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加入
快捷导航
打开微信扫一扫
搜索
家园
BBS
个人中心
Space
本版
用户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加入
当前位置:
»
家园
›
二十周年
›
家园好帖
›
帖子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修炼成长]
读「贾谊论」有惑
[复制链接]
39
回复
15899
查看
开通某
开通某
当前离线
优秀家人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9-17
楼主
电梯直达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2-12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近日因为离开工作了近6年的公司, 反思自己从这份工作中的得失对错, 翻读少时读过的<贾谊论>,有些感触也有些困惑, 写下来就教于大家. 苏子此文倒颇似目下一些"管理你的老板"理论, 而哪些老板值得也可以去管理呢?
我辈何时当择木而去,何时当有所待时?
苏子提到的志与量、才与识、操与"自用"......我辈当如何?
收藏
0
分享
有用
0
无用
0
回复
举报
开通某
开通某
当前离线
优秀家人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9-17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4-2-12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宋朝·苏轼〈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於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後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後之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绦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 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 其君,下得其大臣,如降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後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覆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後以自伤哭泣,至於夭绝,是亦
不善处穷
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符坚得王猛於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以仅其所发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木人康
木人康
当前离线
优秀家人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5-17
板凳
发表于 2004-2-12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古文学的不好,看起来很吃力,而且有一大部分没太看懂。
不过某兄发的感慨,我最近也是有的。精神上支持一下吧,三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天山雪莲
天山雪莲
当前离线
交流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4-1-9
4
楼
发表于 2004-2-13 18:31:00
|
只看该作者
你曾经在“舞台”上表演过啦,也留下过精彩的瞬间或者永恒,你的主要观众(老板),他也曾欣赏过领略过,这就够啦。舞台上的主角总是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更替而推成出新的。没有绝对的信任,只有相对的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shqm
shqm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4-2-14
5
楼
发表于 2004-2-14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打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eyong
eyong
当前离线
贵宾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1-11
6
楼
发表于 2004-2-19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贾谊,更熟悉的是李商隐写的绝句《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是讥讽汉文帝而同情贾谊的,大意是文帝欣赏贾谊的才华,在宣室召见了已见逐的贾谊,话说得投机以至通宵达旦,可惜的是君臣之间谈的尽是些鬼神之事,实在有负贾谊的才学了。
这件事应该有史料记载,因此才有了许多后人的感叹。既然能载入史册,从事件中至少可以分离出三个推论:一是贾谊有不一般的才;二是汉文帝非常赏识贾谊的才能;三是文帝知其才而至少是当时没有用。联想到汉文帝应该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因此也就有了这么两个历史的悬案:一是为什么文帝知其才而当时没有用?二是宣室见召后贾谊是否更灰心了?同为才子,也同有沦落之怀,李商隐两字“可怜”既表达了自己的感愤,也代表了常人的感受。
以东坡的文东坡的才东坡的性情东坡的身世,他肯定是同情欣赏贾谊并引以为同类的。但这篇《贾谊论》,多少有些微词于贾谊,我想,无非是两种情形或兼而有之:一是宋文好辩,标新立异以新的立论行文,于宋文中多有,此篇未必是辩驳李商隐写的绝句,但肯定是以类似的观点反其道而论之,从文学的角度,的确也做出了一篇观点鲜明新颖、证驳有据的好文章;二是东坡从贾谊的遭遇中可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此作为排遣自警的,因为东坡也有坎坷的际遇、流放的生涯,也有“我被聪明误一生”的感叹,好在东坡旷达,能醉能醒,或许这是东坡用来醒心智、醉性情的自我排遣之作,也未可知。
由此观之,“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东坡能率性地说,常人难有此论。东坡才情,古今罕有,在引伸贾谊的身世时,难以想象不会触类旁通地想到自己,扪心无愧之余,检点心绪,或须有之?
“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东坡在例举孔、孟圣贤之为时,形式上辩贾谊之过,其实为自己明志,或须有之?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东坡为贾谊谋,贾谊何知?东坡数贾谊过,贾谊何辜?贾谊者流,俱往矣!呜呼!但是但是但是,可为己谋,以古见今,由人及己,何以不覆贾生之辙?量也,识也,量识何以见之?东坡先生胸有儒家通用的观点,他没说透,一千年以后,有一个绰号胡涂的家伙,在一个什么网站上鼓吹两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东坡当时似有同感。
东坡是东坡,东坡不是贾谊,东坡不怨天尤人,东坡甚至都有些理解汉文帝多少的苦衷。退一万步讲,不就是独善其身么?别人能,东坡为什么不能?想到这些,兴许东坡心气也平和了很多,东坡也想为贾谊开脱开脱则个。“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也许俗人说的话更直白一些?
一家之言,不知能否解开通某之惑。读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可能会有益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astraybird
astraybird
当前离线
志学者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8-3
7
楼
发表于 2004-2-28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eyong是中文系的吧,文才飞扬,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janechun
janechun
当前离线
贵宾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4-23
8
楼
发表于 2004-3-1 22:27:00
|
只看该作者
文风一看就知道
开通某
是哪位了.至少我是一定写不了这样的文笔的.因为水平比较有限.但是个人觉得看过楼主关于管理以及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总觉得.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困惑,怎样讲呢?不是讲什么不好的意思.因为我也曾经这样的想法过.只是当时的老板跟我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无论怎样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几乎所有的人都更习惯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去思考所有的事情跟人.这些人当然也包含我们在内.所以个人简单看法:如果今后能够适当调整一下交谈的习惯.或许会有些帮助的. 或许你会觉得我讲的有些跑题.但是只觉得字里行间所透漏的应该不止这文字的内容所能够表达的.你说这是一种直觉也好.怎样都可以,只是看过后再联想你以前的文章.感觉上问题的根源应该归结在心有所结(当然我并不是说你私人问题是指的你对人生以及事业方面的).所以觉得能够打开他的应该只能是上面的这两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janechun
janechun
当前离线
贵宾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4-23
9
楼
发表于 2004-3-1 22:30:00
|
只看该作者
芸芸众生,你我不过是一粒尘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开通某
开通某
当前离线
优秀家人
总贡献
注册时间
2003-9-17
10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4-3-1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心有障,心有结,都对,呵呵!
苏子自己也是仕途多难之人,未知此文是年少气昂之时,还是醉歌赤壁之季,作此文是自嘈还是自警,怕不是我能解的了。
感谢几位师友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Copyright © 2002-2014
栖息谷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602689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