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管理综合] 对国内几位管理咨询专家的个人点评——曾仕强、莫少昆、余世维……

[复制链接] 73
回复
201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10-28 12:4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管理咨询培训课程比较火爆,断断续续的也听过一些,现就对较熟悉的几位讲师简要点评一下,纯粹个人意见和个人想法,亦没有不良目的。
  
  1.曾仕强
  
  职务:
  中华企管网集团 首席顾问
  华夏智业管理学院 院长
  台湾智慧大学 校长
  台湾交通大学 教授
  成功杂志 首席顾问
  中国统一促进会 理事长
  
  学历: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专研领域:
  中、美、日管理比较
  易经管理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
  人际关系与沟通
  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
  
  主要作品:
  《中国式管理系列》
  《胡雪岩的经营管理》
  
  个人点评:
  最开始知道曾仕强教授是他的图书《中国式管理》,当时还记得有本畅销书叫《中国式离婚》,莫非曾氏的书是追风之作?后来才得知曾仕强的名声早是由来已久,曾氏在八十年代就已经驰骋台湾管理培训界了,当然了,岁数也在那摆着呢。
  听曾氏的课总感觉呼吸不畅,七旬老头往那一坐,慢慢悠悠,一字一句,时而表情严肃、一本正经,时而脸色一改,面露笑意,尤其是讲到幽默处(他自认为是)便意气风发起来,还不忘嘻嘻嘿嘿哈哈几声。这一点除了让我呼吸不畅外,还觉得浑身在起鸡皮疙瘩。老实说,曾氏保养有方、面色红润,还真有点鹤发童颜之相,但就是他的笑总让我觉得发麻,心里很不舒服。至于具体什么感受就不想再多说了,大家觉得呢?
  还有就是曾氏提出的“中国式管理”——一个响亮的名字。可能如此,才使曾仕强的名称迅速火爆中国大陆,也可能如此,才使那么多管理干部、企业领导有兴去听一听。但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何等深厚、何等精湛,将中国文化或东方智慧应用于管理科学,难道不觉得这个题目太大了吗?的确,正如他所言,中国没有管理科学,只有管理哲学,但是将这种五千年发展下来的哲学与西方的科学相融合,区区一个曾仕强,在这短短的几年内,怎能研究透彻。因此,曾氏提出“中国式管理”这个口号可以,但决不可把其霸为己有!何况,在目前中国的土壤文化上,也只有中国大陆土生土长的人才能真正心有感悟!
  总之,对曾仕强教授是不太喜欢了,有很大的个人因素在里边,并不是代表大家的意思。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12:46:20 | 只看该作者
2.余世维
  
  职务:
  香港光华管理学院、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
  曾任美国雅黛公司副总裁、日航副总裁
  现任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
  
  学历: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
  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
  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
  
  专研领域: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内训课程
  
  主要作品:
  《职业经理人系列》
  《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个人点评:
  这几日,天涯论坛有人在大肆批判余世维老师,例如bosslink发表的——余世维,行骗中国的培训大师。我相信,人一旦出了名,肯定会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且不论这个出名的人是好是坏。我不想评论余世维老师的学历职称是否真假,也不评论他是否采取过什么手段。只简单的谈一下他的课程。这也是最直接最客观的。
  相信很多人都从余老师的课程里学到了东西,的确,他的课很精彩。余老师不苟言笑,讲课严肃,直让人体会到“认真”二字。而且,其课程连贯紧凑,没有一点时间的浪费,余老师语速较快,但字字珠玑,条理清晰。尤其对于案例的处理,旁征博引、栩栩如生之外,能够看出其对案例均进行过深入的筛选、重构组合工作,这点深度是难能可贵的。例如,在一次讲到细节时,余老师举了俄罗斯海军的三个故事,一个是一百年前的日俄海战,俄军战败,后两个是前几年俄核潜艇连续两次沉入巴伦支海。这三次俄海军惨案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关联,但余老师注重深度的挖掘,用“生锈”将其联系在一起,的确,俄军不注重细节,要么使战船炮膛生锈,要么使潜艇零部件生锈松脱。这三次“生锈”不但造成历史的悲剧,也让精明的余世维抓住了把柄。
  当然,上面讲的都是余老师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太完美的。媒体称余世维的课程“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当然是有些虚夸了。个人认为余老师的课太过严肃了,甚至有肃杀的气氛,因为余老严肃以致痛苦的表情给我印象实在深刻,学管理,本身很枯燥,课堂气氛再死板压抑的话,其效果也会打折。如果余老师能够轻松一点去对待,相信会更好一些。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8 12:54:45 | 只看该作者

3. 莫少昆

职务

曾任新加坡大华银行副总裁

新加坡及中国多家大型集团首席顾问、独立董事

现任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公司总裁

职称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亚太EMBA客座教授

芬兰赫尔辛基经济学院EMBA杰出客座教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管理学院MIM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客座教授

专研领域: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

企业文化建设

变革管理

企业家精神和领导艺术

主要作品:

《企业战略管理》

《大领导力艺术》

个人评价: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少昆">莫少昆ersonName>教授来自新加坡,在亚太地区的名声要远大于中国大陆,而且国语讲的相当好。可能是听过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莫ersonName>老师现场讲座的缘故,对其印象最为深刻。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莫ersonName>老师声音极具磁性,一听上他的课,两只耳朵便欲罢不能,非要跟着他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千回百转一般方肯罢休。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莫ersonName>老师的课程也是极具特色,他语速稍快,一上来便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案例分析、理论解释、名家论断,几个回合下来,即使不懂管理的人也仿佛能听得透不过气来,真是爽哉爽哉。

一般的讲师授课时往往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全然不顾听众的死活与现场反应,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莫ersonName>老师却能很好的处理与听众的互动。记得在听授一次领导力课程时,莫老将自己总结的领导气质测评表分发给大家,现场帮大家作气质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逐项分析,这种趣味性的互动极大调动了听众的积极性,现场气氛很是活跃。

个人认为老师是“实力有余,名气不足”,对于授课实力,相较于余世维、姜汝祥等人自然不差,毕竟莫老师是多所名校的教授出身。但谈到名气,曾经一位朋友问过老师,说您为什么不像一些培训专家那样大造市场、壮大声势?老师答曰:那样的话还怎么能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后来据他的学生说,老师这些年潜心于管理研究,但并不热衷市场的名气,只要将他的研究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就是他最大心愿。

再说一些闲外话,早在80年代,老师曾任新加坡大华银行副总时便极为关心祖国大陆的教育事业,多次捐款给贫困山区,我想,这也是一代华侨的真正中国心。

勤勉、认真、专注,这是老师的钻研精神,也是他的授课之道。

4
发表于 2005-10-28 16:21:4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讲课主要内容还是管理思想,个人理解还是曾仕强的课程更系统,更具中国文化特色。余世维的课好听,感觉却没有多大的用

[em07][em08]
5
发表于 2005-10-28 19:24:24 | 只看该作者

很长见识!本来我只听过余的实况课,觉得很好的。

6
发表于 2005-10-29 10:58:0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看法:曾仕强是真正的将中国现实与管理结合的第一人,也许还有一些不到位,理论大于细节,但他开创了先河;余世维,将一种案例教学的风格带入了中国,多国界的视野对人也颇有启示,但课程感觉越来越拼凑,热闹大于实用;莫少昆,没有全程听过他的课,但同学的评价都很高。
7
发表于 2005-10-29 18:40:39 | 只看该作者

曾仕强,多听几次就会有味道出来了。很赞同他的一句话,要化解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问题。

余世维,他的观点都很简单,其实不用讲的那么麻烦的,执行的能力也不是光听一两场报告就能培养出来的。他的东东,大部分是听起来很对,但是听完后只有少数人能照他讲的做,而且坚持的时间也是个大问号。

莫的东东没有听过,不评论。

8
发表于 2005-10-30 18:06:11 | 只看该作者

凑个热闹

曾仕强的课没有现场听过,只是买的课程包听过,对其讲课的台风,到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不过内容嘛,没有认同。什么是中国式管理?我听后的理解和觉悟就是“中庸”即可,可是什么是中庸呢?完全是一头雾水。如果说中国的管理需要的是“东方式的模糊管理”,那模糊管理的基础是什么?

许多强调中国式的管理学者(我印象中好像上了年龄的学究居多),动则就说什么现在西方的管理大师们所提出的新观点,都是从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中获得的启发,我们不能对自己的文化、老祖宗的东东不认同,去学习什么西方式的管理,中国行不通等等。可是他们说这样的话时,恰恰都没有提及东方的管理思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基础,今天我们的现实状况是否相同。因为什么我们应该强调和运用中国式管理?否则,岂不是白说嘛。

由于本人资质愚钝,我对曾大师的东东,没有明白。疑惑之下,不禁说道,这样的东东有人看吗?在说什么呐?后来才知道,这个VCD还卖的很好,我晕......,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

[em09][em04][em03] 呵呵

余世维的课,开始是VCD,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后来单位又请其做了一天的内训,内容与VCD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听第二遍时,因为没有什么新内容,我已经时不时思想开小差了,由于有时间慢慢琢磨,于是开始胡思乱想,当时很想向余大师请教:

大师提及的案例论证了企业种种问题的表现,也旁征博引地证明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教育等等的劣根性所引发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做什么来改变这些呢?其他的亚洲国家他们有没有这些问题呢?如果有,人家是如何解决的?哪些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借鉴和实施的?在改进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是什么?在现制度和环境下,会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可以做的是什么?可以试一试的是什么?做不到的是什么?在改变的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遗憾的是,大师很忙,仅仅是总结了问题,但是没有给予哪怕是点点的解决思路或启发,没有成功解决这些问题的企业案例和经验。不禁令人。。。

莫大师的课没有听过,但从楼上朋友的描述中,令人神往,我要找机会听听莫大师的教诲。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1:02:3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上几位的支持!对这几位大师的点评还差一人——姜汝祥

4. 姜汝祥

职务: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经理培训中心副主任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美国《财富》特约中国管理专家撰稿人

学历:

北京大学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专研领域:

执行力

发展战略

经营管理

主要作品:

《赢在执行》

《狼性总经理》

个人点评:

随着经管书《差距》、《榜样》的热卖,ersonName ProductID="姜汝祥" w:st="on">姜汝祥ersonName>博士的名字不知不觉间被人们熟知起来。最开始对其并不了解,而今,其课程《狼性总经理》已是随处可见。因此,对姜哥的最大感觉就是,广告砸的好狠呀!

其实,姜哥还是有些东西的,这一点不可否认,而且这些东西正是企业经营的要害之处。姜哥的课程好像一把尖刃,狠狠的插入企业的心脏,让人觉得都很不舒服。再加上《狼性总经理》这个响亮的名头,孤寒胆战的我们仿佛真的遇上了一匹悍狼。自己对姜哥还是十分佩服的——年少有为,敢想敢做。可能又因为如此,才让我觉得他的课程够尖锐,但不够沉稳。下面从三点分析一下。

其一:讲课形态。姜哥站着讲课,但不走动,可是形体语言倒丰富,所以两手和身体总是晃来晃去,尤其是身体,仿佛要成不倒翁了。致使听课时总是忘了在听什么,只有两只眼睛随着他的身体转来转去了。姜哥太欠稳重了。

其二:年龄资历。虽然已是不惑之年,但做这一行,仍感觉资历尚浅。何况,姜哥是知名的海归人士,海归的特点便是有干劲,但不持重。姜哥真的还很年轻,路还长着呢。

其三:狼性内容。姜哥要把经理人都变成狼,狼性固然好,这几年文化圈内也一直在提倡狼,如《狼道》、《狼图腾》等。但商业圈,或是领导层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群落,这就仿佛草原的生态环境,狼自然不能少,但也不能多,因为这牵扯到生态平衡。在领导层亦是如此,如果大家都是狼,这个商业圈自然也不能维持下去,因此,领导人有狼性的,也要有羊性的,或者还要有虎性、熊性。当然我是歪谈了,姜哥狼性的提出非常好,因为现在是狼少羊多的世道。

总之,还是很佩服ersonName ProductID="姜汝祥" w:st="on">姜汝祥ersonName>博士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08:48:3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每晚11:00,山东教育电视台(CETV-SD)的“名家论坛”栏目有莫少昆教授主讲的《战略管理》,大家可以去听一听,非常好的课。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