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懒注:《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柯维的作品,是7个习惯在家庭中的具体运用。本来以为可能是老调重弹,但看了此读后摘录,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读读《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细心时时为小善 转贴自http://www.douban.com/review/1152726/ 2007-05-06 10:12:25 来自: 忘機 (與生活直接且有意識的接觸)
本书为你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框架和一种方式,让你认真观察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找到因应的方式。它是一个起点,是检验你现在身处何处和你要去向何方的方法,还提供了许多可能有助于你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每一个人都会有非常不同、各具特色的家庭生活。社会不会支持那种旧式的家庭,生活更需要有技巧,更快捷,更复杂,也更令人惶恐。没有任何人能真正了解你的处境和你的独特性。无论你的处境如何——即使你面临着诸多困难、问题和挫折,向目标迈进的巨大希望都依然存在。关键是要有目的地、飞行计划和罗盘。 积极实践广为人知的原则,这种习惯会使你一劳永逸地获得智慧。你不必学习无数种新做法,不必频频寻找更新更好的技巧。你所需要的就是在任何形势下都可以运用的基础原则的根本框架。 七个习惯的最大魔力并不在于单个习惯,而在于所有习惯结合起来的整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凭借这个框架,可以分析或摸清所有能想到的家庭处理中的所有问题。你能意识到,如果要加以解决或改善,首先应该采用哪些步骤,这些习惯并不是告诉你如何行事,而是要教给你一种思维和行事方式,以期最终能指导该如何行事。 七个习惯框架坚决地申明,你是自身生活的创造性力量。 什么是家庭中的效能?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美好的家庭文化——家庭的情绪、气氛、感情关系、环境气氛或氛围,它是指家庭的特征——深度、质量和关系的成熟程度。它是指家庭成员相处的方式以及它们对彼此的感觉。它是指作为家庭互动特征的共同行为模式中产生的精神或情绪。这些内容就像是冰山的一角,源自潜藏的无形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 家庭本身是一种“我们”的经历,是一种“我们”的思维。从“我”推及“我们”——从独立到相互依存,这也许是家庭生活中最具挑战性和最困难的层面。如果你的快乐首先源于别人的快乐,你就知道自己已经从“我”推及“我们”。整个解决问题和抓住机遇的过程发生了变化。但是,除非家庭真正成为首要重点,否则通常就不会发生这一变化。由于没有发生从独立到相互依存的变化,所以婚姻经常会变成两个结为夫妻的个人生活在一起,仅此而已。 美好的家庭文化是一种“我们”的文化,它反映了这种变化。 无论你在自己家里做什么,你都要记住竹子的奇迹。家庭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就像竹子,你努力、你投入时间和精力,你竭尽所能地鼓励成长,有时一连数周、数月、甚至数年都看不到成果。但是,如果你保持耐性,不断努力并鼓励,“第五年”终将到来,你所目睹的成长和变化你令你惊讶。 耐心就是付诸行动的信念;耐心就是情感上的坚持不懈;耐心就是情愿为了别人的成长而忍受内心的煎熬。它揭示了爱,催生了理解。即使当我们注意到自己在爱中受到的折磨时,我们也会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弱点和动机。 *与儿童探讨 帮助儿童认识到,你们要共同在生活中闯荡,但你们所有人都看不到未来。为了到达目的地,你经常会需要家庭的指点、线索或某种帮助。 [习惯一:积极处世] 外界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个空间。 我们选择回应的自由和权力就存在于此。 我们的回应中蕴含着我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快乐。 我可以选择会对外界刺激本身造成影响的回应。 我们太容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了。如果人们根据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采取行动,而不是基于一时的情感或处境做出被动反应,家庭生活会美满得多。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暂停键”,它能把我们的机遇和我们对此做出回应阻断开来,使我们得以选择我们的回应。 怎样在家庭中设置这样一个暂停键,怎样培养这样一种精神,根据以原则为基础的价值观行事,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处境做出被动反应,这就是习惯一、习惯二、习惯三的核心。 积极处世:就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行事,而不是根据情感或处境做出被动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源自对四种独特人性天赋的扩展和运用: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独立的意志(采取行动的力量)。 自我意识:与自己的生活拉开距离并加以观察,然后可以开始参与,实行变革和改进。这部分最容易被忽视。除非发掘出自我意识的天赋,否则对良知、想象力和意志力的运用就会始终在框子里面,不能超越个人生活经历或现有的思维方式或模式。 良知:使得你能评估你对自身生活的感悟,不仅给了我们道德意识,而且给了我们道德力量。 想象力:构想某种与以往经历迥然不同的东西的能力。构想出或想象出一种更加出色的回应,一种从短期和长远来看都会奏效的回应。 独立意志: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本质,把我们眼下的愿望放在次要的位置,把我们最终的愿望放在首要位置。 幽默感:是前面四种天赋结合的产物。真正的幽默不是轻率,是一种放松的心态,是美好家庭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使得你能以一种积极、乐观、不做被动反应的态度因应日常生活中的波折起伏。 爱是一个动词,无论境遇好坏,无论患病还是健康,只要你尚在人世。爱的热望本身并不是爱,爱是一种出于意志的行动,也就是一种意愿和一种行动。我们可以选择去爱。 在生活中我们倾向于发挥长处,对弱点置之不理,要充分利用我们的能力,就必须克服自己的弱点。当我们在生活中与外部环境、与他人、与我们自身的天性展开互动的时候,我们会不断遇到需要面对自身弱点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加以忽视,或者冲破阻力实现突破。 *天赋测试 自我意识: 1、我是否能独立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之外,并且对它们加以审视和改变? 2、我是否能注意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我的态度、行为和在生活中得到的结果的影响? 3、我是否能注意到自己的生理、家族、心理和生活脚本与我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有所不同? 4、如果别人对我(或我的所作所为)的回应与我对自己的看法相矛盾,我是否能抛开内心深处的自我了解,对这种反馈加以评估并从中吸取教训? 良知: 1、我有时是否会感受到一种内在的推动力,觉得自己应该做某些事或者不应该做自己正打算做的某些事? 2、我在内心里是否意识到了诸如正直和可信等普遍原则的实现性? 3、我是否能意识到“社会良知”(社会要求我重视的东西)和我本身的内在指令之间的不同? 4、我是否从人类经验(大于我所生活的社会)当中看出了体现这些原则的现实性的模式? 想象力: 1、我是否会未雨绸缪? 2、我是否能设想超出自己现实的生活? 3、我是否借助设想来帮助重新确认并实现我的目标? 4、我是否会探寻富有创意的新方法,在不同处境中解决问题并重视别人的意见? 独立意志: 1、我是否能对自己和他人许诺并信守承诺? 2、我是否有能力按照自己内心的需要行事,即使逆水行舟也不例外? 3、我是否形成了在生活中确立并实现有意义的目标的能力? 4、我是否能让自己的情绪服从于自己的责任? 最容易受忽视的是自我意识——“跳出框子想问题”,也就是摆脱我们的常规思维方式、常规假设和行事的方式模式。除非发掘出自我意识的天赋,否则对良知、想象力和意志力的运用就始终在“框子里面”,即不超出我们的个人生活经历或现有的思维方式或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四种人性天赋中唯一的杠杆就是自我意识,如果你能跳出框子想问题——审视自己的假设和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于自己的头脑之外加以审视,考虑你自己的想法、感受甚至精神状态,你就打下了以全新方式运用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的的基础。 拓展所有这四种天赋是积极处世的关键,你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种,因为重要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协作增效或关系。 [影响圈和关注圈] 积极处世和运用这四种独特天赋的关键是负担起责任和采取主动,关注我们在生活中确实可以施加影响的事物。 关注圈是一个大圈子,包括了你在生活中可能会关注的一切,影响圈是关注圈当中的一个比较小的圈子,包括了你可以实际施加影响的事情。被动反应的倾向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关注圈里,但这只会导致里面的影响圈的缩小。倾注在外层关注圈里的精力属于消极性质。 积极处世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影响圈里,这个圈子就会变大。能够选择自己的回应,这就是积极处世的核心。这是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的事情。想弄清楚自己处在影响圈还是在关注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倾听自己的语言。如果你处在关注圈里,你的语言就会充满谴责、指责和被动反应的意味。如果你处在影响圈里,你的语言就会是积极的。它反映你对你能够加以改变的事物的关注。 确定自己处世态度的一个测试: 1、确定你的家庭文化中的一个问题; 2、向别人讲述这个问题,使用完全属于被动反应的词语。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关注圈里。看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服别人,这个问题不是你的过错。 3、用完全属于积极处世态度的词语描述同一个问题,集中关注你的责任,谈谈你在影响圈里可以做些什么。说服别人相信你能让居民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 4、现在,思考这两种描述的差别。 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事的方式更负责任。 当你以别人的弱点为基础建立自己的感情生活时,你就为了别人的弱点而放弃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你的感情生活取决于它们对你的态度。你让自己丧失了力量,让其他人的弱点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力。 当你集中关注影响圈时,当你一心要采取你所能采取的行动去巩固感情银行账户时,你就大大增强了以积极方式影响他人的能力: 1、善意 2、道歉 如果你要鞠躬,那就鞠得深一点。 道歉的话语运用四种天赋考虑:注意到正在发生什么?询问自己的良知,挖掘自己的意识;探察各种可能性——怎样能更好;根据其他三项内容行事。如果四种天赋中的任何一种受到忽视,全部努力就会白费,你最后会试图以某种方式对自己的冒犯行为进行辩解、开脱、解释或掩饰。你也许会道歉,但那只是表面的,并非发自内心。 3、忠于不在场的人 在谈论别人的时候,始终要像他们在场一样。 4、许诺并信守诺言 前三个习惯蕴含在这七个字里。 5、宽容 对于许多人来说,积极处世的终极考验就是宽容。事实上,除非你能原谅别人,否则你永远都是受害者。当你真心原谅别人,你就开通了一条水渠,让信任和无条件的爱自由流动。你清洁了内心,还消除了妨碍别人变革的重大障碍。 这五个法则说明一个事实:爱是无条件的。此类法则共有三个:接纳而不是厌弃、理解而不是评判,参与而不是控制。实践这些法则是一种积极处世的选择,其基础不是别人的欣慰或社会地位、教育程度、财富或其他任何因素,而是人的内在价值。 有时候,当人们与他们所爱的人展开较量,不遗余力地引导此人走上他们认为是负责任的道路的时候,就容易陷入实践“次要”的或虚假的爱的法则(评判、厌弃和控制)的陷阱。他们爱的是头脑中设想的结果,而不是这个人。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换而言之,他们要用爱来控制和操纵别人。因此,别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厌弃,所以会竭力保持原样。 通过无条件地爱别人,你会释放出他们改善自我的自然力量。只有当你把人与行为区别对待、相信这种无形的潜力时,你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许多人从未得到无条件的爱,从未形成过内在价值意识的人一生都在苦苦寻找认可和承认。为了补偿枯竭、空虚和空洞的内在感觉,他们从官职、地位、金钱、财物、资历或者声誉方面借得力量。他们通常会变的非常自恋,从个人的角度诠释一切。 积极、自内而外地选择“储蓄”。 在付出所有努力的时候,要记住,如同竹子一样,也许好多年都看不到效果。但是,不要垂头丧气,你只需要在你的影响圈内不断努力。你要做一缕光明,而不要当裁判;你要做一个榜样,而不是当批评者,要对最终的结果有信心。 积极处世是打开通往其他所有习惯之门的钥匙。那些不断逃避责任和逃避采取主动的人无法充分培养其他习惯。相反,他们会停留在自己的关注圈子——通常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谴责和指责别人,因为当人们不真诚面对自己的良知时,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负疚感发泄在别人身上,大部分愤怒情绪只不过是满溢的负疚感而已。 积极处世包含了人类独具的最为伟大的天赋:选择的权力。积极处世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巧妙加以运用的呢?在习惯二中可以得到答案。 *与儿童探讨 培养良知 理解感情账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