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经典研究:盗版战略和反盗版战略。
做生意也可以利用孙子的“治变”这个战法。在市场营销学里面有个重要的思想:“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一种新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之间在市场上大概会经历四个阶段:
l引入期(也有叫做“介绍期”),就是推出新产品的时期;
l成长期,新产品已经为市场接受,开始快速成长;
l成熟期(也有叫做“饱和期”),潜在的消费需求基本上已经满足,只剩下少量更新换代的需求;
l衰退期,由于某些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非常长,或者是有更新的产品出现,该种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所有四个阶段当中,只有成长期最令商家兴奋,其他时期或者太艰难(如引入期),或者太无奈(成熟期和衰退期),是有战略头脑的商家所不应该选择的。
从我国政府来说,大力发展高科技,肯定积极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可是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开发新产品好比突击队突破地雷区和铁丝网,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开发新产品是做别人没有做过或者是没有做成的事情,本身就包含着比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高额利润来买保险,不然不划算,这就是风险投资的概念。东西拿出来之后,别人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你还要费力地推广,让别人知道这个东西的用途和好处,这样广告和其他促销的开支肯定少不了。辛苦了半天,好不容易熬到了成长期,眼看可以收获了,但是前期的投入已经使公司的实力不堪重负,如果这个时候遇到新锐的竞争对手插入,很可能遭受重创。
最好的战略是让别人去踩地雷,然后自己踩着别人的后背冲上去抢夺胜利果实——也就是说在成长期的开始及时果断地大规模插入,这是最有效率的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做生意其实就是抢生意,你做了别人就没的做,除非是在完全垄断的市场,否则,“抢”字当先。在 成长期插入有几个好处:
开发商滚地雷,炸铁丝网,已经在介绍期内伤亡惨重(财务状况目不忍睹),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也。这时他已经趴在地上呼呼喘气,而你踩着他的背越过地雷阵冲上去收获胜利果实,他就算再不乐意,也拿你没有办法,这个世界是讲究实力的,没有实力,你奈我何?
其他后来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愣在那里搞他的老产品,等我先发制人,站稳脚跟之后,我的品牌,我的销售网络,我的经验,我的利润……足以竖起一道万里长城,阻止所有的后来人进入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实行成长期插入战略成功,那将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市场产品战略。我们在商业实践当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个战略的威力,尤其是在“盗版”处处打垮“正版”的商业实际当中,更是如此。微软公司在中国提出“我自豪,我用正版”的广告口号抗衡盗版,但是盗版商人的口号是“我实惠,我用盗版”,就目前的形势来说,盗版好像压倒正版商家。
因此,国家如果想鼓励高科技,就一定要在开路先锋后面切实竖起一道万里长城——知识产权——谁挖地雷,谁收获胜利果实,绝对不能让拣便宜的人压倒辛苦耕耘的人,不能让搞高科技的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当中“无私奉献”。从企业来说,争取利润并不错,因此成长期一开始就果断地大规模插入确实是有效的战略,当然个别企业的成功可能是建立在全民族科技事业发展缓慢的废墟之上,因此责怪企业是不妥当的,国家应该负起责任,引导市场走上发展高科技的道路。完全自由放任,就会培养起香港式的急功近利的市场风气,破坏高科技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条件。香港的经济制度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但是高科技却不如台湾发达,政府在引导方面的努力不够是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