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阿懒 - 

[读书评论] [原创]炮轰张德芬之《遇见未知的自己 》

[复制链接] 112
回复
3354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6:32:5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楼兰梦舞在2009-6-30 22:36:02的发言:

我之所以比较喜欢这本书,并向大家推荐,原因很简单:一是让我在挤车的路上一口气看完了,接着又看一遍。二是让我有点混乱的脑子找到了一点点方向,想明白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我,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三是我喜欢这种体裁。四是喜欢张德芬看起来优雅宁静。


看明白了,这么说我有点理解为何我和张德芬不对盘了。
关键就是"看起来优雅宁静",这个修炼太深,不似凡人,没有凡人该有的恐惧、困惑、烦恼了。
对凡人来说,困惑是人生的常态,解惑是相对的,困惑是绝对的。
常有烦恼是正常的,永无烦恼那是神仙,应该不居住在人间。人嘛,还是该哭该笑,该跳该闹,做自己,不做别人,不做神仙。
要是她不那么优雅宁静,不那么看起来完美,暴露一下自己目前还有哪些事情其实没有想通、没有好方法、还有哪些困惑疑虑和烦恼,可能更让人接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 7:10:19编辑过]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6:37:3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jan872在2009-6-30 23:11:52的发言:

呵呵    楼主啊     答案已经被你说了    还有探讨的必要啊?

 

《遇见未知的自己》据说是心灵导师必读书。-----此书面对的对象很明确    做为专业人士入门书籍  没有一定的心理学功底是有点难为人了,难免会有许多的地方让人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 。 对于很多读过此书的普通人来说,也未必就是理解透彻了。 当然了读一读也是有好处的,哪怕有一丁点对个人的启迪也就够了,我们并不期望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心理学大师或者心理辅导专家,但无疑的是,很多人确实并不了解自己,要么成谜于个人的假想。要么堕落于外部的泥潭。   正如很多人不愿意以开放的心灵来与人交流,刻意的隐蔽自己一样,真实的一面往往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才浮现出来。

 

个人当然有不愿示人的一面, 但个人再如何不情愿,也不能阻挡某类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所做也是责任所致。



但这本书本质上还是面向非专业人士的,可它的那个术语体系真不敢恭维,好好话不好好说,看了半天也不懂是啥意思。
或许,这笔帐该算到两岸50年文化交流缺乏和中断上去?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6:51:4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永远的皮皮在2009-6-30 23:18:36的发言:

1、任何一本书的上市都有其自己的阅读群体,你不喜欢不表示别人不喜欢。二楼的喜欢就已经说明此书的价值。

2、心灵读物嘛,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唯心”而论的读物。以前的《心灵鸡汤》,说实话,我也没有看懂,但我会翻翻,我知道有这样的一种传说或者是想法。然后偶然的得到一句两句可用的问问自己就好。这叫静心。譬如看佛书,要是大家都能看懂,岂不都成佛了?我们在一些语句里洗洗心灵就好,不用去抠字眼。

3、每个写者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能够将一些故作高深的文句凑到一起来,这个写者的文笔想必也够独到的。特别是看到阿懒说看不懂,不能接受和理解,我还真佩服阿懒的坦荡。那我也有勇气说一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这两本书,我也不喜欢他的行文格式,它太淡了,太缺少我一贯的读书思路了,我现在都只是将它们当着教科书供着。其中的前一本书一直搁在我的床头众多书籍里。

4、我们这样的东方社会,说起来无所畏惧,其实最怕的就是帽子的问题。官帽子、绿帽子......跟帽子沾边儿的都怕要掉层皮才能整明白一点事儿。所以阿懒在第四点将作者的一句话上升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时,我一个激灵地坐直了身子,心想,坏了。作者同学,你这帽子怕戴的高度有点高。我们这样卑微的人,最神圣的赌誓是扯到举头的三尺神灵。我理解的这神灵正是人精神层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俗地说就是你有什么样的良知。

良知这东西,佛曰“不可说”。真正的不可说,主张的还要看他做的,何况是一句话?

所以帽子这东西一戴,高度一上升,只怕要“死”人的事,慎重为妙。

5、忽悠是一大本事,上可窃国,下可卖拐。忽悠的价值是什么,这是我们对忽悠要考虑的。这本书想忽悠什么,能不能忽悠成功,有啥特别与不特别的,看了全文后,我没搞清楚。为了批判而批判,就失了批评的意义。

 

如此,引起我的好奇,该是去瞧瞧《遇见未知的自己》怎么忽悠的了。



第一点既理解也不理解。理解的是这种现象的存在,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存在。
一个道理没有说明白,往往是作者还没有理解明白,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要么是作者表达有问题,难以让人明白。
在此再问下读过此书而说好的人们:你们真的读明白了吗?不要回答我,回答自己就好了。或者是作者就不想让人太明白。

第二点读书倒是省时,都只是一条材料和一个参考,别费这些劳什子劲研究,哪天需要其中哪条,直接拿来用。倒也是个好办法。不过作者估计要找你算账了,人家写的是一本类似心灵导游手册,你把它当工具书。

第三点嘛,我承认,《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初看无奇,尤其是那名字和封面就透露出市侩一般的恶心,讲的内容要么平淡无奇,要么基本上都知道。但看完第三遍就很有收获了,现在每读都有新收获。累计买了4本,通读了10多遍,翻读无数次。

第四点,看来你对大名词有本能的反感,这点我和你类似。不过世界观、价值观是中性词,不用怕。它只是事实,每个人都有,无论你是否意识到。

第五点,只是感觉很多人把价值不高的快说成无价之宝了,特来炮轰。


最后这个,您好还是别看,本来是要搞禁毒教育的,反而让人幻想毒品的美妙之处,我这也太失败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6:55:5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sanplichee在2009-6-30 23:23:33的发言:

看到楼主的文章心中微微一叹,《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文章在此之前还真没有好好翻阅过,虽然在深圳的传递书活动中已经听过很多家人分享过读书的心得体会。首先我想说,书是否是好书,并不在于他的文字有多华丽或者文字多么的生涩难懂,而是在于我们读后有所得。所谓如何读书,见仁见智,但是读书的目的在于什么?我想这个显而易见。我属于比较乖型的读者,从前老师对我说: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我记住了,虽然现在随着年月的增长已经很少细细去品味一本书,但是无论多么糟糕的书总是能看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谈到心灵,我想说虽然人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但是他并不是真的封闭。你的言行,你的举止不自然就是你心灵的一个流露,细心的人,一定能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出一些。但是人总是很难真正认识自己,很多人总是口口声声说:战胜自我,战胜自我。自我是最大的敌人,可见,直面自己的阴暗面是多么的不易。面对自己是多么的困难,如果真的能够坦诚的让自己和自己交流,沟通,说真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很无敌的人。既然大家都无法战胜自我,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人家怎么面对自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楼上所言,我也想去看看这个被炮轰的好书了。抑或,阿懒是该书的幕后推手?


宋太祖说开卷有益的时候,是在看《太平御览》,那是当年的精英团队挑出来的书中精华,这样的书读起来能不开卷有益吗。但现在不同,太多不值得看的书了,开卷往往无益,需要自己多多鉴别。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个都是伟人的境界,崇敬之、向往之,难以企及啊。

你看看也好,回来加入我的炮轰团队,哈哈。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7:03:5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56528024在2009-6-30 23:37:20的发言:

看来我和楼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解思维啊,呵呵,我倒是看不太懂《少有人走的路》。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心理医生,他自己也说了他治疗的难点就是很多病人并没有向他坦诚相告,他的病人在隐瞒他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一些情况,有很多是他自己给患者看病时候的一些心得体会。不是很适用于我的生活。所以觉得收获不大。

 

 

而《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启迪你自己处理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启发你找到思考事情的曙光,照亮解决问题的钥匙,遇到的事情不同照亮不同的钥匙。只有自己知道这把钥匙。也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才可能对症下药。别人可能给你建议,但最终自己才是执行者。要充分了解自己很有必要。



 

《少有人走的路》主要是讲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心智成长。它并不是为了解决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
相较《遇见未知的自己》似乎列出问题,并解决之。
但从逻辑上想想,这些很个人的问题,哪来标准答案啊?每个阶段的认识也不一样。作者把自己打扮得高高在上,在银河系之外,俯看人类蝇营狗苟,自己度身事外。想想,连菩萨都有烦恼,张大教主这样没烦恼的人、啥事都想明白了的人、过去未来都看清楚了的人,让人不得不心存怀疑。

总结起来:

1.个人心灵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谈标准答案的难以让人相信。
2.太超脱地谈个人心灵问题,难以让人相信。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7:04:5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执卓在2009-7-1 0:12:02的发言:
楼主,说实话,你的每一句话我都能看懂,但放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em52]


人不服我,怨我无能;我回头检讨一下。

QUOTE:
以下是引用chenthan在2009-7-1 0:46:28的发言:
炮轰

这个是来灌水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07:09:0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少天在2009-7-1 1:23:11的发言:
本来想给变了风格的阿懒友情赠送2000分,不过技术限制20分。别说哥们不大方。[em60]


每月一书系列太平静,要搞炮轰系列,呼唤炮火。引入风暴,激发头脑,才能更有收益。
下一个目标:炮轰《秘密》。
你累计起来给我加,早晚加上2000分,嘿嘿。

18
发表于 2009-7-1 08:06:2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学医的,喜欢用解剖式思维来对事物做辩证性分析,我也尝试用我的思维方式来解读一下《遇到未知的自己》。

我对读这本书的个人观点在我的“从《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交流活动想到的”一文中已经提到了一些了,要把它里面的故事当做小说来看待、要对它里面介绍的方法选择性吸收、对里面所讲的理论要有批判精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单就这本书而言,我的评价不高。读了一遍以后没有引起我的多少思考,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好书是能够引起读者认同与深思,并影响到他的价值观和行动的。就像《道德经》,虽然文字语言晦涩难懂,但是里面蕴含的辩证法等哲学思想不断地引发我的思考、启迪我的心灵。跟阿懒不同,我对故做高深这种表达方式的书不会从内心去排除和反感,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不存在太强的强奸读者意志的成分,可以给我充分判断和选择的自由。这本书多少都在给我一种“信我者得永生、不信我者永世不得超生”的感觉,这也是我无法去深读的原因之一。

如果要对一本书的做评价,我习惯把其中的“道”、“法”、“术”与人的“灵”、“骨”、“肉”做对比。人体解剖是先去肉在除骨最后显露内脏的顺序。不妨按着同样的顺序解剖一下这本书,第一步:抽掉书里面的神秘故事和夸张的文字修饰,看看他的方法体系;第二步:抽除里面介绍的方法,判断一下里面的灵魂是啥样子的。

首先从“肉”来说:我觉得里面的故事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身就是一个类似“某某人掉落悬崖得了灵丹妙药然后功力大进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太艺术化、太神秘了;

其次再看一下里面的方法:瑜伽、禅坐、静走。。。好像也很普通

最后再分析一下里面的“道”,不好意思我对心灵学没啥研究,这个理论我无法做出旁征博引的论证它的对错。好像一本书写出来里面的道理也不应该是让读者去证明的,起码只用一个小说故事来证明它是对的是说服不了我的。如果这本书中在提出自己理论观点后引用了充分的客观数据支持或者其他科学理论支持,我可能会做进一步研究。而比较遗憾的是这本书没有,所以我无法对它的理论进行足够的判断而且里面的一些说法让我觉得太玄了,而我又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对于自己把握不了、驾驭不了的东西一向敬而远之。

 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有收获的,因为序言里面有两句话引起了我的一些共鸣和思考,但主体内容对我没有太强的吸引力。

----人生旅途看起来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道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

----无论因身处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最后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浅评一下这本书,希望其他家人交流:

可取之处:

1、上面的两句话写的不错;

2、里面介绍的一些能够让自己进入思考的方法可以选择性吸收。

不认同的几点:

1、道理太玄,又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2、写法是强迫式的,口头上宣扬的是平和美好,但是骨子里不断地放烟雾弹强奸读者的意志,把自己的一套理论用或引诱、或强迫的方式来表达。看似温柔,实则笑里藏刀、口腹蜜剑,一直都是在用鼓吹的话语表达“信我者得永生、不信我者不得永世不得超生”。这种写法让我不舒服。。。

3、如果这本书的写法是:1、我的理论是这样的。。。。;2、如何实现呢?。。。。;3、这个理论现在虽然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或者未经证实但是在以下故事中得到了部分证实。。。。你愿不愿意试试呢?我还可以在保持一定怀疑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研究。

 我一直觉得伟大的理论应该是一种“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境界。鼓吹对它来说掉价,他伟大的一部分就在于他会给予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它对自己有着强大的自信,有适度的展现但不会去过分的鼓吹修饰包装。

对于任何一本书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尽信书则只会变成书的奴隶,对任何知识都要批判性继承,对任何方法都要选择性吸收。我本人比较理性保守,对于理解不了或者驾驭不了的东西宁可暂时放置,你呢?

还没写完就接到了领导的电话,部门里又要做大手术了,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 12:46:18编辑过]
km
19
发表于 2009-7-1 08:36:5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lz的看法

张德兰动不动搞得很玄?

看不懂

 

20
发表于 2009-7-1 09:28:09 | 只看该作者
我细看了楼主的全部帖子。

我今年34岁,参加工作已有12年,换个3个单位,在4-5各岗位上工作过。

1、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之后,就知道张德芬另外还有两本配套的书。但是始终都没有买,总感觉不值得下手。

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最早翻译过来的书名叫《与成功有约》(三联出版社),我98年前就买了,但是直到01年被培训了“七个习惯”后才回去仔细阅读。现在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方式已经渐渐融入生活,后来延伸阅读了《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第八个习惯》、《时间管理》以及配套手册等等。还用过FranklinCovey PlanPlus软件,自己设计出一张简单易用的excel周表。

3、《少有人走的路》,感觉就是在剖析自己一样,人生是困难重重的。在现实生活中遇上的问题,似乎在里面能找到答案和解决之道。《少有人走的路II》,不如第一本书写得那么流畅。

4、最近在看《NLP》、《超越死亡——恩宠和勇气》(这本书我读一下就要思考一下,感觉威尔伯和崔雅就在身边一样)。

5、计划读《当下的力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 10:22:16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