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尔浪洼 于 2011-10-23 08:37 编辑
在一个领域做的卓越的人,一般都有很好的预见性,也就是先见能力。一些事情还没有发生,他便预测到了。其准备工作做在前,当机会一来,大展身手,大展宏图。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诸葛亮,还在草庐中未出山,已预测到了未来大天下三分的大势,其后一生,都在为天下三分而奋斗。
预见能力有大小。预见能力强者,做大事,预见能力小者,做小事,没预见能力者,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事。犹如棋手,计算得准,预测得好,其棋力便强,可变大师。见子就吃,见利就占者,只能当个臭棋篓子,图个热闹,找个乐呵。
在工作上也是。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很好的预见性,有很好的规划,防患于未然,成长必快,成绩必好。如果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见招拆招,其工作必然陷于被动。一个被动思考,被动做事的人,其成绩也便可以想像。
预见性,有别于“直觉”和“灵感”。“直觉”和“灵感”是一瞬间的事情,忽然悟到,或者忽然想到。但一项工作长期推行,则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坚持,持续不断地推进,改善。而这些,是不能靠脑子里的灵感一闪,能解决和做到的。
实际上,预见性靠的是踏踏实实做工作,深入现场,累积数据,而后系统分析这些数据,在其中找到规律和征兆,再深入思考其中这些征兆和未来的可能性,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推测出其发展趋势。换言之,预见性是建立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数据材料之上的,并非一拍脑门子,开了天眼。再换言之,也就是说,在企业里工作,一些工作方面的预见性,其实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怎样训练呢?要通过以下四步: 一,要养成观察自己工作环境、现场,分辨同样的和类似的工作间,细微差别的能力; 二,从细微差别中,捕捉规律,这些规律,便是影响未来的征兆; 三,找到促使细微差别发生的东西是什么,也即促进它们发生的力量是什么(一般,伴随着某个趋势和现象,在其背后,有一种力量在作用。通过分析,可以找到这种作用力); 四,沿着发现的力量方向,向前快进,看看可能会发生什么,这就是预见性。
我举个我所从事行业的例子,来供大家借鉴。
我是做电子材料和产品的,其中很大的一块市场,是手机机领域。所以,相对而言,我比较关注手机的发展趋势。在过去近十年,主要流行翻盖、滑盖手机,自三星推出后,便风靡全世界。在中国,前有TCL、波导,后有数百家的山寨厂,都在模仿类似机型。所以,近十年来,连接手机上面屏幕与下面键盘之间的一种软性配件,销售火爆,有增无减。我的很多同事,都出去创业,开工厂,主要是生产这种配件。因为赶上了潮流,很多人大赚。
去年春天,我一位朋友工厂扩厂,邀请我参加。我看他新增的设备,都是针对滑、翻盖手机软性排线配件配套的,心中不禁一怔,问他:“你为何上还上这种设备?”他说:“我现在接到很多滑、翻盖手机的配件,做都做不过来,所以我预计手机市场会继续火下去。”我说:“那倒没错,问题是哪种手机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和趋势?”他说:“滑、翻盖把。”我哭笑不得,说:“大佬,你不看看,现在国际上最流行的是什么手机?苹果呀,那是智能手机!三星、LG、HTC、Google不正在大打出手?就连微软,都要出自己的智能手机了。照这个趋势下去,用不了一两年,中国的厂商和山寨厂,一定都会一窝蜂去模仿和抄袭智能手机,你这翻盖手机配件啊,大概是最后的辉煌了!你应该添适合做转型做智能手机配件的设备,未来才有前途。”
果不其然,到去年年底,滑、翻盖手机市场,一片惨淡。朋友工厂的订单,一跌千丈。工厂刚刚添加的设备,基本闲置。朋友对于滑翻盖手机仍从热望,挺了半年,到今年四月份,终于挺不住了,人员裁了一半,现在正在苦苦转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