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周末读书: 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复制链接] 10
回复
734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4-10 11:0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忙忙碌碌中,难得有静下心来翻阅一本"非实用"的书的兴致了. 靠着春秋航空的习惯性晚点, 在候机/飞行的途中总算读完了一本买了好久却一直没看完的书:   艰难的一跃

确实够艰难的: 这是一部经过了569次表决才制定出来的宪法;

这是一帮"乡巴佬"用几个月吵出来的,相互妥协的成果,却成为一个伟大国家的基石.

那种相互妥协的大智慧,在富兰克林的"最后的劝说"中表达得如此感人:

9月17日,坚持到底的41名代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

会议刚开始,富兰克林就拿着一份讲稿站了起来,并请他的同事、宾夕法尼亚代表詹姆斯.威尔逊代为宣读。由于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富兰克林不能久站,每次书面发言都由威尔逊代读。在这篇深情而智慧的讲稿中,富兰克林说,他承认,对这部宪法的若干部分,他到现在也仍然不能同意,但他没有把握说永远不会同意。想法,活了这么大年纪,深知没有人能够一贯正确。因此,年纪越大,越倾向于怀疑自己的判断,更尊重别人的意见。富兰克林说,的确,大多数人,也和宗教里的大多数教派一样,以为自己拥有全部的真理。凡是和他们意见不同,就认为是谬误。就连许多平民,也都这样。这种自以为是,曾被一位法国太太表现得极为自然。她在和妹妹发生争执时说:我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妹妹,可是我从来也没有遇到过永远正确的人,除了我自己。
富兰克林接着说,先生,从这种感觉出发,我同意这部宪法,连同它所有的瑕疵,如果他们确实是瑕疵的话。因为我们的人民需要一个总体政府,而现在我们还没有。如果人民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理,就是他们的福音。我甚至进而相信,这一次可能天下大治若干年,然后以专制收场,就像以前那些共和国一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一旦过于腐败,就会需要专制政府,没有能力建成其他形式。但我也怀疑,无论召开多少次制宪会议,也未必能制定一部更好的宪法。不管是这一次还是下一次,每个人来参加会议,固然会带来自己的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同时带来他的偏见、激情、错误观念、地方利益和私人之见。我们能指望这样的会议产生完美无缺的成果吗?
先生,令人惊诧的是,现在制定的这套方案,如此地近乎完美。我认为,这部宪法也会使我们的敌人惊诧。他们正幸灾乐祸地等着,认为我们开会,也会和巴比伦造通天塔一样,每次都是劳而无功;一为我们各邦正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此后每次见面,都不过是为了彼此掐断对方的喉咙。先生,为此,我同意这部宪法,因为我不指望还有更好,也没有把握说它就不是最好的。为了公众利益,我决定牺牲自己认为宪法中还有谬误的私人之见。
富兰克林说,我从未在外面窃窃私语。我的话语在此四壁之内诞生,也将在此消失。我不希望每个回到选民当中去的人,都向他们报告自己的反对意见。在世界各国和我们人民中间产生高尚效果和巨大好处的,只能是我们的全体一致,不管这种一致是真实的还是表面的。任何政府,为了获得和保障人们的幸福,必须有力量和效能。大部分力量和效能,取决于民众对政府、对治理者智慧和人格的良好印象。为此我希望,作为人民的组成部分,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子孙后代,我们采取全心全意、高度一致的行动,尽我们力所能及推荐这部宪法,以便将我们的思想和努力转向安邦治国。
最后,富兰克林说,我希望制宪会议中每位对宪法或许还有异议的代表和我一起,就此机会略为怀疑一下自己的一贯正确,宣布我们取得一致,在这个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然而三位持反对意见的代表还是坚持没有签名.

然而根据程序,各州还是陆续启动了批准宪法的流程, 有压倒性多数通过的,也有勉强通过的, 但最终,一个伟大的国家得以创立.

掩卷而叹:  这种妥协的智慧, 这种流程驱动的精神, 为什么在我们的土地上就那么难以生根呢?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11:06:33 | 只看该作者

顺便说一下: 春秋航空的服务还是不错的,晚点得也不是太过分. 厦门和上海之间才要199大元,唯一的不足就是可以飞的城市太少了.....!

[em01]
板凳
发表于 2006-4-10 11:35: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扬子的分享。

“妥协”在英语里是一个褒义词,而非贬义。“妥协”意味着为了争取双方都认同的结果而做出的让步,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积极行为。

妥协的英语是:compromise,前缀com是“共同,联合”的意思;promise是“承诺、许诺”。

所以在英语里提到妥协时是好事情,因为找到了大家都可以承诺的方案;而在中文里妥协常常意味着“被迫”、“无奈”,甚至是“屈辱”。

家园里的相关链接:《在生活的耳光中长大——这几年,反叛,妥协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147&ID=40312&page=3&px=0

4
发表于 2006-4-10 14:08:2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不用 “达成” 而用汉语贬义的“妥协”呢?

5
发表于 2006-4-10 14:10:23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有空,我就去看看易老师的新书,感谢楼主的推荐!“

掩卷而叹:  这种妥协的智慧, 这种流程驱动的精神, 为什么在我们的土地上就那么难以生根呢?

”,美利坚民族的好运一直让我感叹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23:58:0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地平线在2006-4-10 11:35:28的发言:

“妥协”在英语里是一个褒义词,而非贬义。“妥协”意味着为了争取双方都认同的结果而做出的让步,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积极行为。

妥协的英语是:compromise,前缀com是“共同,联合”的意思;promise是“承诺、许诺”。

呵呵, 受教了,却没有想到过,  compromise 原来可以这样来拆字.  : )

7
发表于 2006-4-11 00:09:17 | 只看该作者

突然看到作者是易中天,呵呵。

看过他在电视里评论三国,挺喜欢那种近似胡扯却有根有据的发散性思考.

8
发表于 2006-4-11 12:10:07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妥协的智慧, 这种流程驱动的精神, 为什么在我们的土地上就那么难以生根呢?”

我也在想这个

9
发表于 2006-4-11 15:20:17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一期的南方周末里面看到过一篇相似的文章,非常喜欢.

对美国建国,宪法制订的的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个人认为很有思考,研究,借鉴的价值.

10
发表于 2006-4-14 12:51:38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再也不是二百年前的美国了。

西方的地方自治确实是一个好的传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