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
发表于 2004-2-25 14:22: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小麦在2004-2-25 13:33:00</I>的发言:</B><BR>Link能不能跟我们详细说说,让我们也开开眼界。或者点点看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这些资料。
</DIV>
呵呵,我们老大上次回美国时带回LEAN THINKING这本书,住我手里一塞说:“小伙子,好好钻研钻研,看完后向我汇报。”倒,现天天夜里还要加班看书。 不过看了前一单元,觉得真的很有体会,不知道国内现有没有出版。希望从中有更多收获再与大家交流。
<BR>
小麦
发表于 2004-2-25 18:22:00
哈~~~~~~~~
向老大汇报完后,到这里来再向各位兄弟姐妹重播一次。
三月
发表于 2004-2-26 09:5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小麦在2004-2-25 18:22:00</I>的发言:</B><BR>哈~~~~~~~~
向老大汇报完后,到这里来再向各位兄弟姐妹重播一次。
</DIV><BR>呵呵,附议附议
lzwyj
发表于 2004-2-27 10:08:00
我觉得用第一种似乎好点,当然如果有四个人那是最好的,分工协作,写地址的、贴邮票的,等等
Link
发表于 2004-2-27 10:27:00
昨天我在质量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得是打破部门的界限(取消部门),以过程取代之。比如说,原来有冲压车间,精加工车间,喷涂车间,大家各管各,做完自己本份工作就OK。作者建议以产品流程为导向,打破小圈子,实现资源,信息,观念的自由共享。
peixia
发表于 2004-4-3 11:00:00
<P>順便說說:<精益思想>和<改變世界的機器>已經很久就出版了,前者本來寫在后者的前面,但在我們中國出版卻相反.</P><P>總的說來,在制造業通過流程的思路進行重新思維應該說是丰田成功后涌現的一種新思維,相繼出現的BPR,LEAN 等都沿襲這個路子.</P><P>我們很難從LINK舉例的這個簡單故事中體會到各種奧妙.因為和實際工作中一樣,有時候你會發現生產行業不同造成生產模式不同而效率各有千秋.也就是說我們不可以說單純的專業化布置沒有產品布置好!只有適合的才是最重要的!也許在目前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中產品布置更不錯.</P><P>另外流程的思想更應受到重視,打破組織間的壁壘,從流程思考,從系統思考,考慮整個系統的效率,成本,質量等才是最重要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由三個人進行,那么如果第一個人寫完信后再送到第二個人那里,然后再第三個人,著其中出現了等待!</P><P>而第一個人寫完第一封后再傳給下一個人,,,,,,,,,這樣的效果也不同,這就是減少批量的效果,還有很多辦法,但通過這個例子可以讓大家不但明白流程的一個思維海可以理解一些生產中的不清楚的地方!</P><P>隨便說說
</P>
HarleyBoy
发表于 2004-4-19 09:42:00
第一种是assembly, batch, 可以细分工,给不同人做,大量生产; 第二种是cell,用teamwork或job enrichment来提高质量,可以少量多样,不同的信封或是不一样的邮票等等,存货也较低。不论如何,贴邮票是最后一步,万一地址写错了也没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9 9:48:33编辑过]
xjc1980
发表于 2004-4-23 21:00:00
我看这个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没多大的关系吧,寄信吧不用这样吧,这三个人的信又没多大的关联,依我看各发各的省事
Gely
发表于 2004-4-30 18:21:00
我觉得这和产业有关,可能不同的产业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产业标准化高,适合分工;的产业随外界变化大,适合过程柔性,关键看企业的能力与所处环境.
gold
发表于 2004-5-13 19:24:00
我赞成小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