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西建设成为“北京的后花园”(一)
2004.8.1
一、对山西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
编者按:今天转载一位商海沉浮,闯荡江湖多年的外地商界人士的文章,文中虽然个别言辞难免过激,引用的一些数据和例子不尽准确,甚至于有点大大伤害山西人的感情,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三晋大地这块热土的挚爱;沁透着对三千万山西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跳跃着对山西未来发展的殷殷企盼。拳拳此心,忠言逆耳;建言献策,他山之石。让我们耐心听一听这位读者的良心苦口,看一看他为我们描绘的三晋发展蓝图,或许对各级政府领导、企业家和广大群众不无启迪吧。
许伯源:把山西建设成为“北京的后花园”--对山西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
应朋友之邀,来山西三年多了,由厌恶、到迷惑、到沉思、到热爱、直到今天的投资,我整整走过了一个黑白反差大变异的全过程。这里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这里的人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群?经济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如此落后?煤炭为什么让很多人发了大财而又让更多人做了大梦? 山西,你还能走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西口”吗? 我1983年从大型国营企业下海至今,在深圳、广东和海南待了15年,至今商海沉浮21个春秋,全国和半个地球几乎都跑遍了,但来到山西后却仍让我感到这里真是个特色十足的地方,但如果让我说“山西是个好地方”还是要犹豫,不那么容易脱口而出;为什么?因为无论如何我还是难看到她好在哪里?外面的天地已经翻天地复,这里还在墨守成规;外面的人们无论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人生或事业,每个人日夜都在穿梭奔忙,但这里的人们悠闲自得得让人不可思议。我考察过江苏的众多乡镇企业,从南京到阳澄湖,并深入地了解过他们发展和改制的全过程;我研讨过数十家温州模式的前店后厂,包括温州周边的乡镇;但这里几乎全没有,山西人几乎对外界不屑一顾。山西不屑一顾的正是人家的自豪,而人家不屑一顾的却是山西人的自负;呜呼!差异之大,乾坤颠倒,大到令人张口结舌。如广东人的“识做”,只要一个人在“做”,他的朋友和邻人都会称赞他有“有料”、就是有本事、有希望;山西呢,不怕闲!呵呵。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之真理也。那么山西有的是什么呢?真如山西人经常对外炫耀的是文化吗?这个文化又是什么样的文化呢? 我在思索,从太原思索到平遥,从平遥的城墙上思索到乔家大院的红灯前……
二、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性质、类型与重要性 什么是经济?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行为。经济发展则是指这些行为的有效组合作用,也就是形成一个合力的最大作用。经济停滞则是合力为零的结果,或者干脆合力形成了反方向的力。经济发展战略则是指如何操作使这些作用力形成的合力最大的有效策略。定位则自然是这个合力作用点和方向的确认。所以,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首先要知道自己现在的经济作用力的作用点在哪里,还要知道别人的点在哪里,和未来自己的点又将“走”到哪里。这几个点代表一种上述行为各因素之间的合理、协调、并产生最大效益的结构。
1.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性质 经济所具有的性质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在此,笔者只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位,亦即寻求一种合理、协调、并产生最大效益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组合结构所涉及的部分性质进行探讨: (1)时间性 或称时代性、阶段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结构会发生极大的变动,因而造成了不合理、不协调和低效益的经济运行状态,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具有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阶段性地调整“过时的”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到一个新的位置。这一点和物理学中的力学不同,因为经济是人类行为的经济,受时间制约和影响的因素很大。
(2)空间性 即地域性。社会经济所具备的各种资源不是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地理区域,所以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要寻找自己资源优势的组合方式。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定位。国家有国家的定位,省有省的定位,县有县的定位。中国的定位不可能和美国一样,山西的定位也不可能和河北相同。
(3)差异性 由于各地域拥有资源的不同,自然产生定位的差异。总体来讲,这种差异非常大。无论是自然形成的差异还是人为创造的差异,这种差异将可有效地规避风险。一个好的定位常常是个特殊的、唯一的位置。
(4)价值性 定位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只有经济效益才是检验定位的唯一标准。定位一定要能创造财富和价值,要有利可图。
2.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类型 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必须是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有很多种类型,以下简述几种主要的类型: (1)需求定位:从市场发展的趋势中找出一种未满足的需求来定位。也就是当代先进营销理念所倡导的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的定位。 (2)竞争定位:从竞争对手那里找出漏洞和破绽为己定位。 (3)供给定位:从供给商品的特殊性或唯一性角度定位。 (4)逆向定位:“反其道而行之”,用逆向思维确立的定位。 (5)攀附定位:依附于其它经济发展空间的定位。 (6)比拟定位:比拟于某一时空下事态的定位。 笔者以为,采用需求定位、供给定位、逆向定位和攀附定位的结合比较适合于山西的经济发展现状。当然,定位是综合所有因素的结果,全方位地考虑是必须的前提。
3.正确选择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的重要性 (1)合理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所拥有的资源,形成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合力”效应。 (2)提高本区域经济实力的最高“势能”,减少竞争的风险。 (3)形成“洼地”效应,吸引“外界”投资资本大量“流”入。 (4)减少资源的浪费。 (5)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今后各国之间、各省之间的经济战将是定位争夺战,竞争将是定位的竞争,致胜将是定位的胜利。一省、一县、乃至一乡的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核心、最灵魂的是定位。定位准确,一切顺利。
三、山西经济发展的历史定位及其影响 1.历史的定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定位一直是明确的,那就是以发展煤炭及重化工业、建设能源基地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定位。这个定位代表了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体制下给山西确定的经济发展位置和功能。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山西的这个位置不容变动,“全国发展一盘棋”,山西最多是个“象”,要保住“国民经济”那个“帅”,“象”只能走“田”。但是,市场经济改变了原有的游戏规则,现在那个“帅”可以过“河”了,可是“象”却还在“田”里走,变成了一只傻“象”、呆“象”,这就是目前山西的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产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传统产业走向衰退,如纺织、钢铁、森林、煤炭等产业逐步衰退,甚至铁路和邮政也都将走向衰退。这是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已经被证实了的事实。尽管今年来钢铁、水泥等行业似乎发生了一些逆转,但从根本上来看,这些传统行业必将回归到平均利润线以下。所以无论钢铁或电力的一时趋热都是不可能长久的。这样看来,山西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定位已经成为使今天的山西经济发展走向衰退的定位,当然已是过时的、失效的定位了。
2.历史的定位严重制约了今天山西的经济发展 这个话说起来确实有点太沉重。因为正是历史的定位使山西在几十年里稳居中国经济发展一盘棋中的固定交椅,从中得到了大量的实惠。但是现在时代变了,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变了,而且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也变了。计划经济的时代过去了;拼资源的时代过去了;短缺经济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时代;是信息经济时代,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所以说,虽然是煤造福了山西,但也是煤毁了山西。说煤造福了山西可以被人理解,若说是煤毁了山西恐怕要担骂名。但可以说,煤造福了山西是在过去,煤毁了山西是在今天和未来。
A.煤造福了过去的山西。(略述) (1)煤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2)煤给了山西一个大饭碗。 这是个大家都清楚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只想说明的是,煤对于山西的过去是重要的;但是,煤对于山西的未来一定是越来越不重要的。
B.煤毁了山西的今天 (1)煤毁了山西发展经济的思路。 笔者来山西三年多,凡是认识的朋友、朋友介绍的朋友,几乎都在干着与煤有关的业务。有人开煤窑,有人炼焦炭,有人运煤运焦炭,有人卖煤卖焦炭。笔者开玩笑说,这次算是“掉”到煤堆里了。至于办超市、开饭店、搞桑拿的,也都是在间接地赚“煤”的钱。煤的生意不好做了,别的也就都不好做了;煤的生意稍有起色,其它的生意也就都跟着兴旺。我问朋友们,就没有想过干点别的?几乎是一样的回答,没有啊,不懂啊。可见发展山西经济的思路全都被煤给“塞”住了。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煤虽然造就了山西很多个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但煤也造就出更多的山西人的虚幻梦想和懒惰。有个山西朋友对我说,“山西人宁愿受穷也不愿受罪”。为什么?因为山西人有梦!就是指望哪一天也能象已经靠煤发了大财的人一样,从地下每天可以挖出几十万的财富来,于是“暂时”的苦也就可以忍受。所以山西没有温州的前店后厂,没有潮汕人一分钱也要赚的紧迫,没有那么多的创业者,没有那么多的产品生产者。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产品,更何谈名牌产品!?干那些行业多受“罪”、多“麻烦”!这里不乏自我麻醉的幻想和梦!
(2)煤毁了山西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 记得98年来山西时,正巧赶上清华大学教授、工程院钱易院士一行来山西考察,太原市被联合国确定为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试点城市。这个“唯一”确实已经给太原市、乃至山西省带来一次大好的发展机遇,这几年我亲眼看到了太原环境的变化,但我们从中也可看出山西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这个污染问题正是煤给山西带来的。说个真实的例子,每年我都要去广东待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每当我说起我现在山西时,广东人往往反映的是陕西,是兵马俑,也就是说广东人对山西没有了解。更让我遗憾的是,当我说我目前在产煤的大省山西时,朋友们多说知道大同,而并不知道太原,往往追问我太原在哪里。可见煤给山西带来的“声望”和印象。 由于这里的环境已遭到严重污染,必然给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其中“引资”困难就是其一。笔者曾陪同日本和香港的企业家来太原考察投资环境,大家都被太原的“脏”吓怕了。最可怕的还不是现实有多“脏”,而是已经“脏”成了习惯。
(3)煤毁了山西“价值连城”的旅游资源 毫不夸张地说,山西旅游资源之丰富可堪称全国第一;但同样毫不夸张地说,山西的旅游资源被利用之差,也可堪称全国第一。为什么山西同时具备了这两个第一?为什么山西人看不到这么丰富的资源会带来数不尽的发展机会和财源?国内其它省市或地区,为了得到一点旅游的资源,不惜投资数十亿资金开发建设当代人文景观,尚且得不到大众的认可。要知道,公园易建,古树难求!山西遍地的历史人文景观却在那里“沉睡”。一位日本朋友来过山西后对我说,如果日本拥有山西1/10的历史人文景观,日本将立即可建成全世界的旅游大国。此话何等深刻也。 笔者百思得一解,最终得出结论,这也是煤之过。是煤挡住了山西人的眼睛,是煤污染了可供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是煤吓跑了游客。
(4)煤毁了山西的对外整体形象和价值 国人中凡知道山西的,一般说“那是个产煤的地方”,只有少数人还知道个五台山。可以说,是煤代表了山西的整体形象,也代表了山西的整体价值。关键的问题是,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煤是国家计划的重要统配资源,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煤只是一种商品。计划经济可以“授予”煤重要的位置,市场经济则只会评价煤的价值。中国人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苏杭比做天堂,所以现在杭州的房地产价格飞涨;也都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所以四川的外商投资蜂拥;而山西人自己把山西比做“煤都”“煤乡”的大有人在,不难联想,外人到“煤都”或“煤乡”来能干什么?那只能是买“煤”。当然,这种对家乡的依恋情结无可非议,但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来看,“煤乡”的无形资产如何能与“天府之国”相比。“煤”牌的山西和“山西”牌的煤同样不含多少无形资产。这也是山西经济历史定位所造成的结果,是煤毁了山西的整体形象和市场价值。在二十一世纪,一个没有无形资产的企业将无法生存,那么一个没有无形资产的省份也将难以生存!尽管有时这个煤资源也会紧缺。
(5)煤毁了山西独立的经济发展地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省不需要独立的经济发展地位,一切听从国家调配,甚至安排多少人就业也是国家的一个数字。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这样的数字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小了,数字要“听”市场的。一个省的经济发展,乃至一个县的经济发展都要听从市场的安排。如果一个省的经济发展没有一个独立的地位,这个省就要被外来的商品“侵略”,就要被外来的商品“剥削”,就只能给外来的商品“打工”,变成外来商品的“殖民地”,就不会有自我的前途,当然首要的是没有“钱”图。
(6)煤毁了山西人的竞争意识 如果说山西人没有竞争意识似不确切,如果说山西人竞争意识极强似也不准确,历史上“晋商”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君不见,除了煤以外,在山西的各类型商品市场上坐了“老大”交椅的山西人有几位?为什么在服装、小商品、家具、建材和电器等市场上到处都是东北人和南方人?笔者曾参观了“98年山西商品交易会”,不客气地说,除了大枣、核桃、酒和醋等几种地方产品外,其余的商品从包装到质量实在不敢恭维,难登“大雅之堂”。近年来笔者也曾多次参观过各种类型的国际博览会,但很少再光顾山西的展台,说句实在话,真没什么可看的。山西人的竞争意识到哪里去了呢?只有一个答案:让煤给“淹没”了。 当然,历史的定位给山西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这里只谈到了煤,还有重化工呢?不谈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9 22:04: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