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货币战争》读后

[复制链接] 29
回复
64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30 11: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能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张无形的网中。我们这个世界只是个少数人说了算的世界,他们控制选举,决定谁当总统或者首相,决定何时发动经济危机;他们策动战争、向不发达地区放债以控制庞大的土地和国民;他们以最敏锐的触角和情报手段,以人们觉察不到的方式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他们是人类的精英,力图控制广大愚昧的民众。他们是银行家。

梅耶·罗尔柴斯德说过:如果我控制了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来制定法律。

这个大道无形的世界巨富,他们和另一批不为众人熟知的银行家们,两百年来操控了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从1694年英格兰银行以股份有限公司方式成立的时候起,他们便成为英格兰银行的股东,这个英国的中央银行居然是几个银行家说了算的私人公司!其他如法兰西银行、德意志中央银行,乃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竟然都是私人企业。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在此书中披露得淋漓尽致。

罗尔柴斯德家族发迹很早。通过向欧洲王室和封建政府放债,罗尔柴斯德家族成了欧洲最有财势的家族。他们逐渐形成了伦敦、巴黎、维也纳等几个中心,并于美国独立之初的19世纪早期,潜入美国。179911月,远在埃及的拿破仑决定回到法国。他一到巴黎,就立即得到大工业家和大银行家的支持,他们提供数千万法郎的资金供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谁也不在意,“雾月政变”和第一共和国结束的背后有银行家和大工业家的影子。

1932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头子希特勒和曾任德国总理的反动政客巴本,在银行家施罗德的公寓里密谈组阁问题。希特勒和巴本对政治权力的分割,居然要请施罗德来最终敲定。在我们熟悉的世界历史上,没有谁能够想得到,希特勒的纳粹政权,正是欧洲和美国的大银行家们投下的巨额赌注和风险投资!纳粹党的最初活动经费以及冲锋队的武器装备,正是来自于伦敦城和华尔街的大银行家们的投资。

凯恩斯以其“廉价货币”学说成了银行家们竟相吹捧的经济学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廉价货币政策,是银行家们梦寐以求的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几千年来,人们所熟悉的金银等贵金属,成为财富和货币的代名词。于是银行家们不惜任何代价,无论如何都想办法促使各国政府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联系汇率。在没有了金支持的美圆不断下跌疲软之际,他们还想出了石油美圆的招数,挑动石油危机,促使美圆坚挺。于是中东战争使银行家们如了愿。

纽约华尔街的大亨们在咖啡听和沙龙中,决定了谁代表民主党,谁代表共和党参加竞选。在林肯总统断然实行政府货币,摆脱银行家们对于政府货币发行的控制的时候,演员蒲斯的枪便响了,于是伟大的林肯总统成了后代纪念的圣人。在加菲尔德当选后,排斥私人控制美国中央银行的企图后,一个神经病跳出来,开枪打死了这个上任不到一年的新总统。里根总统深感放弃金本位制后的美圆,无力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金融市场,于是提议召开恢复美圆金本位制的会议。然而,又一个神经病人跳出来,向他开了枪。子弹偏离心脏仅几毫米,差点要了这个明星总统的命。于是他再也不提什么金本位制了。

这是本深刻揭露金融寡头操控世界的书。西方金融的所有一切“衍生产品”,在这本书中有比较形象的描写,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而揭示的真相却令人瞠目。









《货币战争》完整版PDF下载[upload=rar]down758.asp?ID=76470[/upload]
沙发
发表于 2007-6-30 15:49: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介绍的书不错,虽说我没看过,但是我从其他的渠道或多或少得了解到了我们现在的世界已经被极少数的人控制了,那些福布斯表面的大亨们其实不算什么,真正控制世界的是另外一群人!

板凳
发表于 2007-6-30 23:00:5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牛?
着岂不是个悲惨世界了
4
发表于 2007-7-1 09:40:3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家人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我转贴的一篇帖子,关于万塔事件的,也可以上谷歌搜一下万塔事件,一个涉及导致苏联解体的27万亿美金的来龙去脉,看看就知道了,这个世界真的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透明,真的是大道无形啊
5
发表于 2007-7-1 09:43:10 | 只看该作者
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万塔事件“,一个涉及苏联解体和27万亿美金的真实案件,看了就知道了,世界不是透明的
6
发表于 2007-7-1 09:54:08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控制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有谁来执政又有何关系!

这本书的确写的精彩!只是最后对金本位的极力推崇,实在是有点过了!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了,那就糟糕了,金本位的货币体系的确是抑制通货膨胀的终极武器,只是完全的金本位带来的可能会是一个极度通货紧缩的时代。

怎样保持一个适度的通货膨胀才是政策制定的关键!

7
发表于 2007-7-6 14:27:03 | 只看该作者

唉,这些骗人的东西为何就这么能流行呢。万塔和罗尔柴斯德网上都有批驳的文章,大家自己找找吧。这两本书(文章)逻辑错误到处可见,居然还这么多人推崇。一切不合常理的东西我们都需要去谨慎的求证。

下面是转贴来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什么人——《货币战争》的危言耸听

首先说明,“罗斯柴尔德”这个译法是错误的,rothschild这个词真正的念法应该是“罗特希尔德”,这个家族祖上不是英国人,所以名字不能用英语直接翻译。但是,国内著作,尤其以《货币战争》为首,都译成“罗斯柴尔德”,所以姑且从俗。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什么人?是不是像宋鸿兵之流写的那样神秘,甚至控制了30万亿美元的资产?其实,这个家族并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经常抛头露面的。不信的话,可以登录www.rothschild.com, 这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企业的官方网站,目前没有中文版,英文好的网友可以去自己登录一下,里面列出了罗斯柴尔德企业目前的情况。
  
  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目前的业务有哪些呢?主要是并购重组,就是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在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目前,罗斯柴尔德在亚洲有一个办公室——香港,不过,这个办公室的正式名字叫做“荷兰银行-罗斯柴尔德”,因为它在亚洲的业务处于荷兰银行的控股之下,自己的发言权不大。甚至某些人事权,都是由荷兰银行主管的。

  
  我本人曾经在荷兰银行香港办公室做过,当时就经常接触罗斯柴尔德的人。我的一个同学还是罗斯柴尔德在中国大陆招聘的第一个人,并且被派到伦敦的罗斯柴尔德总部去培训。他曾经见过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的成员,这些人都是典型的欧洲银行家,和瑞银、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的银行家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也只是罗斯柴尔德仍然维持家族产业性质,而且规模比较小而已。
  
  为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的规模很小呢?要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首先,这是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65年出现战略判断失误,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这是一个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失去了美国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就跟脱了毛的凤凰一样,连家禽都不如了。
  
  其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中损失惨重。它的许多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资产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被国有化了。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柴尔德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打击是惨重的,虽然英国总部基本没有损失,但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冷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资产是不会退回来的。
  
  第三,罗斯柴尔德坚持家族产业,也阻碍了它的继续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柴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了。
  
  《货币战争》这本书面试之后,我对此颇感兴趣,曾经询问过好几个在罗斯柴尔德亚洲部门工作的朋友,包括一个刚刚从欧洲调到香港的罗斯柴尔德较高级的银行家,他们的一致回答是:根本没有听说过罗斯柴尔德在现代有多大影响力。至于说“美联储是罗斯柴尔德的资产”,那更是痴人说梦,罗斯柴尔德早已于19世纪退出了美国,目前它们在美国的势力非常小。
  
  有人会说:“罗斯柴尔德的势力是隐蔽的,你们这些打工的人当然看不见了,你们对这个家族的机密不可能有了解。”我承认,罗斯柴尔德的工作人员可能不了解家族的机密,但是宋鸿兵又是如何了解到这些“机密”的呢?他不过是美国一个很一般的大学(university of america, 位于华盛顿)的硕士,后来曾经在美国两家房地产贷款公司工作。论到级别,他可能远远不如我认识的一些银行家。如果这些银行家(其中某些还是欧洲人)都不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隐秘”,宋鸿兵又是如何知道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兴盛的历史,早已在19世纪末结束了,今天的罗斯柴尔德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十几到二十名的投资银行,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货币战争》的危言耸听,其实根本没有任何证据。

8
发表于 2007-7-6 14:28:56 | 只看该作者

唉,这些骗人的东西为何就这么能流行呢。万塔和罗尔柴斯德网上都有批驳的文章,大家自己找找吧。这两本书(文章)逻辑错误到处可见,居然还这么多人推崇。一切不合常理的东西我们都需要去谨慎的求证。

下面是转贴来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什么人——《货币战争》的危言耸听

首先说明,“罗斯柴尔德”这个译法是错误的,rothschild这个词真正的念法应该是“罗特希尔德”,这个家族祖上不是英国人,所以名字不能用英语直接翻译。但是,国内著作,尤其以《货币战争》为首,都译成“罗斯柴尔德”,所以姑且从俗。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什么人?是不是像宋鸿兵之流写的那样神秘,甚至控制了30万亿美元的资产?其实,这个家族并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经常抛头露面的。不信的话,可以登录www.rothschild.com, 这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企业的官方网站,目前没有中文版,英文好的网友可以去自己登录一下,里面列出了罗斯柴尔德企业目前的情况。
  
  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目前的业务有哪些呢?主要是并购重组,就是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在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目前,罗斯柴尔德在亚洲有一个办公室——香港,不过,这个办公室的正式名字叫做“荷兰银行-罗斯柴尔德”,因为它在亚洲的业务处于荷兰银行的控股之下,自己的发言权不大。甚至某些人事权,都是由荷兰银行主管的。

  
  我本人曾经在荷兰银行香港办公室做过,当时就经常接触罗斯柴尔德的人。我的一个同学还是罗斯柴尔德在中国大陆招聘的第一个人,并且被派到伦敦的罗斯柴尔德总部去培训。他曾经见过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的成员,这些人都是典型的欧洲银行家,和瑞银、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的银行家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也只是罗斯柴尔德仍然维持家族产业性质,而且规模比较小而已。
  
  为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的规模很小呢?要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首先,这是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65年出现战略判断失误,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这是一个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失去了美国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就跟脱了毛的凤凰一样,连家禽都不如了。
  
  其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中损失惨重。它的许多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资产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被国有化了。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柴尔德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打击是惨重的,虽然英国总部基本没有损失,但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冷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资产是不会退回来的。
  
  第三,罗斯柴尔德坚持家族产业,也阻碍了它的继续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柴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了。
  
  《货币战争》这本书面试之后,我对此颇感兴趣,曾经询问过好几个在罗斯柴尔德亚洲部门工作的朋友,包括一个刚刚从欧洲调到香港的罗斯柴尔德较高级的银行家,他们的一致回答是:根本没有听说过罗斯柴尔德在现代有多大影响力。至于说“美联储是罗斯柴尔德的资产”,那更是痴人说梦,罗斯柴尔德早已于19世纪退出了美国,目前它们在美国的势力非常小。
  
  有人会说:“罗斯柴尔德的势力是隐蔽的,你们这些打工的人当然看不见了,你们对这个家族的机密不可能有了解。”我承认,罗斯柴尔德的工作人员可能不了解家族的机密,但是宋鸿兵又是如何了解到这些“机密”的呢?他不过是美国一个很一般的大学(university of america, 位于华盛顿)的硕士,后来曾经在美国两家房地产贷款公司工作。论到级别,他可能远远不如我认识的一些银行家。如果这些银行家(其中某些还是欧洲人)都不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隐秘”,宋鸿兵又是如何知道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兴盛的历史,早已在19世纪末结束了,今天的罗斯柴尔德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十几到二十名的投资银行,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货币战争》的危言耸听,其实根本没有任何证据。

9
发表于 2007-7-9 14:07:48 | 只看该作者

"一切不合常理的东西我们都需要去谨慎的求证"

我也曾对此书坚信不移。感谢dgl2000.

[em04][em04][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9 14:09:56编辑过]
10
发表于 2007-7-11 13:27:39 | 只看该作者

提供的下载链接错了,是《输赢》的链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