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了从何时听到蒙牛的,因为我从来不喝牛奶, 不过提起牛奶倒先想起个笑话,先和大家分享下—— A:“您这牛奶新鲜吗?”
A:“您这牛奶新鲜吗?” B:“新鲜?不瞒您说,我这牛奶在一小时之前还是草呢!” 笑话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蒙牛这几年发展的速度也许能与用“一小时之前还是草的牛奶”相提并论。
最早了解蒙牛的时候,是在今年夏天,当时参加市政府举办的企业培训会,就这次机会,我听到了蒙牛总策划孙先红的培训。 与国内的很多培训师相比,孙先生的语言更朴实,朴实到了您能从他的言语中感觉到蒙牛,绝不是一般的牛。说心理话,类似的培训咱也听了很多,也走过了曾经被忽悠的热情高涨到冷静的雷打不动。不过说句心理话,蒙牛孙先生所讲的,应该算是企业实战的经验的经典。 在座的各位朋友也许您比我先了解蒙牛,相必大家也都看过关于蒙牛的很多文章或书籍,不瞒您说,我真正的看到《蒙牛内幕》,这本书仅仅是在前几天,还是因为曾经听过孙先生的课。 看罢全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企业如果能从卖产品过度到卖文化,最具有生命力。 任何人看《蒙牛内幕》都会有收获,蒙牛好象现在也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所以今天咱就将自己的所得与各位朋友共同分享下,希望我们在彼此交流中进步。 蒙牛的成功其实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个道理道理,简单来说就是:志——质——智——制。 志——志气; 蒙牛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没少受到来自个方面的压力和排挤甚至威胁,但蒙牛是有志气的,志向和气度究竟有多大,咱暂时不好说。但蒙牛的做法似乎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是有这句话么:“不吃馒头要这口气”,“不吃麻花专要那股劲”,可蒙牛偏偏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要馒头的气,没要麻花那股劲,而是在默默的练自己的内功,他们常说“一损俱损”,这是何等磅礴的气度。我们做人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 如果我们因为一点小事情和街道边的地痞无赖撕打在一起,在旁人眼中,我们也和地痞无赖没什么区别;如果我们也象那些小人一样明争暗斗,是不是在所有人眼里我们也是卑鄙的? 做人,我们要学习蒙牛那种宽容,而不是忍耐,忍耐是表面的不计较而内心在发怒,宽容是表里如一的对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15:05:14编辑过] |