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懒写在前面的话: 各位家人好! 从alanwoo兄发起倡议, [倡议]大家共同努力,一个月读透一本书如何?(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51,48872,0,0,0,,0,0) 每月一书活动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办36期,我会将每月的帖子都汇集到这里,方便大家查找。 我们的宗旨是只推荐可以精读、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好书,每月精读一本。每月一书活动期待您的参与,期待您来荐书,期待您来做主持。 每月一书活动帖子汇集,并欢迎大家做主持人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51,56384,1,0,5,0,0,0
另外,请大家不要跟贴只是使用谢谢之类的字眼,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对内容的见解。让我们真正地在家园好好读书,互相探讨,广交朋友,而不只是下载。
本书的定位:鉴前朝历史,看组织兴衰。
阿懒导读: 想了很久才写出这个定位,但仍然觉得不贴切。这是一本讲明朝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距明朝1644年灭亡57年)历史的书,但却给人很多启发和体悟。 曾文祺为此书写过很多推荐,写的不错,直接摘一段放在下面: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万历十五年平淡无奇,明朝注定灭亡。”也就是说,在平淡无奇的一些日常生活背后,导致了一个不平凡的大帝国的灭亡,这实在是非常经典的。你仿佛看到冰山上面的一角,然后感觉到底下有一个巨大的冰山,在支撑着它,使你认清一个历史的必然性,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决定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不是!而早就决定在万历十五年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当我们观察身边周遭组织里的这些人,从他们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当中,可以看到企业未来的兴衰,从而培养出一种对未来的洞察力。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相关书籍下载地址: 《万历十五年》的PDF版本, [upload=rar]down60102.asp?ID=65160[/upload]
作者简介:黄仁宇(1918~2000),天津南开大学肄业(一九三六~一九三八),抗战期间及战后,曾担任国军下级军官十年;自成都中央军官校毕业后(一九四零),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一九四三年加入驻印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一九四四年五月曾在缅甸密支那负伤,受颁陆海空军一等奖章。抗战结束,任第三方面及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少校参谋。一九四六年参加全国考试后,获保送入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一九四七)后曾任国防部参谋。一九五零年以中国驻日代表团少校团员的身分退伍。 再度赴美後,于密歇根大学攻读历史,获博士学位(一九六四)。曾在南伊利诺大学任教,一九六八~一九八零年任纽约州立大学NewPaltz分校教授,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主要著作: 《十六世纪明代之财政与税收》(英文版1974/中文版三联2001) 《万历十五年》(英文版1981/中文版中华书局1982/三联1997) 《放宽历史的视界》(1988/三联书店2001) 《中国大历史》(英文1988/中文版三联1997)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89/中文版三联1992) 《地北天南叙古今》(1991/三联2001)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1991/三联1997)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1993) 《近代中国的历程》(1994) 《关系千万重》(1998/三联2001)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1) 曾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编写。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谨严之基本原则下,同时又能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斋中之物。按现代大史家钱穆先生之不知一国之史则不配作一国之国民以观之,则黄仁宇先生之欲树国民历史性格功不可没。从历史观点和著作风格来看,他继承了钱穆先生的特点:作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 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人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 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三联版的,1997年5月到2005年5月就重印了20次,而这本书是1974年最早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一本已经出版三十年的书,为什么还如此畅销,实在也是一个奇迹。 万历十五年有着非常的特殊性。书中谈到“海瑞接近1587年年底亦即万历十五年丁亥的岁暮”;“一代名将戚继光在阳历1588年1月17日离开了人间,按照阴历计算,为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等等。书中最后还有这样一段描述“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盲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作者用平淡的语调,叙述了在1587年,万历十五年这个他认为“平平淡淡的一年”前后发生的事情。粗粗一看,好像是在写历史人物,从首辅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模范官员海瑞、将军戚继光、哲学家李贽到活祖宗万历皇帝,无不速写了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饱受煎熬,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这些人最终都没有功德圆满,甚至身败名裂。张居正最终被查没,万历自己死后也无法同最爱的郑氏同陵,海瑞则在大家的摒弃中挣扎......“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
目录:(参考中华书局最近版本目录《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出版说明 自序 第一章 万历皇帝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参考书目 附录一 《神宗实录》一 《神宗实录》二 附录二 《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1619年的辽东战役 附录三 英文版序言 万历:漫长的怠政时代 皇帝只是个牌位
引申阅读: pjy0522兄贴[原创]看完《万历十五年》,有感而发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51,39828,0,0,0,0,0,0 altandctrl兄贴读《万历十五年》的感叹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51,128892,0,0,0,0,0,0 易中天新书《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 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对于中华帝国从形成、发展到终结的历史的一种独特理解。 他从清朝结束同时封建帝国结束的角度,来解读我们的古老历史。 帝国制度为什么会亡?帝国制度果真就一无是处吗?如果当真一无是处,它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会被我们的民族认可,会延续了那么长的时间?我们反省的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本书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社会的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制度。 其实最终,观史无不为了鉴今,很有些新意。 去年比较热的《大国崛起》纪录片,可以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 《大国崛起》乱想 http://alan.folo.cn/user1/1489/cmd.html?do=blogs&id=2340&uid=148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5 18:09:2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