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qihaitao - 

[讨论]学习巴非特

[复制链接] 42
回复
73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楼主| 发表于 2003-6-11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致书股东:我是企业分析家

证券时报全景财经 吴鹍/文


  5月3日,巴菲特的旗舰伯克夏·哈撒韦公司举行股东年会。在这之前,董事会主席沃伦-巴菲特亲自撰写了“致股东们的一封信”,这是公司年报的一部分,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充满着投资的智慧与哲理。

  2002年财年,伯克夏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业绩:净收入达61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2795美元,公司2002年的账面收益比标准普尔(S&P)500的表现还要高出32.1%。需要提醒的是,2002年对全球来说无疑是个经济衰退的年份。

  36页的“致股东们的一封信”占据了伯克夏公司年报的1/3,据说这是大师给股东们最长的信了。巴菲特对公司治理、股票分析、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的阐述,其观点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华尔街及投资界的广泛关注。

  巴菲特在信中说,“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与此相反,在沪深两市,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证券分析家、市场分析家,股民对技术的膜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企业的分析,乃至行业的分析,却是相当的肤浅与缺乏。

  大师认为,目前美股的价位还没有回调到位,他说:“尽管普通股的价格已经在三年熊市中大大回落,但是我们还是很少发现哪怕具有一点点吸引力的股票。”他形象地比喻到:“如同宿醉后的难受程度和狂欢时的酒量成正比例一样,目前股市中消沉阴郁的氛围是对前几年疯狂泡沫的回报。”

  对于财务造假,大师表现出高度的怀疑与愤恨。“我们常常对那些声称能预测出公司增长数字的CEO们持怀疑态度,而当他们的数字准确地变成现实之后,我们的疑虑就更加深重……经理人可能会在最后时刻捏造数字。”敢于怀疑,这是大师成功的关键。直到今天,巴菲特仍然无法看懂安然公司的某些交易记录和解释。

  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大师在信中提出严厉的指责:“公司信息公布中有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注脚和解释……你之所以无法看懂年报中的信息,是因为这家公司的CEO本来就不想让你知道这些内容。”伯克夏的年报密密麻麻写满了信息,尽管没有照片、彩图,但内容相当清晰。

  大师在信中呼吁,“当CEO们在工作上表现平庸甚至恶劣时,董事会必须有能力摆脱他们的控制,不管CEO本人的性格和举止有多么可爱有趣。”许多CEO出于个人贪欲大肆敛财,为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善意”欺骗。巴菲特将此归罪于董事会的软弱无力,他打比喻说,董事会应该毫不客气地请平庸的CEO们走人,“董事会应该像18岁的新娘一样有勇气,当85岁的百万富翁新郎问新娘,如果没有钱她是否还会爱他?年轻的美人回答道:“是的,我仍然会爱你,但我会离开你”。

  小罗伯特·海格士多姆在《沃伦·巴菲特之路》中写道:“那些有足够的素质能把报告(伯克希尔·哈斯维公司的年报)从第1页读到尾的人得到的回报将是一剂兼具金融知识、幽默、坦诚的良药。”大师在信函的最后,邀请股东们参加股东大会,会前要准备好最尖锐的问题,会中“我们将租用美国运通公司(这是伯克希尔目前投资最多的股票)为你们提供交通服务……很少有人能够抵御TPC(2002年伯克希尔最大金额的收购)食品展览的诱惑……我们的GEICO公司为股东们准备了各地的保险资料和最新信息,会给你们提供股东特殊折扣……伯克希尔旗下BORSHEIM珠宝首饰店也将为股东提供特别折扣,据说将低于同行20%的价格,买得越多就越省钱,这是我太太和女儿告诉我的至理名言……”  
32
 楼主| 发表于 2003-6-13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和财富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越过临界点后,财富积累的速度会突然加快。对于巴非特来说,可能是100万美元,对于我们也许是100万人民币或1000万人民币。在达到临界点之前,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其实是很弱的,因此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更应当把控制风险作为第一要务,以便为财富的增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3
 楼主| 发表于 2003-7-21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蝴蝶翅膀及SARS风暴  
文/飘渺  
    -学习沃沦·巴菲特的《忠告股东》
    巴菲特是美国的股神。
    2003年2月21日,巴菲特随公司报表,发表了他传统的“致股东们一封信”。在信中,巴菲特一如既往地表达了他对许多问题的独到见解。

    有经验的老家伙
    巴菲特在信中说到:“我们拥有一个出色的团队,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出于经济上的需要而工作,我们现在已经有六位年龄超过75岁的经理,我希望在未来四年里这一数字至少会增加到八位。”
    巴菲特这种相信“有经验的老家伙”的做法确实值得思考。大家知道,在此次非典突发事件中,有三位中国的老医生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一是蒋彦永医生,他在临床中首先感到SARS病毒的传播数据有误,察觉到SARS病毒对于接触人员的高感染率是此病的一大特征。所以,他上书中央,对于此病提出了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观点。
    其二是姜素椿医生。姜教授是首批被SARS感染的老专家,他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他的肺由于严重的肺部疾病还做过大手术,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他感到自己已经被感染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以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以自己为试验对象寻找SARS的治疗方案。是他果断地制定出利用SARS治愈者的血清进行“感染抑制型”治疗试验,这不但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也间接证实了在当时全世界也还无法完全确认的事实,即SARS确实是一种未知病毒所支配的顽症。
    其三是钟南山医生。钟南山教授是院士,他的事迹,报道极多,在此不作赘述。
    医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对自己所罹患的疾病束手无策。在此次抗击非典的危机中,我们看到中国这么多的老医生、老专家、老教授,他们平时是默默无闻的,但是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却能够砥柱中流,能够发挥无比巨大、甚至无法想象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姜素椿医生对于此次抗击SARS的特别贡献,可能需要我们特别予以指出。
    根据巴菲特的经验之谈,“有经验的老家伙”是不可替代的。此外,老家伙们也没有后顾之忧,“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出于经济上的需要而工作”,所以他们敢说真话、敢做敢为、甚至顶撞领导。其中尤以“敢说真话”最为重要。
    经验是很值钱的东西
    另外,巴菲特也并未排斥新手。在他的企业里,虽然有“老马识途”,但是员工本身不可能都当董事,所以,他同时也主张,任何人只要做有用的事情,总会有相应的报酬。但正因为存在着“新手”与“老手”的区别,所以在一个企业里,对于新的管理者与新的员工,最好的报酬其实就是经验。
    巴菲特曾经说过:经验应该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是别人无法抢走的最重要的个人财富。所以,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应该也如钟南山、蒋彦永与姜素椿所在的医疗领域一样,老人的经验,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否则,天下太平的时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有事的时候呢?一旦出现大乱子,再回头已成千古恨。
    不要下死命令!
    巴菲特有其鲜明的个人特点,他的语言表达力强,生动活泼,但从来不把话说死,这也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样,巴菲特不但是说,他也以此看人,他对那些总是公布“预估利润”和“预期增值”的公司,也就是喜爱把“好话”说死的人,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
    他非常肯定地说:投资与生意,很少是在平静的、无波澜的环境中进行,利润也不会一路平坦地发展。“我们就不知道我们公司在下一年、甚至不知道在下一季度的收益状况。所以,我对那些总是宣称自己已经知道‘未来’的企业抱有怀疑态度?如果他们持续达到所宣告的目标,我们就会彻底地怀疑他们?经常许诺要完成某个数值的管理人,有时候会不惜一切地造假!”  
不能因为你是领导
    据报道,继我国全民抗击非典的战役开始以后,有不少地区“自立军令状”,他们称,“要是一所大学发生大规模疫情,某某人就立即引咎辞职”。还有更为惊世的言论,甚至有人表示,他已经下达了“死命令”:如果出现一例非典患者,该辖区分管领导“就地免职”!   
    时值“非典”,作为领导干部,严于律己是应该的,群众也乐于看到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领导们表现出一种破釜沉舟的气概和勇气。但是,抗击非典,最应该出来说话的人,首先是专家、是医生、是专业人员,而不是“百忙中”的领导干部。
    领导们的表率垂范,相信下面的干部群众更会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是大家都知道,领导不是医生,他们并不懂如何防病、治病,在这方面,他们不可能比专家、比医生懂得多。“非典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他是领导,“官大表就准”,什么都能“说了算”。
    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事,这只是最简单的道理。   
    临床验证与公共危机
    正如世卫组织的一些专家所一再指出的那样,其实非典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不可抗力”,依靠科学的方法,的确可防可控,但也有可能在某一个阶段“防不胜防”,何况关于非典的传染途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彻底弄清楚的。
    故此,更科学的态度是你要承认事实,不论是官是民,凡事不敢绝对化、一刀切,考虑到很多因素,这都不是简单地“抓一抓”就可以解决的。
    换言之,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出现了“非典”,并不是因为防控不力的原因,而是某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只有承认这一点,敢于面对事实,才是直面困难理性的态度。但在我们的领导中,很多人都没有感觉到、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与巴菲特的经营理念相比,任何“行政命令”都暴露出不切实际的一面。医生的水平,患者知道。对于非典,钟南山教授的很多次病理答疑都在央视进行了直播,我发现,他最爱说、也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我还不知道。
    实际上,在行政上下达某些“命令”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有副作用,比如更多的恐慌包括形式主义的东西。正如巴菲特所说,这很容易“导致有人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不择手段,以致酿成恶劣后果”。
    混沌理论中有个著名的“蝴蝶效应”,蝴蝶在东海岸轻轻地扇动几下翅膀,在西海岸却引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面临公共危机,越是复杂时期和突发情况,越能考验我们的理性和冷静。
    捏住蝴蝶的翅膀!
    中国古代有“不为良相,可为良医”的说法,所以,巴菲特如果不是投资家,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代良医。问题在于,真正的良医,可能并无什么名气。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扁鹊论医”的故事。
    有一次,魏文侯问扁鹊:你家有兄弟三人,谁是最好的医生呢?扁鹊说:“某昆弟三人,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谗血脉、投毒药、剖肌动腐,而名出闻于诸侯!”
    说白了,对于SARS,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扁鹊这样的技术,做“面面俱到”的大文章,我们需要的是“上医”,是能把  SARS这只魔鬼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装回瓶子里去的那个人……所以,我们可以设想,一位好的医生,他首先不会是一只鸵鸟,只知道顽强地把脑袋埋进沙子里去!其次,也但愿他会如扁鹊的长兄一样,追求“名不出于家”的效果。问题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这种时候,出名就是一切,恐怕只有扁鹊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案,而扁鹊长兄的方法,巴菲特的方法,根本无人采纳!
    作为一种突发疫情,此次“非典”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然空前,但是这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出名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每个人,每个专家,每个官员,都会在意这种出名机会,伺机宣传自己;在一个前途没有保障的环境里,只要一个正常的人,只要他的脑袋没有进水,他就不会采取“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的最优方案。因此,SARS就有被这种社会的不良经济环境所异化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目前,我们也许根本就无法找到最佳的办法,根本无法“捏住蝴蝶的翅膀”,而只好共同对抗一场空前的、旷日持久的“SARS风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