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之歌.jpg :
南方周末在2006-12-07的网眼专栏里,登载了本菜农的一篇网文。
《游击队之歌》中的自由经济思想 贴主:顺德菜农 万科经济人俱乐部———www.vankeweekly.com
当初写写玩的,可是这首歌隐含的中心思想,越来越让我难以面对现实。
七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每一寸土地到底在哪里?
我觉得我的祖先很伟大,八国联军没有夺走我家的地,日本鬼子也没有夺走我家的地,可是爷爷那时参加抗日游击队亲手保护下来的那块地,在我爷爷当村长时,被欧洲的马克思忽悠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小时候,爷爷不当村长了,不过我家有个很大的竹林,还有可以种吃不完菜的自留地,虽然,我爷爷上了马克思的当,可是爷爷他们做得还可以,勉强保住了一个小小的家园,可是到我这辈,祖先留下来的那块地都几乎荡然无存了。我觉得愧对祖宗,我们这代有文化知识,天天被叫去高唱爱国的歌曲,可是如果你有十几亩地,有一个院子,有一个竹林还有家边上的小河,这些土地这些家园属于你的,哪还需要你唱爱国歌曲,我爷爷不唱这些歌曲,一样参加游击队保卫家园,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家园,却要唱歌才能爱国。
唱歌也可以,可能大家都会唱一首老歌,《游击队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她,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偶然哼起这首歌,发现这首革命历史歌曲居然隐含着很现代的自由经济思想,实在是当时的作词家料想不到的。
歌曲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效率优先,“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是追求最大的投入产出,追求技术精湛,不浪费一枪一弹,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想想我们现在生产方式,很多地方人海战术,单个人技术不高,效率低下,占有大批仓库和生产场地,理念上还不如先人。
第二句,“我们都是飞行军,那怕那山高水有险。”这个虽然当时游击队没有飞机,可是,对于速度非常重视,快鱼吃大鱼,而且有开发三四级农村市场的意识。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这是自建营销渠道,自建分公司的意思,七十多年前,先辈们已经想到了自建营销渠道的理念,而现在的家电企业才想起来自建的专卖店,这也很汗颜啊。
至于精粹部分,“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来,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时WTO国际贸易思想,如果本国制造成本高,则进口更合算,当时物资很紧张,如果强征根据地人民的财物建造枪炮厂,要付出饿死人民的代价,不如搞几次奇袭,抢夺敌人的产品,这比自己造来得经济。当时的敌人是日本,游击队肯定使用了日货,现在我们的抗日新愤青只会喊抵制日货是多么无知啊,不懂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当时游击队已经懂得什么是最经济的方法,汗颜啊。
最后:“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她,我们就和他凭到底。” 最画龙点睛的思想竟然是土地私有化思想,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居者有其屋,我们的土地是先人们用鲜血保卫下来的,英国人夺不走,德国人也夺不走,俄罗斯也夺不走,日本夺了八年也丢盔弃甲地滚了回去。
可是,今天的房地产开发商一夺就得逞了,最厉害的钉子户都不行,而且我们大批的无土地游民帮政府做抗日游行都不领情,住在自己的国家里还要暂住证,没有暂住证小心被打死,就像当年中国人在敌占区要有良民证一样的,良民证至少承认你永久居住,可是暂住证,只是让你暂时住,你在自己的土地上还要暂住,我爱住那里就那里还不行。汗颜啊。
还有更惨的,仅仅是为了自己每一寸土地的人,不得不点燃自身的汽油,她只不过是保卫自己的家园而已。
歌曲跨过了七十多年历史,仍然有现实意义,还有启蒙作用,虽然,我们的土地不知道被谁抢走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牢记,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不要浇汽油烧自己,在心中永远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当中有一小块土地是我祖先留下的,这并不需要我出钱购买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0 11:25: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