师不是娱乐明星;讲故事娱乐百姓之后还要将方法、工具告诉大家,帮助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培训很重要,企业是需要培训的,但是培训不能包治百病,特别是大型的公开课与内训,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无非是现场热闹一阵,回家忘得一干二净,为了留住前来听课的学员,很多讲师往往会拼命在现场气氛与效果上下功夫,而对培训最终给学员带来的帮助与进步有所忽略,造成现场效果越好的课程,其实际内容往往比较薄弱。造成参加培训成了看小品表演或者故事会。有时虽然组织者赚了钱,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获得的价值有限。 如果我们的培训分为好玩、好听、好学、好用、好教五个层次,大量的培训特别是公开课停留在好玩、好学的层次,即现场感不错,余世维当然与一般的培训师有所不同,我认为他的培训基本上属于好学的层次,学起来轻松,听起来快乐,他的案例很精彩、很丰富,似乎很有实战价值,但是事实上很多学员认为他的案例与思想有时候是两张皮,大量的案例由助手从一些报刊杂志收集而来,本人没有深入研究,或者自己的案例也停留在说的好听的层次,没有深入去挖掘管理的工具来印证与指引,没有上升到好用的境界。不能达到好用或好教的层次,也就是学了可以用,学了可以教导员工,事实上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或者《执行》这样一些比较虚幻的概念,要上升到好用、好教的境界是比较难的,因为这种宽泛的定位过于迎合听众与学员,注定余世维的课程只能是解决一些皮毛或者表面现象的问题,专业化的、细节的、具体的问题需要和专业的与行业的工具的问题来解决。 余世维最新课程:《职业化团队》
载自:余世维网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30 9:35:2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