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为一家大型国营企业承担人才招聘工作,客户一方面出于利益关系平衡考虑,另一方面也希望做到专业,因此聘请我们来承担此项工作。由于他们招聘岗位均为企业后备干部,且客户处于企业改制期,迫切需要新鲜血液注入,因此公司自上至下都相当重视,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参与面试。整个项目持续两周,第一轮笔试,第二轮面试,完全由我们封闭组织。应聘者大多是一本的应届毕业生,总共12个岗位,收到的面试资料达300多份,可见求职市场的艰难。笔试主要是综合技能与素质的考评,通过考试每个岗位挑出5位候选人进入面试。 面试者与被面试者两个角色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循环交织,在检阅别人时自己也被检阅,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有的只是时机与场合不同而已。即便是现在,我仍然想将来不定哪天自己仍有可能坐到被面试者的位置。因此,坐在主持与评委台席,仍在颤颤惊惊想自己过去被面试和将来可能再被面试的情景。对于被面试者的紧张与惴惴不安,十分理解也十分同情。 虽然之前在企业工作时也招过人,但真正作为专业评委还是第一次。事前对应聘者的资料与答卷进行过一次全面浏览,也作过一些面试问题准备。两天面试下来,感觉应届毕业生对于求职应聘依然很欠缺技巧,因此在这想将面试的体会总结与大家分享。 1、面试者事前缺乏对即将应聘企业的充分了解;对于企业的架构、业务情况、企业性质、隶属关系,甚至竞争者的情况,在进入面试前要作充分了解,通过网络或书籍报刊信息等。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董事长比较喜欢问的就是面试者对于自己单位了解有多少,了解越多,自然会认为应聘者对这次机会相当重视,被认可的概率自然会大大增加。面试中有一应聘审计的女孩,事先自称做过两个月的了解,对单位的资产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事毕后几位评委碰在一起讨论时都相当惊讶,也很兴奋。 2、面试者对岗位工作的理解;常问的问题——为何要来这应聘,如何认识这个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做好等等。而应聘者大多回答的是态度与热情,内容空洞而不具体,回答较好的会从自己的优势、岗位要求、工作特点等入手归纳几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这一类的应聘者会给评委信心,评分自然会高一些。这一点仍然跟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有关。 3、充分把握问题背后的东西;其实评委每问一道题都有背后想了解应聘者的东西,而很多应聘者只能就事论事,太过诚实而缺乏面试技巧。比如问到性格中的长短处,好友或同事对你的评价等,有应聘者就说我的缺点是有点惰性,或者说我缺乏耐心,很直白很质朴,但太过诚实。其实面试中谈到的缺点要表现的只是优点的过度,不要就一些本质的缺点来谈。比如董事长问到会不会考研或考博,一方面是看有没进取心,另一方面会追问采取在职读还是兼职,其实问题已经问得很直白了,担心你的稳定性,而一些应聘者仍然回答含糊,不能干脆利落。 4、面试者的谈吐;问一句答一句——不主动、声音极小——胆怯、表达含糊不清——沟通能力弱,不能围绕重点来谈,从开始讲话就已大致把握一个候选人的综合素质。现场有很多硕士生,却表现得还不如本科生,同时答卷排在第一二的,面试分数却落后了,归因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场表现。这些需要个人锻炼。当然也不是夸夸其谈的都能是好的,要看岗位性质,比如技术性强的工作就不需要有多能说。 5、面试者的外在形象;应该说从面试者一进门,头3秒评委就已给出了印象分。从着装、礼仪、姿态上先入为主。有面试者一进门,着装不职业,不对号入座(会议桌上就一把椅子空着)——不够机灵,或者一坐下手一趴——非常强势不合作,或者坐姿很随意——对应聘不重视不尊重,面试过程中抓耳挠腮,等等,细节体现素质。 6、注意问题的陷阱;比如问到如何比较你的写作技能与口头表达技能,在得到表扬后在高薪、口头表扬、晋升中如何选择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是选择题,但实际上是在看你的价值观,或对能力的理解。一般情况下,这些问题答案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千万避免陷入圈套。 7、工作的热情、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工作能力、工作的稳定性,应该是面试者要充分展现的。对于品格类的,比如采购岗位中我们问到:别人给你回扣时,四种选择——严辞拒绝、婉言谢绝、收了自己拿、收了交公司,选择一项,并问到处理方式,这是看求职者的品德以及处事方式。这类问题一定要态度鲜明,并能有具体的理由来说明。 总结如上,希望对面试者有用。快下班了,对于评委的总结,明天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