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所需要的诚信量轻,经营往来所需要的诚信量重。人际交往的诚信量只会决定交往人感情之间未来的美好程度,经济往来的诚信量可能会造成往来人一方的生死存亡。人们为了生活中的美好情绪大多数愿意接受人际交往诚信量的负担,但在经营往来时有时无法承担或不愿再自愿地承担诚信的负重。尤其是当为了承担诚信必须损失自己的巨大利益时。 诚信的习惯或曰品格或曰教养,是需要教育或强制才可能养成或得到。也就是说,人类还是认为诚信是一种美德,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不培养难于得到,这也说明人不是天生具备诚信的。但欺诈却不要培养和教育,没有任何一个社会环节培养人的欺诈功能,但欺诈却可以顺利地附着人身,看来真的是欺诈易而诚信难。大家都可能见过这样的情景,一个不通人事的幼儿当他手中拿着一块巧克力或其它他喜欢的食品或玩具时,你故做不知地问他“你有巧克力吗?”,他一定会立即把拿着巧克力的小手当着你的面迅速地背到身后并对你摇头,这就是他的利益在受到威胁时的不自觉地欺诈。大人们往往哈哈一笑了之反以为可爱,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当然也确实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大人们谁也没想真的去索取,但如果孩子手中拿的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明代官窑青花瓷碗或一张千万元的现金支票时,恐怕大人们报以的将不再是微笑和赞许,孩子挨一巴掌的可能都有,这其中存在着量的区别。 |boraid|16 人们需要对人际交往和经营往来付出的诚信的量,决定了人们对于诚信的态度;人们根据自己对利益损失所能承受的限度而改变着对于诚信的态度,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社会现实。
所以说,今天的诚信不能证明明天的诚信,上午的诚信不能证明中午的诚信,诚信有个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量,不同的事有不同的量,没有绝对的量。所以,呼喊诚信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逐步点滴增加自己的诚信量。 ………… 摘录飞猫喜欢“用人的八大原则”文章中的一条: 原则一:用人唯才。现代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只有用人唯才,才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人才的亲疏关系不应是用人的标准。亲者而德才兼备,自然最好,但这多不现实,也没必要。但是如果亲而无才者身居高位,那只会影响管理上的健康,影响团队的士气,使人才鄙视你,疏远你。有的人对非亲非故者身居要职总存有担心,总是有些不信任,不放心,这完全没必要。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的特征之一就在于能否领导一群原本并无联系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挺进。多年以前,彼得·杜拉克就指出,现代企业应该依靠共同的价值观来维系,请注意他从来没说要依靠亲情来维 系。企业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那离现代管理就太远了。 另摘录一段话: 孙振耀(HP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我想人生工作的时间很长,所以我们必须要告诉自己怎么成为长青树。作为一个长青的职业人士,在这种情况之下,正直本身不会成为你的阻碍,因为当你碰到非正直事情的时候,你就应该选择,或者避免,或者选择退出,这样才能够维持你在这个行业里长久的地位。我讲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美国总统的选举,是一个很可怕的过程。为什么可怕呢?竞争对手会从把你从小学到现在的错误都报导出来。所以,你可以犯错误,但一定不能违法。在公司也是这样子,所以正直反映在很多方面,第一个就是不要违法,绝对不要违法。如果你今天面临一个关键性决定,你要将正直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 这个命题的讨论,最关键的在于德与才,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各人又是处于何等地位中,又该如何测量彼此的德与才。 才是基础,德是上层建筑,两者不可偏执,不可偏废。正如易经的一句话:“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无财,即意味着无才,又何以聚人呢?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无仁,即意味着无德,又何以守位呢?有谁愿意效忠于一个少德多才的领导者受罪受苦呢? 中国人、大企业喜欢讲德胜于才,喜欢讲“先做人、后做事”,这与中国社会没有信用体系有很大关联,缺乏安全感嘛,而卓越的才能却可以授之以渔,逐步培养形成。而外国人则反之,因为西方国家大多数都有信用体系,大多数人都讲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用人的八大原则》一文,飞猫有时甚至认为是西方管理人士写的。而国人少有这样的感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15:30: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