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2期)派系PK]企业管理,要集权还是分权?

[复制链接] 416
回复
674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发表于 2007-1-5 21:4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到家里网络反映有点慢!但趁这段网速慢的时间我已吃饱喝足,现在可以慢慢认认真真的来向诸位高人们学习!

首先向两位舵主王老师跟飞猫兄致敬,感谢他们勇挑重担带领大家将真理越辩越明,相信每人通过辩论都会有所进步!

咱们英明伟大神勇的舵主飞猫兄已经抛出立论,作为分权派帮拳,我先来抓抓几条集权派的小辨子,以备后用!呵呵,我不是企图断章取义,主要是你们人多势众,我要花点时间好好想一想.

王老师在第3楼有这样的论述:

1、集权与分权表面上是一个统治(管理)决策权的分配方式,然其背后是利益的分配,这一点必须要明确。这点我赞同。

2、集权强调终裁权的绝对统一,分权则要求部分终裁权的分散。 这里提出一个终裁权的概念,什么是终裁权?在国家,终裁权最终掌握在人民手中(或人大或议会),在企业,终裁权掌握在股东手中.

3、独裁型企业是典型的集权模式,当企业发展,决策者的精力难以应对时,部分集权开始演变为“有限授权”。这里大家要注意,“授权”决不同于“分权”。“分权”是一种法定形式,分权的对象是“岗位”,谁在这个岗位,谁就拥有这个权利;“授权”是在集权基础上,因事对人的一种临时性安排,.......。这里提出了一个授权的概念。

4、我们从社会政治到企业管理看到,由于利益关系,集权模式一定是管理的终极选择。我们看到的很多关于集权和分权的讨论,其实是集权模式下“授权”程度的技术讨论,不能动摇集权模式的根本。 王老师很巧妙的用"授权"代替"分权",将集权大一统.我认为"授权"其实就是一定程度的"分权".

5、什么程度的授权是恰当的,决定权完全在老板的判断,下属间争夺授权的行为在老板看来有益的。........任何一种集权下的授权,都是老板的一份风险托付。王老师也说明授权是一种风险托付。这说明在民营企业,集权专制的决策风险是很大的,正是民企要引入"合理分权"的原因.

3、独裁型企业是典型的集权模式,当企业发展,决策者的精力难以应对时,部分集权开始演变为“有限授权”。这里大家要注意,“授权”决不同于“分权”。“分权”是一种法定形式,分权的对象是“岗位”,谁在这个岗位,谁就拥有这个权利;“授权”是在集权基础上,因事对人的一种临时性安排,.......。这里提出了一个授权的概念。

4、我们从社会政治到企业管理看到,由于利益关系,集权模式一定是管理的终极选择。我们看到的很多关于集权和分权的讨论,其实是集权模式下“授权”程度的技术讨论,不能动摇集权模式的根本。 王老师很巧妙的用"授权"代替"分权",将集权大一统.我认为"授权"其实就是一定程度的"分权".

5、什么程度的授权是恰当的,决定权完全在老板的判断,下属间争夺授权的行为在老板看来有益的。........任何一种集权下的授权,都是老板的一份风险托付。王老师也说明授权是一种风险托付。这说明在民营企业,集权专制的决策风险是很大的,正是民企要引入"合理分权"的原因.

3、独裁型企业是典型的集权模式,当企业发展,决策者的精力难以应对时,部分集权开始演变为“有限授权”。这里大家要注意,“授权”决不同于“分权”。“分权”是一种法定形式,分权的对象是“岗位”,谁在这个岗位,谁就拥有这个权利;“授权”是在集权基础上,因事对人的一种临时性安排,.......。这里提出了一个授权的概念。

4、我们从社会政治到企业管理看到,由于利益关系,集权模式一定是管理的终极选择。我们看到的很多关于集权和分权的讨论,其实是集权模式下“授权”程度的技术讨论,不能动摇集权模式的根本。 王老师很巧妙的用"授权"代替"分权",将集权大一统.我认为"授权"其实就是一定程度的"分权".

5、理解了上述问题,大家应该清楚,集权下的授权是老板把自己一定决策责任临时性托付给你,老板还要承担最终利益和风险,因为这个责任并没有转移。王老师这里隐藏了“授权”的定义。

6、什么程度的授权是恰当的,决定权完全在老板的判断,下属间争夺授权的行为在老板看来有益的。........任何一种集权下的授权,都是老板的一份风险托付。王老师也说明授权是一种风险托付。这说明在民营企业,集权专制的决策风险是很大的,正是民企要引入"合理分权"的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1:19:53编辑过]
32
发表于 2007-1-5 21:58:32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抓一抓:

5楼leeiiii兄认为

1、因为权力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从权力的来源看权力就是集中的。

2、  权力集中倒不一定是“独夫”治理,但绝对是集中治理。........所以一般所谓的管理人员的分权其实只有分工。........ 在企业管理中,高管分得的权力也是相对具体的治理权.

我怎么一个晚上发不了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1:29:04编辑过]
33
发表于 2007-1-5 22:16:33 | 只看该作者

ocq1208兄,千万别给飞猫戴高帽,那会摔坏、累坏飞猫的。

支持分权管理的同志们,我们一起冲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O^

[em01][em01][em01]
34
发表于 2007-1-5 22:30:4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还是支持分权吧。

35
发表于 2007-1-5 22:38:31 | 只看该作者

给大家一个佐证,目前中央政府在作些什么动作?集权!!土地监察、纪委;价格审批权、死刑审批权......不胜枚举,在中央政府分权导致的各“地方诸侯”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和谐时,当国家“宏观调控”根本无效时,集权需要啦!

但是,我一直以为集权从来不是绝对的真理。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乃至一个老板,他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这时候就需要授权,也就是分权。

其实,大家都知道每个企业都不是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而较多的都是追求的“分权有序、集权有道、授权有章”为核心的集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这个命题,我觉得还有值得商榷之处。简单去论述集权、分权的优劣,其实意义不大。这是理论问题。

“中国大陆资产5000万以上的民营企业,运转3年以上。”其实运作三年的民营企业可以说依然是创业期,这个可以基本确认;但是5000万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不具有任何可比性。5000万,对于生产制造业来说,可能单一的生产基地即可达到,而生产制造业需要的可能就是集权模式;5000万,对于多元化的投资“集团”来说,很多小老树都是如此,就会存在对于下属分子公司的管理,不管大小,都需要授权,特别是对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来说,多多分权,可能会培养更多的能人、培育更多的机会。

因此,猫兄、王老师,大家可能还需要更聚焦一些。

 

[em05][em05]
36
发表于 2007-1-5 22:38:56 | 只看该作者

    俺支持分权,分权是公司,企业做强做大的发展必然的方向

    打个比方,我们每天走的路有大有小的。一条10几米20几米的大道,分成左右行道,摩托车道,人行道,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了道路的畅通。但如果只是一条羊肠小道,我们硬要把他分成左右行道,摩托车道,人行道的话那估计汽车都过不了。所以我认为企业要做大,要成长为长大的公司肯定要分权。

    但一旦分道以后就也有可能在一些事情决策上会出现缓慢的现象,要走到目的地,不可能象以前一样总是一直线行走。经常需要绕一个很大的圈,走到人行道,地下隧道,人行天桥转回去才可以到达目的地。以至在这很多人会出现横过马路的现象。所以分道的前提是要有规章制度与人员素质为前提。

    让路人按照交通规则自己自由的去行走,才不至于把交警给累死。

37
发表于 2007-1-5 22:48:23 | 只看该作者
风兄举的例,说得很形像!
38
发表于 2007-1-5 22:49:31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支持分权的家人,看看俺在第二页16、17、18楼,对飞猫兄帖子的“批判”,欢迎加入集权阵营!

集权阵营的同志们也加油呀,飞猫帖子很精彩,“谬误”中也蕴含精华,很值得学习,研究、批判、讨论、共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5 23:49:45编辑过]
39
发表于 2007-1-5 22:55:2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在的风在2007-1-5 22:38:56的发言:

    俺支持分权,分权是公司,企业做强做大的发展必然的方向

    打个比方,我们每天走的路有大有小的。一条10几米20几米的大道,分成左右行道,摩托车道,人行道,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了道路的畅通。但如果只是一条羊肠小道,我们硬要把他分成左右行道,摩托车道,人行道的话那估计汽车都过不了。所以我认为企业要做大,要成长为长大的公司肯定要分权。

    但一旦分道以后就也有可能在一些事情决策上会出现缓慢的现象,要走到目的地,不可能象以前一样总是一直线行走。经常需要绕一个很大的圈,走到人行道,地下隧道,人行天桥转回去才可以到达目的地。以至在这很多人会出现横过马路的现象。所以分道的前提是要有规章制度与人员素质为前提。

    让路人按照交通规则自己自由的去行走,才不至于把交警给累死。

呵呵!这是一个公共管理问题,关键是这些道如何分?100个人有100种方法,没有集权来划分行吗?显然不可以,划分后,人们就会遵守吗?不会,还要靠集权工具来制定处罚规则,所以可以分道的前提一定是有一个集权体系。即使在西方所谓民主国家,公共管理也是集权部门。

40
发表于 2007-1-5 23:00:45 | 只看该作者

致jsabby:

给大家一个佐证,目前中央政府在作些什么动作?集权!!土地监察、纪委;价格审批权、死刑审批权......不胜枚举,在中央政府分权导致的各“地方诸侯”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和谐时,当国家“宏观调控”根本无效时,集权需要啦!

转飞猫以前的文章:

飞猫对于诚信之道的浅见:


  信用体系虽然于人,于家,于企,于国很有益,但中国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信用体系和运营机制,至少是10年之后的事,依飞猫的看法,非得遇上大危机,并重演“优生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才能下得了这个狠心,乱而思治。否则,有几个达官贵人,愿意从自己的腰包里大把大把的掏银子出来?!就算有少数人愿意掏出来,可在其他人的眼中,就成了刺眼的另类,你拦在大家发财的公交车门口,孰可忍孰不可忍?!这里存在一个“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还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周恩来总理与开国功臣们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一心为民,他们是诚信的、善良的,同时也是掌握大权的。所以,子率之以正,孰敢不正?正所谓:“正己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没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就没有良好的法律,哪里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哪里就必然会有良好的法律。没有强权的诚信是软弱的,缺乏忠诚的追随者;没有诚信的强权是暴虐的,必有阴谋的反叛者。我们必须把诚信和强权结合在一起,必须使诚信的成为强有力的,或者使强有力的成为诚信的。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

 

于加朋老师发贴:

我对飞猫信用体系是这样理解的,重在“体系”,对否?

 

 

飞猫回复:

 

  信用体系,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可执行的运营机制。信用体系在西方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也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这么迅猛的原因之一!就当今世界的信用体系而言,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之。这一点,在信用体系比较发达的美国,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不过,美国的信用体系现在日趋老化而脱离了最初的正确发展轨道。诸多金融丑闻就是历史的见证。


  飞猫心目中所崇仰的信用体系,应该将所有人置于它之下。无论他是国家寡头还是企业领袖,还是达官贵族、走马贩卒。当然,这更多的像是一个美丽的空想。但也许……百年之后,这个世上本没有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所以形成了路。

  …………

转飞猫与网友讨论:


网友说:“囚徒困境”所描述的不信任的原因是信息不完全以及人的自私。要解决前者的办法是大家把想法都公诸于众,由于关于生产的信息都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市场参与者手上,要将之汇集成品无限高。其次人未必能精确无误地描述自己的想法,除非进行脑部扫描。后者趋利避害是人基因所定的,解决办法是对人的基因进行改造。请问以上可以解决吗?

飞猫说:这个问题可以解决。那就是建立信用体系和不断的完善它。将全国的工商、税务、银行、海关、公安、司法、质检……各重要单位的信息汇总到一起(例如第二代IP身份证,第三代互联网体系IPV6),为每一个人建立一个从生到死一直使用的唯一总帐户。将每一个人的负面信息予以公开和限制性公开,其信息保持7年。凡属负面信息达到一定的级别,则在就学就业、贷款融资、购房购车、信用消费、大额消费、出国上市……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严厉制裁,大幅度提高他的生产成本和缩小他的预期收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真正做到自律,也只有自觉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铁律。(注: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底建立起全国银行业征信体系的初步框架。)

  在美国,如果你恶意诈骗,除将受到法律惩罚外,你的信用记录将记上一笔,从此,你难以找到工作,难以贷款买车买房,难以申请到信用卡,难以与客户达成商业合作。你也可以申请破产,把你的债务赖掉,但你在以后的7年内,不能购买1000美元以上的汽车;可以工作,但工作的全部收入扣除你的基本生活费外全部用于还债;不能开公司;不能从银行拿到任何贷款;不能买房子等等。
  公民失信信息只要被有关征信机构记录在案,那么即使是仅仅一两张支票迟付,都会被保留污点长达五年,而使用该征信机构数据库的银行以及其它商家就将拒绝为此人开立支票账户,拒绝使用其提供的信用卡。 这样的征信机构美国多达几百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邓白氏公司、美国中央信用调查公司,其中有些公司拥有的会员数量达到5700万。
  德国信用制度也很有特色 ,一旦公民出现信用问题,如恶意透支信用卡或不及时还款,甚至逃车票被查到都会被记入征信机构的资料库。而有过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如申请贷款时会被拒绝或者抬高利率,要想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一些大件商品时也会被商家拒绝。这些看似简单的失信行为将成为公民终生的污点,自从制定这种制度后,公民自律性普遍提高,没有谁会勇敢的挑战诚信。
  英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有失诚信的现象,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欺诈事件的调查和曝光,以道德、经济和刑事等惩罚方式来强制改善社会环境。在英国从来没有人幻想对失信者宽容会自动使其良心发现,改邪归正,同样也没有人认为通过公示曝光这种方式约束社会信用,会使社会秩序大乱。
  在当今的新加坡,其国土面积才几百平方公里,不到上海的十分之一,人口不到400万,相当于上海的三分之一,但是其国民生产总值是却比上海高出100亿美元,产生这一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新加坡有全世界最健全的法制,关于诚信方面的立法,新加坡的规定是很多中国人根本无法理解或者根本无法接受的,例如欠帐不还者首先要入穷籍,另外就是不能身穿华丽衣衫,不得进出高档场所,不得出国旅游,不得进行高档消费,否则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一年牢狱之灾。

  …………

                   信用制度的建立源于不诚信
 



  尽管看上去很完备,但信用制度当初在美国的建立也是因为秩序混乱、骗子横行。

  100多年前的美国市场处处充满活力和商机。那时候,美国市场上圈地热潮、淘金热潮、修铁路热潮等一浪高过一浪。冒险家们的发财故事吸引着更多的欧洲冒险家纷至沓来。
  在后来者眼里,北美大陆上多的是机会、资源,缺的是资金。于是,北美人带着一个个项目的蓝图跑到欧洲去,到伦敦、到巴黎,去介绍他们的项目。同样狂热的欧洲富豪把钱大笔地投入。很快,这个链条就变成了一个用纸片换钞票的骗子游戏。后来的经济学家描述当时的情景说:扛着钱袋的开发者一上了开回北美大陆的船,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骗子的行为很快就被看穿,欧洲富豪们不愿再掏钱,真正的开发者也拿不到资金,开发陷入僵局。这时,花旗银行等一批银行站了出来。他们在美国对开发商的计划进行审核,然后出具一个担保函。有了这些银行的担保,真正的开发商又获得了他们需要的资金。
  开发商要通过花旗银行的调查,就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信守承诺。真正想做大、做强的企业也逐渐明白: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得到投资商的青睐。后来,才有了邓白氏等公司记录和传递企业的经营信息,现代信用体系由此诞生。这一体系对后来的股票上市保荐制度、风险资金的运作模式、金融保理业务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信用体系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严密的法律基础做支撑。
  信用制度的最大好处是:它让骗子没有第二次犯罪的机会,一处失信,多方惩罚。在一个信用社会里,缺乏信用的个人寸步难行,缺乏信用的公司等于自我封杀。慑于如此威力,所有的人都多一份顾忌,从而使每一个人形成能自觉遵守的铁律。

  …………

  至于这些国家的立法,以美国为例子:美国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借法》等16项法律,这些法律构成了国家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
  与信用调查密不可分的是信息的公开,否则信用调查无从展开。为此,美国颁布了《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美国国家安全法》、《统一商业秘密法》、《隐私权法》。这一系列的法律条文,一方面保证了与信用信息有关的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又在法律上理清了公开曝光的信息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秘密的关系以及区别。从而使信用调查机构合法地获得大量的信用信息,同时为将来予以批露铺平了道路。
  当然,即使是信用制度相对完备的美国也不断受到不诚信问题的困扰。时至今日,在安然、安达信等系列商业欺诈黑幕被揭穿之后,美国人也在忙着修补他们以为非常完备的信用和市场监督法律大网,包括新的企业会计法、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等,以求“亡羊补牢”之效。
  可以看出,国外的信用制度建设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法律健全、执法严格。无论是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还是消费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都非常完善,而且执法严格,对失信者都进行严厉惩罚。失信者的违约成本非常高昂,因而对不法奸商或失信者具有强大的威胁力和约束力。二是信用体系完善,在这些发达国家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都发育成熟,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三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信用监控系统,在遵照统一的法律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失信者进行监控,使失信者无法逃避制裁,无法逍遥法外。

  其实说到底,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失信者的容忍,就是对守信者的残忍。

  例如:国企基本是依靠垄断‘帝位’得以生存,就像食草动物,低头啃地上一动不动的青草、抬头咀嚼唾手可得的树叶一样,他们养成了许多臭毛病——盈利模式靠加价,增长方式靠贷款,发展方向靠政策。对比国企和外企,过去我们一直搞不懂到底缺什么——说缺管理,但每年花几十亿元对企业经理进行管理培训;说缺质量保证,却全面推行ISO质量认证;说缺法人治理结构,也下大力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多少年来,几乎缺什么补什么,好像什么都有了,可一比管理水平、经济效率,还是落后,甚至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强调法人治理结构、扩大法人自主权,却带来了国企老总上演失踪案、国企新窟窿等等……
 

  …………

  诚信——等于财富,融资,授权,规避风险,博奕效率化,信息对称化,交易成本低廉化,它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真正灵魂!它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所以飞猫说:“天下之乱,在于吏治不修;吏治不修,在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在于人心不正;人心不正,在于学术不讲;学术不讲,在于诚信之道不立也!”

  …………

  中国从古代直至今天,都没有重视和建立起信用体系,今天的中国,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家又怎么放心和信任旗下大大小小的企业、个人呢?如此不放心和不信任,岂能不集权?!

  反观中国的企业,也不是在重复国家的老路吗?!企业家,你可曾真正为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建立起类似于“信用体系”的管理驾驭体系吗?建立起唯一的管理总帐户吗?

  说之易,行之难。但这却是最有效的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中华文明智慧瑰宝《周易》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5 23:04:50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