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2期)派系PK]企业管理,要集权还是分权?

[复制链接] 416
回复
676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1
发表于 2007-1-15 13: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与于老师的辩论中,飞猫同样也长进不少,向您致礼!家园正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老师而精彩!

谢谢您!

112
发表于 2007-1-15 15: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少天兄和大家参战飞猫在王老师贴子中提及的《请教各位高手——如何处理这样的合资问题?》的话题。也算是我们集权方与分权方深入探讨的另一种延续吧。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100788,0,0,0,508647,0,4

至于是否置顶投票,飞猫不敢妄自提议。这得请示和尊重当事人的决定,涉及他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15:12:37编辑过]
113
发表于 2007-1-15 18: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rzjhr在2007-1-15 18:37:33的发言:
为分权和集权辩论,值得吗?到头来还不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来弥补各自的缺陷.

话虽如此说,但真要说和厘清这里面的发展关系,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不信,你到自己所在的企业匿名测试一下?非得把你搞得头大三圈、头脑昏昏不可。你唱你的调,我唱我的歌,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难以服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18:43:49编辑过]
114
发表于 2007-1-15 21: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ocq1208兄的意见。不过,您也别谦虚。如果大家都互相谦虚,那就是变相的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O^

至于书本,飞猫对菲歌兄的爱好不了解,所以可由菲歌选择(不知栖息谷、少天兄同意否),或者由论坛官方决定。

115
发表于 2007-1-17 12: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尊重ocq1208兄的意见,奖品(一本书)转送给菲歌,由栖息谷官方决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12:12:26编辑过]
116
发表于 2007-3-20 08: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权的实质并不是集权。应该是“集权是实现分权的必须手段,分权是有效集权的最佳归宿”。分权的前提,就是对分权之后的各种企业风险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和预见能力。反之,企业家敢分权吗?凭什么信任呢?集权与分权,两者不可偏执,不可偏废,这是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因时因人因事因地而变矣。

  很多亏损的企业,他们没有钱吗?他们有钱,有很多的钱;他们没有厂房吗?他们有厂房,有很多的厂房。但是他们落后的制度把勤劳的人变成了懒汉,把聪明的人变为笨蛋、捣蛋鬼,导致企业最终分崩离析。

  分权,分的是利益,分的是企业家的利益。分权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员工层的利益统一和谐,与时俱进,达到大军事家孙子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的高级人文经济境界,正如《黄石公三略》所云:“与众同好,则靡不成;与众同恶,则靡不倾”。例如慧聪网将70%的红利分给不持股的员工,就是一个特例。当然,还有微软、阿里巴巴、雅虎、CISCO……等高科技大公司。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越发展,分权的思想文化、管理制度则越容易产生。产权维护愈困难,分享精神越重要。世界五百强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这就是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重要特征之一。反之,企业家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假大空,企业家并不尊重人才、渴望人才。

  因为人文、经济、法律、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不同,分权,在西方做得较好。而中国政府与中国企业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分权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初步的萌芽。今年,是中国政府加入了WTO后按协议实现开放的第一年,所以也是中国法治建设重要时期的起步之年。这将为企业实现有效分权奠定较好的环境基础。

  分权,分的就是利益。在此,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银行给企业、个人的贷款,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分权呢?这比企业的分权是否更为激进呢?一般企业贷款的利率在5-10%左右,银行所获取的利益是多少呢?为什么银行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企业呢?

  国家收取企业的税收,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分权呢?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至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论调、共识今天已高唱入云,而知识在哪里呢?知识在人才的大脑里。这才是最根本的谁也拿不走、抢不去、复制不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人才无疑是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催化着经济的繁荣,主导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三部分组成:核心是知识,没有知识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其次是制度,必须要科学的制度化管理,知识才能变成真正赢利的一种产品或是服务。其三是资源和要素,包括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自然资源等。
  知识为本,制度为行,资源为表。三者有机结合,就变成一个别人学不去,偷不走,拿不来的东西,能在市场上买到的不是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有知识经济的道德,资本经济有资本经济的道德。知识经济的道德就是知识拿大头,资本拿小头。今天的致富逻辑不是资本逻辑,而是知识逻辑。知识经济代表财富的分配和观念,代表新的法律制度。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下,人已经取代了资本成了主体,我们改变了将近三百多年的人们顶礼膜拜在资本下的财富分配逻辑。在今天的微软,在今天的CISCO,在今天的雅虎,资本要向知识企盼你给我饭吃,这就是今天的知识经济。

  不管入世以后中国的市场竞争怎么激烈,只要我们的企业采用专业化的聚焦战略,在一个行业或者在一个行业的某一点上把它做专、做透、做强,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才有可能做成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行业冠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发展,大多数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目不斜视走专业化道路的结果。专业化分工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专业化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只有专业化才能走向国际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9:07:57编辑过]
117
发表于 2007-3-20 10: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说来说去好像还是集权。但这与人们平常所理解的集权还是有所不同的。正如中国人的一句老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权中含有集权,集权中含有分权。绝对的集权与分权是不可能的。集权与分权,是一个呈螺旋式不断上升的发展过程。并非想当然的简简单单的集权或分权。我们中国人总是喜欢化繁为简,缺乏西方人凡事必穷举的化简为繁的思想。两者若能综合之,则再好不过。

  主张分权的人,骨子里是什么动机呢?那就是钱!利益!先哲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家人们可曾仔细想过,为何人们总是想要多得钱呢?想要更好的生活呢?

  主张分权的动机只有三点(还有第四点吗?!):
  
  1、许多人看到高于自己的人欺己太甚,心理就不舒服了,凭什么“你作威作福,我须受苦受欺?” 纵观历史,国家、企业的败亡原因,大都源于此。当前社会的“珠三角民工荒”(二十年工资如一日),难道不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吗?!
  2、一些人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占了一些便宜,心理便不平衡,凭什么“你吃肉、他喝汤”呢? 国家、企业内部的政出多门、分裂、闹独立,大都源于此。
  3、少数人能力确实高于众人,看到自己与他人享受同等的待遇,心理更不平衡,凭什么“拿他们跟俺相提并论、鱼目混珠,俺真是羞于为伍!” 古之名将韩信和盗国奸雄袁世凯,就是典型的案例,甚至今天的步步高总裁段永平也可以归于此类案例。

  从远古直至今天,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的行为将无法长期持续下去!这是人类所具有不可磨灭、不可颠覆的天性,因为这些天性,所以古今中外的争端和战斗在不断的产生、演变、进化、轮回。因为这些天性,所以又常常形成一个现实与人性的巨大矛盾,国家领袖、企业家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员工利益的巨大矛盾。从而又演变出两者之间的另一个问题:沟通,沟通,再沟通……从而再一次演变、斗争、进化、轮回……,形成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代王朝的兴衰发展史,恰如天道:“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

  做过老板的人,多数会选择集权,飞猫相信。但飞猫更相信,分权是集权、财富、智慧、成功的明天,是有雄才大略、德才兼备的企业家、经理人的明媚春天和必然选择!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实现分权的必须手段,分权是有效集权的最终归宿(即目的)。集权与分权,是宏观控制下的微观自由,是辩证的相生相克的矛盾统一关系。

  当然,如果企业家、经理人觉得自己难把企业做大,也可以选择“授权、外脑、……”方式和小狗经济(见钟朋荣的文章)般的环境生存。

  …………

  治国之道,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即目今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古今政治不二之理也。(国家如此,企业亦然)

  《黄石公三略》有云:“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百人的利益,民众就会弃城而去;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万人的利益,全国人民都想离散而去。去掉一人而有利于百人,民众就会仰慕他的恩泽;去掉一人而有利于万人,国家的政治就不会混乱(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大型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诚为古人不欺今人的智慧大理也!

  历史进程如流星赶月。现在有许多人面对今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层出不穷的科技发明与日益更新的技术应用,面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治经济改革、社会风气……持怀疑乃至抱怨、愤恨的态度,但是,如果对他们说:“你们感觉现在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人愿意回到从前吗?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吗?”飞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不愿意”。这就跟工资待遇一样同样也是刚性的需求,人们对它的普遍心理是——只能涨不可跌。这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逆转的天下大势!岂能以国家领袖、企业家、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智慧大理!当然,如果企业家不想把企业做大,宁愿落后于历史流星赶月的步伐,宁愿像温水煮青蛙慢慢被其他企业吃掉,则另当别论!对此,我们的金庸老爷子也会笑说:“各位英雄好汉,这就是咱们的武林江湖呀,人在江湖飘,那能不挨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回到从前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折射出“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生活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人们确实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机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原始社会——奴隶主义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有可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们眼中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在企业家有能力驾驭全局的前提下,解放企业生产关系就是解放企业生产力!是顺应历史前进的滚滚潮流和民心之所向!正所谓:天道循环,因果不昧!

  分权,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结果、终点,是历史发展和民心所向的主流!我们不能因为集权而否定历史发展的主流!不能因为集权,而忘了国家、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将集权与分权本末倒置!这是国家、企业经营管理的真谛所在!《易经》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不可偏执,不可偏废。

  毛主席说得好:“当组织的政治路线、方针确定下来后,领导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选干部和出主意。”由此可见,在一个令企业家迷茫困惑的企业发展的转型关键时期,确立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政治路线(发展方向,在此次辩论赛可以理解为分权),是多么的重要。

  中国大陆运转3年以上,资产已经超过5000万的民营企业,其企业情况、生存环境……各有千秋,无论采用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一定的管理模式,总是因一定的管理环境而生。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两个不同管理风格的企业,同时可以各行其道,各尽能所,各取所需,互不相干。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何苦非要别人走一条独木桥呢?

  “堵”,只能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设道墙,拉远了心与心的距离,使彼此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远离了真正的成功大道;
  “疏”,却是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平等、友爱与和谐,树立起了共同的科学发展观,密切了干群关系,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在人与人之间、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在国家与百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伟大桥梁!
  疏,是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社会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缺乏疏通,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缺乏流通,人岂能不病、不亡?!这就是“疏”的道理与好处。只要周详策划,有充分的准备,正本清源,防范于未然。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不是依靠势力、暴力、阴谋去阻止,而是止而不止,疏导使其畅通,而不必阻止。故而才能使人人各行其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大圆满!


  一言之,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实现分权的必须手段,分权是有效集权的最终归宿(即目的)。集权与分权,是宏观控制下的微观自由,是辩证的相生相克的矛盾统一关系。

再次重复转贴一篇历史故事来表述飞猫的观点:



恢复封建政策的八大正反思辩




  英布归顺,使刘邦正式成了众诸侯的名义领袖。
  但楚军兵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刘邦联盟的管辖地区较大,兵力分散,让亲自在前线领导抗争的刘邦十分头痛。楚军在准备总攻击之前,打算先行扰乱汉军补给体系,如同巨鹿之战前的策略。所以项羽不断派遣游击队攻打汉军运输的甬道,造成驻守各地的汉军常有断粮的恐惧。刘邦正为力量无法有效集结而深感烦恼。
  此时,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封建体制,将刘邦和诸侯间关系正式化。郦食其表示:
  “昔日商汤讨伐夏舛,封夏舛之后代于杞;周武王伐殷纣王,封其后代于宋。但秦国却不懂得这一道理,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诸侯的后代臣民均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再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皆感激陛下之德行,绝对会自愿归属于陛下。一旦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成为诸侯共王,那怕楚国不臣服呢?”

  刘邦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郦食其带着汉王印缓。行使六国,集结诸侯旧势力以共同对抗楚国的压力。郦食其前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张良外游归来。有烦恼的时候着听到张良回来,是刘邦最为高兴的事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吃饭的时候,刘邦仍迫不及待地立刻召见张良。
  “子房啊,刚刚有客卿提了一个对抗楚国力量的策略,你来替我评估一下它的可行性吧!” 接着便将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张良。
  没想到张良却笑着表示:
  “是谁为陛下出此主意的呢?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陛下之大势去矣!”
刘邦傻眼了,问道:
  “为什么呢?”

  张良说:
  “请借用桌前的筷子,我来为大王作个说明。昔日商汤、周武分封舛、纣后代,是因为他们评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些后代的命运生死。如今大王自己估量能够在这方面和项羽竞争吗?此不可一也。
  周武王入殷京时,曾为商容洗雪冤屈,释放在监牢中的箕子,祭祀为国忠诚、进谏纣王被杀的比干,这些有力的政治号召,陛下目前有没有呢?此不可二也。
  武王进入殷京后,立刻散发巨桥谷仓的存粮,并以鹿台的金钱财宝赈济穷人。由于殷纣王的暴政,使周武王可以大量施恩于百姓,如今陛下可有这种机会?此不可三也。
  讨伐殷纣王后,周武王之所以分封诸侯,是因为天下业已太平,所以能收回干戈以示天下不再用兵,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在华山之东设有马场,表示天下无事,从此无为而治,陛下也能够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
  周武王并且放牛于桃村之西,以表示从此不用再运输粮食,不用再征民于劳役,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
  如今天下游士离其亲人,抛弃祖产,解放族人,跟随陛下一起争逐天下,无非想建立功劳,以获得咫尺之封地啊!倘若陛下复立六国诸侯之后,天下游士必各归其主、回到故里,陛下的人才将因而流散,还有谁愿意和陛下共争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
  再者,楚国在军事上仍为当前强国,谁能保证新立的六国之后不会反过来唯其马首是瞻,那时候陛下能得到谁的臣服?此其不可八也。
  有此八不利,陛下若用客卿之建议,臣料想陛下之大事去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11:59:22编辑过]
118
发表于 2007-3-20 1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oldwing88在2007-3-20 9:56:43的发言:

所谓分权,无非是为了权力最终拥有者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是组织利益最大化。我认为,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在组织权力顶点的拥有者(个人或集团),并且会巩固其权力。

  也不能一概而论,有常规也有例外。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历代的统治者多如繁星,对人民有功有德者却少之又少,有几人是唐宗宋祖呢?而对人民少功无德而依靠权术势力者多如牛毛,这样的事例已经是枚不胜举。

  古人云:“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大型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
  昔纣王竭天下之财,武王散之;秦刑天下之民,高祖宽之。这就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美国建国以来有4位总统在贫困中死去,就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中国的毛主席和开国功臣们也大都是两袖清风,不讲政治待遇的,清正廉洁,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人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依然尊敬毛主席和开国功臣们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

  先哲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解释:能够承担全国的责任与屈辱,可以成为国家的仁德之主;能够解决全国的困难与危机,可以成为国家的权威之王)

  受国之垢,意味着承受着巨大的责任与屈辱。可世上有几人愿意承担一个国家这样巨大责任与屈辱呢?我们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外国友人评价他:“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必将会化为灰烬!”没有周恩来的受国之垢,不知有多少为中国革命仁人志人,在文化大革命斗争中牺牲!这就是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受国不详,意味着承受着巨大的困难与危机。可世上能有几人有智慧和能力,愿意且能够解决一个国家这么巨大的困难与危机呢?我们中国人民敬爱的毛泽东,外国友人曾评价说:“没有毛泽东,中国的革命之火很难点燃。”在中国承受了百年屈辱历史的旧中国困难重重的危险格局之中,毛主席的英明远见、卓越才能、优秀品质破除了当时重重迷雾的格局,成为全国的指路明灯,带领人民开辟出一条伟大的光明大道,使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在世界人民面前挺直了脊梁。


  正如外国人所评价的:“没有毛泽东,中国的革命之火很难点燃;但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必将会化为灰烬!”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先哲老子所言名副其实的天下王和社稷主。

  …………

  再来看看西方的美国,布什总统上台不久,宣布10年之内废除遗产税,美国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最高可达55%。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富翁们对这份大礼,并不领情,120位富翁在2001年2月主动上书国会,要求继续征收遗产税。如今,美国的富翁们放着天大的便宜不占,却联合上书,硬“逼”着国家往自己的口袋里掏银子,这难道是富疯了么?其实许多美国富人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们十分体谅国家,认为政府也像一个家庭一样,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花费以及对社会的投资,国家一定要有收入,征税是必需的,而逃税是一种耻辱,而孩子们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无忧的想法,损害了他们心目中的公平观念。这就是美国富人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体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11:24:22编辑过]
119
发表于 2008-5-28 13: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的任正非是飞猫最喜欢的中国企业家,他是中国企业家的卓越代表。任正非,既可以说是集权派的卓越代表(没有任正非,就没有现在的华为),更可以说是分权派的卓越代表(个人只拥有华为1%的股份)。

  企业规模越大,管理越困难。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道理。所以,产权维护越困难,分享精神愈重要。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过这样一句话:“1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最前面;10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中间;1000个人的时候,你走在后面;10000人的时候,你就只能祈祷上帝的帮助了。” 
  

  慧聪网的CEO郭凡生把慧聪的成功归结为让众多员工当老板的制度。他说,“慧聪一夜之间创造出了一百个百万富翁,他们都是年轻人。他们过去一文不值,但是他们现在成功了。所以知识型的企业有几十个老板,几百个老板。而资本型的企业它的典型特征是有一个老板、两个老板。我们都讲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问题,一山不容下二虎,但是知识型的企业一山可以容下二虎甚至百只老虎,这就是一个进步的社会、改革的社会。我们都知道,用知识来创造财富,但是我们什么时候在殿堂里讲过让知识拥有财富,我想很少有人讲过,即使有讲过大多是不成熟的提法。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这也是郭凡生所说的“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意义。

  10月8日《2007胡润强势榜》发布,任正非位列第二。任正非领导的华为已经成为了中国国际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最高的企业。华为在全球有5.6万多名员工,其中的近半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6年9月30日已累计申请专利16887件。2006年销售收入约600亿元。但任正非只拥有华为1%的股份。

为什么没有任正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8日 08:48 《新财富》

  在“《新财富》400富人榜”中,有一些人们熟悉的民营企业家并未入围。华为的任正非就是一个例子。

  华为2001年底净资产105亿元,传闻中任正非持有至少5%的股份,然而,我们取得的数据显示:任正非个人只持有华为1%的股份,而华为的大部分股权则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有(如图)。至于任正非、孙亚芳、郑宝用等华为高管在“华为工会”占有多少权益,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也无法取得。以任正非个人持有华为1%股权计算的财富,无法达到“《新财富》400富人榜”的底线要求。

  再如,中国最大的IT企业联想集团有35%的员工股,但即使是在联想香港的上市公司中,我们也只能够查出柳传志以个人名义持有的股份,他通过职工持股会在联想最上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却无法获得。

  同样,“平安保险”至少有7%的股份被“平安保险工会”持有,这部分股份以市值计算也相当惊人,但平安高管在工会中的权益比例我们也不得而知。

  这些通过工会、持股会方式持有股权的公司,实际上隐藏着大量的个人财富。

  苏南、浙北的大部分集体企业已经完成了转制,其中很大一部分已变为私人控股。但出于种种考虑,这些企业的控制者并不急于摘下集体企业的帽子,这也给我们的调查带来难度。

  正是许多类似的原因,使我们无法评估一些具有较高公众认知度的企业家的个人财富。但《新财富》会继续关注他们,相信未来财富透明度的增加,会使对他们个人资产的评估更加容易和准确。

  这样的企业家包括:华为公司的任正非、孙亚芳、郑宝用,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山东三联集团的张继升,平安保险的马明哲以及步步高集团的段永平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