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li724 发表于 2007-1-31 21:12:05
<p>个人认为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从无中生变!</p><p>这个世界最大的阻碍是各种制度和框框!无说的从无为中体味无境界!</p><p>历史向前直到毁灭的终点,在从无的状态演化出万物!</p>idlecloud 发表于 2007-1-31 22:58:54
<p>回思学:</p><p>易经的所谓三易也不过是后来郑玄个人的感悟而已,</p><p>如我所举,就如牛顿力学定律,容易,不易只是变易的一种特殊状态而已.</p><p>中国人讲抽象的东西太厉害,所以有道,有龙,这些不容易掌握,</p><p>所以让老外占了便宜,因为他们有器.我门当然要学习.</p><p>可思维的高境界肯定不会是器,是具体的什么pmi,caf等.</p><p>思维方法也决不会只有水平思维最高级,因为它也涵盖不了所有的问题.</p><p>尽管我也承认它是目前我们能看到最系统,而且操作性强的思维训练方法.</p><p>易经的64卦中有很多朴素,而且深刻的哲理和思维,如果可以好好加以整理,</p><p>露出道的一角,就可成器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大家一起探讨.</p><p>读懂易经,再看老子,孔孟,收获定更深刻了..</p>长云 发表于 2007-2-1 07:39:22
<p>思维的较高境界,就是真正了解一定的客观规律,并能够利用它</p>长云 发表于 2007-2-1 08:06:3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思学</i>在2007-1-31 12:36:21的发言:</b><br/><p> 点题:让上帝的归上帝,魔鬼的归魔鬼,思维方法的归思维方法,宗教的归宗教,这样才够简单。</p></div><p>精彩!点得到位!</p>一方伊人 发表于 2007-2-1 08:52:33
以前在大学里的时候,看些杂七杂八的书,晚上半夜尽想着,睡不着,头发掉的很多,家里没有秃顶的遗传,到我这里却成了变异。思考,很美,让人兴奋,让人刺激。思考深化感悟,体验生活人间冷暖细微。现在俄而也有,但没有学校那样自由驰骋了!可惜可惜呀!阿懒 发表于 2007-2-1 09:49:4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思学</i>在2007-1-31 12:36:21的发言:</b><br/><p>部份地赞同,</p><p>部份不同意。</p><p> 易经说的是易,本质是变。</p><p> 变有三种:变易、简易、不易。</p><p> 德波诺的理论的关键:一个字是“用”,两个字是实用,如果以易经类推,这是不易,《六顶思考帽》是简易,具体下来,就是他写的58本书,则是《变易》。</p><p> 易虽然能回到简单,但要用好,却少不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就是如果64卦都没懂,说明白易理,也不太可能。波诺的理论也需要经历这样的阶段。</p><p> 64卦远比波诺的58本书复杂。</p><p> 我已经买了波诺的十二本书了,发现,波诺的道理很简单,其核心就“水平思考”这四个字而已。</p><p> 只是针对不同的重点,进行了不同的阐述。</p><p> 《易传》上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p><p> 我们生活在形而下的“器”世界,所以,学习运用形而下的思维工具是理所当然的,</p><p> 在别人无法理解的情况下,说再多的“道”、“佛”、“禅”有何益?这就是缺乏变通,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p><p> 点题:让上帝的归上帝,魔鬼的归魔鬼,思维方法的归思维方法,宗教的归宗教,这样才够简单。</p><p></p></div><p></p><p></p><p>经典,经典。<br/>由繁入简,由简入繁。真正理解了确实都是比较简单的。</p>小狗的骨头 发表于 2007-2-1 09:53:48
<p>思维的较高境界,就是真正了解一定的客观规律,并能够利用它</p><p>恩,赞同,“道”的另外一种解释可以为“客观规律”,以“道”御“器“,上上策,西方只摸到了一些浅显的“道”,重点放在了化“道”为”器“上,让人们直接感受到了利益,结果过分推崇西方之气久矣,东方摸到了”道“的深处,深而又深,根本没空去化“道”为“器”,结果弄的“道”虚而又虚,人们感觉其若存若亡,发展到现在还有迷信之嫌疑,民族不自信久矣。</p><p>再以个人修炼之道为例子:</p><p>心胸的大小,思维的高矮,定力的高低等等这些,都属于“道”</p><p>财富,名声,权势,可以属于“器”</p><p>一个人拥有了良好的心胸,思维,定力等等这些,静则如凡人,动则拥有财富,名声等等这些“器”,财富,名声后面隐藏的就是这些基本素质,拥有了这些素质,财富,名声等等亦不远矣。</p><p>再以易中天讲的“用人之道”为例子:</p><p>用人之道其核心在于:</p><p>洞察人性,洞悉人心(静则藏)</p><p>具体表现在:(动则现)</p><p>以功归人 以奖励人</p><p>以法制人,以宽容人</p><p>以理服人,以信取人</p><p>以诚待人,以情感人</p><p>“道”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静则藏,动则现,指挥着我们日常的生活。</p><p>而真正的形而上之“道”,是超越了“客观规律”,超越了“思维”的,更加吸引人,标志着一个人思想高度的升华,而正如思学家人所说:让上帝的归上帝,魔鬼的归魔鬼,思维方法的归思维方法,宗教的归宗教,这样才够简单。</p><p>就此罢“键”.......<br/></p><p></p><p></p>一水然心 发表于 2007-2-1 09:57:37
阿弥陀佛,思维的最高境界必须在入定开悟之后才会有!<br/><br/><br/>准提咒的普通话正确发音:南无萨哆呐,三藐三菩陀,俱胝呐,达扎陀,嗡折隶主隶准提娑哈,嗡部楞<br/><br/>汉语拼音注音:na mo sa duo na,san miaosan pu tuo,ju zhi na,da za tuo,om zhe li zhu li zhun ti suo ha,om bu leng<br/>
xiaoducai 发表于 2007-2-1 10:05:49
楼主看来喜欢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阿,精练和繁杂是两个角度吧。无论是儒家,道家,墨家等等都是有自己的根本主张,那么多的文章也是支持这个论点的根据罢了,无所谓繁简吧。哪怕是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公式也是需要数据论证的一样。所以书有它的中心思想就行了。从中心思想出发,发散,然而不偏离中心思想。lzp1126 发表于 2007-2-1 14: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