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日月石 - 

[管理综合] 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个人点评——曾仕强、莫少昆、余世维……

[复制链接] 73
回复
2019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13:12:27 | 只看该作者
张锦贵的课程我目前还没有听过,既然楼上推荐,有机会一定听一听。
14
发表于 2005-11-2 01:45:49 | 只看该作者

张锦贵 的课程希望楼主也点评一下!

听说他挂的单位公司有好多!

13
发表于 2005-11-1 17:53:53 | 只看该作者

讲<易经>讲的好的还有张绪通博士吧,

不管别人怎么批评,这些大家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2
发表于 2005-11-1 09:27:34 | 只看该作者

接着拍

“定位、就位”——让自己做“到位”

寻位完之后就是“定位”。定位之后,你就不会朝思暮想,朝三暮四了,你就应该认真的从你的位置去做,而且你要做很多的准备,努力的读书和修炼。直到达到你的位置,这时就应该“就位”。你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而且自己要有所准备,机会一来你就会就这个位了。上帝最眷恋的人就是有准备的人,如果分行行长的机会来了,你要不要干?你说:“哎呀!对不起,我可能没有信心,还不到位。”这个时候你就浪费了你的时间,在定位之后,就必须要努力才有机会就位。如果就位成功之后应该怎么样呢?就是要做“到位”。如果你做不到位的话,你的位置就不稳定,而往往这种机会只有一次而已。

“补位”之后——可以“越位”吗?

“寻位”、“定位”、“就位”、“到位”之后,对于领导而言,还会有“补位”、“越位”、“换位”、“退位”、“错位”等,我们接着讲。第一个叫做“补位”,补位就是同事间的一种合作。假如我们看见某人某些地方做得还不够,我们要不要弥补他,这就叫做补位。像我今天在这里讲课的时候,我的助理就在帮我补位,例如某些地方讲义要改一改,某些句字要修一修等。如果双方有很好的默契,补位是很好的;反之,补位可能会有问题。

比补位严重一点的是“越位”,越位是比较麻烦的,要看是否被人家允许。我曾经还没有当银行行长之前,做行长的助理。有一次行长去吃饭了,三个多小时还没有回来,可能在和客户谈生意。这时,有位客户来银行拿一笔钱,当时他的银行账户已经没钱了,如果这两万块钱给他的话,就等于透支了。我作为行长助理没有资格批,但我想这个人是我们公司的长期客户,而且他好像很紧张很殷切,并且他保证一个星期之后就能够把这两万块钱给补进来。我在想如果行长在的话,他应该会批,只不过现在他不在,所以我就大胆的签了。出纳员要给之前还看我一下,好像说你这个家伙有没有搞错,你都没有这个级别你还批。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怕,不要怕,我负责,你给吧。”两个小时之后行长回来了,我就拿这张支票去见行长,跟他解释刚才我为什么批,行长看了一下,二话不说签了名就给我,换句话讲我的越位被批准了。如果当时行长眼睛一亮,你算老几啊,那我看就完了,整个职业生涯在银行就不用干了。因为银行最顾忌的就是这一点——业绩。你本身的级别没有到,不行就是不行。行长还好跟我有默契,我的越位被批准了。不过要注意,如果你经常越位的话,肯定是不好的。比如说你是旅游局的,你越到文化局;或者文化局的人,来到你旅游局说三道四,我估计你也不会太愿意。所以越位之间要有很好的默契。

千万不要“错位”

再来是“换位”,你要不要换一个位置,你觉得做政府很累,那你去搞党务,或者干脆下海。这叫做换位。接下来考虑的是“退位”,年纪大了或者某个地方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那你应该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退位的人往往是比较大方的,比如说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退位,这需要有一定的气魄和制度,不然的话也不容易轻易言退。最后,是一个最麻烦的,那叫做“错位”,什么叫错位呢?就是讲了不该讲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而且和你的身份不符,这是非常非常的危险。领导人最怕的就是错位,一错位的话将会引起很大的冲突,而且下面的人也对你不能够理解。像我来当老师,我不能用领导、或者你们上级的口吻来讲课,那叫做错位。我应该是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来讲,那才能够对位,所以这个位置是千万不能错的。

《孝庄秘史》中“位”的解读

大家喜欢读历史,我也是,清朝的历史是值得好好读的,我正史、野史和电视剧都看一部分。现在就来跟大家讲一套电视剧,叫做《孝庄秘史》,这套剧里有正史,也有野史,今天我们不去论证真实的状况是怎样,只是就剧论剧。我觉得《孝庄秘史》这个导演很会运用人性的冲突。这个故事基本上纠缠在这三个人的身上——皇太极、多尔衮和周旋在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一个女人——孝庄,她的小名叫做玉儿。

话说努尔哈赤要死的时候,原本是想要把王位传给他最心爱的儿子多尔衮的。但多尔衮当时年纪还小,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死时身边唯一的人,当知道要传位给多尔衮时,这位母亲很怕,如果努尔哈赤真是传位给多尔衮,很可能会引起一场宫廷政变。因为当时四阿哥皇太极是比较有实力的,而且皇太极的三个哥哥也很支持他,如果讲多尔衮是继承者的话,那多尔衮和他的弟弟多铎可能一下子就会被杀掉。所以母亲就去找皇太极谈判,说好了,我就传位给你吧,但你担保不伤害我的两个儿子。后来皇太极的三个哥哥逼着多尔衮的母亲跟努尔哈赤一起死,就是陪葬。

小小的多尔衮,心中产生了一种很大的扭曲: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就陪葬去了,皇位本来是我的,现在变成皇太极的。所以多尔衮在年轻的心里就有很多不满,而且觉得很不公,再来觉得有很多的不平,以后听命于皇太极,又觉得不甘和不堪。因此不满、不公、不平、不甘、不堪,就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状态——不平衡。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平衡的时候,他是很难去排解的。所以多尔衮年纪小的时候,就很不幸的受到这样一个客观环境的影响。

不过还好, 他有一个女朋友,就是孝庄,当时叫玉儿。两个人已经差不多私定终身了,但是在一次阴差阳错之下,皇太极派多尔衮领军出战,大家都回来了,只有多尔衮没有回来,多铎说多尔衮已经战死了,那怎么办呢?玉儿很伤心,本来想要自杀,后来又想想我自杀也没用,如果留下来,还能照顾多尔衮的弟弟,所以就没有死。不过这时候又阴差阳错了,皇太极突然看中了玉儿,要把她娶为贵妃,玉儿本来对皇太极没有什么大的感情,不过认为无所谓了,反正多尔衮死了,嫁给你就嫁给你吧。当贵妃的话,还能好好照顾多尔衮的弟弟。然后玉儿就做了贵妃。但是不久之后晴天霹雳——多尔衮回来了。原来他没有死。

不过多尔衮回来之后,整个情况已经变了,自己的爱人变成四嫂,身份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位”已经变了。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不甘、不堪、不满、不平,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平衡。对于孝庄来讲,现在我已经是你的四嫂了,我自己的定位定得很好,我们就是嫂叔之间的感情。但是多尔衮老是要越位、老是要补位、老是走错位。在很多事情方面,多尔衮都评估的不好;孝庄就评估的相当好。所以下半生多尔衮活的比较累,孝庄活的比较自然、比较潇洒。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多尔衮错位,而孝庄不错位的问题。对孝庄来讲,她如果碰到一些矛盾跟对立的话,她懂得排列。

话说皇太极英年早逝,之后是孝庄的儿子福临继位,那是顺治。小孩子当皇帝要有一个摄政王,多尔衮就做了这个摄政王。那一段日子是多尔衮最开心的日子,因为他大权在握,又能够接近孝庄,所以那是他的黄金岁月。而且在这段日子里,他也常常想要补位越位,甚至逼着顺治下一道诏书,要太后下嫁给他。当时太后下嫁有一点点不合伦常,剧里面是讲太后没有下嫁。为什么呢?因为孝庄的位置掌握的比较好,在她的排列里面,如果碰到很多矛盾跟对立的话排第一的一定是大清,是国家。孝庄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母仪天下,能够以大局为重。第二个她照顾的对象,就是宝贝儿子顺治,虽然顺治一般,没有什么大气魄,不过毕竟还是自己的儿子,毕竟还是大清的皇帝。排第三的是自己,倒不是说她不爱多尔衮,而是认为自己的身份不可以跟多尔衮太纠纠缠缠。第四如果能够的话,才是照顾多尔衮。所以她的排列是这样子的。而多尔衮呢?他把谁排在第一位啊?那就是孝庄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错位。换句话讲,多尔衮所做的一切,孝庄不一定欣赏;孝庄所做的一切,多尔衮也不尽然满意。这样的话就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孝庄定位很好,没有错位;多尔衮定位不好,常常错位。因此一个错位的领袖会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很多东西都会不适合自己的身份。

好,这个就是“位”。

[em01][em01]
11
发表于 2005-11-1 09:25:30 | 只看该作者

找到莫少昆的文章了,大家来拍砖

《易经》解读:领导的“位”道

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公司 莫少昆

《易经》我用四个字,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我认为《易经》的四大精神,就是“位、时、中、应”。这四个字经常在《易经》里面出现。首先,你在占卜的时候,占到哪一个卦,哪一个爻,处在哪一个“位”,这个《易经》非常讲究。第二,你在什么时候占卜,你的生辰八字也非常讲究,这个就是“时”。第三,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心中想的是什么东西,这个就叫做“中”。《易经》里面有两条中爻,是第二爻跟第五爻,你如果来到这两个爻,就叫做得中,这时你就可以大胆的做一些事情。第四,《易经》经常讲究呼应,在《易经》六个爻中,通常第一爻呼应第四爻,第二爻呼应第五爻,第三爻呼应第六爻。我们现在把《易经》的“位、时、中、应”,用到现实来,来讲它对领导的指示。

我接下来讲的东西,基本上都不是《易经》的原话了,只是把《易经》的四大精神沿用到现代来。我们在读书时,要懂得应用和结合实际。冯友兰讲得好,他说讲哲学要接着讲,什么意思呢?就是读完东西之后,我们要接着来讲,来演示、来阐释。讲哲学不能照着讲,否则干脆叫大家自己去看书就好了。所以今天在讲这个部分的时候,我也是接着讲。要讲的内容不一定是《易经》里面原来的东西,而是把《易经》的精神加以扩散了。

“寻位”——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实对领导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位”字。你站在什么位置上那是很重要的,今天假定你是旅游局的局长,那你就应该做旅游局局长的工作;假定明年你已经升为副市长,那你就应该做副市长的工作。每一个人都在讲究他的位,现在我是老师,所以我要站在老师的位置,我要尽责的给大家讲课。你们的位置是学生,不管你是市长,还是局长,你都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所以位置是整个领导里面,最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我认为做领导首先要“寻位”,你未来要做些什么。假定现在你是一个副局长,未来要走仕途还是要走党务,或者你要不要下海。所以你必须要寻好位,并且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曾经有一个台湾的管理顾问,当时我问他:“你为什么会成为管理顾问呢?”他说:“我这个人是不喜欢冒险的,我不会把很多钱去投资在一个实业;但是我又不喜欢给人家打工,不喜欢看老板的脸色。所以找来找去,只有当管理顾问最理想了。”这个人就是寻位,他找到了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长处,然后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方向。

每个人都应该要寻位,我在大学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在银行,第一天我就决定了自己的位置。因为第一天高级部总裁来给我们做了一场演讲:“你们这十多个人,是我们的重点培养对象。我们第一年,将会努力培养你们的国内业务;第二年再努力培养你们的国际业务;第三年培养你们国际信贷。那么两年半三年之后,如果你愿意的话,做得好的话,就可能是分行的行长。”听到这个计划之后,我马上把我的位置定下来:我在这个银行至少工作三年,我的目标就是分行的行长。这三年内,我根本就不去再找新的工作,我也不去比较我和同学的薪水。我的目标非常清楚,一心一意地要做分行的行长,结果两年半我就做到了。因为当时我学习的比较快,而且机会也比较多,所以机会一来,我就坐到了我的位置。这个就叫做寻位。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08:48:3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每晚11:00,山东教育电视台(CETV-SD)的“名家论坛”栏目有莫少昆教授主讲的《战略管理》,大家可以去听一听,非常好的课。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1:02:3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上几位的支持!对这几位大师的点评还差一人——姜汝祥

4. 姜汝祥

职务: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经理培训中心副主任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美国《财富》特约中国管理专家撰稿人

学历:

北京大学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专研领域:

执行力

发展战略

经营管理

主要作品:

《赢在执行》

《狼性总经理》

个人点评:

随着经管书《差距》、《榜样》的热卖,ersonName ProductID="姜汝祥" w:st="on">姜汝祥ersonName>博士的名字不知不觉间被人们熟知起来。最开始对其并不了解,而今,其课程《狼性总经理》已是随处可见。因此,对姜哥的最大感觉就是,广告砸的好狠呀!

其实,姜哥还是有些东西的,这一点不可否认,而且这些东西正是企业经营的要害之处。姜哥的课程好像一把尖刃,狠狠的插入企业的心脏,让人觉得都很不舒服。再加上《狼性总经理》这个响亮的名头,孤寒胆战的我们仿佛真的遇上了一匹悍狼。自己对姜哥还是十分佩服的——年少有为,敢想敢做。可能又因为如此,才让我觉得他的课程够尖锐,但不够沉稳。下面从三点分析一下。

其一:讲课形态。姜哥站着讲课,但不走动,可是形体语言倒丰富,所以两手和身体总是晃来晃去,尤其是身体,仿佛要成不倒翁了。致使听课时总是忘了在听什么,只有两只眼睛随着他的身体转来转去了。姜哥太欠稳重了。

其二:年龄资历。虽然已是不惑之年,但做这一行,仍感觉资历尚浅。何况,姜哥是知名的海归人士,海归的特点便是有干劲,但不持重。姜哥真的还很年轻,路还长着呢。

其三:狼性内容。姜哥要把经理人都变成狼,狼性固然好,这几年文化圈内也一直在提倡狼,如《狼道》、《狼图腾》等。但商业圈,或是领导层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群落,这就仿佛草原的生态环境,狼自然不能少,但也不能多,因为这牵扯到生态平衡。在领导层亦是如此,如果大家都是狼,这个商业圈自然也不能维持下去,因此,领导人有狼性的,也要有羊性的,或者还要有虎性、熊性。当然我是歪谈了,姜哥狼性的提出非常好,因为现在是狼少羊多的世道。

总之,还是很佩服ersonName ProductID="姜汝祥" w:st="on">姜汝祥ersonName>博士的。

8
发表于 2005-10-30 18:06:11 | 只看该作者

凑个热闹

曾仕强的课没有现场听过,只是买的课程包听过,对其讲课的台风,到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不过内容嘛,没有认同。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我听后的理解和觉悟就是“中庸”即可,可是什么是中庸呢?完全是一头雾水。如果说中国的管理需要的是“东方式的模糊管理”,那模糊管理的基础是什么?

许多强调中国式的管理学者(我印象中好像上了年龄的学究居多),动则就说什么现在西方的管理大师们所提出的新观点,都是从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中获得的启发,我们不能对自己的文化、老祖宗的东东不认同,去学习什么西方式的管理,中国行不通等等。可是他们说这样的话时,恰恰都没有提及东方的管理思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基础,今天我们的现实状况是否相同。因为什么我们应该强调和运用中国式管理?否则,岂不是白说嘛。

由于本人资质愚钝,我对曾大师的东东,没有明白。疑惑之下,不禁说道,这样的东东有人看吗?在说什么呐?后来才知道,这个VCD还卖的很好,我晕......,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

[em09][em04][em03] 呵呵

余世维的课,开始是VCD,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后来单位又请其做了一天的内训,内容与VCD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听第二遍时,因为没有什么新内容,我已经时不时思想开小差了,由于有时间慢慢琢磨,于是开始胡思乱想,当时很想向余大师请教:

大师提及的案例论证了企业种种问题的表现,也旁征博引地证明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等等的劣根性所引发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做什么来改变这些呢?其他的亚洲国家他们有没有这些问题呢?如果有,人家是如何解决的?哪些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借鉴和实施的?在改进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是什么?在现制度和环境下,会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做的是什么?可以试一试的是什么?做不到的是什么?在改变的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遗憾的是,大师很忙,仅仅是总结了问题,但是没有给予哪怕是点点的解决思路或启发,没有成功解决这些问题的企业案例和经验。不禁令人。。。

莫大师的课没有听过,但从楼上朋友的描述中,令人神往,我要找机会听听莫大师的教诲。

7
发表于 2005-10-29 18:40:39 | 只看该作者

曾仕强,多听几次就会有味道出来了。很赞同他的一句话,要化解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问题。

余世维,他的观点都很简单,其实不用讲的那么麻烦的,执行的能力也不是光听一两场报告就能培养出来的。他的东东,大部分是听起来很对,但是听完后只有少数人能照他讲的做,而且坚持的时间也是个大问号。

莫的东东没有听过,不评论。

6
发表于 2005-10-29 10:58:0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看法:曾仕强是真正的将中国现实与管理结合的第一人,也许还有一些不到位,理论大于细节,但他开创了先河;余世维,将一种案例教学的风格带入了中国,多国界的视野对人也颇有启示,但课程感觉越来越拼凑,热闹大于实用;莫少昆,没有全程听过他的课,但同学的评价都很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