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商鞅。 这是个奇人。关于他的评价,两千多年前就在争论,现在还在争,争,是因为关系到我们究竟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的问题。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说他生性刻薄,为人很差劲。 可是后来的王安石却对他大加赞赏。 简单说,商鞅是一个提倡以法治国的人,和后来的以德治国有点对立,也和后来的法制和道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说法也有对立。 商鞅到底干了些什么呢? 官员们把商鞅搬了出来,说,商鞅做秦国的丞相的时候,制定了严格的法律,特别是刑罚,让社会上的坏分子胆战心惊。没有敢干坏事。 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做了很多变革。 使国家强大起来。 这是官员们的说法,对商鞅的判断。我们先来客观地看看商鞅的具体做法。 商鞅绝对够狠,轻罪重判,有点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的意思,最厉害的是连坐法,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告发,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不告发的腰斩。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客舍收留无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主人与“奸人”同罪。 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斩敌高级士兵的脑袋瓜子一颗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从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隶。 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法律者“以吏为师”。 总之,商鞅还有很多里厉害的手段,为了推广他的法,两名秦国太子犯了事,商鞅把太子的老师一个割了鼻子,另一个脸上刺了字。 一下子,贵族们都老实了。 守法公民越来越多,坏人坏事越来越少,有一段时间确实是路不拾遗,社会风气很好。 可是商鞅树敌太多,尤其是和秦贵族之间的矛盾,严酷而没有人情的法律被执行下去之后,全国竟然有一半的人因为受罚而成了残疾人。 可是,商鞅又是个很无私的人,尽管大家都很恨他,但是他的政治对手一时又找不到他的毛病。 但是,所有人都预见了他的未来,后来,在他政治失势之后,四处逃难,因为他颁布的法律而无人敢收留他,最终,他被捉住之后,遭车裂而死,全族被灭。 历史上把有这种思想人叫“法家”,法家中还有个大人物韩非,他就曾跟秦始皇说,大臣和人民靠不住,老婆孩子也靠不住,臣民,你就算是给他一百个好处,可似乎偶尔给他一个不好,他就会怨恨你,怎么能靠的住,老婆孩子就更不用说了,都盼着皇帝早点死掉,他们好当太后和皇帝。 所以,只有法,严酷的法律才靠的住,利君、利国、利民。 现在,汉朝的官员们搬出了商鞅和他的先进事迹,包括商鞅对内严格法制,使社会和政治稳定,对外搞了很多为国家创收的政策,特别是对自然资源开发进行征税,使得国家经济殷实,农具和兵器都够用,各种物资储备充裕。 所以,有条件去攻打敌国,开拓疆域,不必向人民群众收重税就能够供给军队,物资用不完,老百姓也不觉得日子过的难,国土扩大了,老百姓也不觉得苦。 这一切都是因为盐、铁国营,正是这项好政策满足了人民群众和军队的需求,积累了财富以防万一。 盐铁国营的好处这么多,利国利民,老百姓举双手欢迎这样的好政策,你们这帮人没事愁眉苦脸地瞎叨叨什么呢? 搬出商鞅来,绕了半天又绕到盐铁国营的好处上来了。 绕的很费劲。 这一段,官员们在逻辑上辩论的很差劲,费了很多口舌,都没在点上,但是点出了法家和儒家的治国方略的根本距离。 听听社会贤良们怎么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5 10:10: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